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855 Views
第二章 太空中的地球. 認識天文單位 太陽系概論 天體的運動 天體的研究 宇宙概論. 認識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AU): 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 約一億五千萬公里 1.5 ╳ 10 8 km. 光速 & 光年 (ly). 光速 ( c ) : 3 ╳ 10 8 m/s 光年 (ly) : 光跑一年的距離 約10兆公里 9.46 ╳ 10 12 km. 以 官制 、 民間器物名稱 為主,將星空假想成人類社會的倒影。 以天北極為皇宮中心 分 三垣、四象、 二十八星宿 。. 天體命名 ( 中式 ). 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E N D
第二章太空中的地球 • 認識天文單位 • 太陽系概論 • 天體的運動 • 天體的研究 • 宇宙概論
認識天文單位 • 天文單位(AU): • 太陽與地球的平均距離 • 約一億五千萬公里 • 1.5 ╳ 108km
光速&光年(ly) • 光速( c ):3 ╳ 108m/s • 光年(ly):光跑一年的距離約10兆公里9.46 ╳ 1012km
以官制、民間器物名稱為主,將星空假想成人類社會的倒影。以官制、民間器物名稱為主,將星空假想成人類社會的倒影。 以天北極為皇宮中心 分三垣、四象、 二十八星宿。 天體命名(中式)
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 北方玄武。 三垣、四象
全天共有255個星官,1464顆星。 名稱採星官名 + 亮度排名(中文)稱之 例:織女一 天體命名(中式)
以神話故事當中的人物、動物或具物名稱為主。以神話故事當中的人物、動物或具物名稱為主。 並將地球無限延伸放大,用以表示天體在星空的經緯度座標位置。 天體命名(西式)
因眾星相距太遙遠所以相對位置幾乎不變,而受到地球公轉影響,地面上觀察太陽位置會一直改變,因眾星相距太遙遠所以相對位置幾乎不變,而受到地球公轉影響,地面上觀察太陽位置會一直改變, 而黃道即是太陽位置改變一年的運行結果! 天體命名(西式)
『黃道十二宮』則是在黃道之上,太陽會運行經過的十二個星座。『黃道十二宮』則是在黃道之上,太陽會運行經過的十二個星座。 平均每30天會經過一個星座,當太陽位於在該星座時,當天出生的人,其星座即是該星座。 天體命名(西式)
因各國星座流傳方法不一以致時有重複出現現象,未解決此現象,國際天文協會協定,公認全天星空因各國星座流傳方法不一以致時有重複出現現象,未解決此現象,國際天文協會協定,公認全天星空 僅剩88個星座。 天體命名(西式)
每一星座皆由數顆星組成,每顆星之稱呼依亮度排名,使用希臘字母由α以降對之每一星座皆由數顆星組成,每顆星之稱呼依亮度排名,使用希臘字母由α以降對之 採星座名 +星座排名(希臘字母)稱呼 例:獵戶座α 超過以數字表示。 天體命名(西式)
太陽系概論 • 組織架構 • 八大行星 • 其他
行星帶 由外而內: 歐特雲 柯伊柏帶 類木行星 小行星帶 類地行星 太陽 長週期彗星來源 短週期彗星來源 太陽系架構
太陽系架構圖 彗星的來源地 歐特雲 類木行星 長週期>200yr 太陽 柯伊伯帶 小行星帶 類地行星 短週期<200yr
性質類似木星的行星 什麼叫做〔類木行星〕 造成性質差異的最大原因 距離太陽遠近 啊~找到了 什麼又叫做〔類地行星〕 性質類似地球的行星
類地行星 • 類木行星 • 成因 類地 VS 類木 • 定義 • 類似地球的行星 • 類似木星的行星 • 太陽風的搬運作用,較大較重的物質,留在近源頭(太陽)處。 • 與日距離 • 較近(2AU>) • 較遠(>10AU) • 組成物質 • 密度大的岩石、金屬 • 密度小的冰雪、氣體(H2、He、CH4、NH3) • 彼此間距 • 較近(1AU>) • 較遠(>10AU)
類地行星 • 類木行星 • 成因 類地 VS 類木 • 體積質量 • 小且輕 • 大且重 • 質量:輕元素量豐 重元素量稀 • 體積:氣體密度小 固體密度大
類地行星 • 類木行星 • 成因 類地 VS 類木 • 體積質量 • 小且輕 • 大且重 • 衛星係由重力吸引,重力越強,可吸引衛星越多。 • 固體自由度低,氣體自由度高 • 衛星數量 • 少(0~2) • 多(10↑) • 自轉週期 • 慢(>24hr) • 快(20hr>)
類地行星 • 類木行星 • 成因 類地 VS 類木 • 體積質量 • 小且輕 • 大且重 • 磁場來自電流場。 • 自轉帶動帶電離子產生內部電流體積大、自轉快電流越強磁場越強 • 衛星數量 • 少(0~2) • 多(10↑) • 自轉週期 • 慢(>24hr) • 快(20hr>) • 磁場 • 弱 • 強
類地行星 • 類木行星 • 成因 類地 VS 類木 • 體積質量 • 小且輕 • 大且重 • 自轉快離心力大 • 周圍塵埃不易集結成形,無法聚合形成衛星,故形成星環! • 星環是衛星的殘骸! • 衛星數量 • 少(0~2) • 多(10↑) • 自轉週期 • 慢(>24hr) • 快(20hr>) • 磁場 • 弱 • 強 • 星環 • 無 • 有
類地行星 • 距太陽由近至遠: • 水星Mercury • 金星Venus • 地球Earth • 火星Mars
太陽系當中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幾乎沒有大氣存在 表面有許多隕石坑 晝夜溫差極大(-170℃ ~ 450℃ ) 水星(Mercury)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金星(Venus) • 太陽系當中 • 自轉最慢、溫度最高& 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 故為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 其質量、密度、體積也與地球最相似。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金星(Venus) • 大氣濃厚,主成份為 • 二氧化碳溫室效應強溫度最高 • 自轉方向和其他行星相反(順時針)自轉最慢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金星(Venus) • 因在地球軌道內側,與太陽相當靠近,故只能在太陽出沒前後之際才可觀察。 • 因此與水星又稱晨星或昏星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地球(Earth) • 太陽系中唯一具有生物和三態水共存的行星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火星(Mars) • 表面的氧化鐵造成偏紅色外觀 • 科學家們在表面觀察到有流水侵蝕的痕跡,故相信可能會有生命的存在。 • 因為要水是生命誕生的必要條件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火星(Mars) • 自轉軸傾角、自轉週期與地球類似造成地球相似的 • 季節變化和 • 南北兩極極冠
類木行星 • 距太陽由近至遠: • 木 星Jupiter • 土 星Saturn • 天王星Uranus • 海王星Neptune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木星(Jupiter) • 太陽系當中衛星數量最多及 • 體積與質量最大的行星。 • 條紋狀的外貌是快速自轉分出的 • 行星風系所導致 • 南半球的大紅斑是劇烈大氣活動造成的風暴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土星(Saturn) • 太陽系當中體積與質量第二大的行星, • 具有密度最低、星環最大、 • 自轉最快、最扁平等特性。
由冰屑及碎石組成,為衛星受到行星潮汐力及強大重力干擾導致無法成形,所殘留的遺骸。由冰屑及碎石組成,為衛星受到行星潮汐力及強大重力干擾導致無法成形,所殘留的遺骸。 星環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天王星(Uranus) • 淺藍色的外表乃是因為 • 其內部富含甲烷以及氨氣 • 因甲烷及氨會吸收紅光反射藍綠光所致 • 自轉軸與公轉軸近乎垂直為其主要特色!
不認真上課者我將代替老師來懲罰你喔 天王星環
海王星(Neptune) • 表面有一著名的大暗斑,與木星同為大氣活動形成的風暴。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冥王星(Pluto) • 原屬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但因其 • 質量太小(比月亮小)加上 • 體積質量無法歸類(類地或類木) • 且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相差約17° • 故已被除名
質量足夠使本體近似圓形? • 足夠行星、矮行星 • 不足小行星 • 軌道是否可以淨空? • 是行星 • 否矮行星 行星分類
圖片來源:成大物理天文學實驗室 小行星 • 體積質量很小的天體,多不規則狀 • ,成分多為石塊與金屬。 • 多散佈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形成小行星帶,有時會脫離軌道,被行星吸引至表面形成流星以及隕石
圖片來源:康熙版基礎地科 彗星 • 來自於太陽系外圍,為冰雪及塵埃的集合體,不會自行發光發熱! • 靠近太陽時,受太陽影響拖曳出長長的尾巴,俗稱掃帚星! • 周期在200年以下稱之短週期,反之則稱長週期
太陽熱引起 塵埃尾 彎、亮 直、淡 彗星結構 離子尾 太陽風引起 氫氣層 彗核 冰雪、塵埃 彗髮 太陽方向 軌道方向
彗星 離子尾 塵埃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