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14 Views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 http://zh.wikipedia.org/zh-tw.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 新加坡在 1965 年獨立。在 1965 年獨立前,新加坡已是東亞第四最富裕的地區,僅次於 香港 、日本和台灣。自 1965 年獨立後,新加坡在四十餘年內迅速轉變成為富裕的 亞洲四小龍 之一。 http://big5.lrn.cn/science/landknowledge/200801/t20080110_187831.htm.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 新加坡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為 646 平方公里,人口約為 320 多萬。
E N D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 • 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在1965年獨立前,新加坡已是東亞第四最富裕的地區,僅次於香港、日本和台灣。自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在四十餘年內迅速轉變成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 • http://big5.lrn.cn/science/landknowledge/200801/t20080110_187831.htm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 • 新加坡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為646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20多萬。 • 新加坡現代化一個具有深厚的多文化底蘊與現代環境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對比的花園城市。
花園城市的建設 • 1965年新加坡建立獨立的共和國就提出建設花園城市的思想。
花園城市的建設 • 從最早提出建設“花園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為提高花園城市的建設水準,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都有新的目標提出。
花園城市的建設 • 六十年代提出綠化凈化新加坡,大力種植行道樹,建設公園,為市民提供開放空間; • 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綠化規劃,加強環境綠化中的彩色植物的應用,強調特殊空間(燈柱、人行過街天橋、擋土墻等)的綠化,綠地中增加休閒娛樂設施,對新開發的區域植樹造林,進行停車場綠化; • 八十年代提出種植果樹,增設專門的休閒設施,制訂長期的戰略規劃,實現機械化操作和電腦化管理,引進更多色彩鮮艷、香氣濃郁的植物種類。
花園城市的建設 • 六十年代提出綠化凈化新加坡,大力種植行道樹,建設公園,為市民提供開放空間; • 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綠化規劃,加強環境綠化中的彩色植物的應用,強調特殊空間(燈柱、人行過街天橋、擋土墻等)的綠化,綠地中增加休閒娛樂設施,對新開發的區域植樹造林,進行停車場綠化; • 八十年代提出種植果樹,增設專門的休閒設施,制訂長期的戰略規劃,實現機械化操作和電腦化管理,引進更多色彩鮮艷、香氣濃郁的植物種類。
花園城市的建設 • 六十年代提出綠化凈化新加坡,大力種植行道樹,建設公園,為市民提供開放空間; • 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綠化規劃,加強環境綠化中的彩色植物的應用,強調特殊空間(燈柱、人行過街天橋、擋土墻等)的綠化,綠地中增加休閒娛樂設施,對新開發的區域植樹造林,進行停車場綠化; • 八十年代提出種植果樹,增設專門的休閒設施,制訂長期的戰略規劃,實現機械化操作和電腦化管理,引進更多色彩鮮艷、香氣濃郁的植物種類。
花園城市的建設 • 九十年代提出建設生態平衡的公園,發展更多各種各樣的主題公園,引入刺激性強的娛樂設施,建設連接各公園的廊道系統,加強人行道的遮蔭樹的種植,減少維護費用,增加機械化操作。
花園城市的建設 • 由於新加坡政府較早地認識到城市環境的重要性,園林不僅僅能創造“使房地產增值”的經濟效益,更是國民綜合素質和精神面貌的體現,從而使建設“花園城市”的運動深入人心,與廣大民眾達成共識。
花園城市的建設 • 這一切都給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建設注入活力。
花園城市的建設 • 新加坡城市綠化的點線面的處理有著獨道之處。 • 其花園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反應在城市的道路上:街道、城市快速路兩旁寬闊的綠化帶中種植著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熱帶植物,體現著赤道附近熱帶城市的特色。
花園城市的建設 • 新加坡均勻分佈的城市公園、居住區公園及其正在實施的“公園廊道”計劃,使市民能夠充分享用這些休閒地。
花園城市的建設 • 公園的建設以植物造景為主,體現自然風光,園中完備的兒童的遊戲設施和體育健身設施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真正實踐著其“為人服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造園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