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四章 “诗圣” 杜甫

第四章 “诗圣” 杜甫. “ 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 忧 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 —— 叶燮 《 原诗 ● 内篇 》. 第一节 杜甫 基本情况. 一、家世.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和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生于河南巩县。 十三世祖为晋代名将兼名儒杜预。杜氏家族“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祖父杜审言,武后朝中著名诗人。.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诗圣” 杜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诗圣”杜甫 “千古诗人推杜甫。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 ——叶燮《原诗●内篇》

  2. 第一节 杜甫基本情况 一、家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和杜陵布衣,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生于河南巩县。 • 十三世祖为晋代名将兼名儒杜预。杜氏家族“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 祖父杜审言,武后朝中著名诗人。

  3. 第一节 杜甫基本情况 二、生平与创作 (一)读书壮游(712-746)。35岁前读了很多书,所谓“读书破万卷”即指此时。这时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如《望岳》、《房兵曹胡马》等。

  4. 1、青少年时期在开元盛世中度过; “读书破万卷”;精熟《文选》; 观公孙舞;听李龟年歌;赏张旭草书; 2、20岁游吴越;23岁回洛应试不中。25岁游齐赵;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3、 741年从齐鲁回洛;744年遇李白,游梁宋齐鲁;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5. 二、生平与创作 (二)困守长安(746-755)。 35-44岁。这是其创作的转变期。35岁到长安,他希望:“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这是他最高的政治理想。

  6. 天宝五载(746),35岁娶妻生子,到长安求取功名。天宝五载(746),35岁娶妻生子,到长安求取功名。 • 747年科举应试。奸相李林甫上表“野无遗贤”,一人不取。 • 三大礼赋。受玄宗重视。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 • 《丽人行》《乐游原歌》揭露腐化。 《兵车行》、《前出塞》揭露开边。 • 天宝十四载,44岁任河西尉(治同州)。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天宝十四载 755)总结长安十年生活。

  7. 二、生平与创作 (三)陷贼为官(756-759)。 45-48岁,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755年的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的转折点,也是唐诗发展的转折点。杜在被困长安时写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春望》,《悲陈陶》,《悲青坂》等。

  8. 避乱鄜州,投奔灵武,半道被虏。 《哀江头》、《悲陈陶》、《悲青坂》 • 757年逃离长安,奔凤翔,任左拾遗。 • 上书救房琯,肃宗诏许鄜州省亲。 《北征》;《羌村》三首 • 757年9月长安收复,杜甫携家返长安。 • 758年6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 758年华州至洛阳,“三吏”“三别”。 • 759年秋,辞官入秦州(天水);3月后奔同谷(甘肃成县),不久入蜀。 “一岁四行役”;“谋官谋隐两无成。”

  9. 二、生平与创作 (四)漂泊西南(759-770) 48-59岁。杜晚年的创作精力空前旺盛,忧国忧民的情感十分深沉,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进一步加强了。

  10. 1、浣花溪草堂居三年,写景写情。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 2、上元二年(761)徐知道乱,转绵、梓、阆州。 3、广德元年(763)收复河北,安史之乱结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广德二年严武镇川,为工部员外郎。旋辞官。 5、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卒,杜甫出蜀。 6、大历元年(766)夏,至夔州营果园和公田。 7、大历三年(768)下江陵,欲北还。折返岳阳。 《 壮游》《秋兴八首》《登高》《戏为六绝句》 8、大历五年(770)投衡州刺史韦之晋,韦病故;秋冬之际卒于从潭州到岳阳的船上。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江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 柴门送客图

  11. 第一节 杜甫的基本情况三、杜甫的思想及其表现 一、正统儒家思想为主,佛道观念乃一时之发动。 二、杜甫儒家思想的生命体征:高度的社会责任。 1、高远的政治抱负:抱定青山不放松。 2、坎坷的仕途经历:潦倒终生不气馁。 3、执着的家国情结:忠君爱民不含糊。 4、犀利的现实观察:暴露时弊不姑息。 5、博大的人文情怀:忧人患世不计时。 6、深沉的情感投入:仁者爱人不自已。

  12. 第一节 杜甫的基本情况三、杜甫的思想及其表现 三、杜甫对儒家思想的完善 1、执着的穷达观:穷则独善其身? 2、通脱的为政观:在其位谋其政? 3、豁达的生命观:不怨天不尤人! 四、杜甫儒学思想的局限 1、对帝王的无条件信赖:忠君与爱国。 2、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民本与爱民。

  13. 第二节 杜诗的基本内容 一、杜诗的基本概况 杜诗保存至今约有一千四百多首。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杜诗校注批点本大概有五百五十多种,现存有一百七十多种,其中注解最详尽的是清人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

  14. (一)杜甫诗集文献举偶 1、《杜工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2、宋代无名氏《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四部出丛》据此影印出版。 3、清代钱谦益的 《钱注杜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出版。    4、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出版。    5、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排印出版。    6、杨伦《杜诗镜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排印出版。    (二)杜甫诗集现代成果择要 1、冯 至,《杜甫诗选》,作家出版社1956年版。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邓魁英、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3、谢思炜,《唐诗名家诵读:杜甫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4、莫砺锋,《杜甫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华文轩,《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 中华书局 ,2001. 6、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2004. (三)杜甫研究论文:参考“中国知网”。

  15. 二、杜诗的基本内容:诗史般的现实性。 (一)反映现实的广阔性 1、广泛的关注民生: 《奉先咏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兵车行》:兵乱生凋敝,官贪有盘剥→民众的苦难。 “三吏”、“三别”;《悲陈陶》、《悲青坂》。 2、勇敢的为民请命: 《宿花石戍》:“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 《昼夜》:“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3、大胆的揭露官场: 《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奉先咏怀》对帝妃、官员和外戚的多方讽刺和批判。 《丽人行》对杨氏姊妹的奢靡生活极尽讽刺之能事。

  16. 二、杜诗的基本内容:诗史般的现实性。 (二)批判现实的深刻性 1、运用对比增强批判性。 《奉先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驱竖子摘苍耳》:“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岁晏行》: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2、忠君爱民的矛盾心态。 爱国的情怀以忠君的形式来表现; 忧民的感情用同情和鼓励来传达。 《新婚别》:“勿为新婚念,努力使戎行。” 《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垂老别》:“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

  17. 二、杜诗的基本内容:诗史般的现实性。 (三)再映生活的情感性 1、对家国民众的忧虑。(略) 2、对亲人友朋的挚爱。 《月夜》《羌村三首》《北征》《春日怀李白》 《寄李十二白》《赠卫八处士》《又呈吴郎》: •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3、对自然风物的赞美。 《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卧鸳鸯。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8. 第三节 杜诗名篇选读 一、《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二、《月夜》 三、《羌村三首》其一 四、《赠卫八处士》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六、《登高》 七、《秋兴八首》其一

  19.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背景: 公元七四六年,杜甫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怀着满心希望赴长安,想得到朝廷重用,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当时已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杜甫在长安奔波了十年,政治上并没有找到出路,生活十分窘困。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使他的思想感情逐步向人民靠近,同时也认识了上层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乃至整个帝国的危机,因而在创作上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公元七五五年,他得到一个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官。得官后不久,前往奉先县探望家室。到家以后种种见闻感受一齐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长诗。

  20.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全诗分三大部分: • 一、至“放歌破愁绝”。申述平生的理想怀抱。 1、至“浩歌破愁绝”:写政治理想和对理想的坚持。 2、至“物性固莫夺”:写坚持理想的原因:圣明的时代。 3、至“放歌破愁绝”:写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 • 二、至“川广不可越”。描写沿途的所见所感。 1、至“指直不得结”:冒严寒出京赴奉先县。 2、至“与宴非短褐”:记叙途经骊山的见闻。 3、至“仁者宜战栗”:暴露宫中滥赏,揭露搜刮民财。 4、至“惆怅难再述”:杨氏姊妹的骄奢淫逸和挥霍无度。 • 三、始“老妻寄异县”。叙写归家的场景感受。 1、至“川广不可越”:北渡泾渭的经历。 2、至“贫窭有仓卒”:归家见到的悲惨家境。 3、至“鸿洞不可掇”:积忧如山的心情。

  21.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艺术分析: 一、叙事抒情说理的融合,夹叙夹议。 二、增加篇幅,扩展五言古体的体制。 三、撷取典型素材,概括地反映社会。 四、仄声为韵,沉郁顿挫风格的典范。

  22.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从鄜州奔灵武,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回长安。此诗为长安望月思亲之作。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

  23. 《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杜甫羌村故居

  24.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文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梁。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春天,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所作。卫八处士,名字和生平已不可考。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2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6.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7. 《登高》意境分析示意图 景(特征) 意境 情 风(急) 韶光易逝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天(高) 近 空旷萧杀凄清单调的深秋图 渚(清) 沙(白) 落木(萧萧) 远 长江(滚滚)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8. 《登高》平仄押韵示意图 •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29. 《登高》艺术成就 一、对偶工整,声情并茂; 二、情景相生,水乳交融; 三、隔句照应,结构谨严; 四、境界阔大,风格悲壮。

  30. 秋兴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自修篇目。 参考资料: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1. 第四节 杜诗的艺术成就 一、细腻的写实文笔。 1、场景真实细腻: 《北征》对归家场景的工笔描述。 2、感情真实细腻: 《月夜》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抒写。 3、景物真实细腻: 观察细致,体物入微,描写生动。 《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曲江二首》:“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32. 第四节 杜诗的艺术成就 二、高度的典型概括。 1、选择典型人事: “三吏”、“三别”中的人和事。 2、追求窥斑知豹: 《兵车行》对送别场景的描述。 3、擅长推己及人: 观察细致,体物入微,描写生动。 《奉先咏怀》:“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

  33. 第四节 杜诗的艺术成就 三、精辟的语言表达。 1、兼采众长: “三吏”、“三别”中语言的口语化。 2、生动准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凝练深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4. 第四节 杜诗的艺术成就 四、多样的诗歌体式。 1、众体皆备: 能够自如运用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等诗歌体裁。 2、五古居多: 古体诗大概500多首,其中五古361首,七古145首。 3、七律为范: 《遣闷呈路十九曹长》:“晚节渐于诗律细” 《江上值水如海势》:“为人性癖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35. 第四节 杜诗的艺术成就 五、个性的沉郁顿挫。 1、低沉的诗歌情绪。 2、忧郁的内在心灵。 3、委婉的表达方式。 4、精心的谋篇布局。 5、起伏的声情节奏。

  36. 第五节 杜甫的文学地位 • 参照《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第四章第四节自修。 1、传承优秀文化:仁者爱人。 2、集盛唐诗大成:转益多师。 3、恒具楷模意义:历久不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