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第二章 會計理論之發展

第二章 會計理論之發展. 2-1 財務會計理論體系. 2-1-1 會計資訊使用人. 內部使用人 :. 企業內部各階層之管理人員,其使用會計資料以釐訂 營業方針及政策 ( 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料以幫助企業 內部管理當局作成決策者,稱為「 管理會計 」 ) 。. 外部使用人 :. 指企業個體以外使用會計資料之人,如:投資人、 債權人、政府、財務分析家、證券經紀人、員工、 消費大眾等。 ( 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料以幫助企業外部 資料使用人作成決策者稱為「 財務會計 」 。 ). P019. 2-1 財務會計理論體系. 2-1-2 基本會計目的.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會計理論之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會計理論之發展

  2. 2-1財務會計理論體系 2-1-1 會計資訊使用人 • 內部使用人 : 企業內部各階層之管理人員,其使用會計資料以釐訂 營業方針及政策 ( 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料以幫助企業 內部管理當局作成決策者,稱為「管理會計」)。 • 外部使用人 : 指企業個體以外使用會計資料之人,如:投資人、 債權人、政府、財務分析家、證券經紀人、員工、 消費大眾等。(研究如何提供有用資料以幫助企業外部 資料使用人作成決策者稱為「財務會計」 。) P019

  3. 2-1財務會計理論體系 2-1-2 基本會計目的 • 幫助投資與授信決策。 • 幫助評估投資與授信之現金流量。 • 報導企業之經濟資源、對資源之請求權及資源與請求權之變動。 • 報導企業之經營績效。 • 報導企業之流動性、償還能力及資金之流量。 • 評估管理當局運用資源之責任及績效。 • 解釋財務資料。 P021

  4. 會計資訊之品質特性 P022

  5. 2-2會計資訊之品質特性 2-2-1 會計資訊之主要品質 • 攸關性( Relevance ): (1)預測價值( Predictive Value ) (2)回饋價值( Feedback Value ) (3)時效性( Timeliness ) • 可靠性( Reliability ): (1)忠實表達( Representational Faithfulness ) (2)中立性(Neutrality) (3)審慎性:在不確定情況下之估計處理,應力求審慎小心,以避免資產、收益高估或負債、費用或損失低估之現象發生。 (4)完整性 :在重要性與成本效益的考量下,財務報表之表達,應力求完整,以避免造成報導錯誤而誤導使用者。 P023

  6. 2-2會計資訊之品質特性 2-2-1 會計資訊之主要品質 • 比較性( Comparability )( 包含一致性): 指能使資訊使用者從兩組經濟情況中區別其異同點。 • 可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所謂可了解性,是指財務報表應使資訊使用者易於了解及決策判斷。由於使用者具有不同的教育及經驗背景,因此財務報表應依「一般目的的財務報表」之方式編制,以符合可了解性。 P023

  7. 2-2會計資訊之品質特性 2-2-2 會計認列之門檻 • 成本效益的考量 • 重要性 P024

  8. 2-3財務報表基本要素及其認列衡量 2-3-1 財務報表基本要素 • 資產( Assets ) • 負債( Liabilities ) • 權益( Equity )或淨資產( Net Assets ) • 業主投資( Investment by Owners ) • 分配給業主( Distributions to Owners ) • 綜合淨利( Comprehensive Income ) • 收益( Revenues ) • 費用( Expenses ) • 利得( Gains ) • 損失( Losses ) P025

  9. 2-3財務報表基本要素及其認列衡量 2-3-2 認列與衡量之準則 • 符合定義 • 可衡量性 • 攸關性 • 可靠性 P025

  10. 2-4基本會計原則 2-4-1 成本原則( Cost Principle ) 成本原則,又稱為歷史成本原則,係指在會計上對資產、 負債與業主權益之入帳與評價,乃以歷史成本為原則。 P026

  11. 2-4基本會計原則 2-4-2 收益原則( Revenue Principle ) • 已實現( realized )或可實現( realizable ): 所謂已實現,係指商品或勞務已交換現金或對現金之 請求權(如:應收帳款或應收票據),亦即有交易發生。 P027

  12. 2-4基本會計原則 2-4-2 收益原則( Revenue Principle ) • 已賺得( earned ): 所謂已賺得,係指賺取收益的活動全部或大部分已完成,所需投入的成本亦已全部或大部分投入而言。 (1)「商品」的收益認列 : (A)在生產期間承認收益 (B)在生產完成時承認收益 (D)收款時承認收益 (C)銷貨點承認收益 (2)「勞務」的收益認列 : (A)特定履行法 (B)比例履行法 (C)全部履行法 (D)收現法 P027

  13. 費用 (產生收益) 效用已耗 成本 損失 效用未耗 資產 (未產生收益) 2-4基本會計原則 2-4-3 配合原則( Matching Principle ) 收益與費用配合方式: • 因果關係直接配屬。 • 系統而合理的分攤。 • 立即承認費用。 P028

  14. 2-4基本會計原則 2-4-4 充分揭露原則( Full Disclosure Principle ) 充分揭露原則,又稱為充分表達原則或財務報告原則, 係指為使閱讀報表者於閱讀財務報表時不至於產生誤解起見, 財務報表的內容須力求完整詳細。 P028

  15. 2-5操作限制 • 成本效益關係 ( Cost-Benefit Relationship ): • 重要性原則 ( Materiality ): 會計資料應求精確,但對金額微小之交易,在不影響決策 的情況下,其會計處理可採簡易的方法,不必嚴格遵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但並非指可以不入帳稱為重要性原則。 P029

  16. 2-5操作限制 • 穩健原則 ( Conservatism ): 穩健原則,又稱為保守原則,其指未來有不能確定之情況時,對於資產之評價及損益之取決,應在合理的範圍內採取較保守的方法;亦即不預估任何尚未實現的收入,但預估可能發生的一切費用及損失,對於資產不予高估或對負債不予低估。 • 行業特性 ( Industrial Peculiarities ): 特殊行業必須採用特殊會計方法,以適應其行業的特性, 以使會計資訊符合「決策有用性」。 P029

  17. 2-6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簡稱 GAAP) • 狹義: 指在這些詳細的程序及方法。 • 廣義: 指整個會計理論體系。 • 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 ( FASB ) 所發表的公報、會計原則委員會 (APB) 的意見書 (Opinion),及會計程序委員會 ( CAP ) 的公報均屬於權威性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 在我國 ,則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所發布的「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為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主要來源。 P03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