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681 Views
学科建设情况汇报.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2.5.25. 汇报提纲. 1 学科发展现状 2 学科建设规划 3 学科建设的思考. Ⅰ 学科发展现状. 1 、 学位点建设. 电路与系统. 矿山机电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 2011 年联合能源与安全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联合申报并成功获批. 2009 年获批为校级重点学科, 2010 年获批为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8 年获批为 省级重点学科 , 2010 年获批为 “ 电气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6 年获批
E N D
学科建设情况汇报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2.5.25
汇报提纲 1 学科发展现状 2 学科建设规划 3 学科建设的思考
Ⅰ 学科发展现状 1、学位点建设 电路与系统 矿山机电工程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联合能源与安全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联合申报并成功获批 2009年获批为校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8年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6年获批 硕士点
Ⅰ 学科发展状况 1、学位点建设 两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 (1)电气工程; (2)控制工程(2010年获批)。 一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特色优势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比较优势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Ⅰ 学科发展状况 2、专业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电工电子开放实训基地入选省级开放实训基地。共获批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高校电子技术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名称 获奖情况 [1]工业自动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1997年)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工业自动化专业教学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1998年)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3]电子电路设计教学中EDA的应用与研究(2005年) 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4]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2008年) 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5] 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0年) 电子技术教学成果三等奖 [6]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探索(2010年) 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Ⅰ 学科发展状况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Ⅰ 学科发展状况 精品课程 • [1]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电路理论》 • [2]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 • [3] 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精品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 • [4] 安徽理工大学校级精品课程《电力电子技术》
近年来,共出版各类自动化相关教材32本,其中《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自动控制系统》为煤炭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近年来,共出版各类自动化相关教材32本,其中《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安徽省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自动控制系统》为煤炭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 Ⅰ 学科发展状况 出版的主要教材
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6人、讲师39人、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6人、讲师39人、 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实验师4人。 讲师39人 教授9人 高级工程师3人 2005年以来新增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杰出奖1人、淮南市政府津贴1人、淮南市青年科技创新奖1人、淮南市舜耕英才培养对象1人。 高级实验师4人 副教授26人 Ⅰ 学科发展现状 3、学术队伍建设
Ⅰ 学科发展现状 科技创新情况 2005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1项;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5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II 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布局 1.学位点建设 新增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电子科学与技术 新增工程硕士授权点1个:电子与通信工程 力争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 2.硕士研究生 每年计划招收统招研究生90人以上,招收工程硕士研究生25人。 3.博士研究生 力争明年招生。
II 学科建设规划 博士点情况 ★ 内涵 矿山机电工程学科是将矿山机械学、矿山电工学、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主要研究矿山采掘、提升、运输、供电、支护和流机等设备设计、制造及控制中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使其成为有头脑(微机控制)、有知觉(传感系统)、有血液(液压系统)、有心脏(驱动装置)、有骨胳(传动、支撑机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采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基础上,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II 学科建设规划 博士点情况 ★矿山机械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方向 研究内容: 矿山机械虚拟样机技术 矿山重大装备快速虚拟设计系统 矿山机械数字化设计、制造及特种加工技术 绿色设计及绿色维护技术 重大机械装备结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矿用特种车辆集成控制技术 现代矿山传感器技术及矿用多维力传感器等
★ 矿山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方向 II 学科建设规划 博士点情况 研究内容: 矿山流体机械设计 矿山机电液(气)系统的控制及其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 矿山支护纯水液压技术 采掘机械变转速液压容积调速系统理论及应用 矿山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大流量控制阀的开发 高压水射流矿山除尘技术与煤层注水技术 磨料射流井下切割成套设备技术等
II 学科建设规划 博士点情况 ★ 矿山电气与控制方向 研究内容: 矿山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矿山大功率电力传动 矿山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矿用继电保护与电力自动化装置 矿山提升机、皮带运输机、采煤机等设备控制
II 学科建设规划 博士点情况 ★ 矿山机电系统监测技术方向 研究内容: 多波长光纤激光器传感技术 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煤矿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煤矿井下物联网关键技术 矿山大型固定机电设备安全运行技术
II 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布局 4.特色优势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建设成为一个特色优势学科,在检测技术与传感系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智能、矿山物联网智能感控、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等方面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成为学科特色。 5.比较优势学科 电气工程已成为一个比较优势学科,继续保持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发电技术等学科方向在国内的影响力。
II 学科建设规划 (二)学术队伍规模和结构 学术队伍的规模为90人以上,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6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5%,具有外校学位的教师占60%;新增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新增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2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2人;形成3-4个方向上具有较大影响、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能力的学术团队。
II 学科建设规划 (三)科研项目 获批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17项,纵向科研总经费力争达到880万元,横向科研总经费力争达到1700万元。 (四)学科研究成果 力争获得部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5项;发表学术论文600篇;申报专利100项,获批专利40项;力争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2-4项。
II 学科建设规划 (五)学科平台与环境 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省级工程中心或省级 重点实验室1个。 力争新增安徽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承办国际会议1-2次,国内会议1-2次。 加强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
III 学科建设的思考 (一)学科的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学术的分类,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是分化的科学领域;学科的第二种含义: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共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由89个增加到110个。
III 学科建设的思考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1)学科与专业的区别 内涵不同:学科是指对知识的分类,偏指知识体系而言;而专业是指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科知识体系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 1 划分的原则不同:学科划分遵循的是知识体系自身发展规律, 专业则是按照市场经济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业人才的需要设置的。 2 目的不同:学科及学科建设的方向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它以学科研究的成果为目标;专业及专业发展的目标则是以为社会,为市场经济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 3
III 学科建设的思考 (2)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联系 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学科建设强调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与专业建设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一致;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科研究方向,这有利于形成专业特色;学科建设的依托是平台,而平台建设又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的载体是科研项目,而科研项目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又与专业建设中抓产、学、研结合,提高专业人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相一致。
III 学科建设的思考 3、学科建设的组成要素 加强以“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构筑学科平台、争取科研项目、营造学术环境”为主线的学科内涵建设。
学科建设 (建设性要素) 内在性要素 (功能性要素) 外显性要素 学科方向 学科平台 科研项目 学术环境 学术队伍 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