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79 Views
第十七章 法医物证鉴定证据意义的评估. 强奸案,若从被害人阴道拭子中取得的精斑遗传标记与嫌疑人的不同,这就为嫌疑人没有强奸这位妇女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又如谋杀案,若测出嫌疑凶器上的血痕与被害人血液具有相同的遗传标记,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 某种程度与群体中具有该种遗传标记的个体数有关,群体中具有该遗传标记的个体越少就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极端情况是该遗传标记在全人类数十亿人中是惟一的,则最大限度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这种统计学理论是遗传标记分析作为科学证据的基础。法医个人识别时,包括 DNA 在内的任何遗传标记分析都是基于这种统计学理论。.
E N D
强奸案,若从被害人阴道拭子中取得的精斑遗传标记与嫌疑人的不同,这就为嫌疑人没有强奸这位妇女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又如谋杀案,若测出嫌疑凶器上的血痕与被害人血液具有相同的遗传标记,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强奸案,若从被害人阴道拭子中取得的精斑遗传标记与嫌疑人的不同,这就为嫌疑人没有强奸这位妇女的论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又如谋杀案,若测出嫌疑凶器上的血痕与被害人血液具有相同的遗传标记,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
某种程度与群体中具有该种遗传标记的个体数有关,群体中具有该遗传标记的个体越少就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极端情况是该遗传标记在全人类数十亿人中是惟一的,则最大限度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这种统计学理论是遗传标记分析作为科学证据的基础。法医个人识别时,包括DNA在内的任何遗传标记分析都是基于这种统计学理论。某种程度与群体中具有该种遗传标记的个体数有关,群体中具有该遗传标记的个体越少就越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极端情况是该遗传标记在全人类数十亿人中是惟一的,则最大限度支持嫌疑凶器是作案工具的论点。这种统计学理论是遗传标记分析作为科学证据的基础。法医个人识别时,包括DNA在内的任何遗传标记分析都是基于这种统计学理论。
DNA遗传标记多态性程度远远高于血型,DNA遗传标记具有大量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实践中,联合使用多个DNA遗传标记可以产生数以千万计的基因型组合,而每一种组合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足以区别群体中的不同个体,也易于实现高概率认定。DNA遗传标记多态性程度远远高于血型,DNA遗传标记具有大量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实践中,联合使用多个DNA遗传标记可以产生数以千万计的基因型组合,而每一种组合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足以区别群体中的不同个体,也易于实现高概率认定。
第一节 遗传标记个人识别的系统效能 • 遗传标记的多态性程度越高,应用该遗传标记进行法医学个人识别的效能就越高。系统效能可用个人识别能力(discrimination power,DP)定量评价。个人识别能力指从群体中随机抽取两名个体,其遗传标记表型不相同的概率。一个与案件无关的人被误控在犯罪现场留下了血痕,理论上可以根据遗传标记检测结果否定现场的血痕是他的。但在遗传标记的鉴别能力较差时,无关个体与现场血痕的遗传标记偶然也会相同。
计算DP值的公式为: • DP=1一∑pi2=1一Q • 式中n为一个遗传标记的表型数目,Pi为群体中第i个表型的频率。∑pi2为人群中随机抽取的两个样本,纯粹由于机会而一致的概率(Q)。
提高系统的个人识别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检测的遗传标记数目来实现。若检测k个遗传标记,其累积个人识别能力计算公式为:提高系统的个人识别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检测的遗传标记数目来实现。若检测k个遗传标记,其累积个人识别能力计算公式为: • TDP=1-Ql×Q2×Q3×Q4×Qk
第二节 DNA遗传标记对具体个案的鉴定能力 • 一、一、匹配概率 • 对于具体个案鉴定,个人识别的实质是通过比较案发现场收集到的法医物证检材与嫌疑人的遗传标记,判断前后两次或多次出现的个体是否为同一个体。鉴定无非有两种结果:先后出现的个体可能是同一个体,也可能不是同一个体。若两份检材的遗传标记表型不同,可明确结论两份检材不是来自同一个体。若遗传标记表型相同,则称为两份检材的遗传标记表型匹配(match)。
两份检材遗传标记表型匹配有两种可能的原因:①两份检材来自同一个体;②两份检材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对于一份现场检材而言,另一份样本与该检材不是同一个体的。该样本来自群体中的一名随机个体,仅仅因为其表型碰巧与检材的遗传标记相同而出现了表型匹配。虽然现场检材既可能是嫌疑人留下的,也可能是其他人留下的。我们可以评估在其他人中发现这种表型的概率。如果以表型频率来估计概率,人群中发现这种表型的频率就称为随机匹配概率。确切地说,应当称为随机个体碰巧匹配概率。两份检材遗传标记表型匹配有两种可能的原因:①两份检材来自同一个体;②两份检材不是来自同一个体。对于一份现场检材而言,另一份样本与该检材不是同一个体的。该样本来自群体中的一名随机个体,仅仅因为其表型碰巧与检材的遗传标记相同而出现了表型匹配。虽然现场检材既可能是嫌疑人留下的,也可能是其他人留下的。我们可以评估在其他人中发现这种表型的概率。如果以表型频率来估计概率,人群中发现这种表型的频率就称为随机匹配概率。确切地说,应当称为随机个体碰巧匹配概率。
它的意义是当两份检材的遗传标记表型匹配时,如果现场检材不是嫌疑人留下的,而是一个从群体中随机抽出的个体留下的,遇到这种个体的可能性有多大。显然这个概率越小,遇到这种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小,说明现场检材与嫌疑人样本的表型匹配非常不像是一个随机事件,支持这两个样本来自同一个人的假设,也就是支持现场检材是嫌疑人留下的假设。它的意义是当两份检材的遗传标记表型匹配时,如果现场检材不是嫌疑人留下的,而是一个从群体中随机抽出的个体留下的,遇到这种个体的可能性有多大。显然这个概率越小,遇到这种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小,说明现场检材与嫌疑人样本的表型匹配非常不像是一个随机事件,支持这两个样本来自同一个人的假设,也就是支持现场检材是嫌疑人留下的假设。
个人识别通过比较两个样本的一系列表型,从而判断两个样本是否来自同一个体。检测的基因座数越多,并且每一个基因座的表型都匹配,证据的作用就越大。个人识别通过比较两个样本的一系列表型,从而判断两个样本是否来自同一个体。检测的基因座数越多,并且每一个基因座的表型都匹配,证据的作用就越大。 •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如果某种表型组合的稀有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个体总数的倒数,从概率上估计在全世界人群中几乎不可能找到具有同样表型组合的另一个人,认定同一性应无疑问。就概率分析而论,有理由认为遗传分析提供的证据是充分的。
二、似然率 • 在个人识别的同一性鉴定中,法医统计学更倾向用似然率(Likelihood,LR)来评估遗传分析提供的证据强度。似然率基于两个表型组合来自同一个体的假设衡量证据的强度。例如,现场血痕DNA和嫌疑人血液DNA表型组合均为X,可以考虑两种假设:①现场血痕是嫌疑人所留(原告假设);②现场血痕是一个与案件无关的随机个体所留(被告假设)。似然率是假设①条件下现场血痕与嫌疑人的表型组合都是X的概率与假设②条件下现场血痕与嫌疑人的表型组合都是X的概率之比。似然率越大,支持假设①的证据强度越大。
似然率提供了一种基于术语“支持”的简单约定,以便根据一定数据来支持一种假设,排斥另一种假设。实践中,如果似然率在数值上超过1,我们将说证据支持原告假设①。反之,如果似然率数值小于1,则支持被告假设②。当人们要问支持的程度时,“支持”这一简单约定就演变为对似然率数值范围的文字表达分级。似然率提供了一种基于术语“支持”的简单约定,以便根据一定数据来支持一种假设,排斥另一种假设。实践中,如果似然率在数值上超过1,我们将说证据支持原告假设①。反之,如果似然率数值小于1,则支持被告假设②。当人们要问支持的程度时,“支持”这一简单约定就演变为对似然率数值范围的文字表达分级。
对法医个人识别科学证据的评估,至少需要考虑遗传标记的系统效能和具体案件的鉴定结果,给法庭提供量化的科学证据。不同术语表达的概念与数值意义不同,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对法医个人识别科学证据的评估,至少需要考虑遗传标记的系统效能和具体案件的鉴定结果,给法庭提供量化的科学证据。不同术语表达的概念与数值意义不同,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应该强调的是,如果只简单地做少数几个DNA遗传标记,鉴定所提供的证据强度是有限的,而联合使用多个DNA遗传标记,可提高证据强度。可以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确凿无误的科学证据。应该强调的是,如果只简单地做少数几个DNA遗传标记,鉴定所提供的证据强度是有限的,而联合使用多个DNA遗传标记,可提高证据强度。可以为案件侦查提供线索、为审判提供确凿无误的科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