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50 Views
社会体育现代化探索与思考. 上海体育学院 . 李建国 教授.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与体育. 一、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开端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社会变革过程。. 两层含义: 1 、它具有不同于前代社会的“现代性”,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如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等。 2 、它是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不断提升社会现代性的动态过程。. 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是个社会转型过程,主要表现为 “六化”: 1 、经济转型工业化。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 2 、社会转型(狭义)城市化。即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化。
E N D
社会体育现代化探索与思考 上海体育学院 . 李建国 教授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与体育
一、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以工业化为开端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社会变革过程。 两层含义: 1、它具有不同于前代社会的“现代性”,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如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等。 2、它是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不断提升社会现代性的动态过程。
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是个社会转型过程,主要表现为 “六化”: 1、经济转型工业化。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 2、社会转型(狭义)城市化。即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化。 3、政治转型民主化。即从专制向民主的转化。 4、文化转型世俗化。即从依附宗教向相信科学转化。 5、组织转型科层化。即从家长制到科层制转化。 6、观念转型理性化。即从感性向理性转化。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 1.社会转型的基本性质——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下的发展模式的选择 2.社会转型的基本方式——渐进式的发展模式 3.社会转型的基本矛盾——二元结构所产生的新旧体制冲突
四、我国社会转型趋势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1、社会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将导致体育服务加强。 2、社会管理体制由微观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型,将导致体育社会成长壮大。 3、社会群体结构由刚性向弹性转型,将导致体育的多元化新格局。
4、社会生活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将导致体育文化需求增加。4、社会生活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将导致体育文化需求增加。 5、社会保障体制由“部门化”向“社会化”转型,将导致体育架构朝建立社会体育保障体系发展。 6、社会规范由“人治”向“法治”转型,将导致体育政府法制化
五、体育与现代社会生活 (一)体育与现代生产方式 1、现代生产方式的特征 • 机械化 • 大型化 • 高速化 • 自动化
2、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 劳动方式的变化: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劳动强度减轻 体力疲劳——局部疲劳加深,其他部位无足 疲劳 够活动机会。 精神疲劳——精神紧张,疲劳加深。
作业形式的变化 独立(全过程)操作→程序(流程)操作 = 紧张、单调、自我丧失
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主 =社会服务业的兴盛
3、体育对现代生产方式的作用 • 高效率的前提是员工们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充沛的工作精力 工作热情良好动机 需求(身心解放、社交、自我实现) 需求满足 体育活动 工作精力 良好恢复 积极性休息(体育活动、休闲娱乐)
(二)体育现代与生活方式 1、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 物质条件好 • 余暇时间多
2、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 • 饮食结构的变化 以米面(主食)为主→以肉蛋(副食)为主 =营养过剩?
“住、行”方式的变化 居住条件的现代化和舒适化 =适应能力的下降 家用设备电气化和家务劳动社会化 =体力活动减少 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 =走路机会的减少
生活意识的变化 重视工作 → 重视余暇 . . . . “金钱派”→ “休闲派”
余暇时间、内容的变化 工作(学习)时间的逐步减少 余暇时间的增加 家务劳动时间的不断减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余暇生活(体育)内容的丰富
3、体育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作用 舒适的生活 健康的生活 丰富的生活=生活价值 (消极的) (积极的) (积极的) (个人的) (个人的) (社会的) : : : : : : …(生活体育)…
(三)现代生活环境的变化 1、自然环境的变化 • 城市化——人口高度集中 =生活环境恶化 • 工业化——毒气、酸雨等 =自然环境的恶化 • 征服自然——生态失衡 =生态环境恶化
2、社会环境的变化 • “都市沙漠”现象——人际关系疏远 =孤独、寂寞感增加 • 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紧张 =精神紧张 • 生活节奏快——身体、心理紧张 =身心疲劳
3、体育对现代生活环境的作用 环境保护(需全社会力量) 自然环境恶化的对策 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参加体育运动 社会体制改革(需全社会动员) 社会环境恶化的对策 有益的社会活动=参加体育活动
六、现代化进程中的我国体育发展模式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育发展模式 1、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建设 2、加快体育社会化过程,充分调动人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丰富人民体育文化生活,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4、改善体育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体育发展模式 1、发挥体育的“安全阀”作用,维护社会安定。 2、发挥体育的“健康促进”作用,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3、发挥体育的“陶冶情操”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发挥体育的“社会交往”作用,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二节 社区体育服务的现代化
一、社区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1、社区体育服务还没有形成体系,与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目标有差距。 2、社区体育服务目标不够完善,与群众需求、社区发展有差距。 3、社区体育服务组织缺乏活性,与社区文化发展有差距。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建立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以体育服务为中心的、有人、财、物及制度保障的、稳定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 2、开展与小康生活相适应的社区体育活动 改变居民的生活意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丰富的、具有休闲娱乐特征的体育项目吸引居民参与,创造与小康生活相适应的社区体育局面。 3、实施与社会体制相一致的多元化管理 实施“管办分离”、组织民主建设和多元化服务模式等改革,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社区体育的发展。 4、以制度创新为社区体育服务发展的突破口 关注居民体育需求,在服务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居民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三、社区体育服务的目标模式 根据以服务为中心、以资源和制度保障为条件的发展思路,将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确定为以体育服务保障系统为主,包括体育人才、设施、经费、制度保障系统等构成的社区体育保障体系(见 图1)。
社 区 体 育 服 务 保 障 体 系 图 1 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框架 体育经费 保障系统 体育设施 保障系统 体育服务 保障系统 体育人才 保障系统 体育制度 保障系统 全民健身基金 体育事业经费 体育服务收入 单位体育设施 公共体育设施 社会体育设施 体育设施服务 体育指导服务 体育组织服务 体育信息服务 体育管理人才 体育指导人才 体育科研人才 体育监督制度 体育援助制度 体育激励制度
四、社区体育服务的运作模式 社区体育服务的运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具体模式为: 1、社区体育服务窗口建设(初级阶段) 因资源及制度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能进行的服务有限。因此设立示范性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基础性服务,引导社区体育向互动服务关系转化,逐步建立体育服务的框架体系。 2、社区体育服务网点建设(中级阶段) 将受居民欢迎的服务项目稳定下来,形成固定的服务点,并且合理配置体育服务网点,扩大社区体育的服务面。把单项服务系列化,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服务格局。 3、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高级阶段) 服务网络建设主要为:制度建设:各网点间的协调,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组织间的平等、协作等要靠制度来实现。民主化管理:在“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实现服务的高效率。
五、社区体育设施的运作模式 体育设施运作分基础设施保障、单项运动设施保障以及多元设施保障等三个阶段,具体模式如下: (1)基础设施保障 以为居民提供健身设施为主,提供保健、锻炼、休闲的场所及设备。此阶段设施建设要注意与社区生活环境的和谐及居民社交的便利等因素,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2)单项运动设施保障 重点改善学校、单位体育设施(社区出资、设施共享),充分利用学校、单位体育设施的闲置时间,开展对居民的设施服务。 (3)综合性体育设施的保障 采用市场运作方法,吸引社会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经营,政府给予优惠政策,促进体育设施服务的发展。
六、社区体育人才的运作模式 社区体育人才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才、体育科研人为主,实施先总量增长,后素质提高模式。 1、社会体育指导员 可分组织化、规范化和活性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组织,开展进修活动为主。第二阶段实行岗位制度、行为规范守则等,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三阶段要求指导员进行创新指导,增加社区体育的活性和吸引力。 2、体育管理人才 采用定期培训和轮训方式,提高其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逐步要求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如提交活动计划、组织分工等)。 3、体育科研人才 采用建立专家数据库、联系渠道等方式,利用专家的智慧,帮助社区进行体育决策,研究社区体育问题。
七、社区体育经费的运作模式 可分为以事业经费为主和多渠道募集资金两个阶段 1、增加事业经费 现阶段以增加事业经费为主,辅以各种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此外,调整支出结构,减少活动投入,以补贴为主。 2、多渠道募集资金 在社会集资渠道逐步畅通的情况下,转向(在继续保持事业经费增长的同时)多渠道募集为主的社会化发展方式。运动设施的经费保障应逐步由补贴转向优惠政策,以加强其服务功能和经营能力。
八、社区体育体制的运作模式 为保证社区体育发展的稳定性,采用先立后破,(旧)体制外生成和改革原有体系的发展模式,将社区体育组织确定为“三个层次,五条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式(见 图2)。
社区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 行政组织 社区体育协会(俱乐部) 中介组织 图 2 社区体育组织基本结构模式 街 道 社区 体育 中心 社区体 育指导 员协会 社区 单项体育协会 社区 单位体 育协会 自治组织 居委 健身 苑点 体育 指导站 居民 委员会 体育 活动站 项目 活动点 楼组 自发性 体育组织 体育 辅导点 居民 小组 体育 活动点 体育 俱乐部 社 区 居 民
九、社区体育机制的运作模式 1、 社区体育的运行机制 社区体育体制是一个复杂结构,需要有一套避免冲突、平衡利益、追求效率的运作机制,协调社区体育的发展。 • 体育服务者与服务对象——自助与互助机制 由于服务关系会因项目的不同而调整,服务者在另一种场合可能成为被服务者,因此用互助机制开展服务是有利的运作方式。特别是这种邻里互助对建立社区感情具有重要作用。 • 体育组织间的关系——协作与协商机制 按照社区建设的“共建、共享”原则、民主协商与协作应成为处理组织间关系的主要机制。 • 体育服务质量的提高——评估与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规范等评估指标的制定十分重要。其次,可参照服务行业的系列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并作出评估报告。依评估意见对服务机构进行奖惩处理。
2、社区体育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动员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需求满足的激励机制 体育服务过程,是一个需求满足过程。因此,广泛征求居民意见,按居民要求,开展体育服务工作,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 利益驱动的激励机制 将补贴作为杠杆,调节社区体育发展方向。如对组织体育活动、实施体育照顾的进行适当补助,对有创新的(符合社区发展要求的)给予特别补助等。 设立奖惩制度,通过奖惩,约束社区体育行为。 • 角色分工的激励机制 角色分工,能使人增加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具有较大的激励作用。积极推动分工负责制度,可提高组织化程度,又可增加成员的参与度和参与积极性,进而推动社区体育活动发展。
3、社区体育的市场机制 • 成本核算机制——体育投入的经济学核算 通过成本核算,选择投入小,获益大的项目进行开发,对推动社区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主体性机制——自主性、平等性、个性发展的强调 市场机制强调公平、公正,给每位参与者以平等地位。尊重和强调个性,是市场开拓的原则之一。为居民提供平等参与机会,尊重居民的个性发展等,应作为社区体育运作机制的重要原则。 • 竞争性机制——技术、资源、知识的回报 人们在长期的计划下养成“等、靠、要”等依附习惯,社区体育活动也有依附现象,技术创新、项目更替较少,传统体育为主的局面一直没有突破。引入竞争机制是改变社区体育技术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科学知识不受重视局面的重要措施。 • 多元化机制——社区体育利益的多元格局 市场机制要求服务根据多元化趋势进行细分,形成多元化服务。保健、娱乐、社交、自我实现等多种体育需求的出现,形成了社区体育利益的多元格局,而开展多元化服务是响应多元化趋势基本方法。
十、社区体育法制的运作模式 1、社区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 • 制度层面: 基层体育组织的培育与支援制度、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制度、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使用制度以及体育发展的激励制度等是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 政策层面: 体育的弱势群体的照顾政策、体育创新的扶持政策和体育资源配置的公共政策等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社区体育的法治管理 • 实行“两头在上,中间在下”的法治管理模式,实施对社区体育的发展的控制。所谓“两头在上”是指“立法”(制定规章制度)、“司法”(监督执行过程)权在社区行政方面,而“执法”(依法管理社区体育行为)机构为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 • 以保护居民体育权益为重点。实施老年人、儿童少年、妇女等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照顾;各组织在资源利用上的平等以及对自主性活动的支持等以及法律意识等方面须进一步加强。
3、社区体育的执法监督 • 第一,对执法权力运用的监督,即对是否滥用行政委托的管辖权及是否权力过分集中等问题的监督。 第二,通过对体育组织管理人员及骨干的考核,监督其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的执法行为等。 第三,通过增加执法透明度来监督体育执法,如公布年度资助计划和额度、财务公开等。 • 将执法过程置于广大居民的监督之下。由于居民本身没有制裁权,所以通常是通过有效反馈渠道,反映到社区行政,并由行政部门作出妥善处理。
谢 谢 ! 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