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 likes | 1k Views
武汉市江夏庙山经济开发区某面粉厂 A 生产 5000 元的面粉,其中将 200 元面粉卖给某面条厂 B ,面条厂 B 生产 500 元的面条,卖给消费者。面粉厂 A 又将 2000 元的面粉卖给面包厂 C ,余下的 2800 元面粉卖给消费者。 C 生产出 6000 元的面包, C 将 3000 元的面包卖给 A ,余下的面包卖给消费者。问:价值增加值为多少? GDP 为多少?.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三个假设:.
E N D
武汉市江夏庙山经济开发区某面粉厂A生产5000元的面粉,其中将200元面粉卖给某面条厂B,面条厂B生产500元的面条,卖给消费者。面粉厂A又将2000元的面粉卖给面包厂C,余下的2800元面粉卖给消费者。C生产出6000元的面包,C将3000元的面包卖给A,余下的面包卖给消费者。问:价值增加值为多少?GDP为多少?武汉市江夏庙山经济开发区某面粉厂A生产5000元的面粉,其中将200元面粉卖给某面条厂B,面条厂B生产500元的面条,卖给消费者。面粉厂A又将2000元的面粉卖给面包厂C,余下的2800元面粉卖给消费者。C生产出6000元的面包,C将3000元的面包卖给A,余下的面包卖给消费者。问:价值增加值为多少?GDP为多少?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三个假设: • 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和厂商。消费和储蓄行为都发生在家户部门,生产和投资行为都发生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主的,即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 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 (一)均衡国民收入 • 又名: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 • (二)模型 • 1、列表法 • 2、公式法:Y=C+I • 3、图解法 • (1)45°线法 • (2)储蓄恒等于投资法
图解简单国民收入 S,I 45°线 S曲线 C+I C+I I Y y o o y0 Y0
关于y=c+i, 应该注意的问题 • 公式中小写的c,i代表的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 公式中小写的c,i代表的的是居民和企业意愿的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等于计划的产出加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但均衡产出指和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所以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为0.
投资等于储蓄 • 均衡产出E=y=c+I • 生产创造的收入y=c+s • 由 E=y • c+I =c+s • 即:i=s • 注意:1,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 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资等于储蓄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等于储蓄. • 2,前者为均衡条件,即计划的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收入才能处于均衡状态;而后者所指的实际和投资和储蓄是根据定义所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 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 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 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 • 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平均消费倾向(APC)与边际消费倾向(MPC) • 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即: • APC=C/Y • MPC: 是指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 的比重,即: • MPC=△C/△Y
消费函数方程 • 消费函数方程: • c=α+βy • 其中, c: 消费支出; • α: 自发性消费; • βy:诱发性消费; • β: 边际消费倾向。
再谈MPC与APC • APC既可以小于1,也可以大于1,还可以等于1,各代表不同意义. •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 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 • 1 > MPC > 0 • MPC有递减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即APC也有递减趋势。 • 在特殊情况下,当线性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性消费a = 0时,平均消费倾向APC便等于边际消费倾向MPC,且不再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 此时,消费函数: • c = ky
储蓄 • 1)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 • 2)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 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 • 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
4)线性储蓄函数 • 储蓄与消费相对应 • 线性条件下,c = a + by,代入s = y - c • s = y -(a + by), • 整理: • s = - a + (1-b) y (1 > b > 0) • 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标中,储蓄函数图象如下:
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 根据定义有: • APS = s / y •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 • 根据定义有 MPS=Δs/Δy • 当储蓄增量Δs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S = ds/dy
4)APS与APC • 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即 • y = c + s, • 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有 • y/y = c/y + s/y, • 即: • APC + APS = 1 • 或1 - APC = APS,1 - APS = APC
5)MPS与MPC • 与上同理, y = c + s,有Δy = Δc + Δs; • 两边同除Δy,则 • Δy/Δy = Δc/Δy +Δs/Δy • 即: • MPC + MPS = 1 • 或 1 - MPC = MPS,1 - MPS = MPC • 可以推断:若MPC有递减趋势,那么MPS必有递增趋势。 •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1)互为补数两者之和=y,即y=c+s。 • 2)两者只要有一个确定,另一个也确定。 3)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6、居民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 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是基本相似。除了存在很多限制条件: • 1) 国民收入的分配。越少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容易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这些支出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储蓄,多了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4)例题:设C=100+0.80y,求得当y=1000美元时的C、APC和MPC以及S、APS和MPS。(4)例题:设C=100+0.80y,求得当y=1000美元时的C、APC和MPC以及S、APS和MPS。
1,如果陈梅的收支相抵点对应的收入为10000元,她的MPC为0.75,则在她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为1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__,其储蓄为___.1,如果陈梅的收支相抵点对应的收入为10000元,她的MPC为0.75,则在她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为1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__,其储蓄为___. • 2,如果消费函数为C=20+0.8Y,其中C和Y分别为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那么当Y为多少时,平均消费倾向为1.
3,根据以下假设某经济的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 可支配收入0 50 100 150 200 • 储蓄 -10 0 10 20 30 • 根据以上数据,边际消费倾向=_ • 根据以上数据,当收入水平为100元时,平均储蓄倾向=_ •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储蓄曲线的斜率为=_
4,根据下列三组数据,其中DI表示个人可支配收入,C表示消费支出,4,根据下列三组数据,其中DI表示个人可支配收入,C表示消费支出, • A:DI 0 10 20 30 40 50 • C 4 11 18 25 32 39 • B:DI 0 80 160 240 320 400 • C 65 125 185 245 305 365 • C:DI 0 20 40 60 80 100 • C 2 20 38 56 74 92 • 根据以上数据A国经济中的边际消费倾向为___ • 根据以上数据,边际储蓄倾向的值哪国最大____ • 根据以上数据,当可支配收入的值为40元时,边际储蓄倾向的值哪国最大_____ • 根据以上数据,当可支配收入为400元时,B国的平均储蓄倾向为__ • 根据以上数据,C国经济中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和斜率分别=__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2)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
2、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与收入的影响; (2)指消费指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与消费的影响。 如果当前收入超过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他的消费与上述相对收入有关,如果低于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人们通过提高消费倾向维持已经有过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所谓消费的“棘轮效应”——指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短期消费减少的抑制作用。 所谓示范效应是指人们的消费会相互攀比,低收入总是向高收入高消费看齐。
3、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 这种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 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即他一生中所得收入的平均数。 • 1、前提(P——permanent,永久;t——transitory,暂时) • (1)y=yp+yt, c=cp+ct • (2)cp=βyp, β为消费倾向 •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 2、应用: •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所以现实APC<恒常APC,现实APS>恒常APS •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 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 根据这个理论政府的财政政策是不能奏效的。
4、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青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认为消费者总是要估算一生的总收入并考虑在人生命过程中如何最佳分配自己的收入,以获得一生中消费最大满足。
Y,c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 2、生命周期理论(F. Modigliani) • YL×WL=C×NL=C×WL+C×(NL-WL) • 其中,WL——工作期,NL——预期寿命,YL——每年劳动平均收入,C——年消费量,c*(NL-WL)——储蓄 • 0~t1——幼年期,c>y, s<0,负父母的债 • t2—青壮年期,c<y, s>0,s的用途有:还债,养老储蓄,放债。 • t3~∞—老年期,c>y,s<0,t他有两件事要做:消费(用青年期的储蓄),讨债。 o t2 t3 t1 t
案例 • 案例1:我国的储蓄问题 • 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8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7万亿元大关,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比去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2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加较多表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 • 为了刺激我国的经济增长,使大量的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利息,2002年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这已经是自1996年5月1日央行首次降息以来的第八次降息,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我国的居民储蓄还是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 问题: • 1、解释下列名词: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 2、根据所学的知识说明决定一国储蓄率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投资支出 • 投资(investment):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资本存量。 • 在简单的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投资被视为给定的(自发变量) ,即认为投资与国民收入无关,I=I0 。 • 投资支出主要包括购买建筑物、设备支出和存货投资。
投资曲线 I I=I0 I0 Y O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及变动 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消费函数 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可求得均衡收入:y=c+i ;c= α+βy 解联立方程,就得到均衡收入:
(1)收入 (2)消费 (3)储蓄 (4)投资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3400 4200 5000 5800 6600 7400 8200 9000 —400 -20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均 衡 收 入 的 决 定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利用消费函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利用消费函数) AE AE= (a+I0)+bY C=a+bY a+I0 a 450 O Y YE
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利用储蓄函数)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利用储蓄函数) •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 I=S • S=-a+(1-b)Y • I=I0 • 解方程组得: • Ye=(a+I0)/(1-b)
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利用储蓄函数)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利用储蓄函数) S/I S=-a+(1-b)Y I=I0 O Y YE -a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均衡收入的确定 • Y=C+I • C=Ca+cY • I=Ip • 均衡收入为:Ye=(Ca+ Ip)/(1-c)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均衡收入 C,I C+I C 10 20 10 10 40 20 45o Y 0 80 120 160 200
*总漏出与总注入相等时均衡收入的确定 • S=I • S=Sa+sY • I=Ip • 均衡收入为:Ye=(-Sa+ Ip)/s
总漏出与总注入相等时的均衡收入 S,I S 20 10 I 10 20 0 10 Y 80 120 200 160 -20
(一)乘数的概念与计算 1、概念:投资乘数: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最终变动量。 在宏观经济学中,乘数有双重含义 (1)经济中某一自变量发生变动时,所导致因变量的最终变动幅度; (2)特指投资乘数。 2、计算公式 3、投资引起收入增加的连锁反映过程
如以Δy代表增加的收入,Δi代表增加的投资 ,则二者之比率k=Δy/Δi=5。因此,Δy=kΔi。 上面例子也说明: 由于MPS=1-MPC,因此,
乘数的效应 c+i c + i′ E Δi c+ i Δy o y′ y y
(三)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限制条件 乘数原理(Principle of Multiplier)是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和就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乘数可以发挥作用。其以后的经济学家认为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应有若干限制条件; (1)必须知道边际消费倾向; (2)社会上有大量的闲置资源; (3)增加投资不会使得价格和利率发生变化; (4)乘数作用是双刃剑。
投资乘数等于( )(多选)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D.(1-MPS)的倒数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