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科技倫理

科技倫理. 生技系 2-1 盧佳欣 0941413001 江怡芳 0941413003 林詩蓓 0941413012. 主題:. 海上油污污染. 案例. 時間 :1989 年 3 月 24 日 地點 : 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 油輪基本資料 (1)76 年下水啟用 (2)300M( 長 )*50.5M( 寬 )*26.8M( 高 ) (3) 載重量 :213,755 公噸 (4) 單船殼 , 具 7 隔離壓水艙 ,13 油艙 (5) 觸礁前裝載 201,000 公秉北坡原油駛往洛 杉磯. 案例.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技倫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技倫理 生技系2-1 盧佳欣0941413001 江怡芳0941413003 林詩蓓0941413012

  2. 主題: 海上油污污染

  3. 案例 • 時間:1989年3月24日 • 地點: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 • 油輪基本資料(1)76年下水啟用(2)300M(長)*50.5M(寬)*26.8M(高) (3)載重量:213,755公噸(4)單船殼,具7隔離壓水艙,13油艙(5)觸礁前裝載201,000公秉北坡原油駛往洛 杉磯

  4. 案例 • 事件發生在 1989 年 3 月 24 日 12:04,亞克隆.瓦爾迪茲號(The Exxon Valdez)油輪擱淺並洩出 267,000 桶共 1,100 萬加侖的油進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峽(Alaska's Prince William Sound, PWS),此次意外造成美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漏油事件(The Exxon Valdez Oil Spill)。 • 影響結果 石油所含的苯(C6H6)和甲苯(C6H5.CH3)等有毒化合物進入了食物鏈,從低等的藻類、到高等哺乳動物,無一能倖免。在 1990 年初,約 35,000 隻海鳥(雖然這可能是實際數字的10-30%)、 10,000 隻海獺、16 尾鯨、147 隻禿鷹及數千尾魚及海草因此而死亡上萬隻海鳥陳屍海灘。成批海鳥被困在油污中,牠們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

  5. 就可能中毒或死亡。 在第一週估計超過十萬隻鳥禽死於溢油,鳥類浮在佈滿原油的海面,其羽毛黏結在一起,使其無法飛行及覓食,因此很快便餓死或是因無法飛起而沈入海底。 成批海獺為躲開油污,爬上浮橋,在有限面積裡擠作一團。海獺的習性為潛入水底找尋食物,然後回到水面呼吸以及攝食,一旦水面佈滿油,成千的海獺因此而窒息;此外油污將沾黏在其毛皮上,使其無法承受本身的重量,因而溺斃。已被油污污染的海豹,一次又一次躍出水面,試圖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後終於筋疲力盡,掙扎看沉入海底。 海象和鯨等大型海洋動物,也面臨同樣厄運。 溢油散佈超過千哩的海岸線,同時殺滅了食物鏈基層的微生藻類及浮游生物,1989年3月26日大批鮭魚游進事故發生現場,上百尾虹鮭游過原油覆蓋的海面,它們將很快全死於和水複合的毒性。

  6. 同時人類也是受害者之一,漁業損失主要為鮭魚、黑鱈魚的大量死亡及青魚產卵地的破壞。威廉王子海峽附近是產大馬哈魚最多的海域之一,也是盛產鯡魚卵之處,但事故使兩種魚類的孵卵處和卵都受到污染的侵襲,漁場毀於一旦,損失達 8 億美元。此外潛在的損害更進一步擴展到事件發生地的生態系統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在受到衝擊後的數年中,受毒物的影響將遺傳至數種生物的後代。

  7. 漏油原因: 因避免撞及浮冰偏離航道而觸礁 • 洩漏油量: 約四萬公秉原油(全美最大之漏油事件) • 污染情形(1)油污污染全美最原始壯觀之10,000 平方公里海域(2)油污污染600公里海岸 • 緊急應變之相關項目(1)移除船內尚存之80%存油(2)漏出油料回收及處理(3)政府業界於偏遠地區之大規模漏油 應變能力,遠遠不足

  8. 油污回收處理方式 (1)以飛機,直昇機噴灑使用除油劑逾200公秉(2)燃燒約近百公秉漏出原油被燒掉(3)機械式回收‧使用拖曳式攔油索,汥油器,工作船,油污回收船, 儲油器 • ‧持續回收至1989年4月10日,累積回收油污約 • 2,650公秉(4)海域油污清理‧高壓水,高壓高溫水‧生物製劑‧自然復原

  9. 結果 ‧初步清理工作於1989年4月26日結束 ‧油污回收處理耗費近10億美金 ‧直,間接損失與理賠,超過70億美金

  10. 討論─倫理爭議 • 處理方式 • 以直升機噴灑除油劑,並非所有海上浮油均可使用化油劑加以處理,因除油劑使用後沉到海底,反而將油包住,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對海中生物傷害更大更久。 • 分散劑是一種表面活化劑,作為不相容物質間的媒介物;它會在水中包圍油滴,把大面積的浮油 (原油或成品油) 分散成小油滴,以便生物菌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塗料或化妝用品中,分散劑具有使顏料在溶劑或水中均勻分佈的作用,並協助黏度控制。

  11. 但這種化合物並非萬靈丹,它們不適用於淺水域、岸邊或暴風雨的情況;尤其不適合用來處理 [ 已風化 ] 的浮油(意指油料已在水中超過24小時)。 在某些情況下,專家甚至會建議乾脆讓浮油自然分解;但若在適合的條件下,利用分散劑可以處理九成以上的漏油,優於機械式清除法最高僅達15%的效率;且即使分散劑無法移去或消除所有的油污,也可以避免油污被沖刷上岸,造成生態更大的傷害。油污分散劑的使用最早可溯至一九六○年代中期,但一九六七年 [ 托雷峽谷號 ] 油輪在英國南部海岸外海漏油,技術人員為分散約三千三百萬加侖的原油,使用了四十二萬加侖的化學藥劑,大部分的溶劑雖在幾天內即已揮發,但當時以芳香烴為基礎的分散劑卻將浮油乳化,並殘留在海面上達數星期之久,造成方圓數英哩海域水生生物的浩劫,對環境的負面衝擊更甚。

  12. 托雷峽谷號漏油事件之前,全世界九成的漏油污染均採用分散劑,之後使用比例就直線下降,至一九九○年代僅餘三○%。而分散劑法的成本雖然遠較機械式清理法便宜(如表),相關法規的調查卻使分散劑的使用前景並不樂觀。托雷峽谷號漏油事件之前,全世界九成的漏油污染均採用分散劑,之後使用比例就直線下降,至一九九○年代僅餘三○%。而分散劑法的成本雖然遠較機械式清理法便宜(如表),相關法規的調查卻使分散劑的使用前景並不樂觀。 一九七○年代以後,科學家們開始積極研發更溫和、而效率稍遜的化合物;但美國所規定的事前核准程序過於冗長,使分散劑的發展遇到瓶頸,主要是因很多化合物必需在污染發生的24小時內使用才能確保效果,而且越早使用,越能分散油漬;例如十年前埃克森石油公司發生瓦爾迪茲號漏油事件,美國聯邦政府及地方政府雖然批准使用Exxon的分散劑Corexit 9580,可惜由於延遲數天,效果不如預期。

  13. 根據一九九七年的研究發現,美國於一九七四至一九九四年間使用分散劑處理的大型漏油事件 ( 使用除油劑超過一千桶者 ),在原油方面有51%成功;在精煉油品方面則只有18%成功。目前分散劑的研究方向在提高清除效果和安全性,並瞭解真正的分散過程。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NOAA)、海岸防衛隊、環保署和疾病控制中心最近利用先進的科技來進行一項監控計畫,由人員攜帶精密的螢光計、PH計、導電計、溶氧計、以及混濁度監控設備,直接到現場蒐集油污處理的實際數據 ( 包括使用分散劑及就地燃燒等 ) 。

  14. 而過去兩年來,美國對使用分散劑的態度已由不情願轉變為接受;對全世界而言,分散劑已被普遍使用以清理漏油污染,分散劑經改變配方後,清除效率更高,毒害性則顯著降低,據一位研究油污處理卅年以上的美國研究員指出,早期分散劑使用含芳香烴化合物,現在已改用非芳香烴、水溶性的化合物,而表面活化劑配方濃度較高的有25~60%,包含二醇類及含氧化合物。另外也有愈來愈多的公司正在評估使用 [ 生物性分散劑 ]。

  15. 以燃燒方式去油,這樣消耗浮游雖快,卻大大破壞 空氣,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燒後油會變成低粘度, 並滲入海灘的砂中,一樣會有焦狀物質沈入海中, 造成二次污染。並不是一個好的處理方法。 • 以海域油汙清理,由於海浪的作用,可以使水面的 溢油粉碎成極細小的油滴。小油滴與海水充分混合, 使油的濃度降低,而且極易被微生物降解,這就是 海洋的自凈能力。只要確定其對近岸地區不會造成 影響,建議讓大自然的力量處理。

  16. 以回收的方式最為保守,也是第一時間處理的方法,但是效能有限。事故發生後,國際石油公司皆投入海上漏油危機處理的研究,為保護海洋環境,各國均致力研究減少油污染損害管制辦法,包括:國際防污公約之制定,新式航海定位系統之應用,油輪船體結構之標準化等。以回收的方式最為保守,也是第一時間處理的方法,但是效能有限。事故發生後,國際石油公司皆投入海上漏油危機處理的研究,為保護海洋環境,各國均致力研究減少油污染損害管制辦法,包括:國際防污公約之制定,新式航海定位系統之應用,油輪船體結構之標準化等。 • 與荷蘭全國有十套雙臂清掃回收系統,此種外海浮油回收裝置可適用於大風大浪之下的海上操作,兼作撈油與儲油之任務。另如挪威,全國設有十二個裝備站,每站存放著價值一百萬美元之裝備,包括大、中、小型攔油帶,一艘大型撈油船,兩艘小型撈油船,以及海岸清潔設備,共計六十哩長之重型與輕型攔油帶,政府並與漁船簽訂契約,可加裝吸油器成為撈油船兼作儲油船,以處理大型油污染事故。

  17. 評論 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到它,細菌卻存活在天涯海角各個地方,各種特殊或嚴苛的環境都有它們的蹤影。 細菌將物質合成(光合作用),轉化,與分解,因此在物質的循環上佔一重要地位。也因地表三分之二是海洋,海洋的細菌自然負責大部份的物質循環工作。 浩瀚的海洋因此孕育著各種特殊的細菌。以整個地球物質循環的眼光去看它,海洋細菌的多樣性是不奇怪的。也因其多樣性,其實也可以將海洋細菌看成非常重要的資源,尤其是在生物技術開發應用上。

  18. 我國針對海洋油污染雖已制定「海洋污染防治法」及「海洋污染防治法施行細則」,但有關機關是否落實執行工作,才是重點。以台灣海峽一星期當中即有二、三艘十萬噸以上的油輪行駛,而我國境內港口附近海域都是珍貴的生態保護區;一個完整的油污染緊急應變機制、油污染設備及技術、政府的立法及執行、油輪人員配置及船員之訓練等,是加強我國油污染防治該努力的方向。船舶油污染防治,最重要在於事前的預防、事中的控制降低損失和事後的損失彌補。我國針對海洋油污染雖已制定「海洋污染防治法」及「海洋污染防治法施行細則」,但有關機關是否落實執行工作,才是重點。以台灣海峽一星期當中即有二、三艘十萬噸以上的油輪行駛,而我國境內港口附近海域都是珍貴的生態保護區;一個完整的油污染緊急應變機制、油污染設備及技術、政府的立法及執行、油輪人員配置及船員之訓練等,是加強我國油污染防治該努力的方向。船舶油污染防治,最重要在於事前的預防、事中的控制降低損失和事後的損失彌補。

  19. 關於這個問題以下有幾點建議: • 1.成立「環保救護專線」 • 建議環保署成立全年無休的「環保救護專線」,日後無論何時何地發生環保污染及急難事件,任何人均可報案,再由專責人員研判,通報各專責體系,公權力立即的介入,作最迅速有效的處理。

  20. 2.徵收「污染基金」 先進國家用不同方法籌措油污基金,如:美國、加 拿大、挪威與芬蘭等國,對油業業者課取額外之油稅;澳洲是由船舶稅收中提撥固定比例金額;阿根廷與希臘等國將油染罰金充作油污基金;日本則由政府與民間共同募集方式取得。 我國可參照美國、加拿大等國對油業業者(按:營業額)課取油稅,或參照澳洲對進口船舶之稅款中提撥固定比例金額充當基金,亦可向進口船舶「隨船徵收」污染基金。

  21. 3.設立「生態復原基金」 • 索賠,應包含復育海岸的代價。凡是船舶在我國海域發生油污染事故,日後在向船東求償時,必須要求繳交「生態復原基金」,以作為未來長時間生態復育基金。 • 4.訂立「漁民損失賠償辦法」 • 油污染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傷害、漁獲的損失、海洋生物資源與養殖場的損失、居民長期健康受損等。在有形無形的傷害下,漁民的損失須獲得保障。

  22. 5.觀光資源重建計劃 如何進行海洋生態復育、觀光資源重建,以將損失減至最低,是在研究提昇污染能力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課題。 6.訂立「油污染求償方式」 油污損害賠償除涉及國內法外,常須考慮跨國訴訟或強制執行,其中所涉及者包括決定船舶所有人責任之實體法外,尚包括如何進行保全、如何選擇法庭地及強制執行之問題。故須訂立一套「油污染求償方式」,以為日後類似情況之依循。

  23. 7.沿海漁民救災訓練 漁民居住於海岸邊,離污染源最近,訓練漁民搶救油污染於第一時間,才能「適時」的降低污染損失。對現成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可將受訓過的漁民編列於區域或地方的油污染災害應變體系中。 EN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