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k likes | 2.38k Views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蔡青云 Phone: 13873161534 E-mail: qycai0001@hnu.cn Mon. 综合 215 (7 , 8 ) Thus. 综合 204 (5,6). 课程实验论文. 题目 ” 分析化学在: 1. 食品安全; 2. 药物分析; 3. 环境分析与监测; 4. 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 ” 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概述,实验设计等, 研究背景介绍所选择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和分析化学在该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分析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E N D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蔡青云 Phone: 13873161534 E-mail: qycai0001@hnu.cn Mon. 综合 215 (7,8) Thus.综合 204 (5,6)
课程实验论文 题目 ” 分析化学在:1.食品安全;2.药物分析;3.环境分析与监测;4.化妆品等方面的应用” 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概述,实验设计等, 研究背景介绍所选择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和分析化学在该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分析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实验设计包括:题目;原理;仪器和试剂;样品处理(必须有一个实际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实验步骤。如果能够给出目前的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范围和需要控制的浓度标准更好。 课程实验论文总字数不少于1500字。
Introduction • 分析化学是人们用来认识、解剖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信息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 • 20世纪40年代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 • 20世纪40年代后: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 仪器分析:通过最佳的物理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 • 21 世纪: 分析化学→ 分析科学
仪器分析的发展 • 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 • 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境科学 • 8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 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 都促进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
微型 高效 自动 智能
仪器分析的特点 • 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 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 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应用领域 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鱼新鲜度、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环境质量(污染实时检测)、法庭化学(DNA技术,物证) 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分子层次上的分析方法; 生命科学:DNA测序;活体检测; 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 材料科学:新材料,结构与性能; 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 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质谱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 光分析法 仪器分析 热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 分析仪器联用技术
本课程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 要求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和仪器的简单结构; 2. 要求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 论 1 第一章 电位分析法3 第二章 伏安法和极谱法 3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 4 第四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4 第五章 分子光谱分析法-UV-Vis 4 第六章 分子发光—荧光和化学发光法 2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4 第八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 第九章核磁共振分析 3 第十章 分子光谱分析法-红外4 第十一章 质谱 4
学习方法 抓住主线 原理—特点—用途;重点在原理 归纳共性与个性 色谱法:共性:复杂混合物分离分析 个性:流动相-原理-对象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 分析仪器—结构流程—关键部件 拓宽知识面 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电子技术+计算机+ … (综合性学科)
主要参考文献 • 汪尔康 主编,21世纪的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99 • 赵藻藩 等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 • 武汉大学化学系 编,仪器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 • J.D. Ingle,S.R. Crouch 著,张寒琦,王芬蒂,施文 译,金钦汉,刘明钟 审校,光谱化学分析,吉林大学出版社,长春,1996 • 张正奇 主编,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
Chapter 1 电位分析法 • 电化学分析 • 通过测定电流、电位、电导、电量等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 • 特点 •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 直接获得电信号,适合于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电化学分析法的类别 • 按测量的电化学参数分类: • 电导分析法:测量电导值; • 电位分析法:零电流条件下测量指示电极电位; • 电解(电重量)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电极上析出物重量; • 库仑分析法:测量电解过程中消耗的电量; • 伏安分析:电极反应条件下测量电流与电位变化曲线(I-V曲线); • 极谱分析:使用滴汞电极时的伏安分析。 电流法
测量恒电位 V 参比电极 指示电极 电化学测量装置 测量I-V曲线 V V A A 工作电极 参比电极 工作电极 对电极 参比电极 • 参比电极:具有恒定的电位(S.C.E, Ag/AgCl) • 指示电极:没有电极反应,无电流通过,指示电位 • 工作电极:有电流通过,通常电极上有电化学反应 • 对电极(辅助电极),与工作电极配对完成电化学反应
能斯特方程 对于氧化还原体系: Ox + ne- = Red 能斯特方程 25C时: 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
浓差电位 对于浓度不相等的两相,其相间电位为: K+ c1 K+ c2 25C时:
V Zn ZnSO4 e- Zn2+ e- Zn2+ e- Zn2+ e- Zn2+ e- Zn2+ e- Zn2+ 参比电极 指示电极 1-1 电位分析原理 电位分析是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两电极(参比电极、指示电极) 间的电位差进行分析的方法。 E = 指 - 参+ 液接电位 E = 指+ K • 电极电位测量 • 参比电极:具有恒定的电位; • 指示电极:没有电极反应,无电流通过,指示电位 测量平衡电极电位
指示电极与膜电位 • 指示电极:电位型传感器 (离子选择电极) • 仅响应溶液中特定离子; • 关键元件:敏感膜(单晶、混晶、液膜、及生物膜等) • 敏感膜:选择性响应特定离子 • 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不同所产生的电位差: • 扩散电位(液接电位):离子扩散引起 • Donnan电位:渗透膜(准许特定离子通过)两侧电位 KCl(c1) KCl (c2) K+ K+ K+ K+ K+ + + + + - - - - K+ K+ K+ K+ K+ K+ C2 C1 C2>C1 扩散电位 Donnan 电位
V 膜电位测定 E膜 E1 E2 外参比电极‖被测溶液( ai未知)∣内充溶液( ai0一定)∣内参比电极 (敏感膜) V 内外参比电极的电位(E1,E2)值固定,内充溶液中离子活度也一定,则电池电动势为: ai0 ai
1-2、指示电极: 电位型传感器 电位分析中的关键元件是指示电极,即电位型传感器 怎样获得对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的电位型传感器?
1、玻璃膜(非晶体膜)电极 pH玻璃膜电极:响应H+,膜厚约为0.05 mm。 表面的Na+与水中的H+ 交换,形成水合硅胶 Glass = 22% Na2O, 6% CaO, 72% SiO2
玻璃电极使用前, 必须在水溶液中浸泡 玻璃膜电位的形成 玻璃电极在水溶液中浸泡后生成三层结构: • 在水化硅胶层,玻璃上的Na+与溶液中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相界电位; • 溶液中H+经水化层扩散至干玻璃层,干玻璃层的阳离子向外扩散以补偿溶出的离子,离子的相对移动产生扩散电位。 两者之和构成膜电位。
玻璃膜电位 玻璃电极放入待测溶液, 25℃平衡后: E内= k1 + 0.059 lg(a2 / a2’) E外= k2 + 0.059 lg(a1 / a1’) E膜= E外- E内=k2-k1 + 0.059 lg( a1 a2’/ a1’a2) a1、a2、a1’、a2’表示H+活度;k1、k2则是由玻璃膜外、内表面性质决定的常数。由于 a1’, a2’, a2皆为常数 (内参比液中的H+活度a2是固定的), 则: E膜= K´ + 0.059 lg a1 = K´ - 0.059 pH试液 内参比液 外部试液 a1’ a2’ a2 a1 水合硅胶层 特点:膜电位与pH成线性关系。K´是由玻璃膜性质决定的常数
pH玻璃电极特点 • 高选择性 :1015倍Na+浓度产生与H+相同的电位; • 酸差:pH<1时, 电位值偏离线性关系,产生误差; • “碱差”或“钠差” : pH>12 产生误差,主要是Na+参与相界面上的交换所致;采用Li2O代替Na2O减少钠差 • 改变玻璃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它阳离子响应的玻璃膜电极。
F- F- F- F- F- F- F- F- F- F- F- 2、晶体膜电极(氟电极) 敏感膜:掺有EuF2的LaF3单晶切片: LaF3 (s) = LaF2+(s) + F–(aq) 内参比电极:Ag-AgCl 电极 (管内); 内参比溶液:0.1M NaCl+0.001M NaF 问题:NaCl和NaF取什么作用? (F-控制膜内表面的电位,Cl-固定内参比电极的电位) 线性范围:510-7~0.1 M Ag(s)|AgCl(s)|NaCl, NaF (aq)|LaF3 crystal|ext. soln|| 原理?
F- F- F- F- F- F- F- F- F- F- F- 原理: 溶液中的F-进入LaF3晶格中的空穴,在晶体膜表面进行交换,由于晶体膜内外F-浓度不相等形成膜电位,25℃时: E膜= K - 0.059 lgaF-= K + 0.059 pF • 对于一定的晶体膜,离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晶体膜内,故膜电极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 • 氟电极需要在pH5~7之间使用, • pH较高时,溶液中的O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交换, • pH较低时,溶液中的F-生成HF或HF2-。
3、敏化电极 敏化电极是指气敏电极、酶电极、细菌电极及生物电极等。 (1)气敏电极 ( CO2) pH 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 CO2通过透气膜与中介液作用引起 pH 改变: CO2 + H2O = HCO3– + H+ 透气膜:疏水性多孔膜(Why?) 中介液:NaHCO3 + NaCl 那些物质有干扰?
尿酶 CO(NH2 )2 + H2O ──→ 2NH3 + CO2 葡萄糖 + O2 + H2O ─────→ 葡萄糖酸 + H2O2 葡萄糖氧化酶 (2)酶电极 根据底物S或产物P选择相应指示电极构筑酶电极,如: 应该选择什么电极做指示电极? 可分别选择氨电极、CO2电极、氧电极作指示电极
1-3 电位型传感器的性能参数 1、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 • Nernst相应 • -pa服从Nernst方程的相应: • 线性范围 :AB段对应的检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范围。 • 检测下限:AB与CD延长线的交点M所对应的活度(或浓度) • 级差:AB段的斜率,S =2.303 RT/nF表示, 理论上25℃时 • S = 0.0592 V, 一价离子 • S = 0.0296 V, 二价离子 • 离子电荷数越大,级差越小,测定灵敏度也越低。
++++++ ------ KCl (C2) KCl (C1) 2、膜电位及其选择性 阳离子: 阴离子: 共存的其它离子对膜电位产生有贡献吗? 若测定离子为i,电荷为zi;干扰离子为j,电荷为zj。考虑到共存离子产生的电位,则膜电位的一般式可写成为: 对阳离子,取正号;对负离子,取负号。
Ki j称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待测离子和干扰离子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活度αi与干扰离子活度αj的比值: Ki j = αi /α j • Ki j值越小, 表明电极的选择性越高。通常Ki j << 1,例如: Kij = 0.001时, 意味着干扰离子j的活度是待测离子i的活度的1000倍时, 两者产生相同的电位
3、响应时间和温度系数 响应时间:电极电位值达到稳定值的95%所需的时间。 温度系数:将能斯特方程式对温度T 微分可得: 第一项:标准电位温度系数,取决于电极膜的性质,被测离子特性,内参电极和内充液等因素-电极性质 第二项:奈斯特方程中的温度系数项,对一价离子,温度每改变1℃,校正曲线的斜率改变0.1984。仪器中设有温度补偿装置对该项进行校正。 第三项:溶液的温度系数项。温度改变导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改变。
4、等电位点:温度系数接近零的电位点 实验表明:不同温度所得到的各校正曲线相交于一点(A点)。在A点,电位不随温度改变,温度系数接近零。A点称为电极的等电位点,对应的溶液浓度(B点)称等电位浓度。 试样浓度位于等电位浓度附近时,温度引起的测定误差较小。
1-4 定量分析 电位测量仪 参比电极 S.C.E Ag/AgCl电极 指示电极 测量装置 搅拌子 电磁搅拌器
电极 pH玻璃电极 参比电极 pH复合电极 离子电极
测定原理 将离子选择性电极(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试液可以组成测定各种离子活度的电池,电池电动势为: 阳离子: 阴离子: 离子选择性电极作正极 能否按上式由测得的电位直接得到离子浓度?
E lg ci (1) 标准曲线法 用待测离子的纯物质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otal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 简称TISAB)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测定各溶液的电位值,并绘制: E - lg ci 关系曲线。 为什么要保持溶液的离子强度相对稳定? 只有离子活度系数保持不变时,膜电位才与log ci呈线性关系。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 (Totle Ionic Strength Adjustment Buffer 简称TISAB) • TISAB 由离子强度稳定剂(NaCl)、缓冲液、掩蔽剂组成,有如下作用: • 保持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 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 • 掩蔽干扰离子。 • 示例:测F-使用的TISAB组成: • 1mol/L NaCl:保持较大且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 0.25mol/L HAc + 0.75mol/L NaAc:维持溶液pH~5; • 0.001mol/L 柠檬酸钠:掩蔽Fe3+、Al3+等干扰离子。
(2) 标准加入法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试液(cX),依次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待测物的标准溶液(cO),定容后浓度依次为: cX, cX+cO, cX+2cO, cX+3cO, cX+4 cO…… 分别测得电位:AX,A1,A2,A3,A4……。 以E对浓度lgc做图得一直线,图中cX点即待测溶液浓度。 适用于复杂样品; 可消除基体干扰
(3) 直接电位法 直接电位法测定pH 指示电极:pH 玻璃膜电极 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玻璃 甘汞 Ag, AgCl | HCl | 玻璃膜 | 试液溶液KCl(饱和) | Hg2Cl2(固), Hg 液接 电池电动势为: 采用标准 pH 溶液校正常数K’, 然后可以直接测定试样pH
第2章 极谱法与伏安法 • 利用浓差极化现象,根据I-V曲线进行分析 • 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过程中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方法; • 极谱分析法:采用滴汞电极的伏安分析法;
2-1基本原理 原电池与电解电池 正极: 还原,e.g. Ag+ + e = Ag 负极: 氧化,e.g. Cu = Cu2+ + 2e 阴极: 还原,e.g. Cu2+ + 2e = Cu 阳极: 氧化,e.g. Ag = Ag+ + e
1、电极过程 (电解pH=1,0.1mol/L硫酸铜) 当电压逐渐增加达到一定值后: 阴极 (与电源 “-”极相连):Cu2+ + 2e =Cu 阳极(与电源“+”极相连):2H2O =O2 + 4H+ +4e 电解反应: 2Cu2+ + 2H2O = 2Cu + O2 + 4H+ 原电池反应:2Cu + O2 + 4H+= 2Cu2+ + 2H2O 外加电压为0.91V时,阴极是否有铜析出?
2. 理论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 • 理论分解电压: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反应进行所需的最小外加电压(D’点); • 实际分解电压(析出电位):实际电解时的电压,其值大于理论分解电压(D点); • 产生差别的原因: • 超电位(η)(取正值) • 电解回路的电压降(iR) • 则析出电位为: E外=(阳+η阳)-(阴-η阴)+iR = E理+E超+iR 超电位使阳极电位更正,阴极电位更负, 超电位是如何产生的呢?
3. 电极极化 产生超电位的原因: 电极极化 电极极化:电解时,电极上有净电流流过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位的现象。包括 • 浓差极化:电流流过电极,表面形成浓度梯度。使正极电位增大,负极电位减小。 • 减小浓差极化的方法: • 减小电流,增加电极面积; • 搅拌,有利于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