1 / 56

安防系统工程须知概述

安防系统工程须知概述. 我们知道安防系统工程设计方案一般分技术方案和商务方案,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其中的技术方案 “ 设计方案 ” 同 “ 产品标准 ” (为什么要作系统设计方案) : 很多人都参加过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有很多公司现在还在生产产品,大家知道有产品就有标准。按 《 产品质量法 》 规定,无标产品是不允许生产、销售的。. 安防系统工程须知概述. 标准一般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任何企业标准制定均应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且指标不低于国家标准。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安防系统工程须知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防系统工程须知概述 • 我们知道安防系统工程设计方案一般分技术方案和商务方案,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其中的技术方案 • “设计方案”同“产品标准”(为什么要作系统设计方案): • 很多人都参加过产品的设计、研制、生产。有很多公司现在还在生产产品,大家知道有产品就有标准。按《产品质量法》规定,无标产品是不允许生产、销售的。

  2. 安防系统工程须知概述 • 标准一般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任何企业标准制定均应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且指标不低于国家标准。 • 在设计、生产过程中按企业标准要求去做才能做出符合企业标准的产品。同样的道理,在安防行业中,安防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均应按标准GB50348、GA793和相关标准的要求去设计、施工。 • 制定出一个优于国标、行标、要求的“企标”—系统“设计方案”。只有这样,你所设计、施工出的安防系统工程才是一个符合标准GB50348、GA793和相关标准要求的合格“产品”(系统工程)。

  3. 一、设计任务书 • 一、设计任务书:甲方要求的主要功能和指标要求。这是设计、施工单位依据、前提,应由甲方提供。 • 注: • 1.建审时很多方案没有《设计任务书》,有的甚至不知道需要《设计任务书》。 • 2.有《设计任务书》的太粗、太简单,不能指导具体设计。

  4. 一、设计任务书: • 3.由于建设方专业人员很少,建议由乙方代写,建设方(或专家)审核。 4.内容一般是标准GB50348、GA793及建设方特殊需求等。(包括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性能) 5、建设方应签字和盖章。

  5. 二、现场勘察报告 • 安防系统工程设计前应进行现场勘察,现场勘察的内容和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 1、全面调查和了解被防护对象本身的基本要求。(风险等级、防护级别、人防、物防、实地情况等) • 2、调查和了解被防护对象所在地及周边的环境情况。(地理、气候、雷电、电磁环境、土壤电阻率等)

  6. 二、现场勘察报告 • 3、按照纵深防护的原则,草拟布防方案,拟定周边、监视区、防护区、禁区的位置,并对布防方案所确定的防区进行现场勘察。 • 一是周界区勘察(形状、长度、地形地物状况等), • 二是周界内勘察(防护部位、目标、出入口位置、门窗位置), • 三是施工现场勘察(前端设备、传输线缆、终端设备安装等)。

  7. 二、现场勘察报告 • 4、现场勘察结束后应编制现场勘察报告。 • 现场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 1、进行现场勘察时,对上述相关勘察内容所做的勘察记录。 • 2、根据现场勘察记录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 3、现场勘察报告经参与勘察的各方授权人签字作为正式文件存档。现场勘察是设计方案中必备文件。实际工作中碰到不对现场进行勘察或勘察不全面,最后造成乙方损失严重的单位很多。

  8. 二、现场勘察报告 • 注: • 1、绝大多数方案没有《现场勘察报告》。 • 2、有《现场勘察报告》的但内容很肤浅、不全面。 • 3、没有作深入调研,不能提出对设计方案合理的建议、防范措施。 • 4、系统完成后,存在重大缺陷。比方说:易雷击(雷区),电磁干扰(有无线发射台,电台),同强电共管、管路淹水、传输线路距离过长、土壤电阻率等) 。

  9. 三、设计依据 • 安防系统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是设计、施工单位的设计依据、准则。 • 主要标准、规范如下: • 1、行业标准 • GA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 GA793.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合格评定 第1部分: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 • GA793.2《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合格评定 第2部分:管理平台软件测试规范》

  10. 三、设计依据 • GA793.3《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合格评定 第3部分:系统验收规范》 • GA/T 70-2004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 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 GA/T 74-2000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11. 三、设计依据 • GA/T 72-2005 《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 GA/T 269-2001《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 GA/T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 GA/T644-2006《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 GA/T761-2008《停车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12. 三、设计依据 • GA/T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 GA/T669-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 GA/T669.1-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 GA/T669.2-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GA/T669.3-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前端信息采集技术要求》 • GA/T669.4-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13. 三、设计依据 • GA/T669.5-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 GA/T669.6-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视音频显示、存储、播放技术要求》 • GA/T669.7-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 GA/T669.9-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卡口信息识别、比对、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14. 三、设计依据 • 2、入侵探测器标准 • GB/T 10408.1-2000 《入侵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技术》 • GB/T 10408.2-2000 《入侵探测器 第2部分:超声波入侵探测器》 • GB/T 10408.3-2000 《入侵探测器 第3部分:微波入侵探测器》 • GB/T 10408.4-2000 《入侵探测器 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15. 三、设计依据 • GB/T 10408.5-2000 《入侵探测器 第5部分: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 • GB/T 10408.6-1991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 GB/T 10408.8-1997 《振动入侵探测器》现行 • GB/T 10408.9-2001 《入侵探测器 第9部分:室内用被动式玻璃破碎探测器》

  16. 三、设计依据 • 3、国家强制标准 • GB12663-2001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 GB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50395-2007 《视频安放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 GB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17. 三、设计依据 • GB7401-198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 GB50057-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 GB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 GB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8. 三、设计依据 • 4、高风险部门防范标准 • 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 GB/T 16676-1996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 GA38-2004 《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19. 三、设计依据 • 5、其他相关检测和规定: • GB/T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 GB/T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 YD/T1013-1999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 • 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20. 三、设计依据 • 注:1、很多方案有设计依据,但标准引用有的不全面。 • 2、有的引用标准不准确,不相干的标准都有。 • 3、有的引用标准过时(标准应及时查新)。 • 4、有的引用标准甚至没有GB50348。 • 5、有的没有设计依据,甚至不知道要设计依据。

  21. 四、系统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 1、系统主要功能:主要依据产品说明书,设计任务书,按系统集成和每个子系统分别阐述系统的功能。 • 2、系统主要技术指标:主要依据产品说明书,设计任务书,按每个子系统阐述系统的指标。 • 主要产品的功能阐述和技术指标介绍

  22. 四、系统主要功能和主要技术指标 • 注:1、产品指标不能代替系统指标,我们要求的是系统指标。如,音频信噪比≥60dB; • 2、技术指标不能自相矛盾。如,系统图像质量等级4级,系统信噪比≥46dB。信噪比与“级”关系式:S/N=23-Q+1.1Q2(dB),Q:级。如:Q=4级,代入上式,则:S/N=37dB,明显自相矛盾。

  23. 3、系统功能、指标要全面,符合实际需求。 • 4、如:时延≤1ms • 5、要分集成功能、性能和子系统功能、性能进行阐述。

  24. 五、系统图纸 • 1、系统原理图一般要求是系统原理框图或拓扑图。 • 2、子系统原理图一般要求是子系统的电原理图。 • 3、前端设备布点图。 • 4、系统连接路由图(布线图)。 • 5、设备安装图。 • 6、监控中心三视图。(正、侧、俯视)

  25. 五、系统图纸 • 注:(1)集成设计时要求有系统原理框图,框图的指向要明确。 • (2)子系统电原理图要规范、图形符号要准确、图纸右下方应标明设备数量、符号对应的设备表。 • (3)选用的设备均应在电原理图中体现。 • (4)所有图纸应有签字、盖章等,才是有效文件。

  26. 六、设备、器材清单 • 应用列表说明,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生产厂家、生产地址、数量、单价、总价等。 • 注: (竣工时应同时提供设计时和竣工时的设备清单) • (1)使用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对安防电子产品的管理相关规定。 • (2)清单中经常有产品的生产地址不祥(比如地址栏里是“中国”或“空白”)或缺项。

  27. 六、设备、器材清单 • (3)选用主要产品应提供二年内的有效、合法的检测报告(型式检验报告) • (4)有“三C”认证要求的应有“三C”认证标志。如进口产品应提供相关证明单等。(很多方案中不能提供报告,有的是过时报告,应在购买产品时要求提供报告为好) • (5)设备数量应准确无误,应用图纸、决算清单一致。

  28. 七、安全性设计 • 1、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防止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 1)系统所用设备及其安全部件的机械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 • 2)系统所用设备,所产生的气体、X射线、激光辐射和电磁辐射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不能损害人体健康。

  29. 七、安全性设计 • 3)系统和设备应有防人身触电、防火、防过热的保护措施。 • 4)监控中心(控制室)的面积、温度、湿度、采光及环保要求、自身防护能力、设备配置、安装、控制操作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均应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并符合监控中心设计的相关要求。

  30. 七、安全性设计 • 2、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性: • 1)系统的供电应安全、可靠。 • 2)系统应设置操作密码,控制权限。 • 3)信息传输应有防泄漏措施。 • 4)应有防病毒和防网络入侵的措施。

  31. 七、安全性设计 • 3、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考虑系统的防破坏能力: • 1)入侵报警系统应具备防拆、开路、短路报警功能。 • 2)系统传输线路的出入线应隐蔽,并有保护措施。 • 3)系统宜有自检功能和故障报警、欠压报警功能。 • 4)高风险防护对象的安防系统宜考虑遭受意外电磁攻击的防护措施

  32. 七、安全性设计 • 注: • 1、仪器、设备散热要考虑(堆放、密封等) • 2、系统很少有防拆功能。 • 3、要考虑“频闪”。 • 4、要考虑自身防范和仪器设备安全。

  33. 八、电磁兼容设计 • 现在安防产品均要实行“三C”认证,因此系统选用的产品一般不会对系统产生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所以干扰来源一般是传输线路引入的。 • 传输线路的抗干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电力系统与信号传输系统的线路应分开敷设。 • (2)信号电缆的屏蔽性能、敷设方式、接头工艺、接地要求等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4. 八、电磁兼容设计 • 防电磁骚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 (1)系统所用设备外壳开口应尽可能小,开口数量应尽可能少。 • (2)系统中的无线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频率、功率,非无线发射设备对外的杂散电磁辐射功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与技术标准的要求。

  35. 八、电磁兼容设计 • 注 • 1、利用双绞线传输线对两端布线长度应尽量短≤13mm。 • 2、电梯应用专用视频电缆,且外壳应就近接地。 • 3、线缆应一线到位。 • 4、信号应尽量避免多次转接。 • 5、有干扰源的位置应作屏蔽处理。

  36. 九、可靠性设计 • 仪器、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大于20000小时 • 储备冗余设计(热冷备份):系统的关键部件或关键设备必须设置热(冷 )备份 • 主动冗余设计:系统尽可能采取并联式结构或串-并联混合式结构,使局部不影响整体。 • 维修性设计和维修保障(标准化、规格化、通用化、模快化、查件化、备份等)

  37. 十、环境适应性设计 • 安全防范系统设计应符合其使用环境(如室内外温度、湿度、大气压等)的要求。系统所使用设备、部件、材料的环境适应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15211中相应严酷等级的要求。 • 在沿海海滨地区盐雾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具有耐盐雾腐蚀的性能。

  38. 十、环境适应性设计 • 在有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采取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的保护措施。 • 在有声、光、热、振动等干扰源环境中工作的系统设备、部件、材料,应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或隔离措施。 • 注:(1)主要检查产品检验报告。(环境试验) • (2)用于室外的产品选型要慎重,考虑周全。 (如红外等)

  39. 十一、防雷接地设计 • 建于山区、旷野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设置避雷保护装置。 • 建于建筑物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 •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应按GA/T670-2006标准要求设计。

  40. 十一、防雷接地设计 • 安全防范系统的接地母线应采用铜质线,接地端子应有地线符号标记。 • 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综合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 建造在野外的安全防范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 在高山岩石的土壤电阻率大于2000Ω·m时,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0Ω。

  41. 十一、防雷接地设计 • 防护对象的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系统、信号传输线路、天线馈线以及进入监控室的架空电缆入室端均应采取防雷电感应过电压、过电流得保护措施。 • 安全防范系统的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得界面处,宜安装电涌保护器; • 系统的重要设备应安装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应做等电位连接。 • 等电位连接带应采用铜质线,其截面积不应小于16mm2。

  42. 十一、防雷接地设计 • 监控中心内应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接至建筑物接地体采用裸铜线, • 其截面积不应小于35mm2(引下线)。(监控、报警≥25mm2,其他系统≥16mm2) • 不得在建筑物屋顶上敷设电缆,必须敷设时,应穿金属管进行屏蔽并接地。

  43. 十一、防雷接地设计 • 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 光缆传输系统中,各光端机外壳应接地,光端加强芯、架空光缆接续护套应接地。 • 前端设备的等电位接地应采用“S”型接地图,监控中心的等电位接地应采用“S”、“M”型组合接地网络。

  44. 十一、防雷接地设计 • 注:(1)前端设备外壳、设备箱、SPD接地端均应就近接地,接地线芯面积≥16mm2。 • (2)接地包括:防雷接地、保护接地、交流接地、直流接地、屏蔽接地等,应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原则。 • (3)单独接地的接地体与其最近建筑物主接地体距离不小于5m。

  45. 十一、防雷接地设计 • (4)控制室设备应作等电位连接,且接地线越短越好,连接线芯面积≥4 mm2。 • (5)防雷设计应全面:包括前端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施工安装工艺等。 • (6)接地端应可靠连接,应采用铜胚子,避免造成接地线芯瓶颈。

  46. 十二、 传输方式、选择与布线设计 • 安防系统传输一般分以下几类: • 1、基带同轴传输。 • 2、基带双绞线传输。 • 3、射频调制解调传输。 • 4、光缆调制解调传输。 • 5、视频数字(网络)传输。 • 6、微波传输。(无线天线)

  47. 十二、 传输方式、选择与布线设计 • 注: • (1)选择传输方式、设备应根据系统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复合的) • (2)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60%,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40%。 • (3)线缆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48. 十二、 传输方式、选择与布线设计 • (4)线缆传输应一线到位。 • (5)线缆传输一般分地埋式和架空式。 • 电缆架空敷设时,同共杆架设的电力线(1KV以下)的间距≥1.5m(3·111建设中经常碰到);同广播布线间距≥1m;同通信线的间距≥0.6m。

  49. 十三、供电设计 • 我们认为没有供电设计的系统不能运行,所以系统设计方案必须对供电进行设计 • 供电方式:1)单路供电(带自发电的)、2)双回路供电(自动切换、手动切换)、3)主备电源供电(供电容量应列表) • 系统前端、传输、终端设备,供电方式 • 1)就地取电 • 2)集中供电 • 3)集中、分散混用供电

  50. 十三、供电设计 • 入侵报警系统的前端探测器,宜采用由控制室集中供电方式;电视监控系统,当监控点距离较近时,系统前端设备宜采用控制室集中供电方式(当监视距离较远时,则宜采用监视点本地供电方式); • 注:(1)UPS容量计算方法应按一定比例进行计算(60%~70%)(列表计算) • (2)前端设备供电不应用插座 • (3)前端设备供电距离较远时应采用交流方式 • (4)交流稳压电源的功率应≥1.5倍系统总功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