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 海洋巡旅 】 討論主題: 河口生態簡述與保育

【 海洋巡旅 】 討論主題: 河口生態簡述與保育. 第三組第 2 次報告 組員 : 4980N085 蔡仁豪 4980N016 曾德翰 4980N024 楊哲閔 4980N021 林仁宏 4980N097 陳建文 4980N023 吳旻諭 4980N089 龔筑蓁 4980N037 吳季庭 4980N110 王禾迎. 小組統整成果:. 1. 河口生態系特色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海洋巡旅 】 討論主題: 河口生態簡述與保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海洋巡旅】討論主題:河口生態簡述與保育 第三組第2次報告 組員: 4980N085蔡仁豪 4980N016曾德翰 4980N024楊哲閔 4980N021林仁宏 4980N097陳建文 4980N023吳旻諭 4980N089龔筑蓁 4980N037吳季庭 4980N110王禾迎

  2. 小組統整成果: • 1.河口生態系特色 • 「河口生態系」是一個受海洋潮汐運動影響的生態體系,介於水域與陸域之間,由於水中鹽度變化大,水位高度會周期性變化,加上底質缺氧,生物需要特殊是應方式才能生存,造成此生態系與其他生態系相比,生物種類較少,但單一物種族群數量大的特色。 • 2.台灣紅樹林生態系的種類與分佈地點 • 紅樹林為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海、河岸潮間帶之常綠灌木或喬木,是台灣西部海岸河口特有之生態系。台灣的紅樹林原有三科六屬六種,因海岸的開發,現存四種,分別是水筆仔、海茄苳、紅海欖及欖李等。紅樹林種類的分佈越往北部種類越少,南台灣的紅樹林之主要組成有海茄苳、紅海欖、欖李等;北部則僅存水筆仔一種。台北的關渡、竹圍,嘉義的北門、朴子溪口台南的四草、永安鹽田等,皆可觀察到此特殊生態系。

  3. 3. 紅樹林環境保護功能 • 紅樹林因其特殊的形態特性,不僅可以攔截泥沙擴大灘地,也可保護海灣不受颶風大浪直接襲擊,有極佳的保安護岸功能。以往漁民在塭岸種植紅樹林植物即因其根(呼吸根、支柱恨) 對於維護堤岸有極佳效果,而落葉又可提供魚類免費的食料節省養殖成本,兼具環境保護及經濟效能。近年來許多研究更顯示濕地不僅為無數生物庇護覓食之場所,更是各種有毒物質的過濾器及營養貯存庫,為大自然最佳之濾水系統,其過濾功能主要是透過濕地植生之根群吸收及土壤緩衝能力。以紅樹林沼澤區而言,紅樹林植物為該區土壤有機物之主要來源,土壤有機物對各種離子有極強吸附力,因此在紅樹林沼澤區內一旦紅樹林遭到砍除,土壤中的有機物即不再獲得補充,污染物直接釋放至水體,生存於河口的生物將受到波及,而濱海濕地土壤將會回復極度鹽化,甚被沖刷殆盡,影響整個生態系之平衡。

  4. 4. 河口食物鏈簡圖

  5. 5. 河川自淨能力 • 所謂自淨能力指的是河川本身具有自我淨化的能力,當廢污水排入河川後,具毒性的物質經由河水的稀釋與氣曝的作用,能將毒性減輕;同時河川中的微生物更能藉由水中溶氧,將有機物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及硫酸鹽等以提供藻類所需的養分。因此,如果廢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不高,其所消耗的溶氧量尚能經由水表面的曝氣作用,以及藻類的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補足情況下,河川還是能維持其運作,那麼河川也就如同是一座天然的廢污水處理廠了,這就是河川的自淨作用。但是,如果人們無限度的將廢污水排入河川中,即便有大量的河水,亦無法將廢污稀釋至可容許的程度,嚴重的話,甚至可能造成厭氧分解,而產生甲烷或硫化氫等臭氣,最後趨於腐敗。

  6. 6. 河川保育 • 人類文明與水的關係密切,世界最早之七大文明:兩河谷地、尼羅河谷、印度河谷、地中海、黃河流域、馬雅及印加文明,其起源皆與河、海、湖泊有密切關連,可以說水是文明的起源。其中兩河、尼羅河、印度河及黃河四大文明皆發源於河川流域,河川的水環境生態影響人類生活與生存甚為巨大,河川水邊的空間亦提供休閒娛樂之精神空間,故應審慎運用,以免破壞資源。河川水環境生態,一般通稱為「河川環境」,多指河川中影響生物生存和生活方式的水域環境。河川環境的經理,應有整體生態平衡的理念,以創造自然生態環境共生的水環境,其主要目標有:1.明智、合理與有效的使用河川資源。2.維護河川資源的多樣性和潛能。3.保護河川環境與水資源穩定和安全。4.尊重與持續河川生物種源之生命力。5.維持生態體系之正常運作和平衡。

  7. 7. 海岸環境的變化 • 台灣海岸地形大致可以分為:東部以岩石為主的海岸,其山脈直降海邊,在花蓮一帶更是山海相連,海岸平原狹窄,甚至不存在,因此除了可見到岩岸植物群落、陡壁植物群落之外,尚可見到中央脊樑山脈中海拔地區之植物,以及暖溫帶、亞熱帶壓縮的植被環境。西部則主要是沖積平原,從桃園觀音以南至大肚溪一帶是以沙質灘地為主,主要是沙灘植物群落;大肚溪以南則多泥質的潮汐灘地和岸外沙洲,是台灣唯一大面積的泥灘海岸,多樣化的海岸濕地是其特色。此外,在西海岸的大河出海口可見紅樹林,因為屬於熱帶生態系,故其數量和種類會隨著緯度向北增加而遞減,在嘉南、高雄目前可見到四種,新竹僅見二種,到臺北祇剩水筆仔一種。北海岸地區則因岩理和海岸不平行,因此常可見到海岬,岬與岬之間的海灣則聚沙成灘,除了岩生環境外,尚可見到沙灘植物群落、沙丘林等;宜蘭頭城至北方澳間因是河口平原,正迎東北季風,因此形成多脊沙丘,可見沙灘植物群落、沙丘林。此外,在北海岸的小溪出海口可見到溪口林。恆春半島的海岸則是珊瑚礁環境,主要可見珊瑚礁植物群落、高位珊瑚礁林,較靠內陸地區則有海岸灌叢、海岸林等。

  8. 8. 台灣海岸概況

  9. 9. 海岸環境問題 • (一)北部及東北部海岸1.漁港及垃圾場的闢建。2.養殖池(九孔)的濫挖。3.遊樂區的 • 開發與遊客的衝擊。 • (二)東部海岸1.風景區的開發與遊客的壓力。2.颱風帶來的波浪侵蝕導致的花東海岸海 • 岸快速後退,國土流失。 • (三)西北部海岸1.垃圾場及工業區的闢建,產生嚴重污染。2.漂沙減少以及風力產生的沙丘後移,導致海岸後退。 • (四)西部海岸1.工業區、發電廠與海埔地的闢建。2.漂沙減少,海岸侵蝕後退嚴重。3.魚塭養殖使地下水超抽,導致地盤下陷及海水倒灌。 • (五)西南部與南端海岸1.魚塭的闢建。2. 遊客的衝擊。3. 旅遊業的開發導致漂沙增加,珊瑚死亡。

  10. 10. 珊瑚礁 • 臺灣的沿岸海域,尤其是南部恆春半島、澎湖群島、綠島、蘭嶼、小琉球等地區,以及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周邊海域,有許多珊瑚礁。珊瑚礁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非常重要且獨特的沿岸生態系,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高的生物量和生產力、旺盛的造礁活動、複雜的棲地結構等特性,經常被比喻為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礁雖然占海洋表面積不到 1%,海洋生物種類中卻有 25% 以上是以珊瑚礁為棲所。 • 珊瑚礁同時也扮演保護海岸、減緩海嘯巨浪沖擊,以及孕育沿岸漁業資源的角色。許多海洋生物在珊瑚礁中產卵,度過幼生期後,再遷往大海或鄰近海域。珊瑚礁的漁產估計占全球漁獲量的 12%。因此珊瑚礁若被破壞,等於把天然的防波堤和沿岸漁業的命脈連根斬除。 • 珊瑚礁生物體內含有的天然化合物,也具有開發成為天然藥物、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的潛力。它不但有益於人類的健康,更是未來生物科技經濟產業的希望所繫。此外,五彩繽紛的珊瑚礁更可創造潛水生態旅遊業的無限商機。

  11. 11. 珊瑚白化 • 夏天水溫升高時,很多地方的珊瑚都會發生「白化」的現象。當環境惡劣時,譬如水溫太高或太低、水中鹽度因大雨而驟降,或海水太過混濁,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宿主,導致整個珊瑚組織失去色彩、變成透明的,直接且清楚露出白色的鈣質骨骼! • 12. 海洋環境保育 • 根據國外多方的研究資料已顯示,破壞海洋環境最大的殺手,依序是: (1) 過漁與誤捕,以及非法毒、電、炸魚,(2) 污染及優氧化,(3) 棲地破壞及碎裂,(4) 外來種,(5) 全球變遷。

  12. 台灣海洋環境的破壞,主要仍是過漁、污染及棲地破壞。國人愛吃海鮮,更愛吃活海鮮、魚翅、海馬 ...等等,而且吃的種類有夠多,可以說到了無所不吃,愈稀有愈流行,即愈貴的地步。由於市場需求,必然使得台灣漁獲的壓力高居不下,由光復時的兩萬公噸到今天的135萬公噸,早已超過最適的捕獲量。這個數量其實還未加上許多場外交易的漁獲,以及龐大的釣魚、養魚、潛水獵魚等休閒活動中,人們從海中予取予求難以計數的數量,長此以往,魚源不枯竭才是新聞。此外,河口及海岸地區承受來自河川及陸地的污染,在海流擴散不良的西海岸每每造成遍地魚屍,牡蠣變綠,文蛤暴斃等的新聞事件更是屢見不鮮。再加上為了發展科技島,加速經濟建設,每每挑選土地成本最低廉的海岸溼地來闢建工業區、淺海養殖、海岸遊憩、人工海堤、港埠等等,使得許多原需仰賴海岸溼地、潮間帶、潟湖、河口來孵育成長的海洋生物,在棲地消失、棲地碎裂的情況下,無法完成其正常的生活史。

  13. 水污染綜合防治包括:人工處理和自然淨化(土地處理、 水體自淨等)相結合,一般採取以下的技術途徑和措施:1.減少廢水和污染物排放量。2.發展區域性水污染防治系統,包括制定區域性水質管理規劃,合理利用自然淨化能力,實行排放3.綜合考慮水資源規劃、水體用途、經濟投資和自然淨化能力,運用系統工程的方法,選擇適當的污水處理措施,發展效率高、能耗小的新處理技術。

  14. 資料來源 •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10029&ctNode=40&mp=1 • http://tw.myblog.yahoo.com/jw!a8iVz5ydHB588P2LhS9YtY.c/article?mid=9627 • 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12592&CtNode=3133 • http://www.subsidence.org.tw • http://www.geoscience.tmue.edu.tw/%E6%B5%B7%E5%B2%B8/%E6%B5%B7%E5%B2%B8%E5%9C%B0%E5%BD%A2.htm • http://wer0975328284.pixnet.net/blog/post/2479025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