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504 Views
《 论语 》 导读 第九讲 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的原则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 ( 《 为政 》 ) 道: 通 “ 导 ” ,以 …… 为先导; 齐: 整治、治理; 免: 避免(犯罪); 格: 规范、走正道。.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 ( 《 为政 》 ) 政与刑: 强制性、震慑性、外在性; 治身不治心,治标不治本; 德 —— 自 觉性、内在性、决定性 礼 —— 习俗性、自觉性、自然性. 二、政治的目标 1 、政在使民富
E N D
《论语》导读 第九讲 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的原则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道:通“导”,以……为先导; 齐:整治、治理; 免:避免(犯罪); 格:规范、走正道。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政与刑:强制性、震慑性、外在性; 治身不治心,治标不治本; 德——自觉性、内在性、决定性 礼——习俗性、自觉性、自然性
二、政治的目标 1、政在使民富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 曷:何不 彻:十分之一的税制; 二:十分之二的税制。
《孔子家语》: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2、共同富裕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 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的二律背反: ——追求公平会导致效率低下 ——追求效率会导致贫富不均 两种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理想政治: ——效率与公平的抗衡 ——贵不至骄、贫不至忧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所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中国政府近年来的国策失误: ——国富民贫 ——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 ——公共基础社会服务体系的缺失
3、庶、富、教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 (《子路》)
4、足食、足兵、民信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颜渊》) 信:诚信;互信;信仰;取信于民
三、政治措施 1、正人先正己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 ——上行下效的效应 ——道德的感化功能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 ——上行下效的效应 ——道德的感化功能
2、举贤才、先有司、赦小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为政》) 直:公允正直之人 枉:邪曲谄佞之人 错诸:置之于……之上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路》) 有司:有所专司者,下级部门领导 先有司:让下级部门领导各司其职,郡主不 大权独揽 赦小过:非原则性错误,不要苛责、非难
3、敬事而信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 敬事:敬业敬职,意识到责任的重大 信 :诚信、言而有信、取信于民; 节用:抑制铺张浪费; 以时:不扰民,不违农时。
4、尊五美,屏四恶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尧曰》)
4、尊五美,屏四恶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本讲思考题: 1、孔子为什么主张以德治国? 2、如何评价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 3、传统中国为什么强调以德治国? 西方国家为什么强调以法治国?
中西文化之比较: 西方传统文化的人性观:人本性恶 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人本性善 中国:人本性恶,故有向善的道德自觉 西方:人本性善,故需法制的强制约束 中国文化:善之花(人文思想的发达) 西方文化:恶之果(科学文化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