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508 Views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志》中的 “ 志 ” 是什么意思?. “ 志 ” 即 “ 记 ” ,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被誉为 “ 明文第一 ” 。. 正音:. 沉泥渗漉 ( l ù ) 修葺( q ì ) 迨 ( d à i ) 垣墙周庭 ( yu á n ) 婢女( b ì ) 姊妹( zǐ )
E N D
项脊轩志 归有光
《项脊轩志》中的“志”是什么意思? “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被誉为“明文第一”。
正音: 沉泥渗漉 ( lù ) 修葺( qì ) 迨 (dài ) 垣墙周庭 ( yuán ) 婢女( bì ) 姊妹(zǐ ) 叔父异爨 (cuàn ) 老妪(yù ) 先妣( bǐ ) 呱呱而泣( gū ) 阖 ( hé) 象笏( hù) 扃牖(jiōng yǒu )
多可喜 (承上) 修葺项脊轩 项脊轩志 亦 1、叔父异爨 2、老妪忆母 多可悲 (启下) 3、大母励志 回忆亡妻 补
多可喜 (承上) 修葺项脊轩 项脊轩志 亦 1、叔父异爨 2、老妪忆母 多可悲 (启下) 3、大母励志 回忆亡妻 补
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不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 室始洞然。 修 缮 明亮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破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阴暗 杂植兰桂 庭阶寂寂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幽雅 修缮前 修缮后 多可喜 鲜明对比
细节: 鸡:鸡栖于厅 犬:东犬西吠 篱: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异爨)庭中始为篱 墙:已为墙,墙往往而是
项脊轩得名原因: 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ting)住过,名斋“项脊轩”,含念宗追远,光耀门楣之意。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同时“项脊”二字,还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庭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志向。
细节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细节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 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儿 之成,则可待乎!” 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出身官宦家庭,但出生时已是家道中落 (5岁) 开始读书 (8岁) 能文;同年,丧母 (15岁) 读书项脊轩中 (18岁)写《项脊轩志》,(23岁)娶妻 (28岁) 丧妻,2年后补叙《项脊轩志》 (35岁) 中举人。 (60岁) 中进士。 (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66岁) 去世 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生前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死后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细节 悲 室坏不修。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 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 之精神,长留天壤。” —明末清初·黄宗羲
选取生活中的小事,淋漓尽致地 展现出生活场景、人物性格、作者感情 母亲 老妪忆母 ——善良、慈爱 借轩写人,借轩抒情 大母探孙 阖门自语 遗赠象笏 ——爱怜、关怀、期望 祖母 从余问古 凭几学书 述诸妹语 ——好学、温顺、夫妻间的恩爱 亡妻
环境 借书满架 万籁有声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细节是情感表现的 灵魂
鉴赏指导 披文入情,从揣摩细节入手,生动立体地凸现 人物形象,领会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情感,这样才 能读出语文的味道来。 写作指导 1、感悟生活,表现生活 2、情感真挚饱满 3、注重细节的传神描写
作业: 请结合家人对“我”的关爱与期待, 选取生动的生活细节,写一篇“我的 小屋”的亲情文章.
谢谢 福州第四中学 林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