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788 Views
投資報酬率與企業經營能力. 學習目標. 獲利能力之分析. 營業活動觀點. 獲利能力係指企業經營所獲得利潤之能力 → 第九章. 投資活動觀點. 獲利能力係指企業投資活動所獲得報酬 (ROI) 大小之能力 → 本章. ROI 之定義 ( 不同分析角度 ). 企業之 ROI. 總資產與長期資金投資報酬率之分析. 股東之 ROI. 含所有股東之 ROI (即 ROE )及普通股東之 ROI (即 ROE ). ROI 與企業經營能力有關,可用以預測未來之盈餘,亦為獲利能力分析之工具. 風險與報酬間之相關性 風險溢價. 定義不同則報酬之定義亦隨之不同.
E N D
學習目標 • 獲利能力之分析 • 營業活動觀點 獲利能力係指企業經營所獲得利潤之能力 → 第九章 • 投資活動觀點 獲利能力係指企業投資活動所獲得報酬(ROI)大小之能力 → 本章 • ROI 之定義(不同分析角度) • 企業之ROI 總資產與長期資金投資報酬率之分析 • 股東之ROI 含所有股東之ROI(即ROE)及普通股東之ROI (即ROE) ROI與企業經營能力有關,可用以預測未來之盈餘,亦為獲利能力分析之工具 • 風險與報酬間之相關性風險溢價
定義不同則報酬之定義亦隨之不同 投資報酬率 以報酬與投入之資產間之關係或報酬與所使用資本間關係來說明投資報酬率。投資報酬率之使用資本定義不同,則投資報酬率之名稱即不同 • 投資報酬率之公式 • 功用 衡量其管理階層之投資績效及獲利能力
投資報酬率之種類 • 總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 ROA) • 使用資本→投資之資產總額 • 長期資本報酬率(Return on Long-term Capital, ROLTC) • 使用資本→長期負債與股東權益 • 股東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 ROE) • 使用資本→全體股東投入之資本 • 普通股股東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Common Equity, ROCE) • 使用資本→普通股股東投入之資本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 • 公式 愈高表示企業之經營績效亦愈高 • 平均總資產 • 採用月平均數之理由 可消彌平均總資產被低估的現象 • 使用期初與期末總資產平均數時 須先了解該企業是否屬有季節性循環之情況以及其會計期間之期末是否剛好是企業之淡季,否則會因為平均總資產被低估而高估了ROA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 • 總資產報酬 • 稅後淨利+利息×(1+t) 稅後資產報酬率 • 若將所得稅視為不可控制因素,則 稅前總資產投資報酬率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 • 分析總資產報酬率時應注意之問題 • 有關總資產計算應注意問題 • 總資產是否應包含所有資產在內,而不論該資產是否為閒置資產? 閒置資產 → 年報酬 → 不應含於總資產中 → 基於內部管理績效角度 若以外部使用者角度 → 整體而言 → 閒置資產應含在內 ∵其若未處分其效率不佳理應由管理當局負責 結論 → 總資產應含所有資產,不論是否為閒置資產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 • 總資產是否應包含所有之資產在內,而不論該資產是否 為無形資產? • 無形資產之帳列價值受到質疑,應予排除 • 但由於無形資產係以市價表達於財務報表中,計算總資產報酬率時不應予以排除 包含無形資產在內,除非得以證明該項無形資產已無價值 • 是否應以總資產之帳面價值來計算資產報酬率? • 帳面價值 指成本減累積折舊 → 逐年遞減 → 其他情況不變下 → ROA逐年↓
= - (當年報酬 ÷平均總資產) (期末+期末)÷2 • 例: 事實上績效未變,但報酬率遞增 • 事實 對外部財報分析者而言 → 整體來說 → 因企業不只一項投資計劃,且企業不斷地擴充營運,故資產之投資亦不斷地產生,縱使無擴充之情形發生,亦會有重置設備之情況發生 → 平均總資產時相互抵銷 → 故不受上列缺點之影響 結論:仍以帳面價值來計算投資報酬率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 • 有關總資產報酬率計算時應注意之問題 • 為使每期所計算之ROA具有比較性 報酬不含停業部門損益、非常損益以及變動會計原則累積影響數 • 公式中之利息費用則是指任何負債(包括長債與短債)之利息費用 • ROA 與同業比或與前期比 → 有異常則須進一步分析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之分解 • 總資產報酬率變動之原因 • 利潤率 • 稅後淨利÷銷貨收入淨額 • 計算營業活動所賺取的報酬 • 總資產週轉率 • 銷貨收入淨額÷平均總資產 • 計算每投入$1之資產於當年度中所能創造之銷貨收入淨額 • 測試企業運用資產創造銷貨收入之效率 • 比率愈高,資產使用效率愈佳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之分解 • 假設利息費用×(1-t)不存在 • 公式 •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率×總資產週轉率 • 此分析方法稱為杜邦投資報酬率 • 欲提高ROA,需針對利潤率及總資產週轉率進行分析
相同之ROA 甲公司之利潤率高 乙公司之資產週轉率較高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之分解 • 例 分析結果 查明各比率低落之因,甲公司可與同業比較其利潤率 → 決定是否可再提高,但須想辦法提高資產週轉率;乙公司則須提高利潤率,且與同業比較總資產週轉率,以視是否可再提高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之分解 • 總資產週轉率偏低的原因 • 投資過度 • 有閒置資產 • 資產使用無效率 • 解決之道 • 處分閒置資產 • 增加產量以便能夠提高銷貨收入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之分解 • 利潤率偏低之原因 • 生產不具效率導致成本過高 • 銷管費用浮濫 • 過多投資使固定成本上揚 • 解決之道 • 增加銷貨收入 • 降低成本與費用
總資產投資報酬率之分解 • 分析時應注意事項 • 各行業的利潤率與資產週轉率並不相同 • 資本密集行業:資產週轉率低,利潤率極高 • 服務業或零售業:利潤率低,資產週轉率極高 • 分析資產報酬率時應區分利潤率與資產週轉率,並與同業比較 • 利潤率與資產週轉率乃互相關聯 • 提高銷貨收入可以增加資產週轉率 • 但銷貨收入提高也會影響利潤率,故應同時考慮成本結構,判斷是否會影響利潤率
長期資本投資報酬率 • 公式 • 說明 ROLC愈高,表示企業運用長期資金之效率愈高
股東權益報酬率 • 公式 • 說明 • ROE愈大,則表示投資之獲利能力愈高 注意分析此項時,稅後淨利是指繼續營業部門之稅後淨利 • 若公司有普通股與特別時時,應再分析ROCE
普通股東權益報酬率 • 公式 累積 → 指無論發放與否均須計算之股利 非累積 → 只針對年發放之股利來計算 • 說明 • 當只有一種股份時 ROE=ROCE • ROCE愈大表示普通股東之投資獲利能力愈大 • ROCE > ROA 表示運用財務槓桿得利
運用股東投入資金之效率 淨利率(屬普通股東) 財務槓桿運用比率 資產週轉率 比率愈高表示運用財務槓桿愈大 營業活動之經營效率 運用資產之效率 普通股東權益報酬率之分解 • 進一步分解ROCE,可以瞭解其為何偏低之原因 • ROCE受財務槓桿、總資產報酬率以及普通 股東所享有之淨利率等項之影響 • 公式
有關普通股權益成長之評估 • 股利支付率 • 計算現金股利占當期盈餘之比重 • 公式 • 說明 • 稅後淨利未以現金形式分配給股東而保留在公司內部,可作為未來成長之資金來源,如此普通股東權益即會成長 • 盈餘保留率=1-股利支付率
有關普通股權益成長之評估 • 普通股權益成長率 • 公式 • 說明 • 股利支付率愈小,普通股東權益成長率愈大 • 普通股權益成長率受股利支付率與稅後淨利之影響
資本預算之評估 • 資本預算 • 資本支出之規劃、評估與控制之過程 • 事前的評估 • 資本預算績效的評估—事後 • 均與投資報酬率有關 • 著重於企業內部管理階層針對個別投資計畫所做的投資報酬率分析
資本預算之評估 • 事前評估方法 • 平均投資報酬率法 • 淨現值法 • 內部投資報酬率法 • 回收期間法
資本預算之評估 • 事後評估方法 • 投資報酬率法 • 剩餘利益法(Residual Income, RI) • RI=稅後淨利-該投資計畫投入金額之資金成本 • RI > 0 表示投資績效佳,愈大愈好 • 經濟加值法(Economic Value Added, EVA) • 為剩餘利益的觀念延伸並考慮到營運效率(營運)、資金運用效果(投資)及資金成本(籌資)等三個價值動因 • EVA =稅後淨利-該投資方案各類別之投資金額之資金成本 = (資本報酬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 期初總投入資本 • EVA>0 → 投資績效佳 → 愈大愈佳 以總額而非帳面價值,並剔除閒置資產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經營能力 • 營業活動 • 以淨利率來判斷 • 投資活動 • 以資產週轉率來判斷 • 分析各項資產之週轉率 • 與當期銷貨收入淨額有關 • 改善無效率資產之使用情形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現金週轉率 • 公式 • 說明 • 保留一定比率的現金以便支應到期負債 • 現金週轉率愈高,表示運用現金之效率愈大,管理階層對現金管理之效率愈佳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應收帳款週轉率 • 公式 • 說明 • 測試企業之流動性 • 應收帳款週轉率愈高,表示收帳效率愈好 • 應收帳款週轉率下跌會影響總資產之週轉率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銷貨收入對存貨之比率 • 公式 • 說明 • 測試企業對存貨管理之效率 • 此比率愈高,表示企業經營效率愈好,管理階層能夠有效管理存貨 • 此比率偏低,可能係存貨呆滯、陳舊而未出售,因而無法創造足夠之銷貨收入,產生資產使用無效率情形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流動資產週轉率 • 公式 • 說明 • 測試企業運用流動資產以創造銷貨收入之效率 • 此比率愈高,表示企業能夠有效使用流動資產,經營能力愈好 • 流動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固定資產週轉率 • 公式 • 說明 • 測試企業運用固定資產以創造銷貨收入之效率 • 此比率愈高,表示企業能夠有效使用固定資產以創造銷貨收入,經營能力愈好 • 此比率偏低,可能的原因 • 大量擴充固定資產,但卻因為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使資產閒置 • 設備不適用 • 投資不當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銷貨對流動負債之比率(流動負債週轉率) • 公式 • 說明 • 測試無償資金(ex.應付帳款)的使用效率 • 愈大愈好,表示企業有愈多的營運資金可資利用 排除需支付利息之短期負債
企業經營能力之分析 • 營運資本週轉率 • 公式 • 說明 • 測試營業活動之績效 • 長期下跌趨勢 • 囤積過多存貨或應收帳款收帳不佳 • 公司產品不合需求而須減產 • 公司淨利因少提壞帳或存貨跌價損失,而有高估情形 • 流動性風險提高 排除短期投資及須負擔利息之流動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