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837 Views
第二章 转子的临界转速. 转子的振动问题是影响机组能否长期安全运行 的决定性因素,一旦发生大的 振动 ,就要影响生 产,甚至被迫停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 如何设计出具有良好振动特性的转子是设计人员 在 设计阶段必须做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一节 基本概念 造成 振动 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 的其危害性最大的方面就是“临界转速”的问题。 有一个圆盘转子,如图所示:.
E N D
第二章 转子的临界转速
转子的振动问题是影响机组能否长期安全运行 的决定性因素,一旦发生大的振动 ,就要影响生 产,甚至被迫停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 如何设计出具有良好振动特性的转子是设计人员 在设计阶段必须做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一节 基本概念 造成振动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 的其危害性最大的方面就是“临界转速”的问题。 有一个圆盘转子,如图所示:
由于加工的原因,转子的质心与其几何轴线心不完全重合,产生的偏心(距)为e,转子质量为M,以角速度 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为P,使轴挠曲,圆盘处挠度为y,由力的平衡有: (3-1) 式中: ——质量偏心距(质心到几何中线心的距离) ——转子的固有频率(弯振频率) 由上式可知: 1)若质量偏心 =0(理论而言),那么在一般转速 (也即一般 )下,转轴无挠度,y=0,即不发 生 弯曲。
2) 若 =0,但 时(即转子在临界转速下运转) 则 此时可能 任意值(即发生弯曲) 在这三种情况的无穷多个值中, 的机会只有 一个。所以由此说明:在质量完全匀布而无质量 偏心时即 =0 时,转子只有以 运转时, 转子才会发生挠曲,即弯曲,而且y值有可能很大。
3)当 (即存在质量偏心时),若 ,则y值 会很大,甚至当 时都会使y值很大。 4)以上2)、3)说明,转子不能在临界转速下工作, 否则转子会因弯曲过大而折断。 5)式(3-1)也说明,质量偏心e的大小并不影响临界转 速的数值,它们是互相独立的二个参数。也就是说存 不存在临界转速以及它的大小如何,与存不存在质量 偏心 无关。 但是,偏心 严重影响振幅y的大小。它说明加工和平衡都不好的转子,由于其偏心 过大,即使其工作转速远离临界转速,由于振幅y大,转子也会发生强烈的振动。反之,若加工和平衡都做得很好的转子,只要保证工作转速不等于临界转速,即使工作转速很接近临界转速,转子也能良好运转。
6) 行业规定,为安全起见,应该有: ——此状态下的轴称为刚轴 ——此状态下的轴称为柔轴。
第二节 等直径轴的临界转速 讨论: 无圆盘、等直径光轴的临界转速以及 轴弯曲振动的形式 假设:无质量偏心即 = 0,轴的临界角速度为
(1)由材料力学知:轴挠曲时,轴上任意一截面弯矩方 • 程为: • (A) • (2)目前状态下,轴单位长度所受的载荷就是轴单位长 • 度的质量 所产生的离心力: • (B) (3)又由材料力学知:沿轴长度弯矩的二次导数,等 于轴单位长度所受的载荷,即: (C)
(4)由(A)(B)(C)得: 令常数项的组合: 得到: (3-2) 上式的通解为:
(3-3) 系数(常数)C1、C2、C3、C4由边界条件决定。 对两端铰支座(一般滑动轴承相当于这种情况), 边界条件为: A)当x=0时, B B) 当x=l时, C)当x=0时, D)当x=l时, 最终解得:
(1)有 显然,对正弦函数,当 时, 上式可满足,i为任意整数(i=1,2,3,……), 因为前面令有 ,现又得 到 ,所以有: (3-5) 式中: ——为整个轴得质量,
由上式可知: (A)一个转子的临界转速不是一个,而是无限多个。 (B)第一阶振动时的临界转速称为第一临界转速, ;第二阶振动时的临界转速称为第二临界 转速, ;余依次类推。 (C)行业一般要求(为安全起见): (2) (3-4) 可见:轴的振动弹性线为正弦曲线。第一阶振动(i=1) 轴无节点;第二阶振动(i=2)有一个节点; 第三阶振动(i=3)有二个节点;余依次类推。
第三节 普洛尔法计算转轴的 临界转速 前面已讨论了有关“临界转速”的基本概念, 下面将介绍真实转子临界转速的计算。
一.力学模型的建立 1.将质量连续分布的实际转轴,简化为一系列质量集 中而又分散分布的计算轴,在各个集中质量之间用 没有质量但有弹性的轴段连接起来,因而将整个转 轴分为许多小段,如图所示:
2.转轴中凡直径改变之处,一般均取为分段点, 如“1”、“3”点; 3. 叶轮和其他回转零件通常作为一个质量集中于 其质心的集中质量来考虑,同时取质心所在位置 作为分段点,如“2”点; 4. 每段轴的质量均分为二半,分别集中到该段轴 的两端的截面上(即分段点处)。这样,各段之 间的分段点上则分别集中有相临两段轴的质量和 的一半。如分段点“1”点上集中有第Ⅰ段的质量 与第Ⅱ段的质量 之和的一半;即
5. 如分段点之上还有其他回转零件(如叶轮)则分段点上还应该加上这部分零件(如叶轮)的集中质量,例如:在分段点“2”上面,除了集中有第Ⅱ段的质量 与第Ⅲ段的质量 之和的一半,还应加上叶轮的质量,即 , 式中 ——叶轮的质量 6.除上所述,按变直径和集中载荷自然分段外,一般分段数应该高于所求临界转速阶数的5~6倍,例如:求转轴2阶临界转速,则至少要划分2*(5~6)段,上述的图中,可在每一段中人为再增加段数。
二.计算公式——递推公式 • 1.基本参数 • 由材料力学可知,弯曲梁上任一截面的变形情 • 况可由 4个基本参数来反映,即 切力——Q 弯矩——M 转角——θ 挠度——y • 2.计算公式 • 将实际轴简化为计算轴后,如下图所示:
以左边为起点,转轴的第一个分段点为0点,依次各以左边为起点,转轴的第一个分段点为0点,依次各 个分段点分别为1,2,3,……i-1,i,……j,分段点0 于1之间称为第1段,1与2之间称为第2段,…..(i-1)与I 点之间称为第i段,依次类推。 规定: 第i段包括第(i-1)分段点的集中质量,不包 括第i分段点的集中质量,而第i分段点的质量包含再i与i+1 分段点组成的第(i+1)段上,依次类推。
取第i段轴分析,i和(i+1)分段点上的Q、M、θ和y,取第i段轴分析,i和(i+1)分段点上的Q、M、θ和y, 当轴以某临界角速度 旋转时,根据“规定”,再 (i-1)分段点上除有切力Qi-1外,还有因为i-1分段点上 的集中质量产生的离心力,所以由力的平衡则有: (A) 再由力矩的平衡,则有: (B)
又因为由实轴简化为计算轴的过程及上述“规定”,在当前讨论的第i段轴上,除了在i-1分段点有集中质量外,其他部分是无关质量,只有弹性的轴,所以这一段内的切力为常数,即Qi,因此在这段轴上i与i-1分段点的距离为x的地方的弯矩就为:又因为由实轴简化为计算轴的过程及上述“规定”,在当前讨论的第i段轴上,除了在i-1分段点有集中质量外,其他部分是无关质量,只有弹性的轴,所以这一段内的切力为常数,即Qi,因此在这段轴上i与i-1分段点的距离为x的地方的弯矩就为: (C)
另:由材料力学知有: (D) 由材料力学及数学知识有: (E) 将(C)代入(D)得到:
对上式积分一次,得: 由边界条件: 处有: 所以得 C1= 所以有: (F)
又对上式积分,得: (F+) 又由边界条件: 处有: 所以有: C2=
C2代入(F+)得: (G) 又由边界条件: 时有: 所以当 时由(F)和(G)式及 则有:
(H) (I) 将以上2式整理后与(A)、(B)两式归纳在一起,得:
(i=1,2,3…n) (3-6) 式中
上式表明: 只要知道第i-1分段点上的4个基本参数(Qi-1、Mi-1、 θi-1 、yi-1),在选定一个临界角速度值 后,利用上 式就可求得相邻的后一个分段点i分段点上的4个基本参 数(Qi、Mi、θi、yi),依次类推,就可以求得转轴 上任一个分段点上的这4个基本参数,直至最后一个分 段点,因此,上式又称为“递推公式”。
三.计算步骤: 1.将实际轴简化为计算轴; 2.假设(试凑)一个临界角速度 ; 3.在保证满足轴始端(一般取左端)的边界条件 的情况下,给定一组始端的参数(Q0、M0、 θ0、y0)。
4.利用递推公式逐段递推计算各个分段点的4个基本参数 ( 、 、 、 ),直到计算出转轴终端(右端)的 4个边界参数( 、 、 、 ) 5.如果计算出的终端的4个参数能满足边界条件,则所假 设(试凑)的 就是真实的临界角速度,否则就不是 真实的临界角速度。 6.重新假设(试凑)临界角速度 ,重复上述1-5步骤, 直到满足边界条件为止。 注:不同的支撑和联接方式有不同的边界条 件,计算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边 界条件。
四.几种情况的计算: 1.二支座单跨
如图所示,两端铰支,这是一种最简单又最常见的转子支撑情况。一般单根轴且无外伸端时均属这种情况。如图所示,两端铰支,这是一种最简单又最常见的转子支撑情况。一般单根轴且无外伸端时均属这种情况。 从递推公式可以看出,若把O支座作为始端,那么,只要知道这个分段点(也即截面)上的4个弯振基本参数 、 、 、 (称为初参数),再假设(试凑)一个临界角速度 ,就可按公式逐段递推,依次计算了。由此便可求出轴上任一个分段点i上的4个参数, 即 、 、 、 。 那么始端O分段点上的4个基本参数知道不知道呢? 实际情况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
( (1)边界条件: 由材料力学知,对一根两端绞支的梁,应有: 而 且不为0 (2)分析: 从递推公式可看出,前后两截面4个基本参数 Q、M、 、Y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在已经假定 之后),从数学知识可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 将 和 作为未知数代入递推公式(此时的 边界条件 ),逐个分段点递推, 那么很显然,任一截面(分段点)i上的4个基 本参数 、 、 和 都只是 和 的线性函数,即有:
(i=1,2,3……n) (3-7) 另外,递推公式清楚地表明,在目前两端绞支这种情况下,在递推过程中,未知的始终只是 和 ( 已先假定了一个数值),所以上式中的系数 、 、…… 都是有确定值的。
(3)计算系数 、 、…… 首先假定一个 值,且对两端绞支,已知有 边界条件: 再分两次计算系数 、 、…… 第一次: 取 , (已知 ) 因为转轴的第一个分段点(即始端点) 、 、 和 均已知,代入递推公式(3-6),就可逐段递推 依次计算出各个分段点的参数,写为: 、 、 、 (i=1,2,……n……j)
将第一次计算的结果与(3-7)式对照,显然有:将第一次计算的结果与(3-7)式对照,显然有: (i=1,2,……n……j) (3-8) 上式说明:第一次取 , ,用递推公式(3-6)所计算出来的各个截面(分段点)的 、 、 和 并不是在各个分段点的真实挠度、转角、弯矩和切力,而只是相应的系数 、 、 、
第二次: 取 , (同样已知有 ) 同第一次一样,将 、 、 、 代入递推公式,逐 段递推,得出各个分段点的4个基本参数,写为: 、 、 、 (II=1,2,……n……j) 上标II表示第二次计算结果。 同理,将此次结果与(3-7)式对照,显然有:
(II=1,2,……n……j) (3-9) 同样,第二次计算得出的并不是各个分段点(截面)上的真实参数 、 、 和 ,而只是相应的系数。 这样,通过以上二次计算,边可得出各个分段点(截面)上的所有系数 、 、……
(4)临界转速的判别: 经过以上二次计算,已得出各个分段点截面上的系数,设最后一个分段点(转轴终点)为“j”点,则 、 、…… 已求出。则由(3-7)式,有 而目前讨论二端绞支的情况下,终端参数应该有如下边界 条件: 即
(3-10) 和 虽为未知数,但材料力学知识告诉我们, 和 在两端绞支的情况下肯定不为0。这样在 和 不 为0的前提下,要式(3-10)成立,只有系数行列式必 须为0,即 (3-11) 也即: (3-11A) 经过上述计算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A)若最初假设(试凑)的角速度 为真实临界 角速度 ,则式(3-11A)成立。反之,则式 (3-11A)不成立(即不为0),这样,就要重 新假设(试凑)新的 值,再重复上述的计 算及判别过程,直至式(3-11A)成立,从而 求出各阶之临界角速度 。 (B)由于不可能很快就试凑出真实 ,而上述计 算过程又是一个繁琐的重复过程,为计算方 便起见,不妨先令式(3-11A)式为: 显然 与假设(试凑)的 有关,称为 残值。 若 (3-11B)
不同的 对应不同的残值 。当试凑过一定数量的角速度 后,就可画出 曲线,如图所示:
显然,曲线与 轴的交点, =0,这些交点的 值就是转轴的各阶临界角速度,例如 、 、 …… 。 实际上,利用计算机计算时,是很容易搜索出各个交 点,也即各阶临界角速度 值的。
2.多支点多跨情况 下图就是实轴简化为计算轴的一根3跨(二支撑点间为一跨)4支点的转轴。(例如二根转轴用刚性联轴器联接后,就构成一根4支点3跨的转子)
如 如图所示,始终端点用o、z表示,中间支座用j、s表示。 (1)第1跨从o到j之间各个分段点上参数Y、、M、Q的计算显然与前面介绍的2支座单跨的情况一样。 (2)第2 跨从j到s分段点之间任意一分段点(截面)的计算与第一跨基本一致,只是要多考虑一个问题——即“跨越支座点”的问题。具体如下: 在计算j支座点后一点,即j+1分段点时,按第推公式,需要用到j分段点的4个基本参数(作为已知数)。而j分段点的4个基本参数则应该在上一次的第推中求出。但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第推公式(3-6)式就可知,第推公式中没有考虑“支座反力”的影响,这是j点既具有一般分段点的性质有具有其作为“支座点”的特点。
显然,这个“支座反力”在4个基本参数(Y、 、M、Q) 中应反映在切力Q的大小中,也就是说按递推公式计算 出的j点的切力 还应再加上支反力(写为 )即, 那么支反力 有多大呢?不知道! 它也是一个未知数,既然这样,为计算方便,就将 作为一个未知数来处理(因为 ),这样,在用递推公式计算j +1分段点时就似乎有三个未知数了,即 、 和 。 但在深入分析后又可以发现,在j分段点,既然它又是支座点,那么必有: 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