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k likes | 1.51k Views
第九課 孟子選 孟軻. (一)「王道之始」章 (二)「舍生取義」章. http://zoucheng.com.cn/mengzi/pics/mengke6.gif. 課前引導. 孟子傳世的成語故事欣賞. 1. 揠苗助長 2. 齊人之福. 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MON/mon-17.htm. 揠苗助長. 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MON/mon-39.htm. 一、 題解 二、 作者介紹 三、 文學探究 四、 補充資料
E N D
第九課 孟子選孟軻 (一)「王道之始」章 (二)「舍生取義」章 http://zoucheng.com.cn/mengzi/pics/mengke6.gif
課前引導 孟子傳世的成語故事欣賞 1.揠苗助長 2.齊人之福
揠苗助長 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一、題解 二、作者介紹 三、文學探究 四、補充資料 五、課文賞析 六、文章結構表 七、語文萬花筒 八、寫作指引 九、問題與討論 十、牛刀小試 十一、好站連結 目次
一、題 解 • 出處 • 背景、題意 孟子書影 http://www.npm.gov.tw/uploads/2006030202005886888/01.jpg
出處: 第一則:《孟子》第一篇〈梁惠王〉上 第二則:《孟子》第六篇〈告子〉上 • 版本: 藝文印書館影印清嘉慶二十年江西 南昌府學《十三經注疏本》
背景:「王道之始」章 戰國時代,梁惠王在即位之初,最為強大。但在惠王三十年,先後敗給齊國、秦國,為了報仇雪恥,他對 本國百姓施以小惠,希望借此把鄰國的百姓吸引過來,增加生產、擴充兵員,但未能如願。梁惠王便向孟子請教「民不加多」的原因。
王 道 霸 道 題意:「王道之始」章 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 來歸,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 治國的根本。 王者之正道,以仁義治天下 武力征服天下
背景:「舍生取義」章 孔子曾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實踐仁道,生死可以置之度外,這是一種高 道德的要求,孟子就「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加以發揮,使這種要求比較具有說服力。
題意:「舍生取義」章 孟子藉對魚與熊掌的抉擇, 以喻尊嚴重於貪圖富貴,說明 人生價值判斷的重要,及舍生取義的可貴。
二、作者介紹 .孟子其人 .孟子其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F%E5%AD%90
孟子其人 孟子,名軻,戰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B.C.372-289),上距孔子,約一百多年。 • 先世及家屬: 先世為魯國的孟孫氏。 孟子的父母妻兒失考,父早亡,母親善加管教。
孟子其書 • 編撰者: 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非孟子親撰 • 《孟子》重要注本: 趙岐《孟子注》 十四卷 朱熹《孟子集注》 十四卷 焦循《孟子正義》 三十卷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24231/
《孟子》及《孟子外書》 1.漢代流傳兩種版本,即七篇本(內書七篇)和十一篇本(內書七篇,外書 四篇)。由於趙岐肯定地認為外書為偽而不予作注,導致外書四篇逐漸不傳,於唐代中期後亡佚。
2.流傳至今的只有七篇本的孟子。孟子七篇的 篇目為:2.流傳至今的只有七篇本的孟子。孟子七篇的 篇目為: 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趙岐將七篇各分為上下,凡 十四卷,每卷又分若干章。
漢書藝文志將孟子列於諸子略儒家類中,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漢書藝文志將孟子列於諸子略儒家類中,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 漢 代 韓愈開始表彰孟子,地位大幅提升。 唐 代 《孟子》地位的提昇
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地位僅次孔子 元 代 二程更極力表揚孟子,朱熹又將孟子、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子書。 南宋時更將孟子列於經部,由子部之書正式的被提升為經部著作。孟子被追封為「鄒國公」 宋 代
三、文學探究 ‧主要思想:性善論 涵養論 政治論 ‧文章特色 ‧影響及貢獻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a.xinhuanet.com/yincang/2010-09/08/content_20850002.htm
主要思想:性善論 性善: 並非人性純善,是指人具有仁、 義、禮、智等四端,這只是道 德的開端,有賴後天的培養擴充。 ‧仁—惻隱之心 ‧義—羞惡之心 ‧禮—辭讓之心 ‧智—是非之心
主要思想:涵養論 ‧如何涵養善端? (一)求放心 尋回放失本心(即惻隱、羞惡、 恭敬、是非之心)恢復善端。 (二)寡欲 儘量節制生理欲望的需求,避免受 誘而放失本心。
(三)擴充培養: 1.尚志:即以追求仁義作為自己的 志向。 2.持志養氣:堅持志向,行為合乎義。 3.培養浩然之氣:抵擋邪惡的誘惑。
主要思想—政治論 (一)民本思想 國家最尊貴的是人民,不論君王或臣下,需保護照顧人民,若不能善盡職守,皆該撤換。因此湯武 革命並非弒君,而是為民誅除殘賊之人。
(二)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 1.分配土地耕作,減少徵稅 2.禮樂教化 3.與民同樂: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樂樂之
(三)法先王 施政必須遵循堯舜、湯武,順著天生仁性,推行不忍人之政。 (四)用賢 禮賢下士,信任賢者,使賢者發揮才德,實踐理想。而賢者 也應該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自我期許。
文章特色 蘇洵:「孟子之文 ,語約意盡,不為 巉刻(言詞尖 刻)斬絕之言, 而其鋒不可犯。 • 筆力曲折,氣勢充沛 • 描述貼切,刻劃生動 • 善用對比,烘托主題 • 善用排比,加深印象 • 長於譬喻,闡明事理 • 喜撰寓言,推言義理
影響及貢獻—哲學方面 • 發揚儒學 孟子「正人心,距詖行,放淫辭」,發揚孔子儒家之道。韓愈推 尊為「功不在禹下」。朱熹則讚許: 「自堯、舜以下,若不出個孔子, 後人去何處討分曉?孔子後若無個 孟子,也未有分曉」
保存先秦部分哲學史料 孟子抨擊儒家以外的學說,無意中保 存他家思想,如:許行、告子、陳仲子、子莫、白圭等人的思想言行。 • 開宋明陸、王心學先河 孟子自建構成一套心性哲學,宋代陸 九淵所揭示的「本心」,明代王陽明 的「良知」,可說皆來自孟子。
影響及貢獻—政治方面 • 主張民貴君輕 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神壇)次之,君為輕」這種主張大異於 古代君權至上的理論,已可看出 民權思想的輪廓。
贊同革命 孟子認為君臣應各盡職分,當國君不稱職,人民可以革命,推翻暴政。因此,當齊宣王問:「湯放桀,武王伐紂,以為臣弒其君」時,孟子答: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其君也。」(梁惠王下)將孟子視為民權革命的先驅也不為過。
影響及貢獻—文學方面 ‧「養氣說」為後世「文氣說」的根源 孟子曾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段話本來只就個人修養而言,但後世的文章家把養氣之說運 用奉為作文的重要原則。如曹丕《典論.論文》、劉勰《文心雕龍.養氣篇》。
論世及以意逆志為文學欣賞的重要條件 論世說: 孟子曰:「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是尚友也。」 (萬章下)論世是了解時代背景、社會思潮,以明作者個性和旨意。
論世及以意逆志為文學欣賞的重要條件 以意逆志: 孟子曰:「說詩者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以意逆志是以主觀的體會,直探 詩人的心志。
四、補充資料 ‧孟母教子 ‧明太祖刪節《孟子》 孟母墓(孟母林) http://www.hudong.com/wiki/%E5%AD%9F%E6%AF%8D%E6%9E%97
孟母三遷 • 孟母胎教:「吾懷妊是子,席不正 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韓詩外傳》) • 孟母三遷: 墓地 →市場 →學校 http://www.bjhwxy.com/news/2006/0619/130.shtml
孟母斷機 孟子讀書不專注,孟母便把織了一半的布割斷,藉機告誡孟子求學不可中斷,否則會像快織成的布被割斷一般,前功盡棄。 孟母斷機處 http://hk.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a02/pop.html http://www.foshanmuseum.com/sbwg/images/zl11_21_01.jpg
孟子故里 東邊鄰家殺豬,孟子問母親:「殺豬做什麼呢?」孟母回答:「是要給你吃的。」 話剛說完,孟母便很懊悔的想道:「我欲騙他,豈不是教導他不誠 信?」於是趕快到東邊鄰家買肉煮給孟子吃,表明自己並沒有欺騙他 。 孟母殺豚 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07-01/31/content_7802514.htm
孟母出妻 某日孟子的妻子獨處房內,姿態並不端整,孟子不高興地向孟母說:「我的妻子不守禮儀,我想跟她離婚。」 孟母問明始末後,責備孟子:「依照禮儀,進房之前,要先出聲:踏進房內, 眼光要朝下;這是唯恐房內的人不及準 備。你冒冒失失地闖進去,是你自己不 守禮儀,並不是你太太的錯。」孟子聽了,再也不敢提要跟太太離婚的事。
明太祖刪節《孟子》 ‧刪節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為預防他人取代,施行種種箝制思想的政 策。明太祖深感孟子對國君大不敬,便刪除孟子85條文,並將國子監中孟子的牌位撤出。
刪節類別: 有關人民地位尊貴和權利、報復暴君汙吏、革命和反抗暴君、人民有生存權利、批評統治者、反對徵 兵、反對捐稅、反對內戰、批評官僚政治、行仁政救人民等等。
五、課文賞析 ‧內容結構 ‧寫作技巧: 1.善用譬喻,闡發事理 2.運用排比,增強氣勢 3.簡筆繁筆,運用得宜 4.正反大小,對比鮮明
內容結構—王道之始章 (一)孟子說明王道的具體施政措施,第一步就是不濫用民力,而違背農業生產;注意漁業、林業的發展,使百姓足以溫飽。第二步就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透過道德教化,促進人倫和諧,提升精神境界。百姓便會歸順,自然能統一天下。
(二)接著孟子批評當時的執政者,只圖享受,不顧民間疾苦,(二)接著孟子批評當時的執政者,只圖享受,不顧民間疾苦,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建議梁惠王擔起責任,不要委罪於收成不好。
(三)本章從提出問題,設事譬喻,發 表政治主張,或諷刺對方、勸說對方,忽而蕩開,忽而逼近,或嚴正肯定,或委婉勸說,可謂波瀾起伏,變化無窮。尤其在闡明論點,講到王道仁政時,更提出具體辦法,一層深入一層,結構相當謹嚴。 (三)本章從提出問題,設事譬喻,發 表政治主張,或諷刺對方、勸說對方,忽而蕩開,忽而逼近,或嚴正肯定,或委婉勸說,可謂波瀾起伏,變化無窮。尤其在闡明論點,講到王道仁政時,更提出具體辦法,一層深入一層,結構相當謹嚴。
內容結構—舍生取義章 (一)孟子以「魚與熊掌」比喻「生與義」,生命、道義若無法兼顧,毅然以有限的生命,換取無限價值的情操,乃出於人人皆有的羞惡之心,只不過賢者沒有亡失而已。其次孟子指出,人都有其獨立自主的人格尊嚴,若不辨禮義地接受了萬鍾的厚祿,這是失去本心(羞惡之心)的緣故。
(二)孔子論仁時,特別強調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孟子加以發揮,以義為人具體行為的準則,說明人有道德之勇,有「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
(三)本章開頭以「魚與熊掌」的譬 喻引出「舍生取義」的中心思想。 然後逐層正反論證,又有具體的例證。鮮明的對比中,將深刻的 道理,用淺顯的語言說出。全文立論周延,說理透闢。
善用譬喻,闡發事理 • 「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 本質上的區別。 • 「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 的錯誤。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 比喻「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而取義」,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象,讓人易懂而加深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