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k likes | 1.47k Views
证券法律制度. 第一章 证券法概述. 第一节、概念.性质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证券法的作用 第三节、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证券法概念: ( The securities Act )是规定证券的各类及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和二级市场的交易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广义包括票据法和投资证券法在内的现代证券法; 狭义指某一特定的证券法律规范。. 第一节、概念.性质和调整对象. 证券法的性质. 证券法是国内法 证券法兼而具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性质 证券法是强行法 证券法为民法之特别法 证券法为行为法. 证券法的调整对象.
E N D
第一章 证券法概述 第一节、概念.性质和调整对象 第二节、证券法的作用 第三节、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证券法概念: (The securities Act)是规定证券的各类及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和二级市场的交易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广义包括票据法和投资证券法在内的现代证券法; 狭义指某一特定的证券法律规范。 第一节、概念.性质和调整对象
证券法的性质 • 证券法是国内法 • 证券法兼而具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性质 • 证券法是强行法 • 证券法为民法之特别法 • 证券法为行为法
证券法的调整对象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上市交易,适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证券衍生品种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的原则规定。
国外对证券法调整对象的种类规定得较为广泛 • 美国:“证券是指任何票据、股票、国库券、债券、公司债券、利润分享协议或石油、天燃气或其他矿产特许或租赁协议下的权益证书或参与证书,任何关于证券的抵押信托证、组建前证书或认购证,可转让股份,投资合同、投资信托证、存单,任何关于证券、存单或证券指数的卖出权、买入权、选择期权或优先权(包括其权益或由其价值所生之权益),任何在国家证券交易所达成的外汇卖出权、买入权、选择期权或优先权。
第二节、证券法的作用 • 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 •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 •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观点一:为国企改革服务,解决国企资金不足的困难;观点一:为国企改革服务,解决国企资金不足的困难; 观点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关于证券法的作用或宗旨的主要争论:
第三节、证券法的基本原则 • 三公原则 • 自愿、有偿、诚实信用 • 证券发行、 交易活动的合法性 • 证券业和银行业、 信托业、 保险业分 • 业经营、分业管理 • 统一监管 • 依法审计
三公原则 • 定义:“公”包含公共性、一般性和社会性诸涵义。三公原则较多体现的不是个体本位的民法原则,即私权至上、意思自治,而是社会本位的经济法原则,更强调社会和谐发展,强调权利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 • 辩证关系:公开原则又称透明度原则,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公平、公正是公开追求的目标。 • 核心:“三信原则”:即信息、信用、信心。
统一监管原则 • 证监会的法律地位问题: •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 根据统一部署:国务院证券委的职能并入中国证监会;地方证监部门由中国证监会垂直领导;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职能全部移交证监会。 • 证监会的监管权实质是一种行政权,应有处罚权 • 证监会应涉及到制定政策、文件,但事业单位没有立法权即制定规章的权力。
第一节、证券的渊源 • 第二节、证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 第三节、证券的种类 • 第四节、证券的特点
证券的渊源 • 股票的渊源 • 债券的渊源 • 投资基金的渊源
证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 “证券”词考 2. 概括“证券”的基本要素 3. 概念:证券是载有一定金额的,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一种证书。即用以证明证券持有人有权按照证券所规定的内容,取得相应权利的凭证。
证券的经济学含义和分类 • 1.证券:是各类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它用来证明证券持有者有权按其所记载的相应的权益。 • 2.分类: • 货币证券 • 资本证券 • 商品证券
证券法上的“证券” • 一、法律特征 • 1.证券是投资凭证 • 2.证券是证权证券 • 3.证券是标准化的证券 • 4.证券是流通证券 • 二、分类 物权证券、债权证券、社员权证券
证券的种类 • 股票 • 债券 • 投资基金
1. 按股东权益的不同可分为: • 普通股 • 优先股 • 2. 按股票持有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 国家持有股票(国家股) • 集体持有股票:国有法人股和普通法人股 • 个人持有股票:公司内部成员持有的股票和社会 公众持有的股票 • 外资股:境内上市外资股和境外上市外资股
债券概述 • 一、性质:债权 • 二、特点: • 1.社会化的集资手段 • 2.直接的融资手段 • 3.风险小、增值潜力小、价格波动小
三、影响因素 • 1.市场利率 • 2.公司资信 • 四、内容 • 1.本:面额 • 2.息:利率 • 3.期限
证券的特点 • 获益性 • 风险性 • 流通性 • 未来性
第一节、证券发行理论 • 第二节、证券发行的审核 • 第三节、证券发行的程序 • 第四节、证券承销 • 第五节、境外发行证券
第一节、证券发行理论 • 一、证券发行与证券募集的区分: • 1.概念的区分 • 2.法律性质的区分 此处做链接
1.募集是合意行为: • 招股说明书是要约邀请 • 股份认购是认购人提出的要约 • 确定并分派股份是募集人的承诺 2.发行是交付行为:应认定为单独法律行为
二、证券发行方式 • 1.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 • 2.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 • 3.平价发行、时价发行、中间价发行和折价发行
三、论“高溢价发行” • 现状 • 根本原因: • 发行制度 • 价格机制
第二节、证券发行的审核 • 世界主要证券发行制度 •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沿革 • 证券发行核准的条件 • 股票发行审核程序 • 发行审核委员会
世界主要证券发行制度 一、注册制:美国为代表——形式审查 • 主要内容: • 证券法无须规定发行的实质条件; • 证券监管机构无权批准某公司是否发行; • 证券监管机构不保证投资回报; • 发行人需全面公开相关资料。
二、核准制——实质审查(先要求形式、再要求实质)二、核准制——实质审查(先要求形式、再要求实质) • 主要内容: • 证券法规定发行的实质条件; • 证券监管机构享有独立的审查权,可禁止上市; • 证券监管机构在批准发行后,有权撤销已作出的核准许可。
三、两种制度的比较 • 注册制的优缺点; • 核准制的优缺点; • 实施完全公开制度的基本条件。
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沿革 • 第一阶段:行政审批制度(1990-2000) • 第二阶段:核准制(1999年旧证券法) • 第三阶段:上市保荐制度(2003年起)——我国是世界上第一次在主板市场实行保荐人制度。
证券发行核准的条件 • 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核准的法律依据 • 申报材料或核准文件的格式
股票发行审核程序 • Step 1: 证监会受理申请文件 • Step 2: 证监会初审 • Step 3: 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 Step 4: 核准发行 • Step 5: 复议
发行审核委员会 • 发审委的成员组成 • 发行上市前的“公关”过程 • 发审委的改革 此促做链接
发审委改革的目标:新股发行的“三道关” • 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是“第一关” • 承销商担任好保荐人是“第二关” • 发审委的核准是“第三关”。 发审委改革的具体举措: • 公开委员身份; • 改为记名投票; • 80人减至25人,设专职委员; • 对委员参会提出具体要求; • 建立发审委员的问责机制和监督机制。
第三节、证券发行的程序 • 发行准备 • 发行实施阶段
发行准备 • 制定新股发行计划 • 形成新股发行决议 • 股票发行申请与审核
发行实施阶段 • 制作股票募集书 • 冻结股东名簿 • 确定委托代理 • 招认股份 • 改选董事监事 • 发行结果登记
第四节、证券承销 • 概念 • 证券承销协议 • 证券承销方式 • 证券承销的特别义务
证券承销的概念 • 证券承销:是指证券发行人委托具有证券承销资格的证券公司,代其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本并交付证券的行为和制度。 • 概念分析: 证券承销包含三重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 • 发行人与证券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 • 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 证券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证券承销协议 • 证券承销协议的特点 • 证券承销协议的主要条款 此处做链接 • 分销协议的特点
当事人情况; 鉴于或背景条款; 定义条款; 标的条款; 承销方式条款; 发行价格条款; 股票分销条款; 承销日期条款; 承销费用条款; 承销付款条款; 股票推介和发售限制条款; 保证条款; 不可抗力条款; 违约条款; 其他条款。 证券承销协议的主要条款
证券承销方式 • 代销 • 包销 • 比较
代销: 是指证券公司代发行人发售证券,在承销期结束时,将未售出的证券全部退还给发行人的承销方式。 包销: 是指证券公司将发行人的证券按照协议全部购入或者在承销期结束时将售后剩余证券全部自行购入的承销方式。
比较 • 证券公司的尽力销售义务不同; • 证券分销协议与风险分担不同; • 责任限定条款与风险分担不同; • 承销费用条款与利益均衡不同。
证券承销的特别义务 • 禁止违法招揽行为; • 发行文件的核查义务; • 禁止事先预留行为; • 承销情况备案义务。
第五节、境外发行证券 • 直接或间接发行证券 • 境外发行证券的有关现行规定 • 国务院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