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58 Views
针对创造性的意见答复. ——— “ 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 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 主讲人:陈存敬. 主要内容. 问题的提出. 案例介绍. 审查意见与申请人的意见陈述. 案情分析与合理的答复思路. 案例总结. 问题的提出.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 创造性 和实用性。. A33. A22. 本领域中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 题的惯用手段 ; 教科书或者工具书等中披露的解决 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 专利审查指南. 公知常识. 行政诉讼证据 规则. 众所周知的事实; 自然规律及定理;
E N D
针对创造性的意见答复 ———“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 专利局机械发明审查部 主讲人:陈存敬
主要内容 问题的提出 案例介绍 审查意见与申请人的意见陈述 案情分析与合理的答复思路 案例总结
问题的提出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A33 A22 • 本领域中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 • 题的惯用手段; • 教科书或者工具书等中披露的解决 • 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 …… 专利审查指南 公知常识 行政诉讼证据 规则 • 众所周知的事实; • 自然规律及定理; •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 ……
问题的提出 审查员 申请人 分歧 沟通 共识 ? 区别技术特征 公知常识 本领域技术人员
案例介绍 一种机动车方向盘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案例介绍 S形缝合线 内隔片 外部气室 存在的缺陷 由于该S形缝合线是在两层气室的接合部位反复缝合,缝合位置比较集中,故其撕裂及内外部气室的展开均在瞬间完成,容易对驾驶员造成副伤害 内部气室 气体发生器 • 一种机动车方向盘用气囊装置 • 现有技术(JP11-3****6A)
案例介绍 本发明的目的 提供一种气囊装置,其具有内外两层气室,通过内外两层气室间相对均匀的缝合线,使其内外气室在膨胀时形成相对柔和的逐步展开过程,以避免对乘员产生过大的瞬间冲击。
案例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低强度缝合线 高强度缝合线
案例介绍-权利要求书 • 1.一种车辆用气囊装置,其通过来自气体发生器(111)的气体进行膨胀,其中气囊(130)具有前片(103)和后片(104),其中前片(103)设置在朝向乘客一侧,后片(104)设置在与乘客相反一侧,该前片(103)和后片(104)在其周缘部彼此高强度缝合,在后片(104)的中央设置有气体发生器(111)用的开口(120),该气囊设置有将该气囊内划分成内部气室(101)和外部气室(102)的内片(121A,121B),其中内部气室(101)位于气囊(130)的中央,而外部气室(102)包围于该内部气室(101)的外周,
案例介绍-权利要求书 • 其特征在于: • 该气囊装置设置有低强度结合装置(123),将该内片的一部分与该内片、前片和后片中的至少一方缝合; • 该低强度结合装置(123),在该内部气室(101)内的气压达到规定压力值之前保持缝合,使该内部气室(101)的容积保持在比较小的状态;当该内部气室(101)内的气压达到规定压力值以上时,以上低强度缝合解除,使内部气室(101)的容积变得比较大;所述低强度结合装置(123)设置成涡旋状的缝合。
案例介绍-检索到的对比文件 低强度缝合线-同心环形 使其内外气室在膨胀时形成相对柔和的逐步展开过程, 以避免对乘员产生过大的瞬间冲击。
审查意见-区别技术特征的认定 技术启示 技术效果 • 曲线式缝合是目前关于气囊的缝合所通常采用的手段 • 对比文件中给出了可以对圆环式缝合线进行等效变型的技术启示,如间断式等距圆弧缝合线 • 使其内外气室在膨胀时形成相对柔和的逐步展开过程,以免对乘员产生过大的瞬时冲击。 圆环式缝合线 涡旋式缝合线 公知常识
审查意见要点 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机动车方向盘用气囊,对比文件1也公开了一种机动车方向盘用气囊,具体包括以下特征:---------(参见---)。 • 由此可见,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权利要求1的低强度结合装置设置成涡旋状。 • 然而,所述区别特征=>所属领域的公知常识(说明具体理由)。 • *对比文件1中公开的相应手段与本申请采用的手段均为了实现气囊的逐步展开,以避免对乘员产生过大的瞬间冲击,二者等效; • *对于缝合线形式的变型现有技术中给予了足够的技术教导。 • 因此,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所属领域内的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
审查意见分析 从检索结果来看, 审查员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是充分和透彻的; 从技术方案的角度来分析, 多道“同心环”形撕裂线与涡旋状撕裂线, 两者在形状和功效方面确实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气囊进行缝合时, 很容易想到根据现有技术中给出的技术教导, 对缝合线的形状进行等效变型。
申请人的答复意见 1.对比文件1没有公开涡旋状的缝合线 - 首先,从对比文件1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来看,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外两层气室的气囊。对比文件1中的气囊,其中内两层气室通过可解除的缝合线调整其容积,该可解除的缝合线采用的一种两道“同心环”形缝合线,这与本申请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解除缝合线为“涡旋状”缝合线完全不同。故正如审查意见所述,对比文件1确实没有公开特征“低强度结合设置成涡旋状”。 2.所述区别特征并非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 由说明书的记载可知,可解除的涡旋状缝合线能够产生相应的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能轻易地想到采用该“涡旋状”缝合线的技术手段,因为在本申请之前并不存在采用“涡旋状”缝合线的现有技术,也没有将现有技术中的“同心环”形缝合线改进为涡旋状缝合线的启示,或者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并没有将现有技术中的“同心环”形缝合线改进为涡旋状缝合线的动机。而上述技术特征(“涡旋状”缝合线)也并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公知常识。
答复意见分析 1 仅强调有区别,属于对审查意见中已说明观点的单纯重复 仅强调反对的结论,既未提出证据也未详细阐明具体理由 2 驳回 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意见陈述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区别特征与惯用手段的不同? 技术问题? 针对该问题已有的惯用手段? 是否具有特殊的效果? 该区别技术特征是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公知常识?
推荐的答复意见 对比文件中的同心环形缝合线,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使气囊在膨胀时能够有层次地逐步展开;而涡旋状的缝合线,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气囊在逐步展开中形成更加柔和的连续过程 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来看 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缝合方式,如S形缝合线、同心环形缝合线等,与对比文件1中采用的“涡旋状”缝合线相比,其本质上仍是一种阶跃式、非延续性的曲线缝合线 推荐的答复意见 从所采用技术手段来看 涡旋状的缝合线在气囊膨胀时使缝撕裂合线的从涡旋内周端侧开始向外周端侧依次连续地传播,内部气室的容积也随着传播而相对柔和地增大,有效地缓解了气囊的瞬间冲击力,并保证了气囊的及时膨胀 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来看
谢谢! 感谢您的倾听和参与! 机械发明审查部 陈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