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87 Views
第四章 记忆. —— 人脑就是计算机. 如果你把过去的一切都忘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你将会怎样?. 不难想像,你将会感到非常迷茫和恐惧,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成长历史,也不认识任何朋友或家人。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人失去记忆,就等于失去一切,包括自己。.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 含义. 记忆 是人脑对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 反映。. ◆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保持:是储存和巩固已有知识经验过程。. 再认和回忆:辨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在头脑
E N D
第四章 记忆 ——人脑就是计算机
如果你把过去的一切都忘记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你将会怎样? 不难想像,你将会感到非常迷茫和恐惧,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成长历史,也不认识任何朋友或家人。在这个意义上,如果一个人失去记忆,就等于失去一切,包括自己。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 含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反映。
◆ 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 保持:是储存和巩固已有知识经验过程。 再认和回忆:辨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和在头脑 重新呈现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过程。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 语词记忆 思想、概念、命题等为内容 根据记忆的内容 情绪记忆 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 运动记忆 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 瞬时(感觉)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通常以表象的形式出现。 ◆ 表象的含义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出现的该事物的形象。(记忆中的形象) ◆ 表象的特征 1、直观形象性 2、概括性 ◆ 表象的作用 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间环节,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 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 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能保持一个极短暂时间的记忆形式。 瞬时记忆最好的例子:视觉后像 瞬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短:约0.25-2秒; ②信息编码依据其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③记忆容量大:一般认为是9个-20个字母; ④感觉记忆痕迹易消褪。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不超过1分钟。 实验:Miller实验—你能记住多少? 短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短:约5~20秒,不超过1分钟; ②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存储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 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保留下来的记忆形式。 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 ②记忆容量无限:5万~10万组块或1015bits;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 ④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
1941 1917 1865 1812 1776 小实验 8 1 7 3 4 9 4 2 8 5 8 1 7 3 4 9 4 2 8 5 81734 94285 J MR S O F L P T Z B 1 9 4 1 1 9 1 7 1 8 6 5 1 8 1 2 1 7 7 6 8173 4942 85
阅读材料 人的记忆潜力是很大的。有科学家估计,正常人脑的储容量是10的12次方到10的15次方个信息单位。一个人即使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他所接受的信息,头脑储存的知识与上述潜力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经过训练和培养,记忆力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据报道,1957年一位英国人可以把圆周率背诵到小数点后5050位。1958年,一位加拿大学生可背诵到小数点后8750位,此后,日本索尼电器公司职员能背诵到小数点后20000多位。又据《科学与生活》报道,23岁的印度大学生在一次记忆力竞赛活动中,3小时39分钟记住并背诵了31811个单词。 2005年11月2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生吕超不间断、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67890位,打破了由日本学生创造了42195位的吉尼斯记录,整个过程用时24小时04分。
三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注意 复述 刺激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消失 遗忘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 一、识记 (一)定义 识记是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潜移默化 (二)种类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 而进行的识记。 无意识记: 根据 识记目的 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 的识记。 有意识记:
对无意义材料或没理解的事物依据其外在联系进行的识记。对无意义材料或没理解的事物依据其外在联系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 根据材料的性质及识记者是否理解材料 基本条件: 反复 意义识记: 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其内 部联系并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的识记。 基本条件: 理解 小实验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三)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目的和任务 长久的识记任务和要求 实验: 让一组初试去熟记两段难易、份量相等的语文材料:事先说明第一段在第二天检查,第二段在第一周后检查,其实两段材料都是在两周后检查。哪段效果好? ? 第一段记住约40%,第二段记住约80%。 有何启示
2、识记者无有直接的活动和积极的态度。 “四会”“眼耳手脑并用 ” 3、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4、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两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bus 爸死 Yes 爷死 miss 妺死 Girls 哥死 …… School 死光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5、识记的方法 为提高机械识记的效果,人们赋予材料一定的意义,即用人为的意义联系来识记。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 二、保持与遗忘 (一)保持 保持是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并得到巩固的过程。 量的变化:减少、保持、增加 质的变化:简略、概括、匀称、合理化 保持内容的质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对图形记忆中,在其它内容中也同样发生。
小实验 请看下面的句子: 1、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冻。 2、蚂蚁在厨房。 3、蚂蚁吃了甜果冻。 4、厨房里的蚂蚁吃了甜果冻。 5、果冻放在桌子上。 6、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果冻。
下面三句是否在上面出现过: 1、蚂蚁吃了桌子上的果冻。 2、厨房里的蚂蚁吃了桌子上的甜果冻。 3、蚂蚁吃了甜果冻。
原刺激图 灯罩 字母 瓶子 新月 眼镜 哑铃 再现图形 再现图形
(二)遗忘 1、含义:对过去曾经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进行错误 再认或回忆。 2、种类: 永久性遗忘 暂时性遗忘 …… 考场上回答不出的问题一出考场就想起来了 叫不出熟人的名字 提笔忘字 3、遗忘的原因(遗忘学说) ◆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衰退以至消失的结果。
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 忘,认为遗忘可能是不用的结果。 衰退说这一理论用“用进废退”的观点来解释遗 忘,认为遗忘可能是不用的结果。 ◆干扰说:遗忘是先前的学习和后来的学习相互干扰, 以致造成抑制效应的结果。 干扰说的有力证明是: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指先前所学习的材料对记忆后学习的 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 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发生 的干扰作用。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比较 倒摄抑制 学习经济学 学习心理学 经济学测验 前摄抑制 学习心理学 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测验
一般来说,干扰作用的大小与先后两种材料的相似程度、时间间隔以及所学材料的巩固程度有关。研究发现:中等相似程度的两种学习材料干扰最大,先后学习的材料间隔时间越长干扰越小,学习的材料巩固程度越高产生的干扰也就越小。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 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也就能恢复。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有一种把创伤性经验有选择地重新加工成中性的甚至是愉快的经验的倾向。也就是说,人们倾向于重新组织自己的童年经验,以便记住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实际生活并非如此,只是“应当如此”而已。
4、遗忘的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 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利用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绘制出了不同时间间隔的记忆节省图,称为遗忘曲线。 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从速度上看:先快后慢; 从内容上看:先多后少。
(三)复习 及时复习 “趁热打铁” 1、复习时机要得当 间隔复习 循环复习 “温故知新” 2、复习方法要合理 每次时间短,次数多 ★ 分散复习 ◆从时间分配看 每次时间长,次数少 集中复习
单纯阅读 ◆从背诵方法看 ★ 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 整体复习 部分复习 综合复习 ◆从内容分配看 ★ 3、复习次数要适宜 低度学习 适度学习 过度学习 ★ 150%
第二节 记忆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 三、再认与回忆 与表象有何区别? (一)再认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二)回忆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1、回忆的种类 ●根据回忆的目的
直接回忆 间接回忆 8×8 据 π ●根据回忆的中介物 ●追忆 追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回忆,它同时具 有有意回忆、间接回忆的特点。 2、联想——回忆的基础 十年离别后 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时空接近 接近联想 形式或性质相似 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 相反特征 因果联想 因果关系
第三节 记忆的品质 一、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 二、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识记事物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三、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的精确程度方面的特征。 四、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从记忆中提取所需知识速度快慢方面的特征。
请以虔诚的心境,用力注视圆形中央的四个黑点30秒,然后闭上眼睛仰头朝上,眼睛再慢慢张开看 天花板,慢慢地你会看到~~啊!那是~天啊!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记忆表象 二、填空 1、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2、表象具有和两个特征。 3、按记忆的内容可分为、、和四种。按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和三类。
课后练习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规律是。 5、记忆大致可分为、和三个环节。 6、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现象叫做;共 有、、和四种形式。 7、记忆具有、、和四方面的品质。 三、选择 1、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出现客观事 物形象的过程叫做。 A、保持 B、再认 C、回忆D、表象 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识 记叫做。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 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
课后练习 3、当回忆发生困难时,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 的困难才实现的回忆叫做。 A、有意回忆 B、理解回忆C、意志回忆 D、追忆 4、“触境生情”是记忆过程的过程。 A、无意回忆 B、有意回忆 C、追忆 D、联想 5、学习后立即休息,保持的效果往往比继续活动保持 效 果好,这是由于。 A、过渡学习B、无倒摄抑制 C、无前摄抑制D、记忆的恢复 6、记忆最重要的品质是记忆的。 A、敏捷性 B、持久性 C、准确性D、准备性
课后练习 四、下列现象属于什么心理 六、怎样科学地 1、 “温故而知新” 组织复习? 2、 “过目成诵” 3、“提笔忘字” 4、“张冠李戴” 5、“触景生情” 6、“趁热打铁” 现象 五、过度学习就是超任务量的学习。次数越多越好。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