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k likes | 1.4k Views
我国现代化畜牧业发展 现状与对策. 武 英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2013.4. 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我国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概况 如何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现代化在畜牧业永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畜牧业现代化?. 狭义 :畜牧业现代化就是养殖业机械化,即在饲养管理上的机械化,从畜禽进入舍内,包括自动供 ( 喂 ) 料,自动饮水,定时光照,自动刮粪,消毒直到出栏淘汰时的操作过程;
E N D
我国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 英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2013.4
畜牧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意义 • 我国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概况 • 如何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 现代化在畜牧业永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畜牧业现代化? • 狭义:畜牧业现代化就是养殖业机械化,即在饲养管理上的机械化,从畜禽进入舍内,包括自动供(喂)料,自动饮水,定时光照,自动刮粪,消毒直到出栏淘汰时的操作过程; • 广义:严格地讲是高度的集约化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操作过程全面机械化和自动化,包括与养殖有关的种畜禽生产,畜禽的饲养及出栏淘汰屠宰加工和粪便的清理烘干等相关行业的机械化操作过程均采用电脑控制进行的,使之按规定程序自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称为畜牧业现代化。
传统饲养方式的特点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农家现有的各种精粗和青绿饲料 资源,节省部分饲料粮,尤其传统养羊、养牛、养兔。 二是,缓解就业,减轻城市压力。 三是,可根据行情调整规模、改变模式、容易做出进入与退出市场的选择。比大规模化生产饲养成本(房舍、设备折旧、维修、人工等费用)低。 四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大农业的建立。农村各种农家饲料、秸秆等通过养畜过腹还田,提供大量有机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污染,促进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而规模化机械化饲养,目前多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产生的畜禽粪尿数量很大又过于集中,超出了当时当地农田的消纳能力反而成了一种污染源。总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传统饲养业在一定时期内仍有其存在的理由。
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养殖业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发展不适应。目前养殖业仍然是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大规模专业化较少,这就决定了这种小作坊式的畜牧业规模小设备简陋,不需购置复杂、先进的设备就能生产,这也是畜牧业本身本质决定的。 2、养殖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小农意识浓,经济不发达、资金缺乏、购买力差,没有能力购买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而在大城市和城乡结合部,其思想认识都较农村农民先进深刻,他们以盈利为推动力,具天时(拥有较深的技术和一定的资金)、地利(好销售,信息多)、人和(大专院校人才多)条件,所以发展快,容易占领市场。
3、缺乏总体规划意识和政策上的完善鼓励。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还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人们的思想中还未形成新的思路,缺乏整体规划意识,缺乏制定发展畜牧业现代化的优惠政策,尤其在用电、占地和资金方面。 3、缺乏总体规划意识和政策上的完善鼓励。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还未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人们的思想中还未形成新的思路,缺乏整体规划意识,缺乏制定发展畜牧业现代化的优惠政策,尤其在用电、占地和资金方面。 4、表现在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养殖业的大起大落。由于粗放生产,各种资源转化率低,现代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力差。
二、我国畜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现状 养殖大国—— 肉羊: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3亿只左右,占全国肉类总 产量10%左右; 肉牛:世界第 3位,1.5亿头左右,近年来饲养量减少; 生猪:是世界第一大国。存栏4.8亿头左右,出栏6.6亿头, 占全世界生猪总量的50%以上;占全国畜禽肉类产量的60%以上,因此国家将生猪安全生产视为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到“猪粮安天下”的高度。 肉鸡存出栏:居世界第一,国内山东省是全国第一,占全国总产量20%左右,其次是河北 广东;
建国初期:年人均占肉类4kg; • 1978年:年人均占肉类8kg; • 2011年:全国人均占有肉类54.8kg; • 2015年8600万吨,人均达到61kg。
全球肉牛生产加工状况 • 全球肉牛存栏和出栏总量分别为100656、14923万头,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5676.3万吨和5643.7万吨。 • 世界肉牛生产前五位的国家(地区):印度、巴西、中国、美国、欧盟27国。 • 我国2010年肉牛存栏量10543万头,占世界肉牛存栏总量的10.47%、;出栏量4150万头,占世界总量的14.94%。 • 近年来,牛肉产量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巴西、欧盟、中国、印度,其牛肉产量分别为1182.8、914.5、787.0、555.0、285.0万吨,说明世界各国肉牛单产水平差异较大。 • 牛肉消费量前五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欧盟、巴西、中国、阿根廷,其牛肉消费量分别为1193.2、820.0、751.0、552.8、230.3万吨,说明人们生活水平、人口数量、宗教信仰等对牛肉的消费水平均有影响。
我国肉牛生产现状 • 2012年以来,我国牛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反映出我国肉牛存出栏下降的严峻形势。全国牛肉产量从2010年的700多万吨下降到600多万吨,肉牛存出栏量近4年下降了1000多万头。特别是我国中部传统肉牛养殖省区肉牛存出栏下降明显。 • 到去年12月中旬,全国牛肉价格同比上涨35%。在肉牛养殖大省甘肃,牛肉价格比2011年同比上涨30%以上。 • 全国肉牛存出栏下降,还面临着基础母牛存栏率不高等深层次问题。 • 现在不少养殖大户都更愿意收购架子牛来育肥,将一头架子牛变成育肥牛,仅需要6个月,成本低,利润高。而牛一年仅繁育一胎,一胎仅产一犊,将一头牛犊饲养成育肥牛更是耗时费力。 • 专家认为,如果饲养母牛效益低等问题得不到解决,母牛存栏量仍将持续降低。长此以往,牛源更加紧张。今后若再扩繁肉牛,都很困难,进而也会影响到消费市场。(受饲料、劳动力价格上涨因素影响)
肉牛屠宰加工业发展形势 • 中国肉牛加工业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加工链短,粗加工产品多,对肉牛产业的带动和增值作用不明显。 • 目前,我国肉牛屠宰加工环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由核心屠宰企业控制的标准化(现代化)中高档价值加工链,现代化屠宰设备、冷库、与农户签订合约、在超市销售或者建立专卖店铺的方式、按中高端消费市场要求加工生产。该链条由核心企业控制下完成。这一链条代表的现代肉牛加工业起步较晚,知名品牌主要有吉林皓月、内蒙古科尔沁、大连雪龙、陕西秦宝等。销售牛肉分级包装,产业链也不断延伸升级。
二是,小规模屠宰点或者屠宰场。小规模屠宰点或屠宰场大约承担了全国2/3的肉牛屠宰量,其设备简陋,大多以手工方式屠宰,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销售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屠宰的牛肉价格不足标准化屠宰加工企业的2/3。二是,小规模屠宰点或者屠宰场。小规模屠宰点或屠宰场大约承担了全国2/3的肉牛屠宰量,其设备简陋,大多以手工方式屠宰,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销售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屠宰的牛肉价格不足标准化屠宰加工企业的2/3。 • 由于牛源短缺,中国肉牛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开工不足现象,存在对养殖户压级压价问题。全国年屠宰规模6000头以上的肉牛屠宰企业206家,总设计年屠宰量约800(798)万头,实际屠宰量为284万头,开工率只有35.6%(罗欣、曹兵海,2011),由于加工率不足不仅存在巨大资本浪费,而且导致严峻的恶性的牛源竞争。
四大肉牛优势产区屠宰加工业发展差异较大。 • 其中:中原优势产区辖56个优势县,共有规模化肉牛屠宰企业107家,占全国规模化屠宰加工企业一半以上,总设计能力350.5万头,2010年屠宰量为146万头,平均开工率位于四大优势产区之首,为41.67%。 • 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肉牛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分列第二、三位,设计屠宰量分别为121.90、290.45万头,2010年实际屠宰量分别为34.25、96.27万头,平均开工率分别为38.10%、33.10%。 • 西南优势区肉牛屠宰业发展相对落后,该优势区辖优势县67个,是四大优势区中辖优势县最多的地区,但仅有9家规模化肉牛屠宰企业,总设计能力45.20万头,2010年实际屠宰量8.48万头,平均开工率仅为18.80%。
我国肉羊生产现状 •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羊肉生产国,生产以自给为主,进出口数量极少;品种较多,共有127个品种,但所养肉羊多为杂交改良肉羊。 • 屠宰:以个体屠宰为主,大型屠宰企业较少; • 羊肉:常温肉、冷鲜肉、冻肉和肉制品较少,缺口30%; • 消费:主要以户外消费为主,其中又以城镇居民消费居多。 • 养殖:散养比例↓规模化↑明显;主要集中在牧区,牧区肉羊养殖则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存栏占全国的46.4%,农区肉羊养殖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三个省份,存栏占全国的19.3%。
虽然中国的羊肉产量、羊肉消费总量和养羊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国内现有的肉羊养殖集中化程度不高,饲养方式落后,肉羊产业发展较慢;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使得羊肉消费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尤其是高端羊肉(羔羊肉)消费。供需状况的这种反差促使羊肉价格平稳上涨,2011年羊肉批发价格比过去的五年涨幅达到110%,肉羊行业的投资价值凸显。虽然中国的羊肉产量、羊肉消费总量和养羊数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国内现有的肉羊养殖集中化程度不高,饲养方式落后,肉羊产业发展较慢;近年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使得羊肉消费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尤其是高端羊肉(羔羊肉)消费。供需状况的这种反差促使羊肉价格平稳上涨,2011年羊肉批发价格比过去的五年涨幅达到110%,肉羊行业的投资价值凸显。 • 肉羊产业处于发育期向成长期的过渡时期,肉羊养殖集中化、加工集群化、市场品牌化是肉羊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时期中存在挑战,也存在机遇。
猪业现代化发展情况 丹麦:550万人口,4.3万平方公里,人均国民总值6.3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位。丹麦农业和畜牧业在世界上以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全国现有耕地271万 hm2,从业人员12万,占总人口的2%,每年创造的农业总值可以养活三个丹麦,生产的农产品2/3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额占丹麦全部货物出口额的13%,素有 “欧洲食厨”和“猪肉王国”之称。猪肉7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地。占全球出口量的30%,年创汇3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其中:80%出口到欧盟、日本、美国和中国等。在出口产品中充分考虑各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里脊肉主要出口到日本,猪排美国,内脏头蹄给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
1、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全部采用自动化,营养饲料供应全部有电脑控制、环境优美、猪群健康,500头母猪的种猪场5个工人,年均利润在600万元左右。1、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全部采用自动化,营养饲料供应全部有电脑控制、环境优美、猪群健康,500头母猪的种猪场5个工人,年均利润在600万元左右。 2、良种繁育体系健全,生产性能高;100多年的育种培育出了“兰德瑞斯”猪,丹麦国宝,世界名猪。建立了三级繁育体系,一级核心场8600头母猪,二级繁育群14600头,三级生产群100万头,95%母猪实行人工授精配种,精液是国家级公猪站经过性能测定后公猪产的。全国每头母猪年提供活断奶仔猪25头以上,900g2.43:1110kg160天以下。5家500-1200头基础母猪的顶级种猪场中,母猪年提供断奶活仔数31-33头。
3、高度重视动物防疫检疫:建立严格的兽医系统、报告制度、应急计划、疑似病例、演习、监测方案等。19997年以来,车辆 访问者必须到达丹麦的48h后进入,洗浴 消毒 更衣等,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完善严谨。 4、健全食品安全的法制和监管体系:质量追溯体系健全。 5、注重环境保护 发展循环经济。春秋两季往土地排放,使用化肥要专家指导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备案。 6、独具特色的合作市经营体制,1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 世界第一大国,能繁母猪5000万头以上, 生猪存栏4.5亿头以上,出栏6.5亿头以上, 屠宰量5-6亿头,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 四川、河南、湖南、山东年出栏5000万 头以上,能繁母猪400万头左右。
猪肉占肉类总量60%以上。生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养猪粮安天下,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物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制约我国生猪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日益复杂多样,存在的问题日益凸出,已经影响到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消费。猪肉占肉类总量60%以上。生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7%,养猪粮安天下,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食物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制约我国生猪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日益复杂多样,存在的问题日益凸出,已经影响到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消费。
生猪产业特点 • 1、区域差:新疆、青海、宁夏、西藏等地饲养量较少;,其余省份都有规模不同、数量不等的饲养量。当前,我国生猪生产主要集中在在四川盆地、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饲料资源丰富的三大地区。 • 全国生猪存栏排名前十位省份分别是四川(生猪存栏占全国的11.5%)、河南(9.6%)、湖南(8.5%)、山东(5.9%)、云南(5.8%)、湖北(5.3%)、广东(5.1%)、广西(5%)、河北(4.4%)和江苏(3.7%),10个省份生猪存栏合计占全国存栏总量的64.8%。全国有20个省份的生猪出栏量超过1000万头。
2、规模养殖比重持续提升。 我国的传统产业/庭副业/规模小/粗放。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生猪业快速发展,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散户(年出栏1~49头)生猪出栏量大幅下降。近年散户出栏量的比重为38.66%,年出栏50头以上的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的61.34%。 年出栏量在50~99头和100~499头的规模养殖户是生猪养殖的主体,二者的比重合计达到29.68%,占到规模户出栏量的近一半。年出栏500~5000头的比重合计为21.92%,5000头以上的比重较小,约为9.75%。
3、猪肉加工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我国猪肉加工还存在着屠宰分散、规模小、深加工肉品少、档次较低等问题。我国肉类制品及副产品加工占肉类总产量15%,而同期发达国家熟肉制品已占到肉类总产量的50%以上。 我国大规模屠宰企业少、占比重小:如双汇、金锣、雨润 三家肉类行业龙头企业屠宰生猪仅占我国生猪屠宰总量的4%以下,而美国前3家肉类加工企业总体市场份额已超过65%,欧盟11家占行业总量的74%。我国猪肉市场仍以鲜销白条肉为主,分割肉、小包装肉的比例不到10%。有特色的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占肉类加工总量的比例也相对较低。
4、种业滞后 大国但不是强国。养殖量大、育种工作滞后,种猪长期依赖进口,与养猪大国极不相称。主要从美国、加拿大、英国 、丹麦 法国等进口。每年在1万头左右,商品猪99%的外杂猪。发达国家工厂化、自动化 信息化 机械化程度高,动物福利好。
消费情况: • 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主导地位。上世纪80年代以前,猪肉占居民肉类消费比重的95%以上。之后随着肉类消费的多样化发展,尽管猪肉消费量不断增加,但其比重下降。到目前为止,猪肉消费仍占肉类消费的60%以上。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4500—5000万吨,人均猪肉占有量35公斤.左右;牛羊肉消费量2.46公斤,禽肉消费量7.17公斤,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比率约为7:1:3。
肉鸡产业现状 • 美国肉鸡业情况: • 世界第一大国,超过整个欧洲的产量,1800万吨左右。 • 产加销一体化:原种 →父母代→ 商品代 →集约化基地 →农户 →工厂化屠宰→ 肉鸡制品加工 →分割包装 →经销商 →消费者 。有机统一的生态链。建立起强大的符合互补型 肉鸡业的一体化经营生态系统。 • 模式:一是,合同一体化经营 公司与养鸡户签订合同,合同鸡占90%左右,二是,公司一体化经营 占10%左右 • 规模化集约化 排名前10位的企业每周出栏5亿只左右,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我国的肉鸡产业 • 世界第二大国。历经20多年肉鸡产业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大国。鸡肉总产量也由1984年的139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300万吨,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续增长。80-90亿只。 • 至2011年,我国年人均鸡肉消费量也从1984年的1.03千克发展到2011年的10.3千克,增长了10倍。河北省肉鸡出栏量由2000年的1.5亿只增加到2009年的2.89亿只。山东省肉鸡生产稳步增长,近年保持的20亿只左右的出栏量达,禽肉产量30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产量的近20%。
现代肉鸡养殖场的基本条件 • 独立的50-200亩符合养殖要求和国家土地政策的土地,建8-30栋不等的标准化鸡舍,一般120米长13米宽,墙壁是砖混结构,鸡舍顶是钢结构+保温材料,网上养殖、一次性清粪、每栋多投资10万,也可以地面垫料养殖。 • 鸡舍安装7大自动系统。 1、自动通风系统(侧向风机+纵向风机+电脑控制仪); 2、自动控温系统(锅炉、暖风炉+温控探头+散热片、排放口+电脑 控制仪); 3、喷雾加湿系统(湿度表+雾线+泵+人脑); 4、降温系统(风机+湿帘+电脑控制仪); 5、自动光照系统(节能灯+电脑控制仪);
6、自动喂料系统(散装料仓+主料线+辅料线+喂料线+料位器+电脑控制仪);6、自动喂料系统(散装料仓+主料线+辅料线+喂料线+料位器+电脑控制仪); 7、自动饮水系统(深水井+变频水泵+压力表+过滤器+乳头式自动饮水线+压力指示器+加药器+电脑控制仪),每栋鸡舍每批饲养快大型白羽肉鸡20000只左右,2个人负责2栋,6小时换一次班。 • 另外需要的附属设备:变压器、发电机、地磅、服务房(淋浴间、更衣间、卫生间、办公室、厨房、餐厅、仓库、药库、宿舍、解剖室)、病死鸡焚尸炉、鸡粪发酵池等。 一般8栋一个独立的单元(按照现行价格投资700万),但有时候土地不凑巧,要是你有能力养好的话,也可以建大一点的,不过规模大了风险也大。
国家对畜禽标准化养殖的推进 • 农业部坚持把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工作着力点,并纳入绩效考核管理。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启动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三年共创建3178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带动了地方示范创建工作的全面铺开。
为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实力,2010-2011年国家设立了11个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支持畜牧业科技创新应用。为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实力,2010-2011年国家设立了11个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力支持畜牧业科技创新应用。 • 生猪方面,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大多采取多点生产技术,全进全出,严格控制疫病发生和传播;饲料自动投喂系统大面积推广,减少了人工和成本。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应用空气过滤系统,有效阻止蓝耳病等疾病的传播。 • 家禽方面,探索推广阶梯式和层叠式肉鸡笼养技术,改变传统肉鸡地面厚垫料饲养方法,实现喂料、饮水、消毒、出鸡、清粪的自动化,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工和土地。
近年来,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4个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类上市企业,涵盖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6大主导畜种。广东温氏集团通过发展“公司+农户”的饲养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和肉鸡标准化规模饲养,2011年出栏生猪650多万头、肉鸡7.7亿只。近年来,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提升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的重要推动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4个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类上市企业,涵盖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6大主导畜种。广东温氏集团通过发展“公司+农户”的饲养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和肉鸡标准化规模饲养,2011年出栏生猪650多万头、肉鸡7.7亿只。 •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新增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2家,合计达145家,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达到60%以上,六和、金锣等企业与养殖场户合作养殖、相互参股,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总的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1年,我国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存栏奶牛20头以上、存栏蛋鸡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8%、51.1%和80.0%,分别比2006年增加25.6、24.3和12.3个百分点,主导畜种规模比重大幅提升,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奠基了坚实的基础。总的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全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1年,我国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存栏奶牛20头以上、存栏蛋鸡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6.8%、51.1%和80.0%,分别比2006年增加25.6、24.3和12.3个百分点,主导畜种规模比重大幅提升,为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 • 有利条件: •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传统一家一户分散饲养逐步退出,势头加快,为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时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持续增加,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为规模养殖发展带来了增长空间;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的势头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
不利因素: • 畜牧业养殖规模的扩大、标准化水平的提升,对贷款需求、土地指标需求持续增长,全社会对畜牧业环境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贷款难、用地难、粪污处理难等长期制约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三大难题”在新时期、新阶段越发凸显。集中表现在, • 一是贷款问题:金融部门缺乏积极性。出于养殖业风险考虑,对畜牧业信贷支持的信心不足,不愿意提供信贷支持,现有金融服务项目中适合现代畜牧业特点的还很少,质权抵押难突破。
二是,土地问题。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畜牧业没有税收,同时还承担着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一些地方积极性不高,土地指标难批准,目前养殖场让位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被迫拆迁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土地问题。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畜牧业没有税收,同时还承担着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一些地方积极性不高,土地指标难批准,目前养殖场让位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被迫拆迁的现象时有发生。 • 三是,畜禽粪污处理问题。养殖场户缺乏积极性。畜禽养殖场一方面没有实力配备相应的处理和利用设施,另一方面出于运行成本考虑,即使配备处理设施也很难保证正常运行,本应由社会共同承担的支出而由养殖企业单独承担,力不从心。
四是,人员与市场方面的问题。 1、基础条件依旧薄弱。一是基础设施不齐,基层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养殖发展的需求。二是人员队伍青黄不接,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从事畜牧工作的收入水平,畜牧事业已经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 2、市场与疫病风险始终存在。一是畜产品市场价格一直不稳定,时高时低,对养殖业收益造成波动影响,导致养殖业受市场风险影响很大,使部分养殖户处持观望态度,养殖积极性不高;二是动物疫病复杂多变,各类疫情时有发生,对动物防疫和生产安全构成新的挑战。畜禽疫病种类之多,病毒变异之快,今后一段时期,疫病防疫工作将复杂而艰巨。
推进畜牧业现代化的途径: • 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区域、不同组织模式的各自特点,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同步发展。 • 蛋鸡、肉鸡产业:按现阶段规模标准,大部分养殖场户已基本实现规模化,今后的重点是先进管理技术和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 • 生猪和奶业:正步入发展转型期,重点要同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加大粪污处理和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肉牛肉羊产业:刚刚起步,基础薄弱,重点要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和规模效益。
区域方面: • 中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巩固并稳步提高规模养殖发展数量,着力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 • 东北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进一步提高规模养殖发展的数量和质量; • 西部地区:要抓住中央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统筹农区牧区协调发展。
组织形式方面:要着力改变中小规模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带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组织形式方面:要着力改变中小规模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养殖户和散养农户的组织化水平,带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四、现代化在畜牧业永续发展中的作用 • 现代化即为:手段先进 养殖设施化 、操作自动化、 管理信息化、 数字化,新技术集合应用、 目标获得最佳的效应 保持健康永续发展 ——是实现标准化养殖精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 ——促进养殖环境数字化控制:温湿度、通风光照、 消毒等自动控制),实现畜禽福利, ——充分发挥畜禽良种的遗传潜力,提升生产水平 ——促进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及提高科技贡献率 (畜禽育种现代化、饲料调制与全价营养、饲养方式、疫病预防与检测、用药技术、抗药性检测、生态化饲养模式、粪污处理) ——促进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的全程追溯(畜产品产量)
提高养殖规模,推行各个环节的标准化。靠人的双手劳动不能达到!包括房舍建设、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配套的设施设备,集成良种繁育、饲料饲养、防病治病、粪污处理等高新技术,达到畜禽体内外环境数字化控制,信息化管理。提高养殖规模,推行各个环节的标准化。靠人的双手劳动不能达到!包括房舍建设、生产过程采用机械化、配套的设施设备,集成良种繁育、饲料饲养、防病治病、粪污处理等高新技术,达到畜禽体内外环境数字化控制,信息化管理。 • 体内环境:营养调控 各种营养的全价与平衡,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达到既要满足不同畜禽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营养需要,又不造成饲料的浪费; • 体外环境:适宜畜禽生长生产的温度、湿度、通风量、光照强度等。 • 提高实现畜禽福利,促进养殖方式的改变。
机械化、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 以生猪为例: • 猪场规划与建设方面 • 育种方面 GBS管理系统 全自动性能测定设备 A型超声波、B型超声波 ( 测定活猪背膘 瘦肉率 肌肉脂肪仪器) BLUP育种软件 • 饲养设备方面 • 粪污处理方面
生态养猪场 高床全漏缝、液泡粪、全封闭、水帘负压通风设计,配置智能温控系统和饲料自动输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