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15 Views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情况汇报. 汇报人:王小兰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 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 1987 年,是北京民营企业界最早成立的协会之一 主要成员: 凝聚了众多北京市三代企业家代表,在册会员 400 余家;. 协会宗旨: 桥梁、纽带、服务、自律 发展目标: 建设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强大凝聚力、强劲创新意识的优秀品牌协会,使北京民协真正成为一个融合了众多资源的优秀平台,一个展现民营科技企业品牌的窗口,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家群体组织. 服务体系 —— 基础服务. 各具特色的八大服务平台:
E N D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情况汇报 汇报人:王小兰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
基本情况 • 成立时间:1987年,是北京民营企业界最早成立的协会之一 • 主要成员:凝聚了众多北京市三代企业家代表,在册会员400余家;
协会宗旨:桥梁、纽带、服务、自律 • 发展目标:建设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感、强大凝聚力、强劲创新意识的优秀品牌协会,使北京民协真正成为一个融合了众多资源的优秀平台,一个展现民营科技企业品牌的窗口,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家群体组织
服务体系——基础服务 • 各具特色的八大服务平台: 2007年共举办专题培训、研讨会、专家讲座、商务考察等各类专题活动62场,平均每月活动超过5场,参与人数超过2千人次,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好评,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
各具特色的八大服务平台 1、理论研究中心 ——解读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典型问题 自2005年起,每年出版一本中关村发展蓝皮书 每年承接来自各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项目3-5个
2、企业家咨询顾问团——企业名家的经验奉献,务实有效的个案服务2、企业家咨询顾问团——企业名家的经验奉献,务实有效的个案服务
3、企业HR俱乐部——专业人员解析,与会人员互动,盘活企业人力资源3、企业HR俱乐部——专业人员解析,与会人员互动,盘活企业人力资源
4、CTO俱乐部——交流研发管理经验,沟通技术发展动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4、CTO俱乐部——交流研发管理经验,沟通技术发展动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5、金融专业委员会——拓展融资渠道,突破发展瓶颈5、金融专业委员会——拓展融资渠道,突破发展瓶颈
6、软件企业高层沙龙——关注软件业界动态,探索企业专业化联盟之路6、软件企业高层沙龙——关注软件业界动态,探索企业专业化联盟之路
7、培训专业委员会——传播企业管理智慧,帮助企业练好内功7、培训专业委员会——传播企业管理智慧,帮助企业练好内功
8、海外事务委员会——整合国际化合作的信息与渠道,推动企业和协会的国际化进程8、海外事务委员会——整合国际化合作的信息与渠道,推动企业和协会的国际化进程
服务体系——特色服务 • 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 企业家商事特邀调解员 • 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
关于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基础工作持续推进,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挂牌36家实验室,研究领域覆盖了园区重点产业领域。 据2008年初不完全统计,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已为377家园区企业提供了服务;联合承担国家、北京市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38项;共建技术支撑平台21个。 2008年底,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挂牌将达到50家。
2007年共组织政策宣讲会、动员会、座谈会等宣贯活动35次,到会4000余人次;2007年共组织政策宣讲会、动员会、座谈会等宣贯活动35次,到会4000余人次; • 建立简报制度,不定期向各政府部门和园区企业汇报开放实验室工作进展情况; • 建设开放实验室网站,推动园区企业和实验室的信息交流、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
成立开放实验室联盟,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活动的新形式,多次组织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促进实验室与园区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并涌现出一批亮点项目。成立开放实验室联盟,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活动的新形式,多次组织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促进实验室与园区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并涌现出一批亮点项目。
持续探索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顺利开展持续探索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顺利开展
关于商事特邀调解员 • 2007年2月起酝酿 • 北京民协推荐在商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威望的企业家作为上地法庭的特邀调解员,经法庭授权,在案件双方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主持调解商事案件。 • 在中国第一次将企业家作为特邀调解员纳入到司法调解体制中,打破了以往只有司法机构离退休人员才能担任的惯例。
2007年,特邀调解员们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对44起案件进行了调解,其中38起案件圆满调解成功,成功率达86%,并且得到了当事人和北京市高法领导、司法界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认可。2007年,特邀调解员们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对44起案件进行了调解,其中38起案件圆满调解成功,成功率达86%,并且得到了当事人和北京市高法领导、司法界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 2008年初,经过北京民协推荐,上地法庭又选聘了第二批特邀调解员。截至目前,已有11位知名企业家及企业法务负责人获聘成为商事特邀调解员。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商事特邀调解员制度的设立是一个创新之举,是公力救济与社会救济的融合,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背景,有效缓解了法院的结案压力。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商事特邀调解员制度的设立是一个创新之举,是公力救济与社会救济的融合,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制度背景,有效缓解了法院的结案压力。 • 同时,也是协会组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及和谐社会建设、更好地为企业和园区建设服务的有益尝试。
部分特邀调解员代表 张本正,清华紫光原总裁
何鲁敏,北京亚都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福双,北京新奥特集 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于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 • 自2006年底由北京民协组织启动筹备工作。 • 在中关村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课题调研、运作模式研讨、发起人邀约等工作,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目前,已有柳传志、段永基、王文京、张家林、王小兰、雷军、冯军等拥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前瞻性思维视角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42位企业家成为首批发起人。 • 5月13日,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成功召开。
联盟工作简介 • 组织寻找、筛选优秀的种子项目,对其进行直接投资和创业辅导 • 在联盟提供企业家顾问支持的基础上,为所选企业/项目指定2位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帮助种子企业解决创业初期最棘手的市场经验不足、管理团队不完善等问题 • 与联想投资等专业机构衔接,推荐优秀项目,为其寻找更加强大的风险投资支撑,为企业提供系统的、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和抚育,帮助企业走过创业阶段的沟坎 • 扶持其最终实现规模化发展。
联盟成立的意义 • 1、是中关村企业家创业经验和创新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 2、是中关村企业家四代创业群体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载体与平台; • 3、是聚集一批走过创业之路的中关村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为区域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方式; • 4、是中关村式“天使投资”运作的一种尝试,即“投资+辅导”、“投资人+创业导师”的模式,通过投资人对创业企业不同阶段、多种方式的培育与孵化,直至促其成长壮大; • 5、将系统完善中关村园区投融资体系,活跃中关村的天使投资氛围,优化企业创业、创新环境,整合企业产业链,培育更多的成功企业。
发起人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小兰 王文京 韦 强 冯 军 李 强 刘迎建 刘泽刚 祁 燕 朱希铎 陈庆振 何鲁敏 邵 凯 邵根伙 吴 姝 严望佳 张 力 张本正 张征宇 张家林 张 骥 柳传志 林海青 林 菁 郑忠秀 郑福双 周明陶 段永基 胡 隽 姜 云 姜鹏明 姚 威 钟 玉 顾小锋 秦 革 徐 军 鲁瑞清 彭伟民 雷 军 熊 科 霍振祥 戴焕忠 魏建华
协会专业化、职业化团队建设 • 副会长团队:44人,老中青三代企业家亲自参与 • 秘书处专职工作团队:14人 其中硕士及双学位6人、本科5人、大专3人,专业涉及国际金融、工商管理、经济、法律、新闻等多个领域,平均年龄3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