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k likes | 1.56k Views
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与外语教学实践. 查明建 上外英语学院 “ 教育部高校英语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 昆明 • 2012 年 7 月 20 日. 提纲. 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 学科定位与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 中国英语教育的人文传统与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英语教育的人文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研究型教学与教师的学术积累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基本问题. 2. 英语专业为何 “ 风光不再 ” ?. 2011 年 9 月 8 日 《 文汇报 》 教育周刊专题“新生惑:我的理想何处 安放?” 【 发帖 】 小溪(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1 级新生)
E N D
外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外语教学实践 查明建 上外英语学院 “教育部高校英语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昆明•2012年7月20日
提纲 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 学科定位与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 中国英语教育的人文传统与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英语教育的人文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研究型教学与教师的学术积累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基本问题 2
英语专业为何“风光不再”? 2011年9月8日《文汇报》教育周刊专题“新生惑:我的理想何处 安放?” 【发帖】小溪(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级新生) 作为一个被英语学院录取的新生,我为自己的前途感到 一些担心。如果我早生10年并被这个专业录取,足以光耀门楣, 这是当年文科里的大热门。可现在风光已经不再。我们以后就 业有什么优势?虽然还没上过一节专业课,但我也知道,作为 我们专业学习内容的英语,现在所有的大学生都在学习。而且 几乎不用靠大学课堂学习,自己拿一本单词书背背,或者到培 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班,考个雅思或GRE,英语关就算过了。 一位学姐给我的建议是:抓紧时间去学二外、三外,或 者选一个别的专业。难道,我的大学生活还没有入门,就要想 退路了吗?
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 • 过去由于学习英语的条件有限,要学好英语,最佳的途径就是进入英语专业学习。 • 由于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低,英语专业教学主要是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就被视为英语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
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 •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英语学习的条件极大改善,大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普遍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也普遍提高,过去为众多优质生源趋之若鹜的英语专业失去专业优势,专业吸引力越来越弱。
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 • 现在全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现状是“小才拥挤,大才难觅”。 • 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处于劣势。缺乏发展后劲,成为失业最快的三大专业之一。
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迫在眉睫 •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大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家对高端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越来越急切。 • 全国懂英语的人很多,但英语专业人才极为缺乏。(如同会说中文,不一定就是中文专业人才一样) • 缺乏精通英文、谙熟中英文化的人文社科人才,以及外交、国际新闻、中外文化交流等领域的高端专业人才。 • 过去以培养英语技能专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以语言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国家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英语专业的学科理念 •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为外语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语“专业”理念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了问题!
工具型、实用型的外语教学理念造成的专业危机工具型、实用型的外语教学理念造成的专业危机 历史原因:1950-1980年代的英语教育,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强调专业教育和即时的适应性,以培养英语听说写读译技能为目标,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培养了一批批英语专才,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弊端。 施蛰存:“中学不通西学废 , 一懂胡语即天骄。” 专业学生,外语专业(包括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人文视野相对比较狭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减弱,事业发展后劲不足。 9
学科定位与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 学科理念决定人才培养理念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英语专业应回归人文学科本位: 属于人文学科 而非实用型、工具型学科。 英语专业不是仅仅学英语的专业,而是应通过英语来学习文化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扩大学生人文视野、培养思辨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通识型、通用型人才的专业。 10
学科定位与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 英语专业要从过去的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中心,转向以人文通识教育为中心,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人文视野宽广,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和批评性思维能力,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首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进入专业学习的工具。 登堂入室,进入英语专业的殿堂。 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的人文通识教育。 11
中国英语教育的人文传统 与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12
1930-40年代清华大学外文系人才培养理念 《外国语文系学程一览》开宗明义点出了外国语文学系课程设置之目的,就是使学生能: (甲)成为博雅之士; (乙)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 (丙)造就国内所需要之精通外国语文人才; (丁)创造今世之中国文学; (戊)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而互为介绍传布。 13
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学生知识结构理念 语言文字与文学并重,二者互相为用,不可偏废。 《外国语文学系概况》:“盖非语言文字深具根底,何能通解文学而不陷于浮光掠影?又非文学富于涵泳,则职为舌人亦粗俚而难达意,身任教员常空疏而乏教材。故本系编订课程,于语言文字及文学,二者并重。” 对中国语言文学的重视:“本系对学生选修他系之学科,特重中国文学系。盖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关系至密。”因为无论是为了“(一)创造中国之新文学,以西洋文学为源泉为圭臬;或(二)编译书籍,以西洋之文明精神及其文艺思想,介绍传布于中国;又或(三)以西文著述,而传布中国之文明精神及文艺于西洋,则中国文学史学之知识修养,均不可不丰厚。故本系注重与中国文学系相辅以行者可也”。 14
30年代清华大学外文系的课程设置 第一学年:(共36或38学分) 国文;英文一;中国通史/西洋通史(择一);逻 辑/高级算学/微积分(择一);普通物理/普通化 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择一) 第二学年(共36学分) 英文二;第二外国语(择一);西洋哲学史;西 洋文学概要;英国浪漫诗人;西洋小说 15
30年代清华大学外文系的课程设置 第三学年(共32学分) 英文三/德/法(择一);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古代希腊罗 马;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中世纪;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文 艺复兴时代;英文文字学入门;戏剧概要;文学批评 第四学年(共24学分) 英文四/德/法(择一);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十八世纪; 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十九世纪;现代西洋文学之诗/戏剧/ 小说;莎士比亚 除以上必修之课程外,外国语文学系还设以下选修课程: 第一、二年拉丁文;第一年希腊文;第一、二年日文;第 一、二年俄文;高等英文作文;英国文学选读;其他研究 课程(六)。 16
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 清华培养的杰出人才:洪深、钱锺书、杨绛、季羡林、曹禺、李健吾等。 17
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 (一) 必修课程 1. 英国散文及作文(一)、(二)、(三) 2. 第二外国语 3. 欧洲文学名著选读(一)、(二) 4. 欧洲文学史 5. 英国诗 6. 西洋小说 7. 西洋戏剧 8. 英语语音学 9. 莎士比亚 10. 翻译 11. 印欧语系语言学概要 18
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 (二)选修课程 1. 国别文学史(4种) 2. 断代文学史(7种) 3. 类型(或体裁)文学史和作品选读(12种) 4. 作家和作品研究(12种) 5. 文学理论(6种) 6. 语言理论(9种) 7. 外语及其他(6种) 19
梅贻琦的教育观 梅贻琦 (1889-1962) “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 20
大学理念:何谓大学?大学何为? 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发表《就职演说》时所说) 梅贻琦:大学教育首先应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意志品质。“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致,则应在通而不在专。” 21
联大的名师 • 中文系:闻一多、朱自清、罗常培、罗庸、唐兰、刘文典、游国恩、魏建功、王力、沈从文等。 • 外文系:吴宓、叶公超、冯至、闻家驷、吴达元、陈嘉、燕卜荪(William Empson)、温德(Winter)、钱锺书等。 • 哲学系:冯友兰、汤用彤、金岳霖、贺麟、洪谦、沈有鼎、冯文潜。 • 历史系:陈寅恪、雷海宗、钱穆、刘崇鋐、邵循正、郑天挺、向达、吴晗等。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 • 跨专业、跨院系自由选课 • 名师大家上基础课,青年教师上专题课。 “大一国文”课:朱自清讲《古诗十九首》,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沈从文教写作。 • 雷海宗和吴晗讲《中国通史》;陈岱孙讲《经济学概论》;张奚若的《政治学概论》;冯友兰讲《公共伦理学》……
学术自由 和而不同 • 课程设置上,有些是几位教授先后或同时开同一门课,如雷海宗、钱穆、吴晗同开《中国通史》;闻一多与刘文典同开《庄子》,与游国恩同开《楚辞》,与罗庸都开《唐诗》;金岳霖与贺麟同开《哲学概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 • 教授互相听课,相互请益。 吴宓听刘文典讲《庄子》; 沈有鼎听冯至讲歌德; 冯至听朱自清讲古诗; 闻一多听沈有鼎讲《周易》; 数学系教授程毓淮听郑昕讲康德……
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张奚若、陈岱孙、潘光旦、闻一多、吴宓、钱锺书等众多名师的课,精彩之至。许国璋的回忆:《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确实存在》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弦歌不辍 林语堂:“联大的物质生活不得了,联大的精神 生活了不得。” 从铁皮顶教室到茅草顶教室。 拥挤的宿舍。 没有桌椅的食堂。 有沙粒的糙米饭 简陋的图书馆。 跑警报 “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茶馆——联大学生的“第二图书馆”
联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人文品格 • 殷海光的回忆:“在这样的氛围里,我忽然碰见业师金岳霖先生。真像浓雾里看见太阳!这对我一辈子在思想上的影响太具决定作用。他不仅是一位教逻辑和英国经验论的教授而已,并且是一个道德感极强的知识分子 。昆明七年的教诲、严峻的论断,以及道德意识的呼吸,现在回想起来实在铸造了我的性格和思想生命……”
人文通识教育 王佐良:“清华的师生中,不少人达到本门学问的顶峰。……清华多的是现代型的学者,既精研本业之外,又通晓中国和世界文化实况;不仅知中,还懂外……” 28
西南联大培养的英语界名家 穆旦(查良铮)、杨周翰、许国璋、王佐良、李赋宁、周珏良、王岷源、吴景荣、巫宁坤、郑敏、英若诚、陈羽纶、许渊冲 29
“最好的大学”,好在哪里?——西南联大的启示“最好的大学”,好在哪里?——西南联大的启示 启示之一: 办学理念:兼容并包、学术自由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启示之一: 课程设置:通识教育、铸就人文品格、培育人文情怀 启示之三: 社会担当和精英意识: 展现人文精神,成为社会的良知, “转移一时 之风气”,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西南联大的启示:人生境界与知识分子的人生立意西南联大的启示:人生境界与知识分子的人生立意 面对当下人文精神稀薄、物质欲望弥漫腾涌的 境况,知识分子该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坐 标?如何确立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处?应有怎样的 人生立意?如何看待学术研究的价值? 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清华、西南联大的启示:英语教育的“专业化”、“人文化”理念清华、西南联大的启示:英语教育的“专业化”、“人文化”理念 英语专业是通过英语来学习文化和人文知识、扩大人文视野、培养思辨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的专业。 许国璋:“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学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 王佐良:“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32
英语专业教育人文化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英语专业教育的应有内容。 英语教育的人文化不是英语教育+人文教育,而是融为一体。 33
英语专业教育人文化的意义 通过语言技能教学的人文化,激发学生心智空间的拓展,培养其想象力、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人生的立意,滋养人文情怀,自觉地对人生境界有一种人文追求,逐渐养成了自己一生的人文品格,有事业心。
英语教育的人文化追求对教师的要求 • 外语学习和教学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追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人文修养、文化比较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养 • 知识结构:所学/从事的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成情况。 • 合理的知识结构: (1)整体性:专精与宏博,本专业与跨专业知识的关系; (2)层次性:基础知识与专深知识 (3)开放性、动态更新。
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宏博与专精 • 博学家与专家 • 英国哲学家伊塞亚·柏林(Isaiah Berlin)将学者划分为两种类型:刺猬型和狐狸型。 “刺猬型”的学者只对自己关心的问题感兴趣,也总会对这一问题构造出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狐狸型”的学者则对任何问题都感兴趣,他无意构造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广泛涉猎,体现出一种发散型思维特征。 • 狐狸型、刺猬型兼具的大学者:亚里斯多德、王国维、梁启超、钱锺书、吴兴华 “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吴宓先生赠予钱锺书诗句
博而后专:教学、治学之必需 • 博览、广泛的积累才可能有所新的发现 • “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不专心精读一门就不能成就,不博览群书就不能旁通。)——梁启超《读书分月课程》 • Knowing something of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of something
治学必经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 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由博返约:术业有专攻 钱锺书:“由于人类生命和智力的严峻局限,我们为方便起见,只能把研究领域圈得愈来愈窄,把专门学科分得愈来愈细。此外没有办法。所以,成为某一门学问的专家,虽在主观上是得意的事,而在客观上是不得已的事。”(钱锺书:《诗可以怨》)
上外岁月(1957.3—1991.3) 1956年,上外组建西语系。1957年3月,方重先生奉调到上外工作,先后任西语系主任、英语系主任。 1980年11月,任上海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1984年5月,因年事已高,改任名誉所长。 1986年,方重先生成为上外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1987年,方重先生从教60年之际,我校举办隆重仪式,表彰他为教育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1991年3月方重先生病逝,享年90岁。一代大师与世长辞。 专精的典型:方重先生(1902.10—1991.3)
乔学60年·乔译30年 方重先生1923年先入斯坦福大学,师从著名乔叟专家塔特洛克 (Tatlock) 教授攻读英国中世纪文学,选取“英语诗歌之父”乔叟为研 究对象。 1930年代,方重先生开始翻译乔叟的作品。其间正值日本侵华战 争,国难频仍,生活动荡。武汉大学也迁至乐山办学。在艰苦条件 下,方重坚持翻译,并在重庆出版《特罗勒斯与克里西德》和《坎特 伯雷故事》两个单行本。 “有感于当时尚未有人把乔叟这位英国文学史上为现实主义文学 奠基、为文复兴运动铺路的承先启后的伟大作家的作品介绍到中国 来,遂发愿翻译”。
乔学60年·乔译30年 方重先生翻译采用的底本,是中古英语本,而不是现代英 语译本。“基本上采用散文翻译,侧重表达作品的叙事内容”。 译乔30年,不断关注乔学研究新发展,不断修订译作。 《屈罗勒斯与克丽西德》,重庆古今出版社,1943年。 《康特波雷故事》(故事6篇),上海云海出版社,1946年。 《坎特伯雷故事集》(修订本),新文艺出版社,1955年版。 《乔叟文集》(上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 《乔叟文集》(上下册),上海译文出版社重版,1979年。
译陶诗:精益求精,四十年磨一剑 方重先生在剑桥大学讲学时,结识了将中国诗歌译 介到英国的亚瑟·威利,研究了汉诗的英译,并产生了 翻译陶渊明诗文的想法。回国后,方重先生陆续翻译了 陶渊明诗文40多首,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方重先生翻译陶诗,前后达四十年。不断琢磨陶诗 的意蕴,不断迹近陶渊明的心灵境界。因此,其翻译, 既是达至化境的文学翻译,也是与原作者心心相印 的心灵翻译。
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养 •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中英语文修养 • 人文修养 • 跨文化比较意识 • 研究能力(研究型教学)
中英语文修养:语文·思维·想象 语文能力对提升学生想象力的作用 Life is about to pursue the dream. 内心的力量,心灵的远景和愿景 • 语文老师的力量 • 想像——憧憬——追求——提升 • 林清玄(Today, Yesterday, Tomorrow) •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英语文修养 • 对语言的敏感 • 对语言(修辞)艺术的敏感 • 对语言背后文化的敏感 • 对语言审美意蕴的敏感 • 教学的人文内容拓展:围绕语言点、课文内容对人文内容的发掘和拓展
语言的敏感: “有意味的形式” • Clive Bell:“有意味的形式”。 • “石五六鹢”——春秋笔法 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春秋》
对语言的敏感:有意味的形式 • The said Eliza, John, and Georgiana were now clustered round their mamma in the drawing-room: she lay reclined on a sofa by the fire side, and with her darlings about her (for the time neither quarrelling nor crying) looked perfectly happy. Me, she had dispensed from joining the group, saying, 'She regretted to be under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me at a distance……”)(Jane Eyre, chapter 1) • Reader. I married him. A quiet wedding we had: he and I, the parson and clerk, were alone present.( Jane Eyre, Chapter 38)
对语言的敏感:有意味的形式 •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 It’s a truth that a rich single man must want a wife. Anti-climax(反高潮): • 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