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k likes | 1.83k Views
醫療法與醫師法介紹. 鄭聰明 0925997251 m985100@tmuh.org.tw. 學習資源. 全國法規資料庫:衛生福利法規 醫政目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立法院法律系統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醫事處 業務資訊. 學習目標. 醫事法規資源之查詢 醫療法與醫師法 之基本概念. 法規. 法規:法律、命令 法律得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 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或準則。. 法規命令. 法規命令,係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 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
E N D
醫療法與醫師法介紹 鄭聰明 0925997251 m985100@tmuh.org.tw
學習資源 • 全國法規資料庫:衛生福利法規 醫政目 •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立法院法律系統 •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醫事處 業務資訊
學習目標 • 醫事法規資源之查詢 • 醫療法與醫師法之基本概念
法規 • 法規:法律、命令 • 法律得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 • 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或準則。
法規命令 • 法規命令,係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 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 • 法規命令之內容應明列其法律授權之依據,並不得逾越法律授權之範圍與立法精神。
行政規則 • 行政規則,係指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 般、抽象之規定。包括︰ • 一、關於機關內部之組織、事務之分配、業務處理方式、人事管理等一般 性規定。 • 二、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及行使裁量權,而 訂頒之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
法規之制定(1) • 法律應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 • 各機關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應視其性質分別下達或發布,並即送立法院。(行政機關訂定與發布)
法規之施行 • 法規應規定施行日期,或授權以命令規定施行日期。 • 法規生效日期: • 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發生效力。 • 法規明定特定有施行日期,自該特定日起發生效力。 • 以命令另訂施行日期者,自該命令規定日起發生效力。
醫事法規範圍 • 規範事項與醫事有關之法規,包括組織法與作用法
醫事法規 • 組織法 • 行政院衛生署組織法 • 中央健康保險局組織條例 • 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組織法 • 作用法 • 醫事人員法規 • 醫事業務法規 • 醫事相關法規
醫師、中醫師、牙醫師 藥師 護理師、助產師 營養師 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 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呼吸治療師、牙體技術師 語言治療師法、聽力師法 藥劑生 護士、助產士 醫事檢驗生、醫事放射士 物理治療生、職能治療生 鑲牙生 醫事人員
醫師資格之取得 • 要件 • 養成教育 • 考試及格 • 領有醫師證書 • 教、考、用配合措施
醫師資格特性 • 專業資格 • 持續教育 • 排他性 • 服務對象:特定個人
醫師考試資格 • 醫學系、科畢業,並經實習期滿成績及格,領有畢業證書者 • 中醫學系畢業,並經實習期滿成績及格,領有畢業證書者 • 牙醫學系、科畢業,並經實習期滿成績及格,領有畢業證書者
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規範.1 • 本法第二條至第四條所稱實習期滿成績及格,指在經教學醫院評鑑通過,得提供臨床實作訓練之醫療機構,於醫師指導下完成第一條之二至第一條之四所定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之臨床實作,各科別考評成績均及格,且持有該醫療機構開立之證明。 • 中央主管機關得就前項實習,辦理臨床實作訓練申請人與醫療機構間之選配分發,並得就該業務委託民間專業機構或團體辦理。
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規範.2 • 本法第二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 內科十二週或四百八十小時以上。 • 外科十二週或四百八十小時以上。 • 婦產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 小兒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 其他選修科別至少三科,每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 上。 • 前項週數或時數,合計應達四十八週或一千九百二十小時以上。
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規範.3 • 本法第三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 中醫內科十八週或七百二十小時以上。 • 中醫傷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 針灸學科九週或三百六十小時以上。 • 中醫婦兒科九週或三百六十小時以上。 • 前項週數或時數,合計應達四十五週或一千八百小時以上。
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規範.4 • 本法第四條所稱實習期滿,其臨床實作之科別及週數或時數如下: • 兒童牙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 口腔顎面外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 齒顎矯正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 膺復科八週或三百二十小時以上。 • 牙周病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 牙髓病科四週或一百六十小時以上。 • 牙體復形科二週或八十小時以上。 • 其他選修科別至少三科,合計至少十八週或七百二十小時以上。
實習期滿成績及格之規範.5 • 前三條所定之臨床實作時數,不包括夜間與假日之值班。
學歷甄試 • 以外國學歷參加考試者,其為美國、日本、歐洲 、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新加坡及香港等地區或國家以外之外國學歷,應先經教育部學歷甄試通過,始得參加醫師考試
執業登記與繼續教育 • 執業 • 醫師應向執業所在地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申請執業登記,領有執業執照,始得執業 • 醫師執業,應接受繼續教育,並每六年提出完成繼續教育證明文件,辦理執業執照更新 • 歇業或停業 • 醫師歇業或停業時,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三十日內報請原發執業執照機關備查 • 醫師變更執業處所或復業者,準用關於執業之規定
執業登記資格 • 醫師執業登記資格: • 一、醫師證書 • 二、加入執業所在地醫師公會。 • 三、完成繼續教育180點或專科醫師證書加18點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 • 醫師執業,應每6年接受下列繼續教育之課程積分達180點以上: • 一、醫學課程。 • 二、醫學倫理。 • 三、醫療相關法規。 • 四、醫療品質。 • 前項第2款至第4款繼續教育課程之積分數,合計至少應達18點,超過18點者以18點計;且其中應包括感染管制及性別議題之課程。
醫師義務 • 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 • 醫師非親自檢驗屍體,不得交付死亡證明書或死產證明書 • 醫師執行業務時,應製作病歷,並簽名或蓋章及加註執行年、月、日 • 醫師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或其家屬告知其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 • 醫師除正當治療目的外,不得使用管制藥品及毒劇藥品。 • 醫師對於危急之病人,應即依其專業能力予以救治或採取必要措施,不得無故拖延。 • 醫師因業務知悉或持有他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露。
懲戒 • 醫師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由醫師公會或主管機關移付懲戒: • 業務上重大或重複發生過失行為 • 利用業務機會之犯罪行為,經判刑確定 • 非屬醫療必要之過度用藥或治療行為 • 執行業務違背醫學倫理 • 前四款及第二十八條之四各款以外之業務上不正當行為
懲戒 • 醫師懲戒之方式如下: • 警告 • 命接受額外之一定時數繼續教育或臨床進修 • 限制執業範圍或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 • 廢止執業執照 • 廢止醫師證書 • 前項各款懲戒方式,其性質不相牴觸者,得合併為一懲戒處分
密醫懲處 • 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擅自執行醫療業務者,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 萬元以下罰金,其所使用之藥械沒收之。但合於下列情形之一者,不罰: • 在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醫療機構,於醫師指導下實習之醫學院、校學生或畢業生 • 在醫療機構於醫師指示下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或其他醫事人員 • 合於第十一條第一項但書規定 • 臨時施行急救。
懲處罰則 • 醫師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得併處限制執業範圍、停業處分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或廢止其執業執照;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醫師證書: • 執行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不得執行之醫療行為 • 使用中央主管機關規定禁止使用之藥物 • 聘僱或容留違反第二十八條規定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 • 將醫師證書、專科醫師證書租借他人使用 • 出具與事實不符之診斷書、出生證明書、死亡證明書或死產證明書
醫療機構體系 • 醫療機構,係指供醫師執行醫療業務之機構 。 • 公立醫療機構:由政府機關、公營事業機構或公立學校所設立之醫療機構 • 私立醫療機構: 指由醫師設立之醫療機構 • 醫療法人設立之醫療機構: 醫療財團法人及醫療社團法人 • 醫療財團法人,係指以從事醫療事業辦理醫療機構為目的,由捐 助人捐助一定財產,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並向法院登記之財團法人。 • 醫療社團法人,係指以從事醫療事業辦理醫療機構為目的,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登記之社團法人。 • 法人附設醫療機構
法人附設醫療機構 • 私立醫學院、校為學生臨床教學需要附設之醫院 • 公益法人依有關法律規定辦理醫療業務所設之醫療機構 • 其他依法律規定,應對其員工或成員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或緊急醫療救護之事業單位、學校或機構所附設之醫務室
醫療機構 • 醫院:設有病房收治病人者 • 診所:僅應門診者 • 得設置九張以下之觀察病床 • 婦產科診所,得依醫療業務需要設置十張以下產科病床 • 其他醫療機構:非以直接診治病人為目的而辦理醫療業務之機構
醫院之設立許可 • 醫院之設立或擴充,應經主管機關許可: • 所稱醫院之擴充,指醫院總樓地板面積之擴增或病床之增設。 • 病床,指急性一般病床、慢性一般病床、精神急性一般病床、精神慢性一般病床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病床。 • 對於醫療設施過賸區域,主管機關得限制醫療機構或護理機構之設立或擴充。
許可權責 • 公立醫療機構、私立醫療機構或法人附設醫療機構 • 設立或擴充後之規模在九十九病床以下者,由所在地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機關許可 • 設立或擴充後之規模在一百病床以上者,由所在地直轄市或縣(市 )主管機關核轉中央主管機關許可 • 所稱設立或擴充後之規模,設分院者,其本院及分院之床數分別計算 。 • 醫療法人申請醫院之設立或擴充,由中央主管機關許可
開業登記 • 開業 • 醫療機構之開業,應向所在地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申請核准登記, 經發給開業執照,始得為之 • 歇業、停業 • 歇業、停業時,應於事實發生後三十日內,報請原發開業執照機關備查。 • 登記事項如有變更,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三十日內辦理變更登記。
負責醫師 • 醫療機構應置負責醫師一人,對其機構醫療業務,負督導責任。 • 私立醫療 機構,以其申請人為負責醫師 • 負責醫師資格: • 需在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醫院、診所接受二年以上之醫師訓練 • 醫師,需在教學醫院訓練
醫療機構之登記事項 • 醫療機構之名稱、地址及連絡電話 • 負責醫師之姓名、住址及連絡電話 • 醫院設立或擴充許可之床數、日期及文號 • 開放使用床數,包括各類病床數及各病房之病床數 • 診療科別及該登記科別之醫師姓名 • 醫療機構之總樓地板面積 • 設施、設備之項目 • 其他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登記之事項
醫療收費 • 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之標準,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核定之 • 醫療機構收取醫療費用,應開給載明收費項目及金額之收據 • 醫療機構不得違反收費標準,超額或擅立收費項目收費
醫療收費 • 所稱擅立收費項目收費: • 指收取收費標準所列項目以外之費用, • 包括於人體試驗計畫執行期間,向受試對象收取醫療費用及相關之追蹤診療費用。 • 醫療機構施行人體試驗之醫療費用,不得向接受試驗者收取
建立醫療品質管理制度 • 醫院應建立醫療品質管理制度,並檢討評估 • 建立醫療品質管理制度,包括如下 • 醫療品質管理計畫之規劃、執行及評估。 • 醫療品質教育訓練。 • 院內感染管制制度。 • 設有醫事檢驗及血庫作業部門者,其作業品質管制制度。 • 病人安全制度。 • 人員設施依醫療機構設置標準規定,實施自主查核制度。
不得拒絕診治 • 醫師值班: • 醫院於診療時間外,應指派適當人數之醫師值班,以照顧住院及急診病人 • 於診療時間外照顧住院及急診病人,應指派醫師於病房及急診部門值班; • 設有加護病房、透析治療床或手術恢復室者,於有收治病人時,應另指派醫師值班。 • 不得拒絕危急病人: • 醫院、診所遇有危急病人,應先予適當之急救,並即依其人員及設備能力予以救治或採取必要措施,不得無故拖延
同意權之保障 • 同意書之簽具 • 手術與麻醉 • 侵入性檢查或治療 • 向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說明手術原因、手術成功率或可能發生之併發症及危險並經同意 • 病人為未成年人或無法親自簽具者,得由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簽具
告知 • 組織檢體或手術切取之器官 • 應作病理檢查 • 結果應告知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 • 違反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令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按次連續處罰 • 醫療機構於採取組織檢體或手術切取器官前,得請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填具聯絡方式,以利告知其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