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k likes | 2k Views
第六章 定性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性研究方法概述 第二节 实地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访谈方法 第四节 文献研究方法 第五节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性研究概述. 一、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 、人文主义方法论 社会文化领域不同于自然世界,人有自由意志;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适合社会文化领域,应该采取理解、阐释的方法,深入了解人的行为动机、意义,全面理解各种具体、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 2 、韦伯的阐释社会学 社会现象不是完全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事物,而是由人及有意义的社会性的构成; 对人们行动的理解是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
E N D
第六章 定性研究方法 • 第一节 定性研究方法概述 • 第二节 实地研究方法 • 第三节 访谈方法 • 第四节 文献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定性研究概述 • 一、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1、人文主义方法论 • 社会文化领域不同于自然世界,人有自由意志; •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不适合社会文化领域,应该采取理解、阐释的方法,深入了解人的行为动机、意义,全面理解各种具体、独特的社会历史现象;
2、韦伯的阐释社会学 • 社会现象不是完全外在于人类的客观事物,而是由人及有意义的社会性的构成; • 对人们行动的理解是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比较 • 详见498页的表格。
第二节 实地研究方法 • 一、参与观察法 •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长期深入到所研究的群体或社区之中,直接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对置身其中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观察。 • 严景耀 罪犯研究; • 神秘顾客 • 马林诺夫斯基的原始部落研究‘ • 怀特的街角社会研究
非参与观察:研究者在被观察现象或群体之外,它是对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行远距离观察。非参与观察:研究者在被观察现象或群体之外,它是对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行远距离观察。 • 涂鸦研究;
二、参与观察法的优点 • 1、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 • 2、能从研究对象的真实生活中掌握和记录资料; • 3、采用无结构式观察,根据资料提炼理论,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研究对象。
三、参与观察法的局限性 • 1、研究结论的推论范围受限制。 • 2、代表性较低。 • 3、容易价值介入,丧失客观立场。
四、参与观察法的技巧 • 1、如何进入田野:如何让被研究者接纳? • 2、掌握好观察进度。 • 3、不但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五、实地观察的过程 • 准备 • 实施 • 资料处理
六、实地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 1、效度 • 在观察阶段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和界定观察对象; • 在实施阶段影响效度的因素:被观察者的反应、观察者的主观因素、观察者本人的感官和记忆影响。 • 2、信度 • 不同观察者的相关度; • 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度; • 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观察的符合度。
第三节 访谈法 • 一、访谈法的类型 • (一)、根据访谈对象 • 个别访谈 • 群组访谈(座谈会):将若干访谈对象集中起来同时进行访谈。
(二)、根据访谈内容和访谈方式 • 结构式访谈: • 无结构式访谈:不是根据一定的程序和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而是围绕访谈主题或访谈范围,由访问员与被访者进行比较自由、深入和细致的交谈。
无结构式访谈的类型: • 焦点访问:主要搜集经过某一特殊经验之后的态度变迁资料。 • 深度访谈 • 客观陈述法:访问者鼓励被访者把自己的意见、观点、行为以及他所了解的社会事实客观地加以陈述,主要用于全面地了解客观事实及各种被访者的意见、态度。
二、深度访谈法 • 深度访谈法是指研究者与受访者之间反复交谈,其目的是为了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的其生活、经历或状态的观点。
(一)、深度访谈法的特点 • 1、访谈是平等的相互交谈; • 2、问题是无结构化或半结构化; • 3、面对面听取被访者的理解; • 4、要反复访谈,也可以群体访谈。
(二)、深度访谈的类型 • 非正式的、聊天式的访谈; • 半标准化的访谈 • 标准化的开放式访谈
(三)、深度访谈的技术 • 1.提问的技术 • 提问题要清楚; • 每次只问一个问题; • 提出真正的开放式问题; • 先问经验和行为的问题; • 从一般到特殊; • 深入挖掘问题和廓清回答; • 应当避免敏感性的问题。
2、记录手段 • 3、访谈过程注意事项 • 一开始介绍访谈的意义和内容,价值中立; • 不要使自己影响被访者; • 放和收的把握; • 建立和谐的气氛。 • 4、访谈资料的分析
三、焦点群体访谈法 • 焦点群体访谈法:围绕一个“焦点”内容,在小型群体内进行集中讨论和访谈的方法。通常在一段时间内的多种场合进行。
焦点群体访谈法的特点(优点和缺点) • 优点: • 1、能获得其他方法不易获得的访谈对象的态度、情感、信仰和反应。 • 2、该方法可以应用到研究的各个阶段。 • 3、该方法有助于形成研究假设,有助于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还有助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 • 4、互动性强。
缺点: • 代表性差 • 被访者相互影响
四、个案研究方法 • 个案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刻揭示蕴涵在研究对象中丰富的个体特性和详细的事件发展过程,通过深入的观察或访谈详细、具体和生动的研究资料,并对个体行为或现状进行具体的个性解释。 • 比如:《金翼》《江村经济》
个案研究的局限: • 代表性问题; • 忽视宏观社会因素;
扩展个案研究法: • 扩充个案的类型和数量; • 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视角结合起来。 如:《我们台湾这些年》
第四节 文献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的类型和特点 历史文本分析 定性方法 话语分析 个人文献分析 文 献 法 历史比较分析 二次数据分析 定量方法 现存统计文献分析
文献法的优点: • 1、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 2、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干扰性的优点; • 3、适于做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 4、费用较低。
文献法的缺点: • 1、文献质量无法控制; • 2、重要文献不易获得; • 3、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 • 4、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
二、口述史方法 • 1、定义 • 口述史方法主要依赖对于老年人进行访谈的方法,这些老年人提供各个人生阶段的事件、态度和活动的回顾性资料。
2、口述史的优点 • 可以填补文字历史的遗漏或纠正文字历史上的非真实记载,更完整地展历史全貌; • 可以获得边缘群体的资料。
3、口述史方法的缺点 • 回忆不确切,信息不可靠; • 故意隐瞒 • 受限于一定时期、场域和场合。
三、内容分析方法 • 内容分析方法是对各种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和分析,它是将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文献法。 • 案例:美国通过分析德国报纸,获取法西斯的重要情报; • 日本通过分析三年的人民日报(1964-1966),准确判断大庆油田的位置、产量,设计所需设备,击败竞争对手。
第五节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 • 一、扎根理论的概念 • 扎根理论是使用一整套系统的程序,建立或发展出归纳性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
二、扎根理论研究过程 • 1、研究者根据理论洞察力不断归纳和比较所收集到的调查资料,把握其中相同的主要特质。 • 2、研究者将这些主要特质与其他有关现象进行比较,建立起变量间的假设关系。 • 3、进一步调查,验证研究假设。
三、扎根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 1、开行性编码 将资料分解、检视、比较和概念化的过程。 • 2、轴向编码 研究者根据所分析现象的条件、背景、行动或互动的策略和结构,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核心概念,将它系统地与其他范畴联系起来,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概念化为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成的过程。
4、过程分析 • 5、撰写备忘录
第七章 资料的处理 • 第一节 原始资料的审核 • 第二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 • 第三节定量资料的整理
第一节 原始资料的审核 • 一、定性资料的审核 • 1、实地观察记录的审核 • 重点对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观察距离”进行审核。具体来说: • (1)随时检查观察结果是否在研究项目所设定的范围内; • (2)对比检查其他参与研究人员的观察结果; • (3)利用其他相关研究获得相关资料,对观察结果进行对比检验; • (4)对观察时间长短进行检验。
2、无结构式访谈记录的审核 • 重点是要对访谈双方在互动交流过程中的相互影响进行审核。 • (1)要对被访问者对访问者的态度进行审核; • (2)要对被访问者对访问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进行审核; • (3)要对访问者的提问方式进行审核; • (4)侧面审核。
3、文字形式资料的审核 • 主要包括对资料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内容两方面的审核。 • (1)作者的背景; • (2)形成时间; • (3)注重事实与推断、价值判断的区分 • (4)真伪性
二、定量资料的审核 • 1、问卷资料审核 • 完整性:样本容量、回收率、有效回收率等。 • 真实性:回答的真实性和调查过程的真实性。 • 准确性 • 2、二次数据资料的审核
第二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 • 一、资料的分类 • 二、资料的汇编
第三节 定量资料的整理 • 一、问卷编码 • 问卷编码就是将问卷中以文字形式表述的问题和答案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或其他符号的过程。 • 预编码 • 后编码
二、数据录入 • Spss(社会科学软件统计包) • 三、数据清理 • 人为误差的清理; • 对统计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的特殊数值;
人为误差清理: 有效范围清理; 逻辑一致性清理; 数据质量抽查;
第八章 单变量的统计描述 • 第一节 描述频数分布 • 第二节 分布趋势测量 • 第三节 正态分布与标准值
第一节 描述频数分布 • 一、指标描述 • 频数(f):变量具有共同性质的取值出现的次数。 • 比例(P):f/N • 比率(R) • 对比值 • 累计频数(cf)
累计频数(F) 向上累计——以变量数 列首组的频数为始点,逐 个累计各组的频数,展示 小于该组上限的频数和。 向下累计——以变量数 列末组的频数为始点,逐 个累计各组的频数,展示 大于该组下限的频数和。
二、图形描述 • 1、圆形比例图:用一个圆代表现象总体,然后按某一类现象所占比例对圆进行分割,以表示其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 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