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likes | 1.14k Views
第七章 資金與人力的流動. 第一節 資金與金融 第二節 人力的國際流動 第三節 臺灣的資金與人力流動.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資金與人力流動. 特別預算:新台幣 857.02 億元 消費券給付價額編列 837.36 億元,按全台灣 2,326 萬人,每人發放 3,600 元計算。 消費券印製、發放及兌付等相關作業經費編列 19.66 億元 消費券及封袋印製經費 2.87 億元 媒體宣導經費 2 千 8 百萬元 消費券發放所需相關經費 8.01 億元 消費券兌付手續費 8.37 億元 辦理諮詢平台經費 1 千 3 百萬元。 財源籌措部分,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
E N D
第七章 資金與人力的流動 第一節 資金與金融 第二節 人力的國際流動 第三節 臺灣的資金與人力流動
特別預算:新台幣857.02億元 • 消費券給付價額編列837.36億元,按全台灣2,326萬人,每人發放3,600元計算。 • 消費券印製、發放及兌付等相關作業經費編列19.66億元 • 消費券及封袋印製經費2.87億元 • 媒體宣導經費2千8百萬元 • 消費券發放所需相關經費8.01億元 • 消費券兌付手續費8.37億元 • 辦理諮詢平台經費1千3百萬元。 • 財源籌措部分,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
學習重點 • 金融市場、金融中心、金融政策、資金流及金融風暴的形成 • 國際勞工及人力技術遷移概況 • 跨國社會空間及世界公民的出現 • 臺商在中國的人力與資金流動 • 引進外籍勞工對移入/ 移出國的影響
第一節 資金與金融 • 金融業與經濟活動 • 資金流的趨勢 • 金融中心 • 金融政策 : 自由化與國際化 • 金融風暴
$$$ 原料或創意等投入 技術與研發 需要大量資金與金融服務 物流服務 製作、生產等轉化 運送至市場流通 消費 想想看身邊的產品是怎麼來的..
一、金融業與經濟活動 1.金融市場 • 各項金融交易發生的場所。 資金,指可供使用週轉的金錢
2.資金如何透過金融活動在市場上流通? 銀行等金融機構 BANK $$$$$$$$ 放款 存款 存款利息 還款利息 資金 需求者 (企業、借款者) 出資 COMPANY 資金 提供者 分紅 出資 分紅 BANK $$$ 股票 債劵 銀行等金融機構 直接金融 間接金融
各國貨幣具有不一樣的價值,其兌換比率就是匯率各國貨幣具有不一樣的價值,其兌換比率就是匯率 貨幣 證券 包括債券、股票等 3.資金以哪些方式在市場流通?
$$$ 以臺灣為例想想看 • 近十年來儲蓄率維持25% • 每年約有5兆5千億資金存在銀行 這些錢如果以各種金融商品的形式進入市場,對臺灣經濟有何助益 ?
4.資金流通對於國家或區域經濟的影響 • 影響 :讓閒置的資金可以流向 • 有需要的企業,使資金分配更有 • 效率,促進經濟活動繁榮。 • 影響區 :可以跨國際,現代的 • 金融業是讓世界運轉的主要力量。
5.金融全球化 資訊化社會→資金往來全球化
證券投資的國際化 1986~1994年 數據年份 1886、1888、1990、1992、1994年
1全球現況 (1)各經濟體之間的相關 日本、美國、歐盟和東亞的對外投資總量 二、資金流的趨勢
世界主要外匯市場平均每日外匯交易額(1995) 紐約 倫敦 東京
2.影響資金流動的因素 • 資訊傳播速度 • 電子金融 • 一國的儲蓄率 • 外匯的管制與開放 • 政治經濟風險 • 國內外實質利率
http://zh.wikipedia.org/ http://zh.wikipedia.org/ 黑部水庫 例子:日本 • 二次戰後: • 鼓勵儲蓄禁止 • 資金外流 • 向國際金融機 • 構長期貸款, • 挹注建設 新幹線 http://www.imf.org/external/
3資金流與國際經濟 (1)1970年代: A已開發國家流向開發中國家 B直接投資、官方借貸 於1970 年代以前,國際貨幣或資本之流動,乃多因國際貿易或國際投資活動而產生。而今日所形成之國際資本市場之活動,則多為獲取資金之最大利潤或規避風險而生,而現今國際資金之移動中,百分之九十以上與貿易無關,此種非傳統性之國際金融交易,已使原本單純的國際資金移動有更多元化的面貌。
1973 年後的兩次石油危機 ↓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積累大筆美元資本 ↓ 回流西方國家的銀行 ↓ 貸款給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 ↓ 亞洲四小龍的起飛和巴西等國1970 年代的經濟奇跡 ↓ 1980 年代初期的拉丁美洲債務危機而告結束。
拉丁美洲外債金額從1975年的750億美元, 飆升到1983年的3,150億美元。 (2)1980年代: A中南美洲的開發中國家爆發債務危機,資金回流已開發國家 B銀行存放款
以巴西為例,貸款利率每上長1%,巴西的每年外債利息的負擔就增加五億美元 (Kuczynski, 353) 。而只在兩三年內,貸款利率上長了10%左右 從表面上看,基金貸款給這些國家好像是援助它們,但是實際上是美國的付稅人拯救了跨國銀行,使這些銀行逃過了倒閉的危機 石油危機後,歐美各國為抑制通膨而調升利率 ↓ 拉丁美洲國家無法支付利息 ↓ 跨國銀行因債務的拖欠而面臨破產 ↓ 國際貨幣基金介入 ↓ 「結構性調整措施」後,一個國家就等於喪失了它們的經濟主權和政治主權
從1982 年到1990 年之間,落後國家支付給資本主義先進國家的本金和利息總共一兆三千四百五十億美元(這個數目還不包括從落後國家流到先進國家的利潤、股票分紅、專利權使用費等項),從這一兆多美元的資本流出減去九千兩百七十億的資本流入(包括外來投資、援助、新的貸款等),在這八年中,資本從落後國家流向先進國家的淨額是四千一百八十億美元。以1948年幣值來計算,相等於六個美國在二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到了1990 年,落後國家欠先進國家的外債比起1982年來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61%。
跟公司破產不同,國際社會目前對「國家破產」尚無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國家破產是指「國家償債能力」出了問題,最大原因是出現大量財政及貿易赤字、外債,政府卻缺乏償還外債能力。 • 那麼出現什麼樣的指標可以說一個國家真正破產?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認為,如果其他國家扣押該國在海外的資產,而債權銀行也進行求償,這個國家的對外貿易與金融交易將會停止,那麼這個國家就真的破產了。
(3)1990年代: A資金流向開發中國家 B解體後的東歐、獨立國協、中國及東亞新興工業國家
(4)1997年: A亞洲金融風暴 B資金回流已開發國家
(5)2004年後:A跨國企業進駐及資金流入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B人口眾多、天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吸引(5)2004年後:A跨國企業進駐及資金流入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B人口眾多、天然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吸引
參考書籍 • 當債務吞噬國家 • 作者:諾瑞娜.赫茲/著 • 出版社:天下雜誌 •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15日
經濟殺手的告白 • 作者:約翰.柏金斯 • 原文作者:John Perkins • 譯者:戴綺薇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4日
B A C 三、金融中心 1.倫敦、紐約、東京 2.區位:大都市、法規開放資訊流通 想想看金融中心須具備哪些優勢?猜猜看圖中A、B、C各是哪?
倫敦 http://wwwga.epochtimes.com/i6/704210133391898.jpg 猜猜看全球最古老的金融中心是哪? • 提示: • 興起原因:工業革命、位居世界貿易 • 支配地位及有跨洲電報線路 • 優勢條件:受歷史發展影響,大量機 • 構長期競爭,培養良好管理環境與豐 • 富的財經人才 • 優勢產業:國際保險業,目前為外國 • 保險公司進入市場的前哨站 • 現況: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中心
看影片想一想 天下雜誌YourTube線上公開播映的影片,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ksAXv0FJ-eU 新世界之都─倫敦(2008.01.21) • 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之都的條件為何? • -低稅賦、少管制的開放政策
紐約華爾街地標 象徵美國財富和經濟實力的金融中心是哪? • 興起原因:一次大戰後日益重要 • 1920年起,因高貿易順差和較低國 • 內利率,成為國際貸款提供者 • 二次大戰後,美元價格固定 • 35美元=1盎司黃金為世界金融中心 • 現況: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 • 代表:華爾街 布雷頓森林體系
東京 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是哪? • 興起原因: • 1980年日本因儲蓄率高、出口產品競爭力強,出現大幅國際貿易順差,日圓大幅升值,巨額高流動資金入日,成亞洲最大金融中心
四、金融政策 • 定義: • 國家政府為實現金融業的發展目標,針對金融業發展方向、產業結構安排、產業技術手段⋯⋯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提供明確的指引方針,稱為金融政策。 • 目的: • 降低募集資金的成本,將資金引導至最佳的投資管道,以提高資金的投資效率 • 方向:自由化和國際化
1.金融政策自由化 • (1)定義:價格自由化、制度自由化 • (2)方式: • 由市場決定匯率、 • 制定良好的制度以確保金融交易活動的自由。 • (3)涵蓋範圍:利率自由化、匯率與 • 外匯業務自由化、金融機構與業 • 務自由化及證券自由化。
(4)例子:臺灣 • A早期:金融管制政策 • B1980年中期後,逐步放寬 • 金融自由化成為風尚 • 外匯存底不斷增加 • 國外要求開放本國金融市場的壓力 • C現代:較自由開放
D 作法 甲利率自由化 • 政府採取循序漸進方式 ;1980年、1985年以及1986年逐步撤除銀行存放款利率管制。 • 1989年7月修訂銀行法,一方面使銀行利率完全自由化,另一方面允許民營銀行的設立,開放金融市場給新的競爭者加入。
乙.外匯自由化 • 我國外匯市場自1978年7月匯率制度由固定匯率制度改為機動匯率制度。
丙.開放證券商新設 • 1988年5月開放證券商的設立,此更增添證券市場的活力,上市股票總市值與成交值呈戲劇性地成長,股價指數更一路狂飆上漲至1990年2月的高峰12600點,嗣後股市泡沫破滅。 丁.開放國際資本管制 • 引進外資投入資本市場方面,台灣是採取循序漸進的。另政府於1990年12月開放外國專業投資機構得以經證券主管之同意開放僑外外資直接投資證券;1995年2月全面取消外資投資總額限制後,投資個股的投資額限制也陸續放寬。1996年3月全面開放僑外資直接投資證券。
戊.開放銀行新設 • 1984年放寬本國銀行增設分支機構的條件以及1986年准許外商銀行可在高雄市設立第2家分行。 • 1991至1992年期間,政府核准16家新銀行設立並開始營運,同時也核准信託投資公司、大型信用合作社及中小企業銀行可申請改制為商業銀行,致使商業銀行家數倍增。在分支機構增設方面,政府也放寬金融機構申設分支機構與中小企業銀行跨區設置分行的法令規範以及外商銀行登台門檻。
2.金融政策國際化 • (1)目的:促使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 • (2)方式: • 建構支援產業跨足全球市場的金融環境與法制制度 • 資本或外匯可更自由進出 • 公平互惠、資本取得成本相對一致的市場
例子:臺灣奇美電子公司在2005 年6 月向歐、亞、美洲發行全球存託憑證,成功募集了2 百多億的資金。 全球存託憑證 (Global Deposit Receipt,GDR) 係一種在海外交易之臺灣股票。通常由存託機構(外商銀行)在中華民國境界外,依當地國之證券有關法令發行有價證券之憑證。海外持有者以存託憑證之方式持有之且享有與臺灣股票投資者相同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