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解說與導覽-我的家鄉 (高雄市)

解說與導覽-我的家鄉 (高雄市). 指導老師:徐瓊信 班級:觀光二甲 學號: 1095419035 姓名:謝宛珍. 旗津-天后宮 (1/3).    旗後為打狗之發祥地,其中「高雄市第一媽祖廟」--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祠廟」類中唯一列入 文化資產保護 的廟宇,堪稱是高雄市媽祖廟的 「廟祖」 。. 旗津-天后宮 (2/3).

Download Presentation

解說與導覽-我的家鄉 (高雄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解說與導覽-我的家鄉(高雄市) 指導老師:徐瓊信 班級:觀光二甲 學號:1095419035 姓名:謝宛珍

  2. 旗津-天后宮(1/3)    旗後為打狗之發祥地,其中「高雄市第一媽祖廟」--旗後天后宮,是高雄市「祠廟」類中唯一列入文化資產保護的廟宇,堪稱是高雄市媽祖廟的「廟祖」。

  3. 旗津-天后宮(2/3) • 西元1673年(明朝永曆27年、清康熙12年),福建地區的漁民徐阿華於海上捕魚時遇上颱風,漁船隨波漂泊擱淺於旗後,發現旗後依山傍海,對靠海而生的討海人而言是不錯的棲息之地,於是回鄉後乃說服同鄉漁民洪應、王光好、蔡月、李奇、白圭、潘踄等六姓同行,共赴旗後開拓新天地,隨身迎奉湄洲媽祖來台,搭草寮奉祀,稱「媽祖宮」,就是旗津天后宮的前身,到今天已經有334年了。

  4. 旗津-天后宮(3/3) • 光緒十三年(1887年)有位洋商叫張怡記,號召鄉親重新建廟,到民國十五年又再一次大修,民國三十七年,地方人士蔡文賓等信眾籌款重建,而成為今日所見之建築形態。 • 旗津天后宮已於民國74年(1985)經公告為三級古蹟,正式被列入文化資產保存,這裡不僅是旗津漁民信仰中心,也成為了旗津人民精神及心靈寄託之所在,更見證了打狗的開拓史。

  5. 旗後燈塔(1/3) • 位於旗后山頂上的旗津燈塔,又稱高雄燈塔,建於西元1883年,是台灣本島上的第二座燈塔(第一座為屏東鵝鑾鼻燈塔)。1918年整修過後,塔身為磚造八角形白色建築,黑色圓形頂,高15.2公尺。 • 開放時間:上午九時到下午四時三十分。

  6. 旗後燈塔(2/3) • 高雄燈塔 由於燈塔屬軍事管制區內,因而過去從未曾對外開放,民國八十一年元月在地方的要求下才正式開放供民眾參觀。 • 八角形燈塔前有一座西洋式白牆辦公室;草坪上有一座日晷儀;辦公室旁四方形建築是舊燈塔位置;榕樹旁白色建築是舊信號台(燈塔)殘存建物;在眺望台旁的建築是值班室,站在眺望台上可以盡覽港口、柴山、西子灣美景以及高雄港灣城市船隻進出盛景。旗後燈塔是臺灣少數僅存的清代燈塔之一。

  7. 旗後燈塔(3/3) • 西元1858年(清咸豐八年),英法聯軍之役後,清朝簽訂了天津條約,台灣開放港口通商,1864年(清同治三年),打狗正式開港,1883年(清光緒九年),副將王福祿始聘英國技師於旗後山上興建紅磚的方形燈塔,內裝英製六等單蕊定時光燈,見距約十浬。 • 日治時期,日本人擴建高雄港,並於1916年(大正五年)著手重建燈塔,於1918年完工,成為八角形磚塔,至頂部轉為圓筒狀,裝有三等電燈,見距約為 20.5 浬有陽臺可供遠眺,燈室面裝玻璃,圓頂上有風向儀,塔身塗白色,頂部為黑色,高達 11 公尺,遠望極為明顯。 • 光復後曾先後三次更換燈光設備,目前己換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強為 85 萬燭光。 • 內政部在民國 68 年核定為國家三級古蹟。

  8. 忠烈祠(1/4) • 壽山風景區內的忠烈祠,是以中國宮殿型式建築而成的忠烈祠,除了古蹟價值也兼具遊憩功能。

  9. 忠烈祠(2/4) • 台灣光復初年,國民政府將許多日治時期的神社改建為中國宮殿式建築的忠烈祠。 • 現今的高雄忠烈祠是由當時的日本神社改建完成,高雄忠烈祠位於壽山公園旁,落成於民國十八年,外觀採中國宮殿式建築,供奉國民革命烈士神位,祠前綠意盎然林木蒼翠,古松遍植環境清幽。 • 保留了一些日治時期的神社所遺留的石燈籠殘跡,因此經常可吸引日本觀光客到此參觀,忠烈祠其位置居高臨下,從此處可眺望高雄港、鼓山及旗津市區,視野非常良好。

  10. 忠烈祠(3/4) 忠烈祠建築雄偉。牌樓上題有「忠烈祠」、「成仁」、「取義」等字樣;祠內供俸歷年來忠勇犧牲的烈士的牌位。

  11. 忠烈祠(4/4) 許多為國奮鬥而犠牲的先烈們,長年被供奉於此,以表彰先烈們大無私的精神。

  12. 打狗英國領事館(1/5) • 打狗英國領事館成功的結合西方設計與東方巧藝之建築。 台灣第一棟洋樓,1865年英商天利洋行建造,由英國人設計、採用歐洲新文藝復興風格、以維多利亞式時代之洋樓造型。 •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臺灣光復以後,領事館建築被改為「氣象測候所」,負起高雄港船舶出入之安全任務。 • 民國六十二年(1973年)「氣象測候所」搬遷後,因棄置沒有人管理,又受到天然及人為災害的摧殘,逐漸淪為廢棄的空屋,一度被謠傳成「鬼屋」。

  13. 打狗英國領事館(2/5) 二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

  14. 打狗英國領事館(3/5) • 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七月二十二日,「賽洛馬颱風」嚴重侵襲高雄,颱風過後現場到處斷垣殘壁,除了南面牆及東面牆尚保存完整外,其餘泰半傾塌,西面牆幾乎全毀。 • 原洋行之倉庫-由英國政府承租為領事館後,成為囚禁犯罪的英國商人及水手的地牢

  15. 打狗英國領事館(4/5) • 民國九十二年(2003)十二月起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高雄漢王洲際飯店整修營運管理,績效卓善,創造台灣古蹟委外經營成功的先例,締造許多佳績及創舉,打破以往古蹟無法經營的迷思,國內各地方政府及國外政府都專程率團來館考察。

  16. 打狗英國領事館(5/5) • 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九月二十五日,高雄市第一個古蹟再利用的計畫(ROT),由漢王洲際大飯店團隊正式經營,同時改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

  17. ~The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