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734 Views
9. 浮潛. 浮潛的基本入門. 壹、緒言. 浮潛 ( snorkeling ) 使用呼吸管在水面下 10 公尺左右的海域進行潛水活動。 浮潛裝備: 三寶:面鏡、呼吸管、蛙鞋 浮潛救生背心可以彌補在水面移動時浮力的不足. 貳、基本動作. 一、面鏡使用 面鏡基礎設計應有 罩住鼻子 的功能,以及可 從面鏡外用手指捏住鼻子 的設計。 一般游泳使用的雙眼式、未罩住鼻子的泳鏡,不能拿來浮潛使用。. 面鏡必須能罩住鼻子. 一、面鏡使用 面鏡間隔的空腔在下潛時,會因水深增加而形成擠壓臉部,這時需用 鼻子呼氣 來平衡面鏡裡的壓力。. 一、面鏡使用
E N D
9 浮潛 浮潛的基本入門
壹、緒言 浮潛(snorkeling) • 使用呼吸管在水面下10公尺左右的海域進行潛水活動。 • 浮潛裝備: • 三寶:面鏡、呼吸管、蛙鞋 • 浮潛救生背心可以彌補在水面移動時浮力的不足
貳、基本動作 一、面鏡使用 • 面鏡基礎設計應有罩住鼻子的功能,以及可從面鏡外用手指捏住鼻子的設計。 • 一般游泳使用的雙眼式、未罩住鼻子的泳鏡,不能拿來浮潛使用。 面鏡必須能罩住鼻子
一、面鏡使用 • 面鏡間隔的空腔在下潛時,會因水深增加而形成擠壓臉部,這時需用鼻子呼氣來平衡面鏡裡的壓力。
一、面鏡使用 • 在下潛的過程中,若因水壓的關係,感覺耳膜不舒服或是聽覺有異狀時,只要用手由面鏡外捏住鼻子,以擤鼻水的動作,即可將空氣吐到鼻竇與耳竇中。
二、使用呼吸管 • 讓潛水者在浮潛時,不必頻頻抬頭換氣。 • 呼吸管又稱為嘴管。 • 節省體力、幫助調節浮力 • 適用於長時間的浮潛和水面上的休息
二、使用呼吸管 • 呼吸管口銜部分的材質,有橡膠和矽膠。 • 選擇呼吸管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一)配戴的舒適性 彎度過大或折彎太多,將影響呼吸的順暢 (二)容易排水 排水閥能將水順利排出 (三)考量長度 最適合的長度為30~35公分,不宜超過40公分 (四)軟硬適宜的尾管 排水閥
二、使用呼吸管 • 最近的新式呼吸管,多有防水入侵的措施
三、蛙鞋使用 • 可使潛水者在水中利用最有力的腿部肌肉來踢動,以節省體力和增加推進力,並使手能工作。 • 軟蛙鞋:省力 • 硬蛙鞋:推力較大 • 一般浮潛以選擇面積小、材質較 軟的腳套式蛙鞋為佳。
參、應用技術 一、呼吸管排水 (一)噴氣式 • 呼吸管大多有排水閥設計,在呼氣力道上不必太過用力。 (二)氣體膨脹式 • 針對沒有排水閥的呼吸管,潛水後回升時所設計的技巧。 • 在水底上浮的過程中,先吐一些空氣在管中,並且抬頭仰望水面,等到達水面後,呼吸管內的水自然就被膨脹的空氣擠出管外了。
二、入水方式 (一)跨步式入水 • 通常在離水面較遠的時候入水使用。 入水時身體保持與水面垂直 前腳蛙鞋底部向下,後腳蛙鞋底部向上 以腳部先入水的方式進入水中 入水時兩腳併攏
二、入水方式 (二)背滾式入水 • 通常在離水面較近時使用。 背向水面坐著,兩手抱膝入水 向後躺以背部先入水的方式進入水中 保持收腿團身姿勢向側面翻轉身體
二、入水方式 (二)背滾式入水 • 通常在離水面較近時使用。 待轉成面朝下時便可稍將頭部抬起 伸展身體向所需方向前進
伍、安全注意事項 一、參加潛水活動前,應接受合格教練正確的訓練和指導,並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及體能。避免在酒後或疲勞時潛水。 • 患有以下疾病不適合浮潛 • 氣喘 • 心臟病 • 糖尿病 • 腎臟病 • 癲癇症 • 高(低)血壓
伍、安全注意事項 二、下水後,應注意水中同伴們水中示意的手勢,以避免水中碰撞事件的發生。 上升時,保持眼睛注視水面和單手伸直來保護頭部,可避免發生碰撞傷害。 應預留體力以應付突發性的事件;只要覺得疲勞或寒冷,都應終止活動。 三、浮潛時不可以在航道、港口或漁船作業區域活動。
四、水中抽筋的自解方法 (一)腳趾抽筋 抽筋時,先將抽筋腳上的蛙鞋脫下,將抽筋腳的足掌抵住另一隻腳的腳跟,盡量壓迫腳趾頭 壓迫抽筋腳的腳趾頭
四、水中抽筋的自解方法 (二)小腿抽筋 將抽筋腳上的蛙鞋脫下,先做水母漂後,一手握住抽筋腳 的足掌,另一手抵住膝關節後,用力上扳足掌使小腿伸直
四、水中抽筋的自解方法 (三)大腿抽筋 將抽筋腳上的蛙鞋脫下,先做水母漂的姿勢後,將抽筋的腳向後彎曲,利用單手扳住抽筋腳的足背向臀部用力。
陸、問題與討論 一、使用游泳蛙鏡或浮潛面鏡的時候,很多人下水之後仍會進水,這是為什麼?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二、很多人穿了蛙鞋以後,反而打水不會前進,這是為什麼?該如何改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