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主讲人:尹红

PPP 模式及在中国的运用. 主讲人:尹红. 2014 年 5 月. PPP 模式及在中国的运用. PPP 模式概述. PPP 模式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PPP 模式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运用. 轨道交通 PPP 模式案例 —— 北京地铁四号线介绍. PPP 模式的国别经验. 第一部分 PPP 模式概述. 一、 PPP 模式的概念. 公私合伙制( Public - Private - Partnership )简称 PPP , PPP 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投资者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服务的一种方式。 PPP 模式的理解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主讲人:尹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PPP模式及在中国的运用 主讲人:尹红 2014年5月

  2. PPP模式及在中国的运用 PPP模式概述 PPP模式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PPP模式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运用 轨道交通PPP模式案例——北京地铁四号线介绍 PPP模式的国别经验

  3. 第一部分PPP模式概述

  4. 一、PPP模式的概念 • 公私合伙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PPP是指政府部门与社会投资者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相关服务的一种方式。 • PPP模式的理解 • 广义的PPP指公共部门与社会投资者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 • 狭义的PPP是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指政府部门与社会投资者共同将资金或资源投入项目,并由社会投资者建设并运营该项目的方式。包含BOT、BTO、R+P等多种模式。

  5. 3、PPP模式的典型操作方式 • (1)服务协议。 • (2)运营和维护协议。 • (3)租赁—建设—经营(LBO) • (4)建设—移交—经营(BTO) • (5)建设—经营—移交(BOT) • (6)扩建后经营整体工程并移交 • (7)购买—建设—经营(BBO) • (8)建设—拥有—经营(BOO)

  6. 二、PPP模式的特征 • PPP具有三大特征,(1)伙伴关系;(2)利益共享;(3)风险分担。 • 1、第一个特征是伙伴关系,这是PPP最为首要的问题 • 公共部门之所以和民营部门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核心问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民营部门是以此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伙伴关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 • 2、第二个特征是利益共享 • PPP中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民营部门可能获取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民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7. 3、第三个特征是风险共享 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益共享之外伙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谁会喜欢风险。即使最具冒险精神的冒险家,其实也不会喜欢风险,而是会为了利益千方百计地避免风险。

  8. 三、PPP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1、PPP模式的优点 • (1)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私人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的识别、可行性研究、设施和融资等项目建设过程,保证了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 • (2)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 • (3)参与项目融资的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进来,有利于私人企业一开始就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4)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可以取长补短,发挥政府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身上的不足。

  9. (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5)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 (6)政府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 (7)应用范围广泛,该模式突破了目前的引入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组织机构的多种限制,可适用于城市供热等各类市政公用事业及道路、铁路、机场、医院、学校等。

  10. 2、PPP模式的缺点 • (1)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确定合作公司给政府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合作中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加了政府的风险负担。 • (2)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协调的难度,对参与方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 (3)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11. 四、PPP项目成立的前提 • (1)项目性质是应由政府投资并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或服务 • (2)项目本身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建设和运营成本 • (3)可通过政府和社会投资者以某种形式共同出资(政府提供前补贴/后补贴),使其变成一个商业运作的项目 • (4) 可通过引入社会投资者投资和运营,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 (5)政府既是投资主体,又是监管主体;社会投资者既是投资和建设主体,又是运营主体 • 注:社会投资者:指既拥有建设和运营技术,又拥有融资能力的境内外投资主体(包括国有全资和参股企业)及其组成的投资联合体。 • 前补贴:又称建设补偿(SBOT),即政府给予项目的一次性建设补偿。 • 后补贴:又称运营补偿(BSOT),即项目建成后政府给予的运营补偿。

  12. PPP项目 前/后补贴 投资 政府部门 社会投资者 政策支持 运营管理 PPP模式典型结构图 五、引入PPP模式的目的 (1) 筹集部分项目建设资金,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2)政府和社会投资者以契约的形式固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降低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并使成本相对可控 (3)通过社会投资者专业化、高效率的运作,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13. 六、当前我国开展PPP存在的诸多问题 • 我国早在上世纪末就有通过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的项目,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采用了该模式,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 • 目前我国关于PPP的相关法规,主要来自于国务院及各部门根据国务院制订的管理办法,同时,各地也根据各地情况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及长期性,这些办法不足以支持PPP项目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2、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 由于PPP项目更多涉及财政资金的未来支出,有必要由一个部门来单独管理PPP项目的实施,以防未来财政风险的无限扩大。 3、风险转移的目标没有充分实现 • 我国开展的PPP项目,很多经营性项目都有财政补贴,虽然名义上是采用了PPP模式,但并没有将经营风险完全转移,政府在许多项目中负责“兜底”。

  14. 4、项目运营周期较短 • 当前我国实施的一些PPP项目(如BT项目)运营期通常只有3-5年,不仅没有解决政府财政融资问题,相反被私营部门增加了一部分成本。这与采用PPP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5、项目多集中在用户付费项目 • PPP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解决财政资金困难问题,在用户付费项目中,完全可能通过使用者付费的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 6、财政部门监督和约束力弱 • 我国PPP项目一般由各部门安排,与财政没有必然联系,在需要融资时还要求财政部门出“安慰函”。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调在PPP项目中财政部门有一票否决权是不一致的。

  15. 第二部分PPP模式的国别经验

  16. 澳大利亚PPP模式 • 一、概述 • 澳大利亚是资源型国家,经济发达,也是世界上公共福利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公益事业得益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的助力。 • 澳大利亚在运用PPP 模式实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经验受到各国关注,对我国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等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17. 二、澳大利亚PPP模式的经验与做法 1. 建立专业管理部门或机构 • 澳大利亚基础设施管理局作为联邦政府的PPP 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PPP 项目进行管理,定期发布政府拟实施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并审批所有PPP 建设项目。 2. 确定项目标准 • 政府投资不是无偿的,政府会对每个项目进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分析。澳大利亚对基础设施领域采用PPP 模式建设的项目有明确的条件:一是项目具有一定的价值和规模;二是技术具有复杂性和新颖性;三是能够帮助政府实现一定的风险分散和转移;

  18. 3. 明确公私部门的角色和责任 • 在每个PPP 项目合约签订前,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会进行反复、深入的讨论,根据各方从项目中获得的利益,明确双方的责任和应承担的风险。 4. 确保私人部门的利益 • 在PPP 项目中,私人参与建设的项目已从过去仅仅局限在基础设施领域扩展到医院、学校等公益项目领域。在澳大利亚,公共机构对纳税人都是免费的,但私人部门仍对投资此类项目乐此不疲,主要原因即是可以从中获利。

  19. 5. 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 对任何一个PPP项目来讲,风险存在于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政府是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因此,澳大利亚政府特别注重对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 6. 建立严格的审计和绩效评价机制 •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严格的审计制度是做好公私合营项目的前提。在PPP项目中,政府与私人部门以标准合同形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并明确了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再商谈的条款,保证合同的公正、合理。同时,澳大利亚合同法也从法律上保证了合同的履行,一方违法,另一方可以起诉。

  20. 英国PPP模式 一、英国PPP模式的主要管理形式 • 英国PPP项目分为两大类: • (1)特许经营; • (2)私人融资计划(PFI、PF2)。 • 凡是由使用者付费的称为特许经营;凡是由政府付费的就称为私人融资计划。 二、英国PPP模式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风险管控,降低政府风险。 • 英国的PFI项目风险转移目标清晰:一是将项目的超期完工风险、超预算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二是将项目的经营风险转移给私人部门。英国很少采用特许经营的PPP项目,即使有,英国政府也不提供补贴。理由是如果给予补贴,政府又将承担其经营风险。

  21. (二)价格固定,运营周期长 • 不同于政府传统采购项目,对采用PFI的项目,整个项目的成本和政府负担的成本都是不变的。此外,PFI项目运营周期长,一般会在25年到30年,最少的10年,长的40年。例如英国皇家医院,总投资额20亿英镑,经营期为40年,政府每年向这家投资机构支付1.5亿英镑的运营费(或投资回报)。 (三)产出为基础,重绩效后付费 • PFI项目是以产出为基础的,只有在项目完工后,能够达到预期的产出目标,这时政府才开始向投资者付费。项目完工前或完工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政府不向项目公司付费。政府根据结果和投入付费,这是与传统采购项目根本的区别。

  22. (四)领域集中,交通项目投资比重大 • 项目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医疗和教育。从1987年到2012年,英国共批准PPP项目730个,其中650个在运营中,运营金额达540亿英镑。从项目价值上看,交通占36%、医疗占19%、教育占14%、宿舍(保障房)占10%。从项目数量上看,医疗占32%、教育占24%、宿舍(保障房)占13%、交通占7%。交通项目虽然数量少,但每个项目的投资金额却非常高,而医疗和教育项目虽然数量多,但其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23. (五)较少采用特许经营,多数情况下选择PFI • 特许经营的PPP项目,需要使用者付费,而PFI项目则是政府付费的。由于英国的教育和医疗是全民免费,所以,在PPP项目中采用PFI模式。即便是交通(高速公路、铁路等)绝大多数也是采用PFI模式。

  24. 启 示 作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和英国,其PPP模式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运作的经验,其中共赢的理念、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的法规法律、专业化的人才和全方位的参与式管理等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更新了我们的思路。具体来说,两国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 1. 体现了包容性创新,实现多方共赢 • 过去是政府或民间资本分别做事,而PPP 模式突破了这种限定,让政府和民间资本得以共舞。 2. 成功实施PPP项目关键在于实现双赢和合理地分担风险 • 政府既希望民间资本参与,又希望民间资本赚取较低的利润率,而企业则希望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因此,科学的绩效评价所形成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PPP项目成功实施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25. 3. PPP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 • 现代意义上的PPP模式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扩展到了项目建、管、用全过程,能够高质量地帮助政府从事大量事务性工作,并切实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4.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实施PPP项目的前提条件 • PPP 模式是提供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对政府有效治理和决策的替代。在任何情况下,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立场出发,负责项目的总体策划,组织招标,理顺各参与机构之间的权限和关系,降低项目总体风险等。

  26. 5. 专业化机构和人才支持是基础 • PPP模式的运作广泛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方式进行结构融资,需要全面复杂的法律、金融和财务专业知识。一方面要求政策制定者出台规范化、标准化的PPP 交易流程,并为项目运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提供具体的专业化服务。

  27. 6.配套法律制度和保障措施 • PPP项目的成功运作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对政府和私人部门在项目中的责任、义务及风险加以明确,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参与双方进行有效约束,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并有效弥补不足。 • 尽管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了PPP模式及各种演变模式的应用,但是,仍然存在大量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目前与PPP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层次较低,多为国务院/地方性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尚未有国家层面的立法,权威性不够,部分文件之间甚至自相矛盾。 • 因此,要应用好PPP模式,迫在眉睫的任务是构建一套国家层面的PPP法律和制度体系,为PPP保驾护航!

  28. 第三部分PPP模式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29. 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及构成 1.债务规模结构 • 地方政府债务包括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债务。2013年6月底,地方债务总额为178909亿元,其中,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为:108859亿元,占60.85%;具有担保责任债务为:26656亿元,占14.90%;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43394亿元,占24.25%。 2.债务主体构成 • 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8859亿元,其中,省级为17781亿元,占16.3%;市级为48435亿元,占44.5%;县级为39574亿元,占36.4%;乡级为3070亿元,占2.8%。可以看出,市级政府举债最多,其次是县级政府,分别占44.5%和36.4%。形成这样局面的

  30. 3.债务用途结构 • 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举债主要用于市政建设(37.5%)、土地收储(16.7%)、交通运输设施建设(13.8%)、保障性住房(6.8%)、教科文卫(4.8%)、农林水利建设(4.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3.2%)。前三项较为集中,占全部债务的68%。原因,主要是市县两级政府承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31. 二、化减债务压力可选的PPP形式 基础设施形态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 • 一是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 • 二是需要改造和扩建的基础设施; • 三是新建基础设施。

  32. 1.现有基础设施 •   如果将现有基础设施转化为PPP模式可能有多种选择,如政府可以通过租赁、运营和维护合同承包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由政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证,让民营企业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可以直接向使用者收费,也可以通过政府向使用者收费。 • 如果通过PPP模式来化解政府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债务,可考虑选择TOT模式,就是将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转让给私人部门,政府将转让所得化解原来债务,而私营部门在得到基础设施一个较长时段的运营权后经营管理,取得合理回报,当运营期结束再交还给政府。

  33. 2.扩建和改造现有基础设施 •   这方面可采用的PPP模式也有若干,如政府可以通过租赁-建设-经营、购买-建设-经营、外围建设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化解这方面的债务,可分为两类情况,(1)前期因建设形成的债务;(2)因需要扩建和改造带来新的债务。这两类情况都可采用TOT的模式来化解原来的债务和防范未来发生新债务。如果仅仅因改造或扩建需要贷款融资,可以仅对改造部分采用BOT模式。政府将需要升级改造的基础设施转让给私人部门,由私人部门升级改造原有的基础设施,并经营管理升级改造后的基础设施。经营者在特许权下向使用者收费,并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特许费,经营期满后再将基础设施转交给政府。

  34. 3.新建基础设施 •   对于新建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采用: • (1)建设-转让-经营(BTO); • (2)建设-经营-转让(BOT); • (3)建设-拥有-经营(BOO)等PPP模式。 • 这些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政府债务的发生。 • (1)建设-转让-经营(BTO) BTO是指由民营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转交给政府部门,然后再由民营部门经营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也可以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率。在民营企业对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期间,所有权属于政府。民营企业以租赁的形式获得经营权,同时也可以把建设时所使用的资金作为租金,从而获得优先租赁权。

  35. (2)建设-经营-转让(BOT) • BOT是指由民营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建成后由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按照特许经营的合约时间,经营到期后转交给政府。在经营管理期间,基础设施的所有权是属于政府的,但是,不需要向政府交纳使用费,只是在经营到期后,无偿交还政府。在交给政府之前,必须保证基础设施的完整性、正常功能等。 • (3)建设-拥有-经营(BOO) • BOO是指由民营企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民营企业获得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同时获得基础设施的“永久性”经营权。当然,这里的“永久性”经营权是个相对概念,是在特许权下面的“永久性”经营。这三种合作的形式主要目的是为新建基础设施融入民间资本,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与运营服务水平。

  36. 三、不同领域化债模式的选择 1.市政建设 •   市政建设主要由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轨道交通等组成。其经济水平不尽相同,有些项目通过向使用者收费可以收回投资,一些项目则不能收回投资。对于能够通过向使用者收费收回投资的项目,可以根据项目情况优先采用TOT或BOT的方式,对于不能通过向使用者收费收回全部投资的项目,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样也可选择TOT或BOT模式。对一些没有必要转让给政府的项目,可采用BOO的方式。

  37. 2.土地收储 •   土地收储不是一般的基础设施项目,只是一种带有土地储备性质的前期投入,这种投入会给未来带来收益。因此,土地收储同样可以采用PPP模式。如果是新的土地收储项目,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一个SPV,让其对土地开展前期整治,未来土地收益可以通过与政府分享方式获得相应的报酬。而对于已经通过贷款开展的土地收储项目,政府可以招标方式选择一个SPV,让其承接政府没有完成的工作,同时将前期政府投入归还政府,同样可以让其通过未来土地收益获得相应的报酬

  38. 3.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   交通运输设施主要指高速公路、铁路等,可以将政府投资的高速公路经营权转让给私营部门,将转让所得化解由该项目带来的债务。当然,要避免将快要归还完债务或已经归还完的高速公路再次出让。对于已经营不同年限的高速公路所选择的特许期也会有所不同。对未来再建的高速公路,尽可能选择PPP模式而不是继续由政府贷款修建。对于铁路,可以选择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路段开展PPP模式的试点,待积累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到一般的铁路项目中。

  39. 4.保障性住房 •   保障性住房的债务主要集中在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并不带来政府债务。对于带来政府债务的两类保障房,应当采用TOT形式,将已经建设的保障房转让给SPV,由SPV运营管理,经营期后再转让给政府。政府将转让所得归还债务。由于这两类保障房的房租所得不能覆盖投资成本,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补贴可延长经营期限的方式提高投资者收益。

  40. 5.教科文卫 •   教科文卫中的政府债务化解,主要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债务的化解,对已经建设的基础设施带来的债务,同样可以通过TOT的方式来化解,就是将已经建设好的基础设施转让给SPV,由其经营管理维护,经营期结束后再转让给政府。由于教科文卫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性较弱,可能需要更多的政府补贴来实现PPP模式的成功实施。对新建基础设施可以借鉴PFI模式(即政府付费的PPP形式,现在已发展为PF2,与PFI相比,PF2要求SPV有一定的注册资本金,同时政府持有SPV的股份)。

  41. 6.农林水利建设 •   农林水利建设项目有较大不同,一些纯公益类项目,依然需要由政府投资,可以采用PF2的方式。一些经济性较好的项目,可以采用TOT(已建基础设施)或BOT(新建基础设施)。如水利发电可以采用BOT或TOT形式,而水闸则需要通过PF2的方式。

  42. 7.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一般为纯公益类项目,所能采用的PPP模式要根据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来确定。如果经济性较好,可以采用BOO或BOOT方式;如果完全需要政府投入,建议选择PF2形式。 8.工业和能源 •   工业和能源项目所带来的政府债务较少,一是由于是接近市场化的项目,二是项目本身有很好的收益。因此,私营部门参与积极性较高,只需政府给私营部门特许权就可以。

  43. 第四部分PPP模式在医疗保障领域的运用

  44. 一、在我国医保体系建设中引入PPP模式的价值 •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则是新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医疗保障领域中引入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机构深度合作的PPP模式,有利于发挥“政府主导公平有力”和“市场机制灵活高效”的各自优势。 •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了四个层次: • (1)社会基本医疗保险; • (2)地方补充医疗保险 • (3)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 (4)个人商业医疗保险。 其中,前两个层次属于社会医疗保险范畴,后两个层次属于商业医疗保险范畴。

  45. 二、PPP模式在医疗保障领域的实践 (一)外国经办情况 1、美国政府—管理保健组织—医疗服务供方”的三方关系 • 美国社会医疗保障于70年代初期开始兴起引入市场机制参与管理式医疗工作。以面向穷人并由政府进行补助的Medicaid计划为例,政府在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符合条件的管理式医疗保健组织中公开招标,从政府对医疗供应方进行直接行政干预的双方关系转变为“方关系,政府通过与保健组织签订合同并监督条款履行,保健组织承担起原先由政府开展的医疗服务费用支付职责,政府需支付费用通常按人头等方式固定,管理保健组织通过对实际医疗行为管理实现自负盈亏。 • 医疗服务消费者具有选择权,可以根据享受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决定是否留在某一个医疗管理保健组织中。为了进一步服务质量和避免商业保险公司在经办中过度竞争造成参保人待遇差距的不公平,政府近年来又加强了政府管制并对公私合作的方式进行了改革。

  46. 2、德国 • 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早期由疾病基金组织垄断经办。为控制医疗机构费用的快速增长,其在1993 年出台了《卫生保健改革法案》,打破了医疗保险机构的垄断。民众可以自由选择参保任何一家保险机构,并且可以在一定期限内(18个月)更换保险机构。

  47. 3、瑞士 • 瑞士确立了法定强制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体业务由所有愿意遵守社会保险规章并在联邦社会保险办公室登记过的保险公司经办。国家统一规定了各类医疗保险合同的待遇及保费水平。为减轻低收入家庭保费负担,在2010年又引入了联邦和各州共同分担的公共补贴政策。参保人员可以自由选择保险公司。

  48. (二)国内经办情况 按参保对象划分,我国当前基本医疗保险主要包括: •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 (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简称“新农合”)。 • 根据承保风险的不同分摊方式,可将PPP模式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区分为特许经营和服务外包两种试点形式。这两种合作形式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互相结合,比如在“江阴模式”中,对城乡居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采用了外包形式,对其社会补充医疗保险部分采用了特许经营形式。

  49. 1、服务外包形式 • 服务外包的方式主要应用于已经建立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上,政府多个部门分别负责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资金运用、协调和监督,并承担基金盈亏风险,只是委托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提供方案设计、基金管理、医疗费用赔付核查等服务项目,并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 • 目前,该形式的典型代表有“江阴模式”、“新乡模式”、“晋江模式”等。该形式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采用政府主导、“征、管、监”分离、多元主体互相监督方式建立更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采用商业机构灵活用人机制节约经办费用,采用专业化管理方式提升费用控制水平,采用便捷、精细、高质和创新性的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50. “江阴模式” • 为解决江阴市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江阴市政府提出为农民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并引入商 业保险公司参与共同创建,委托太平洋寿险公司江阴支公司对农村医疗 保险进行专业化管理,创建了后来被称为“江阴模式”的江阴市新型农村住院医疗保险制度 。 • 江阴农保创建了“征、管、监”相分离的运作模式。江阴市政府负责制定农村医疗保险 政策、制度和保障方案,实行三方筹资,市财政、村镇财政、参保人三方共同出资形成农村 医疗保险基金,由政府负责保费征缴,委托太保公司按照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制度和方案进 行专业管理,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对保费征缴、专业管理、医疗服务、基 金运行等全过程进行监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