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k likes | 4.01k Views
第四讲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以“究天人之际”为基本线索,以崇尚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 (此为本,其他为末) 二、以修养论(心性论)为核心内容,其他皆为辅助,没有纯粹的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等。 三、天道观上,基本特征是:“天道既超越又内在”,“内在超越”, “体用不二”。. 四、人道观上,以内圣外王为理想人格。 五、认识论上,以清静寡欲为主流。 六、方法论上,以阴阳辩证为主流。 七、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特殊形式。 八、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特殊范畴。. 一、以“究天人之际”为基本线索,以崇尚 天人合一 为基本特征。
E N D
一、以“究天人之际”为基本线索,以崇尚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 (此为本,其他为末) 二、以修养论(心性论)为核心内容,其他皆为辅助,没有纯粹的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美学等。 三、天道观上,基本特征是:“天道既超越又内在”,“内在超越”, “体用不二”。
四、人道观上,以内圣外王为理想人格。 五、认识论上,以清静寡欲为主流。 六、方法论上,以阴阳辩证为主流。 七、中国哲学有自己的特殊形式。 八、中国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特殊范畴。
一、以“究天人之际”为基本线索,以崇尚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一、以“究天人之际”为基本线索,以崇尚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 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古典文献中的“天” “至少有五种意义”,即“物质之天”(天空)、“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天帝、天神)、“命运之天”(天命)、“自然之天”(天性、天然)、“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天理)。(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
(一)中国哲学萌芽期的天人观 中国哲学萌芽期指老子、孔子以前的中华文明史。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撰成年代不详,或云亦徐整著)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劳动非常辛苦),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劳动非常辛苦),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风俗通》)
(二)儒家的天人观 • 孔子 Confucius • 姓孔,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成员,宋国贵族是商朝王室的后代。在孔子出生以前,他的家由于政治纠纷已经失去贵族地位,迁到鲁国。
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孔子世家》。从中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五十岁时进入了鲁国政府,后来作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背井。此后十三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只好回到鲁国,过了三年就辞世了,时为公元前479年。他的言论由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编纂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此外还须参考《易传》、帛书《易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孟子》及新出土的简帛文献等。孔子一生事迹详见《史记·孔子世家》。从中我们知道,孔子年轻时很穷,五十岁时进入了鲁国政府,后来作了高官。一场政治阴谋逼他下台,离乡背井。此后十三年他周游列国,总希望找到机会、实现他的政治、社会改革的理想,可是一处也没有找到。他年老了,最后只好回到鲁国,过了三年就辞世了,时为公元前479年。他的言论由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编纂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文献。此外还须参考《易传》、帛书《易传》、《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孟子》及新出土的简帛文献等。
通行易懂者: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 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2年 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1990年 李泽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偏重学术性者: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见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点校本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 杨树达:《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2年 黄怀信主撰,周海生、孔德立参撰:《论语汇校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牛泽群:《论语札记》,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 赵纪彬:《论语新探》,人民出版社1976年
参考论著: 匡亚明:《孔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钟肇鹏:《孔子研究》(增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金景芳、吕绍纲、吕文郁:《孔子新传》,长春出版社2006年 蒙培元:《蒙培元讲孔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美]顾立雅著,高专诚译:《孔子与中国之道》,大象出版社2000年 [美]赫伯特·芬格莱特著,彭国翔、张华译:《孔子:即凡而圣》,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美]郝大维、安乐哲著,何金俐译:《通过孔子而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朱子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子注:譬,喻也。方,术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其天理之公矣。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施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所不赡尔,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以求,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已足,则便不是圣人。”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颜乐处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又见《孔子家语》、《论衡》、《韩诗外传》等。要:通腰。)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又见《孔子家语》、《论衡》、《韩诗外传》等。要:通腰。)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末:通蔑,完全没有。)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论语·子张》。仞:七尺,或八尺。官:馆,房舍(官的本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无以为也:别这么做。多:一作祇,适。)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 《论语·子张》。恭:谦恭。得邦家:为诸侯及卿大夫。道:导,引导。绥:安也,安抚。来:归服。)
齐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鲁仲尼。”曰:“仲尼贤乎?”曰:“圣人也,岂直贤哉?”景公嘻然而笑曰:“其圣何如?”子贡曰:“不知也。”景公悖然作色,曰:“始言圣人,今言不知,何也?”子贡曰:“臣终身戴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若臣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杓,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安知江海之深乎?”景公曰:“先生之誉,得无太甚乎?”子贡曰:“臣赐何敢甚言,尚虑不及耳。臣誉仲尼,譬犹两手捧土而附泰山,其无益亦明矣;使臣不誉仲尼,譬犹两手杷泰山,无损亦明矣。”景公曰:“善!岂其然?善!岂其然?” (《韩诗外传》卷八第十四章。杓 sháo:勺。杷pá:掘。)
王充《论衡·讲瑞》:“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王充《论衡·讲瑞》:“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
《史记》说子贡“家累千金”,“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现代人尊为儒商鼻祖。《史记》说子贡“家累千金”,“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现代人尊为儒商鼻祖。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即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比较,评论)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dié小土丘),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万章下》)
太史公:“《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有人打油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既生仲尼,长夜复长夜!”
元大德十一年复兴苏州府学诏碑(上部):“皇帝圣旨: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纂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呜呼!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维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皇元。主者施行!”元大德十一年复兴苏州府学诏碑(上部):“皇帝圣旨: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朕纂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呜呼!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维圣教之尊。天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皇元。主者施行!”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已经仔细读了孔夫子的书”。“我在其中只看到最纯粹的道理,而没有骗人的东西。”“他在公元前六百余年便教导人们如何幸福地生活。”他称孔子是“真理的解释者”。
美国诗人、思想家爱默生说: “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哲学上的华盛顿”,“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我们尤应缅怀与推崇这位思想家的贡献。” 美国《人民年鉴手册》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指出: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指出: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删述六经 垂宪万世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 孔子讲学图
孔孟之间 1、《易传》 • 《易传》提出了“三才之道”、“三极之道”的著名术语: •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易传》之《系辞下》、《系辞上》 )
这是对人就是上顶天、下立地的一种存在之客观情状的摹拟,同时也反映了《易传》的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人不仅客观上就是大自然中上顶天、下立地的一种存在,而且人事实上就是天地间的一种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的主体性存在,一种屹立于苍茫宇宙中的顶天立地的特殊存在;人应该无愧于大自然赋于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崇高使命,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超凡智慧和能力,努力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协和乾坤,调理阴阳,使宇宙万物皆得其所,组成一个日益和谐的有机整体,也使得自身的生存环境日益赏心悦目,从而使得自身日益达到理想的存在状态。这是对人就是上顶天、下立地的一种存在之客观情状的摹拟,同时也反映了《易传》的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人不仅客观上就是大自然中上顶天、下立地的一种存在,而且人事实上就是天地间的一种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的主体性存在,一种屹立于苍茫宇宙中的顶天立地的特殊存在;人应该无愧于大自然赋于自己的特殊地位和崇高使命,充分发挥自己天赋的超凡智慧和能力,努力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协和乾坤,调理阴阳,使宇宙万物皆得其所,组成一个日益和谐的有机整体,也使得自身的生存环境日益赏心悦目,从而使得自身日益达到理想的存在状态。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易传·系辞上》 )
《易传·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传·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君。 财:借为裁,裁度。 相:助。 左右:1、支配,统治; 2、佐佑,辅佐佑助。
人在大自然面前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发挥其天赋的主体性,积极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去改造世界,以逐渐使宇宙万物皆得其所,创建一个温馨宜人、完美神圣的和谐整体,从而使得异己的自然日益向人生成为属人的自然,使得人逐渐达到价值理想和现实情状相统一的“天人合一”胜境。人在大自然面前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发挥其天赋的主体性,积极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去改造世界,以逐渐使宇宙万物皆得其所,创建一个温馨宜人、完美神圣的和谐整体,从而使得异己的自然日益向人生成为属人的自然,使得人逐渐达到价值理想和现实情状相统一的“天人合一”胜境。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易传·乾·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易传·乾·文言》)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 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礼记·孔子闲居》。郑玄注:“清明在躬,气志如神”,谓圣人也。“耆欲将至”,谓其王天下之期将至也,神有以开之,必先为之生贤知之辅佐,若天将降时雨,山川为之先出云矣。)
蹇(jiǎn):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蹇(jiǎn):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大有:元亨。 •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休:美也,使美好。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大壮:利贞。 •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