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likes | 1.05k Views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0.1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10.2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10.3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10.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0.1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10.1.1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10.1.2 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10.1.3 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 10.1.4 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0.1.5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0.1.1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生产过程 :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使植物的生物量 ( 包括个体数量和生长 ) 增加
E N D
第十章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0.1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10.2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10.3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10.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0.1 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 10.1.1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10.1.2 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10.1.3 初级生产的生产效率 10.1.4 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10.1.5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10.1.1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 生产过程: •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使植物的生物量(包括个体数量和生长)增加 • 消费者摄食植物已经制造好的有机物质(包括直接的取食植物和间接的取食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通过消化、吸收再合成为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质,增加动物的生产量 • 初级生产:自养生物的生产过程,其提供的生产力为初级生产力 • 次级生产:异养生物再生产过程,提供的生产力为次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 • 初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数量称为初级生产量,也称第一性生产量 • 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过程植物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成为淨初級生产量(NP) • 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过程植物固定的能量的总量 GP=NP+R
初级生产的基本概念(续) • 初级生产力:植物群落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积累的数量 • 生物量 (bi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以鲜重或干重表示 • 现存量:是指绿色植物初级生产量被植食动物取食及枯枝落叶掉落(凋落物)后所剩下的存活部分 SC=GP-R-H-D
10.1.2 地球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初级生产力不同 • 陆地比水域的初级生产力总量大 • 陆地上初级生产力有随纬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 • 海洋中初级生产力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渐降低 •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随群落的演替而变化 • 水体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有垂直变化 • 初级生产力随季节变化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verage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grams of organic material per square meter per year of some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
初级生产力的分布 • 生产力极低的区域:1000kcal/m2.a或者更少,如大部分海洋和荒漠。 • 中等生产力区域:1000-10000kcal/m2.a,如草地、沿海区域、深湖和一些农田。 • 高生产力的区域:10000-20000kcal/m2.a或者更多,如大部分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湾、泉水、珊瑚礁、热带雨林和精耕细作的农田、冲积平原上的植物群落等。
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初级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被固定的光能/入射光能 • 玉米地 • 荒地 • Mendota湖 • Cedar Bog湖
陆 地 玉米地
湖泊 Mendota 湖 Cedar Bog 湖
陆地生态系统 • 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光强升高,光照时间长,提高产量 • 光合途径:光合作用途径的不同,直接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高低 • 水:光合作用的原料,缺水显著抑制光合速率 • 温度:温度升高,总光合速率升高 • 营养元素 • 二氧化碳
辐射强度 Fig. Annual average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Earth’s surface.
C3、C3植物的光合速率 Fig. Photosynthetic rate as a function of light intensity in red oak, a C3 plant, and in pigweed, a C4 plant.
降水 Fig. Change in net productivity along a precipitation gradient.
南极干谷 Fig. An Antarctic dry valley.
土壤水分蒸发 Fig. The rate of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s a function of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measured in several grassland sites in the US.
营养元素 This kind of analysis quantifies the relative limitation effects in a way that allows comparison across nutrients and habitats.
水域生态系统 • 光 • P=R*C*3.7/k P: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R:相对光合率,k: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 营养物质:N/P • 食草动物
10.1.5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 • 收获量测定法 • 氧气测定法 • 二氧化碳测定法 •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 叶绿素测定法
收获量测定法 • 陆生定期收获植被,烘干至恒重 • 以每年每平方米的干物质重量表示 • 以其生物量的产出测定,但位于地下的生物量,难以测定 • 地下的部分可以占有40%至85%的总生产量,因此不能省略
氧气测定法 • 通过氧气变化量测定总初级生产量 • 1927年T.Garder, H.H.Gran用于测定海洋生态系统生产量 • 从一定深度取自养生物的水样,分装在体积为125-300ml的白瓶(透光)、黑瓶(不透光)和对照瓶中 • 对照瓶测定初始的溶氧量IB • 黑白瓶放置在取水样的深度,间隔一定时间取出,用化学滴定测定黑白瓶的的含氧量DB、LB • 计算呼吸量(IB-DB),净生产量(LB-IB),总生产量(LB-DB)
二氧化碳测定法 • 用塑料罩将生物的一部分套住 • 测定进入和抽出空气中的CO2 • 透明罩:测定净初级生产量 • 暗罩:测定呼吸量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 用放射性14C測定其吸收量,即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 • 放射性14C以碳酸盐的形式提供,放入含有自然水体浮游植物的样瓶中,沉入水中经过一定时间,滤出浮游植物,干燥后在计数器测定放射活性,然后计算: 14CO2/CO2=14C6H12O6/C6H12O6 • 确定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 • 需用“暗呼吸”作校正
叶绿素测定法 • 植物定期取样 • 丙酮提取叶绿素 • 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浓度 • 每单位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是一定的,通过测定叶绿素的含量计算取样面积的初级生产量
10.2 生态系统中的次级生产 10.2.1 次级生产过程 10.2.2 次级生产量的测定 10.2.3 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猎物种群生产量(886.4g) 未捕获(876.1g) 被捕获(10.3g) 未吃下(2.37g) 被吃下(7.93g)I 同化(7.3g)A 未同化(0.63g) 净次级生产(2.7g)P 呼吸(4.6g)R 次级生产量
能量收支 • C=A+FU • C: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 • A:被同化能量 • FU:排泄物 • A=P+R • P:净次级生产量 • R:呼吸能量
10.2.2 次级生产量的测定 • 用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用摄食量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 P=A-R=(C-FU)-R C:动物从外界摄食的能量,A:被同化能量, FU:排泄物,R:呼吸量 • 用个体的生长和繁殖后代的生物量表示净生产量: P=Pg+Pr Pr:生殖后代的生产量, Pg:个体增重
10.2.3 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 • 消费效率 • 同化效率 • 生长效率
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续) • 消费效率: • 食草动物对植物净生产量的利用 • 植物种群增长率高,世代短,更新快,被利用的百分比高 • 草本植物维管束少,能提供较多的净初级生产量 • 浮游动物利用的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 • 食肉动物对猎物的消费效率研究较少 • 脊椎动物捕食者50~100%,无脊椎动物捕食者25%
次级生产的生态效率(续) • 同化效率 • 草食、碎食动物同化效率低,肉食动物高 • 生长效率 • 肉食动物的净生长率低于草食动物 • 不同动物类群有不同的生长效率
10.3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10.3.1 分解过程的性质 10.3.2 分解者生物 10.3.3 资源质量 10.3.4 理化环境对分解的影响
10.3.1 分解过程的性质 • 概念: • 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 • 将有机物还原为无机物,释放能量 • 意义: • 建立和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 通过死亡物质的分解,使营养物质再循环,给生产者提供营养物质 • 维持大气中CO2浓度 • 稳定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为碎屑食物链以后各级生物生产食物 •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