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7 酸碱反应 Acid-base Reaction

7 酸碱反应 Acid-base Reaction. 重要知识: 质子酸碱、共轭酸碱和酸碱离解常数 等概念 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和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掌握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 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过程: ① 感性 :有酸味,能使兰色石蕊变红的物质叫酸, 使红色石蕊变兰叫碱; ② 阿仑尼乌斯 的电离理论 : 酸 —— 电离出阳离子全为 H + , 碱 —— 电离出阴离子全为 OH - ; ③ 布朗斯特 酸碱质子理论 : 能接受质子的为碱,能给出质子 的为酸;

tal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7 酸碱反应 Acid-base Reac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7 酸碱反应 Acid-base Reaction 重要知识: 质子酸碱、共轭酸碱和酸碱离解常数 等概念 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和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掌握缓冲溶液的配置方法

  2. 人类对酸碱认识的发展过程: ①感性:有酸味,能使兰色石蕊变红的物质叫酸, 使红色石蕊变兰叫碱; ②阿仑尼乌斯的电离理论: 酸——电离出阳离子全为H+, 碱——电离出阴离子全为OH-; ③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能接受质子的为碱,能给出质子 的为酸; ④路易斯电子理论:能接受电子为酸,能给出电子为碱。 7.1 酸、碱质子理论The Brönsted-lowry aeid-base model

  3. 7.1.1 质子酸碱的概念(concept) 酸:凡是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分子 或离子)称为酸(acid)。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 H+ )的物质 (分子或离子)称为碱(base)。 • HCl、NH4+、HPO42-、H2CO3、[Fe(H2O)6]3+ • ——酸 • Cl-、NH3、PO43-、HCO3-、[Fe(OH)(H2O)5]2+ • ——碱

  4. 质子酸碱的共轭关系: 共轭酸 共轭碱 + 质子 HCl Cl- + H+ NH4+ NH3 + H+ H2O OH- + H+ H3O+H2O + H+ HPO42-PO43- + H+ H2PO4- HPO42-+ H+ [Fe(H2O)6]3+ [Fe(OH)(H2O)5]2++ H+ [Fe(OH)(H2O)5]2+[Fe(OH)2(H2O)4]+ + H+ 两性物质

  5. 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能力 共轭酸 共轭碱 + 质子 强酸——弱碱 强碱——弱酸 共轭酸碱对 (conjugate acid-base pair)

  6. 两性物质(amphoteric compound)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两性物质 酸 碱 H2O H3O+ OH- HS- H2S S2- 是否共轭酸碱对? 7.1.2 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传递

  7. 7.2水溶液中的重要酸碱反应 7.2.1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autoionization of water) H2O +H2O = H3O+ +OH- (水的自递反应) 也可简写为: H2O = H+ + OH- (与水的酸碱半反应区别开) 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W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ion product constant)。 25℃时,KW=1.0×10-14。

  8. 7.2.2 弱一元酸碱的离解 HAc+H2O = H3O+ +Ac - Ka大, 酸的酸性越强。 NH3+H2O =NH4+ + OH - Kb大, 碱的碱性越强。

  9. 溶液的酸碱度和物质的酸碱性 • 溶液的酸度-溶液中H+的多少。 • 物质的酸性-给出质子的能力大小。

  10. 共轭酸碱对酸碱强弱的关系 ① HAc+H2O=H3O++Ac-Ka ② Ac-+H2O=HAc+OH-Kb ①+② H2O+H2O=H3O+ + OH- KW Ka.Kb=KW Ka大, 共轭碱Kb小 Ka小, 共轭碱Kb大

  11. 一定浓度的弱一元酸碱水溶液pH计算 HB+H2O =H3O+ +B - HB =H+ + B - 设HB的初始浓度为camol.L-1 ,H+的平衡浓度为x mol.L-1 ,则:

  12. 弱一元碱 B + H2O=HB+ + OH-

  13. 例2 计算0.1mol.L-1HAc溶液中c(H3O+)及离解度。 HAc Ka=1.8.×10-5 解:HAc c =0.1mol.L-1Ka=1.8×10-5 (c/c )/ Ka = 5.1×103>102.81

  14. 例3 计算c(NaCN)=0.10molL-1 NaCN水溶液的pH 值。 Ka (HCN)=6.1710-10。

  15. 7.2.3 多元弱酸、弱碱水溶液(polyprotic weak acids aqueous solution) (1)多元弱酸碱的电离 H2S +H2O= H3O+ + HS- HS- + H2O = H3O+ + S2- H2S+2H2O=2H3O++S2-

  16. 二元弱碱CO32-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为: CO32- + H2O=HCO3- + OH-Kb1 HCO3- + H2O = H2CO3 + OH- Kb2

  17. 近似处理 当 Ka1>> Ka2>> Ka3 Ka1/ Ka2>101.6 多元弱酸碱的离解以第一步为主,其他次级的离解可忽略。 将多元酸、碱近似地按一元酸、碱处理。

  18. 多元弱酸 多元弱减

  19. (2)溶液pH及各种离子浓度的计算 例4: 计算c(H2S)=0.10molL-1的H2S水溶液的 c(H3O+)、c(HS-)、 c(S2-)。 解: Ka1=1.0710-7 >>Ka2=1.23 10-13 c(H+)c(HS- )  1.0310-4 molL-1

  20. HS- + H2O = S2- + H3O+

  21. 离子的水解( hydrolysis )

  22. ①加酸能防止离了酸的离解。配制FeCl3 SnCl2 SnCl4 BiCl3等溶液时,先将固体溶于浓HCl,再冲稀。 SnCl2+H2O = Sn(OH)Cl(白色)+HCl BiCl3+H2O = BiOCl (白色)+2HCl ②加碱能防止离子碱的电离,如Na2S、NaCN、Na2CO3等溶液时,经常加入NaOH,以免失效。

  23. 两性物质水溶液的 酸碱性 Ka> Kb酸性 Ka< Kb碱性 Ka Kb近中性

  24. 试分析HCO3-水溶液的酸碱性 Ka=4.6810-11, Kb=2.2910-8 HCO3-的水溶液显碱性。

  25. 7.3 酸碱平衡的移动(shift of acid -base equilibrium) • 7.3.1 稀释作用:加水后Q<K ,平衡正向移动 稀释后,离解度增大,但酸度降低,因为氢离子的个数少了。

  26. 7.3.2 同离子效应(colons effect) 在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平衡会有什么变化呢? 平衡:HAc+H2O= H3O++Ac- NaAc = Na++Ac- 结果:HAc的电离度大大降低。 在弱酸、弱碱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从而使其离解度降低的现象,叫同离子效应。

  27. 7.3.3 盐效应(salt effect) 在弱酸或弱碱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弱酸或弱碱的离解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盐效应。 产生盐效应的原因——溶液中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 盐效应的大小——远远小于同离子效应

  28. 7.4 酸碱缓冲溶液acid-base buffer solution (1)定义:能够抵抗少量强酸、强碱的作用和水的稀释,而使溶液的酸度不发生显著变化的溶液叫缓冲溶液 常见的缓冲系统: 弱酸及其共轭碱 弱碱及其共轭酸 共轭酸碱对 HAc -Ac- NH4+-NH3

  29. (2)缓冲原理 (大量的抗酸物质和抗碱物质共存) 举例说明 HAc=H+ +Ac- (含有醋酸钠) 加酸:与醋酸根生成醋酸,平衡向左移动,酸度基本不变, 加碱:与H+生成水,平衡向右移动,醋酸离解补充,酸度不变。 加水:等倍数稀释,酸度不变。

  30. (3)缓冲溶液pH计算 弱酸及其共轭碱 弱碱及其共轭酸

  31. (4) 缓冲pH范围 缓冲对的有效缓冲范围为: pH =pKa±1 or pOH =pKb±1 (5)缓冲溶液的配制 缓冲对的选择: 所配制溶液的 PH接近弱酸的PKa。 举例说明

  32. 练习 有下列缓冲对HCOOH-HCOONa、 HAc-NaAc、 NH3-NH4Cl,若配制pH=5.0的缓冲溶液,应选哪一个缓冲对?计算所选缓冲对共轭酸与共轭碱浓度的比值。如用0.2mol.L-1酸与NaOH配置该缓冲溶液1L,应称取固体NaOH多少克。 p Ka (HCOOH)=3.75 p Ka (HAc)=4.76 p Kb (NH3)=4.76 解: HAc的Ka与所配制缓冲溶液的pH值最接近,所以应选用HAc-NaAc缓冲对。

  33. 重点 酸碱的定义 Ka、Kb(定义式、意义及相互关系) 各种类型溶液酸度的计算 (酸、碱、两性物质、共轭酸碱对共存) 缓冲溶液 (组成、有效的缓冲范围pH、选择、配制)

  34. 阿伦尼乌斯 瑞典化学家。1859年2月19日生于乌普萨拉,1927年10月2日卒于斯德哥尔摩 。阿伦尼乌斯的最大贡献是1887年提出电离学说: 1889年提出活化分子和活化热概念; 1902年还曾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著有《宇宙物理学教程》、《免疫化学》、《溶液理论》和《生物化学中的定量定律》等。 1903阿伦尼乌斯因创立电离学说而获年诺贝尔化学 。 Arrhenius,Svante August (1859~1927) Arrhenius

  35. 布朗斯特 丹麦物理化学家. 因其酸、碱质子理论而 著名于世. Brönsted J N 1879-1947 布朗斯特

  36. 路易斯 美国物理化学家,曾获英国皇家学会戴维奖章、瑞典科学院阿仑尼乌斯奖章、美国吉布斯奖章等。 1847-将热力学势改为自由能 1907 -提出逸度概念 1916-提出共价键理论 1923-提出路易斯酸碱理论 Lewis G N, 1875-194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