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k likes | 1.25k Views
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 特征及发展趋势.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孔祥智教授 2012 年 10 月 17 日. 1. 讨论的问题. 特征 发展趋势及挑战 对策建议. 总体判断.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 2004 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出现了一些方向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阶段特征之一. 农业、农村制度安排从被动调整转为主动设计
E N D
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 特征及发展趋势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孔祥智教授 2012年10月17日 1
讨论的问题 • 特征 • 发展趋势及挑战 • 对策建议
总体判断 •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4年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出现了一些方向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阶段特征之一 • 农业、农村制度安排从被动调整转为主动设计 • 2004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增加,中央一号文件重新开始关注“三农”, 中央高层领导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政策,这反映了我国的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已逐步形成并渐次深化,也标志着我国的工农、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农业、农村制度安排从被动调整转为主动设计 • 主动和被动既反映执政理念,有反映经济实力
新世纪之前的改革 • 基本以被动为特征 • 家庭承包经营 • 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1985年一号文件) • 劳动力流动 • 户籍制度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总体特征:从强农、惠农到富农 •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两个趋向的判断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村税费改革 • 安徽试点明显带有被动性质 • 改革方案:农民需要交纳的农业税及其附加额为8.4%(农业税税率为7%,农业税附件为正税的20%) • 2000年在安徽试点,2001年扩大到江苏省,2002年扩大到20个省市,2003年在全国全面推开 • 2004年提出5年内取消农业税 • 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 • 仅减免税一项,国家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业补贴 • 良种补贴 • 2002年中央财政投入1亿元,用于高油大豆良种推广补贴;2004年,良种补贴进一步扩大到小麦、大豆、水稻、玉米四个品种;后逐步扩大到棉花、马铃薯、青稞、花生 • 种粮直接补贴 • 2004年116亿元,2009年190亿元,2011年151亿元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业补贴 • 农机购置补贴 • 2004年实施,2008年40亿元,2009年130亿元, 2011年175亿元 • 农资综合直接补贴 • 2004年开始,2006年补贴资金规模120亿元,2007年276亿元,2008年716亿元,2009年756亿元,2011年860亿元 • 2012年3月石油价格上涨,国家临时决定给农民补贴243亿元 • 四项补贴合计平均每亩190元 • 四项补贴之和2004年145亿元,2011年1406亿元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 2007年,中国由中央财政投入10亿元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2009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保费补贴资金预算79亿元,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省份已达16个,补贴品种包括玉米、水稻、小麦、棉花等大宗农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此外还包括了能繁母猪和奶牛等重要畜产品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2007年设立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迄今6年共安排资金155.2亿元,2012年35亿元 • 从2009年起逐步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的地方配套,每年为粮食主产区减轻负担277亿元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2003年试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10元。2010年,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由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每人60元标准补助,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参合人口达8.36亿人,当年补偿支出1187.84亿元,受益人口累计10.87亿人次,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43%。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补助标准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报销上限达到5万元 • 原计划2010年全覆盖,实际2008年6月底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 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基础养老金每月55元,上不封顶 • 最低缴费年限15年。60岁后可领到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 • 2009年试点覆盖面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温家宝总理承诺,今年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2007年国发〔2007〕19号文《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当时全国平均标准只有30元左右 • 截至2010年底,全国农村低保覆盖2528.7万户5214万人,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117元。全国农村得到五保供养的人数为556.3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1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5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两免一补” 资金70亿元,共资助中西部贫困家庭学生3400万人。2006年又从西部地区开始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享受免学杂费政策的学生达到4880万人 • 2011年,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农村扶贫 • 标准:2000年:865元;2010年:1274元;2011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格) • 逐步加大对扶贫的专项财政投入,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年均增长11.9%,十年累计投入2043.8亿元 •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基本以主动为特征 • 2004年设立测土配方施肥专项基金,2007年达到9亿元,项目普及到1200个县 • 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已涵盖全国2498个县(场、单位),受益农户达1.6亿,技术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 • 2011年,国家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免费为1.7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2亿亩以上
新阶段特征之二 • 农产品供求总量紧平衡,部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 • 粮食八连增,但生产和消费基本平衡 • 八连增的原因:政策、科技、投入,初步走出了“两丰两平一欠”的循环
形势分析——农产品供给 • 1978年6095亿斤 • 30年粮食产量上了四个台阶:7000亿(1982,7090)、8000亿(1984,8146)、9000亿(1993,9129.8)、10000亿(1996,10908) • 过50000万吨的年份:1996(50454)、1998(51230)、1999(50839)、2007(50160)、2008(52871)、2009(53082)、2010(54641)、2011(11424亿斤)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 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趋势 • 全国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从1990年至2009年的20年间减少了4480千公顷,其中稻谷播种面积减少了3437千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了6462千公顷。玉米和大豆则受饲料消费需求的拉动,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其中玉米增加了9782千公顷,大豆增加了1630千公顷
守住18亿亩红线的压力越来越大 • 工业化、城镇化速度并没有降低,2011年底超过50%,但我国的城镇化不表现为对2.5亿农民工的安置上,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土地城镇化的强烈冲动,各种“探索”、“创新”不断出现 • 宅基地置换 • 前后门都开放 • 地票 • 村庄合并
土地质量下降 • 据水利部统计,2010年底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每年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25%
土地质量下降 • 截至2009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37万平方公里,沙化面积173.11万平方公里。虽然资料显示,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总体上持续减少,但局部地区仍有扩展
土地质量下降 • 90%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出现了退化,草原生态“点上好转、面上恶化、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6大牧区超载率,最低的也达48%,高的达到接近1倍 • 全国至少有70%的草原处于中度和重度退化状态,面积达40亿亩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 水资源短缺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世界上13个最 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的 四分之一 • 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 • 干旱、洪涝以及旱涝急转 • 每年因旱涝灾害损失250亿斤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 • 劳动力:平均50岁以上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粮食生产的高成本时代已经来临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发布的《2010-2019世界农业展望报告》指出,未来10年全球农业生产将呈明显高成本低增长特征 • 在我国粮食作物亩均成本构成中,各项成本费用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土地成本上升幅度最大,从2004年的54.07元/亩涨到2009年的114.62元/亩,上涨112%;其他成本涨幅分别为:现金成本涨49.6%、物质与服务费用涨48.6%、人工成本涨33.4%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技应用推广有待加强 • 201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综合农业机械化率为52%,但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尚远没有健全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政策的激励机制在减弱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农业、农民贷款难 • 金融机构仍然起到“抽水机”的作用
哪些因素影响粮食供给 • 国际粮食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测算,近十年全球谷物产量增加了1000亿公斤,消费需求增加了2200亿公斤,目前的全球粮食库存处于历史低位,世界谷物存储和消费比已接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应将长期趋紧
大豆现象 • 2007年进口3082.1万吨,2008进口3743.6万吨,2009年进口4255万吨,食物油816万吨;2010年进口5480万吨;2011年5250万吨,850万吨植物油(豆油114万吨,棕榈油630万吨,菜籽油55万吨) • 蛋白质:中国40%-42%;美国36%-38% • 出油率:中国16%;美国19%
玉米 • 我国一直是玉米的净出口国,但自2004年起,玉米出口量骤减,由2003年的1640万吨下降至231万吨,出口量减少了1400多万吨,将近90%。2004年后一直呈下降趋势,2008年出口量再次骤减,2010年出口量已下降到20年来最低水平 • 和出口量相比,我国玉米进口量一直很少,但2010年玉米进口量突然猛增,由2009年的8万吨上升至157万吨,增幅将近20倍。我国十年来首次大量进口玉米,且60%为转基因玉米
DDGS • 2010年进口150万吨 • 2011年进口169万吨
四种主要粮食产消量(2011,亿吨) 自给率:91.1%
2011年粮食平衡状况 • 总产量:57121亿吨 • 进口量:5264万吨(大豆)+536.5万吨(谷物) • 出口量:20.8万吨(大豆)+98.6万吨(谷物) • 显性消费=总产量+净进口量=62802.1亿吨 • 自给率:91.0%
进口产品折合耕地 • 2011年净进口的种植业产品需耕地6.35亿亩,东北三省分别为辽宁6127.95万亩、吉林8301.9万亩、黑龙江17745.15万亩,合计32175万亩
畜产品供求形势 • 1985 年和1990年中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2010年中国肉类产品总产量达到7925万吨,禽蛋总产量2765万吨,奶类总产量3570万吨,分别是1990年产量的2.8倍、3.5倍和8.6倍
畜产品供求形势 • 从肉类生产结构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猪肉在肉类产量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而牛羊肉及禽肉的比重逐渐上升。2005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79.8%下降到64.7%,牛羊肉的比重由8.1%上升到14.8%,禽肉的比重由11.3%上升到20.5% • 趋势:低脂肪、高蛋白
影响畜产品供给的因素 • 需求持续旺盛 • 科技进步 • 成本 • 政策 • 国际市场
进口逆差扩大 • 2004年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转折点,农产品贸易由顺差创汇阶段进入逆差状态。200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为25亿美元,而2004年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4亿美元,此后连续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并呈现出逆差扩大趋势,到2010年农产品贸易逆差达到230.4亿美元
2001-20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亿美元)2001-20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亿美元)
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占比(2010年) • 大豆、棉花的进口依赖度相对较高,中国需求对于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 糖的进口依赖度较高,但中国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比例有限; • 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中国国内的供需较为平衡独立。 • 来源:毛学峰
农业的贡献——发展经济学 • 市场贡献 • 劳动力贡献 • 资金贡献 • 外汇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