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语法意义. 请观察下列语料,指出各种语法形式所表示的意义。 The farmer killed the duckling. I don`t like the hunter`s dog in the picture. Brush your teeth and feed your geese. 红花 —— 花红; 买一次苹果; 喝了一碗辣汤; 推敲推敲;. 语法意义. 其中的谁(什么) —— 怎么样、做 —— 什么、过去、有定等意义,就是语法意义,是根据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概括出来的。

sulwy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三、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

  2. 语法意义 • 请观察下列语料,指出各种语法形式所表示的意义。 • The farmer killed the duckling. • I don`t like the hunter`s dog in the picture. • Brush your teeth and feed your geese. • 红花——花红; • 买一次苹果; • 喝了一碗辣汤; • 推敲推敲;

  3. 语法意义 • 其中的谁(什么)——怎么样、做——什么、过去、有定等意义,就是语法意义,是根据语言基本结构单位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概括出来的。 • 语法意义是对语言事实的分类概括,即对语法功能所承担的语义的概括。 • 如施事、受事、行为动作、修饰、被修饰、说明、被说明、补充、被补充等等。

  4. 四、组合的层次性和递归性 • 利用现代汉语的知识,请对以下结构单位进行层次分析。 • The old farmer killed the duckling quickly. • The man read a book. • The man who kicked the ball scored the goal that won the game. • 看电影的小女孩儿 • 他不该和与他同过死生、共过患难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5. 组合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法 • 由此可以看出,语言结构都是由基本结构一层一层套叠组合起来的。这就是语言结构的组合的层次性。 • 直接组成成分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 The old farmer killed the duckling quickly. • 这种分析方法是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1933年提出来,而后在四五十年代得到广泛运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对层次划分的

  6. 层次分析法 • 表示方法,一般被称为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这种分析的精神是“一分为二”,一次把每一个“一”分为“二”,而后给“二”中的两个结构成分贴上语法功能的标签。这种“一”中分出来的两个结构成分称为直接组成成分(immediete constituents,简称ic),因而这中分析方法也称为直接成分分析法,或IC分析法。

  7. 递归性 • 分析下列儿歌: • 丫鹊鹊,肚下白,打下来请老伯;老伯耳朵聋,请裁缝;裁缝手脚慢,请老板;老板心肠黑,请菩萨;菩萨心眼偏,请神仙…… • 一位年轻的高中新语文老师 • You mean that you knew that I knew. • A very large black dog (looked out the window .)

  8. 递归性 • 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曾总结:“上级监督下级太远,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组织监督时间太短,纪委监督为时太晚。”可以看出,要遏制官员腐败,关键是约束官员手中的权力。 • 这种同一规则层层嵌套、反复使用的现象就是语言结构规则的递归。

  9. 第三节 聚合规则 • 一、词类 • The little sheep is white . • The boy read a poem today. • The foreign team went there. • 小高看书 • 哥哥写字 • 妹妹玩皮球 • 人们欢呼胜利

  10. 形态 • 二、形态 • The report was good. • The reports were good. • Begin-began-begun; • Brek-broke –broken; • Get-got-gotten; • Man-men; • woman-women; • Mouse-mice;

  11. 第四节 变换 • 一、变换的起因 • 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was terrible. • 鸡不吃了。 • 小明在火车上写标语。 •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性——很难分析很多多义结构。 •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认为,可以用结构成分的添加、删除、移位等的转换方式来分化这种有歧义的句式。

  12. 变换 • 二、变换 • 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was terrible. • 有两种转换句式: • The hunters shot terribly. • The hunters were shot terribly. • 鸡不吃了。 • 也有两种转换方式: • 鸡不吃食了。 • 我不吃鸡了。

  13. 小明在火车上写标语。 • 也有两种转换句式: • 小明坐在火车上写标语。 • 小名把标语写在火车上。 • 句法歧义进一步引出两个有重要意义的概念: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 上述歧义句子是由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鸡不吃、在火车上写标语造成的。虽然表层结构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其内中隐含着两种深层结构……

  14. 深层结构决定语义,它通过转换规则转化为表层结构,即表层结构与语义无关。深层结构决定语义,它通过转换规则转化为表层结构,即表层结构与语义无关。 • 它引发了句法语义关系的研究,语言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语义句法时期。

  15.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 粘着语 • Oda-lar-im-dan(从我的一些房间里)(土耳其语) • 语言的普遍特征(略)

  16.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词尾 形态 句法多义 词缀 句法 (二)问答题 1、词根语素、词缀语素、词尾语素三者有什么区别?各有何作用? 2、以汉语和英语为例,谈谈孤立语和屈折语的特征。

  17. 第五章 词义 •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 一、词汇及其构成 • 一种语言的词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词汇。它包括语言中的所有的词和固定词组。 • 词汇体系: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 基本词汇的特点: • 太阳、月亮——全民常用性、 • 水、土、风、雨——稳固性、 • 人——人事、人才、人格、人气——有构词能力

  18.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 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词汇中稳固的部分;而一般词汇则是词汇中流动的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得到丰富和充实。 • 在词汇的发展中,二者是互相影响的。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发展的基础;在基本词汇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开始的时候都是一般词汇中的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中有些词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

  19. 词汇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 • 全民词和非全民词 • 新词和旧词 • 固有词和外来词

  20. 二、词义及词义类型 • 观察材料,请给词义这个概念下一个定义。 • 语音——语义——现实现象 • Ren 用两条腿走路、会说话、会干活的动物 • Huo 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焰 • 请回答: • 词义常常和语言的哪一方面联系在一起? • 词义反应的对象或内容是什么?

  21. 词义类型 • 理性意义 • 附加色彩——语体色彩、感情色彩 • 三、词义的基本特征 • 概括性 • 模糊性 • 民族性 • 四、词义和语素义(略)

  22.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 一、单义与多义 • 请分析下列语料,归纳出多义词产生的途径。 • 习:1、数飞;2、反复练习、复习、温习; • 浅:1、水浅;2、知识浅; • 老:1、年岁大,时间长;2、经立场,有经验;3、陈旧;4、(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间;5、(食物)火候过大;6、长久,经常。 • 丹青:1、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2、指史册。 • 口舌:1、因说话而引起的误会和纠纷;2、指劝说、争辩、交涉时说的话。

  23. 多义词产生的途径 • 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关系上。 • 换喻:基础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 二、同义词和反义词(自学) • 三、义素和义场 • 义素分析的原则

  24. 义素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 对等性原则 • 系统性原则 • 简明性原则 • 义素分析的方法 • 确定范围 • 比较异同 • 简化义素

  25.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 一、词语的搭配 • 词义的搭配要考虑到语义条件的限制 • 考虑到社会的使用习惯 • 涉及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 二、词义与语境 • 三、“言内意外”

  26.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词义 多义词 词义的模糊性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词义的概括性及其重要的表现形式。 2、为什么说反义词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意域作为前提? 3、词语的搭配要受哪些因素制约?

  27. 第五章 文字和书面语 •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 一、文字及其作用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二、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 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28.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 一、文字的起源 • 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 • 原始的文字和科学的文字体系

  29. 二、文字的发展 • 造字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表意、意音和表音三个阶段。 • 第三节 书面语 • 一、口语和书面语 • 二、书面语的保守性及其改革 • 书面语和口语脱节的原因 • 汉语文言与白话的差异 • “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汉语书面语的改革

  30.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 •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 一、语言发展的原因 • 请观察下列语料,并分析新语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计算机、光盘、因特网、网吧、电子邮件、人造卫星、登月飞船、遗传工程、克隆羊 • 进一步思考:旧语汇消亡的外在原因。

  31. 语言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 请思考下列问题,并回答: • 中古汉语有36个声母,有3个塞音韵尾和3个鼻音韵尾,现代汉语声母只有21个,6个辅音韵尾只保留了两个鼻音韵尾。 • 请问:语音系统的简化对词汇、语法有何影响?

  32. 语言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 造成同音词大大增加,为了减少歧义,汉语的语汇就发生了双音节化的变化。而语汇的双音节化又与语法上动补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 • 如果语言系统的某一子系统或某子系统中的某一单位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矛盾,破坏了原有的平衡,语言系统内部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以达到新的平衡。

  33. 二、语言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 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 内因: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 渐变性、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特点。

  34. 第六章 语言的发展 • 语言发展变化的不平衡性 • 语言系统发展变化的不平衡。词汇变化比较快,其次是语音和语法。

  35. 语言发展变化的渐变性。 •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一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 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功能决定了它的发展变化不可能采取突变的方式,而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语言必然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语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如果语言的形式和意义随意改变,必然会妨碍交际。因此语言变化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

  36.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 一、语言分化的原因 •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37. 二、社会方言 • 请看语料,并给社会方言下一个定义。 • 1、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的名著《死魂灵》中有一段很有趣的描写: • N城的贵妇们像彼得堡的贵妇们一样,在措词用语上都是非常谨慎和文雅的。他们从来不说:“我拟了鼻涕,我出了汗,我吐了痰”,而是说:“我轻松了一下鼻子,我用了用手帕。”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说:“这只杯子有毛病。”

  38. 二、社会方言 • 2、在古代印度的戏剧作品中,神、国王、国务大臣、婆罗门。宫廷贵族、舞蹈大师以及在宗教上担任特殊职务的妇女都被视为上等人,他们在戏剧中讲一种古老的梵语;而商人、渔民、警察、小官吏和几乎所有的女人等则被视为下等人,在戏剧中讲克拉利特语。

  39. 二、社会方言 • 3、美国黑人和下层工人所讲的黑人英语(Black English),把齿间擦音[0]发成舌尖塞音[t],元音后的[r]不发音,动词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词尾一S脱落,双重否定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 英国的伯明翰、利物浦和诺里奇三个城市所谓“工人阶级方言”在语音上也不同于上层社会所讲的标准语。

  40. 二、社会方言 • 请给社会方言一个定义: • 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职业、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

  41. 三、地域方言 • 现代英语在英国本土就有15种左右的地域方言。汉语是世界上方言分歧最大的语种之一,方言差异十分显著,有北方方言、晋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每个方言下面都有若干次方言,次方言下面又有次次方言和土语。 • 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

  42. 四、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 地域方言有两种发展方向: • 或向共同语靠拢,方言之间的差距缩小; • 或离心发展,形成不同的语言——亲属语言。 •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集中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 母语(原始基础语),子语。 • 谱系分类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做的分类。世界上的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分成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毘荼语系、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

  43.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 • 一、语言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来不很统一的社会可以完全统一起来,为了便于交际,原来方言或方言也会走向统一。 • 古法语原来是不统一的,12、13世纪以后,随着法兰西政治上的逐渐统一,才出现了一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共同语。

  44. 二、共同语 • 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叫共同语。 • 汉语共同语是普通话,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 • 共同语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 • 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 • 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英国产业革命以后,首都伦敦成了产业中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各地居民纷纷迁入伦敦。 • 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45. 二、共同语 • 托斯卡纳方言成为意大利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的原因。 • 5世纪时,罗马帝国崩溃,各地通俗拉丁语得到发展,在意大利半岛上,托斯卡纳地区的受雇佛罗伦萨通俗拉丁语最具优势。 • 中世纪诗人但丁倡议以通俗拉丁语为意大利的统一语言,并用佛罗伦萨通俗拉丁语写了著名的长诗《神曲》,为意大利文学语言奠定了基础,他被后人称为“意大利语之父”。 • 继但丁之后,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和诗人彼特拉克的《阿非利加》也丰富了佛罗伦萨通俗拉丁语。 • 1870年意大利统一以后,意大利语成为全国的通用语。

  46. 三、共同语的规范 • 语言的演变和语言的规范。 • 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 • 汉语规范化问题

  47. 第四节 语言的接触 •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往来,必然会带来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之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相应地语言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 • 一、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 借词。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 • 意译词是用借入方语言的材料和构词规则将源语言的词语按照意义翻译过来。例如: • Telephone-电话;microphone—扩音器; • 仿译词用借入方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源语言的语素和内部构造规则。例如: electric current——电流; sliver screen——银幕;

  48. 词语借用的方式 • 主要有五种: • 音译:是把源语言词语的读音转录下来。 • 例如: 源语言 借入方语言(汉语)laser(英语) 莱塞、镭射(激光) dozen(英语) 打(十二个) • microphone(英语) 麦克风(话筒) • mètre(法语) 米(1m) • gudum(蒙古语) 胡同

  49. 词语借用的方式 • 音兼意译 • 是指借入词既转录了源语言的词语的读音,同时又兼顾了它的意义。例如“浪漫”既是英语词romantic的音译,又是运用古语词对romantic的意译。 • 半音半意译 • 是指对源语言的词语,半段采用音译,半段采用意译。 • 例如: • 源语言(英语 ) 借入方语言(汉语) • hula hoop(hoop意为“箍”) 呼啦圈 • New Zealand(new意为“新”) 新西兰

  50. 词语借用的方式 • 音加意译:是指借入词在转录了源语言的词语的读音之后,又添加上一个标明词语类属的语素或词。例如: • 源语言(英语) 借入方语言(汉语) • beer 啤酒 • carbine 卡宾枪 • tartan 塔当跑道(塑胶跑道) • yaws 雅司病(一种由雅司螺旋体与皮肤接触而发生的热带皮肤传染病) • “酒”、“枪”、“跑道”、“病”在源语言的词语中没有对应的成分,是汉语在翻译这些词语时加上去的表述类属的语素或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