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61 Views
发 热. 《 急诊医学 》. 第一节 概 述. 第十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定 义. 二、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三、病理生理机制. 定 义. 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 37.3℃ 、直肠温度> 37.6℃. 发 热.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内温度. 比口腔温度略低 0.2 ~ 0.4℃. 比口腔温度稍高 0.3 ~ 0.5℃. 36.3 ~ 37.2℃. 直肠体温最准确. 24 小时内下午体温.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E N D
发 热 《急诊医学》
第一节 概 述 第十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定 义 二、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三、病理生理机制 发热:于学忠
定 义 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6℃ 发 热 发热:于学忠
正常人体体温范围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内温度 比口腔温度略低0.2~0.4℃ 比口腔温度稍高0.3~0.5℃ 36.3 ~37.2℃ 直肠体温最准确 发热:于学忠
24小时内下午体温 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 女性月经前及妊娠期 正常人体温生理变异 略高于正常 波动范围<1℃ 发热:于学忠
外源性致热原 (exogenous pyrogen) 机体 产热>散热 病理生理机制 内源性致热原 (endogenous pyrogen) 发 热 发热:于学忠
第二节 临床表现 第十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热 度 二、热 程 三、热 型 四、发热时相及特点 发热:于学忠
热度 低 热 37.3~38℃ 中等度热 38.1~39℃ 超高热 41℃以上 高 热 39.1~41℃ 发热:于学忠
长期 发热 急性 发热 病程在2周以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等. 热程 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包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FUO) 发热:于学忠
稽留热 弛张热 不规则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体温持续于39~40℃,达数日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l℃ 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达2℃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平以上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波浪式起伏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性互相交替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视为不规则热 热型 发热:于学忠
稽留热 发热:于学忠
弛张热 发热:于学忠
波状热 发热:于学忠
回归热 发热:于学忠
不规则热 发热:于学忠
发热时相 体温 上升期 高温 持续期 体温 下降期 发热:于学忠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十章 发 热
主要教学内容 一、病 史 二、体格检查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发热:于学忠
时间快慢 病 程 伴随症状 热 型 病 史 用药史 其 他 病史 发热:于学忠
体格检查 1 2 3 4 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 头颈部 胸部 肺部及心脏听诊 皮疹、关节红肿热痛及软组织感染 发热:于学忠
一般来说,发热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最重要的检查是血、尿常规和胸片 1 2 3 其他反映患者感染和炎症程度的指标,临床应用中应该联合其他项目综合考虑 发热患者腹部X线平片不做常规检查 辅助检查 发热:于学忠
鉴别诊断 发 热 感 染 性 非感染性 发热:于学忠
发热的感染性病因 发热:于学忠
发热的非感染性病因 发热:于学忠
第四节 急诊处理 第十章 发 热
局限性感染口服抗生素 慢性发热门诊治疗 全身感染急诊留观 严重感染住院治疗 1 2 3 4 急诊处理流程 发热急诊处理流程 发热:于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