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418 Views
水栀子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 宁墩栀子基地. 栀子的用途. 一、药用: 9-11 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 外治扭挫伤痛 。 6-9 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栀子的用途. 二、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及棉、毛、丝织物的印染
E N D
栀子的用途 一、药用: 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和杂质,蒸至上气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之功效。 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6-9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栀子的用途 二、提取天然色素:用于食品及棉、毛、丝织物的印染 栀子黄: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出来的植物色素,其主要成分为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是一种罕见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无毒无害,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栀子黄在国内外食品工业上广泛应用,是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依我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0的相关规定可作为冷冻饮品(食用冰除外)、蜜饯类、坚果与籽类罐头、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类巧克力和代巧克力)以及糖果、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混沌皮、烧卖皮)、生干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奶黄包、糕点、果蔬汁(肉)饮料、果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的着色剂。 栀子蓝色素:是天然色素中比较少有的蓝色素,是利用栀子提取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与伯氨基酸水解产生的蓝色物质。栀子蓝色素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也是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依我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0的相关规定可作为果酱、糖果、方便米面制品、糕点彩妆、果蔬汁(肉)饮料、果味饮料、配制酒的着色剂。 栀子红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栀子苷,然后采用生物发酵方法,产生的一种天然红色素。可用于一般食品,如制面、馅芯、冷点心、赤豆饭、饮料、甜酒等的着色, 栀子绿色素:是由栀子黄和栀子蓝经过进一步的复配得到的天然绿色素,可以产生从草绿色到墨绿色等一系列的复配型绿色素,可用于一般食品的着色。
水栀子无公害规范化栽培技术 •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水栀子生产的生产地选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准则。适用于集约栽培并有一定规模的水栀子无公害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8321- (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2000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2002.6.1。 (产品质量控制基础)
3. 栽培技术 3.1适生环境 水栀子喜温暖、湿润向阳的低山丘陵生产环境,在排水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肥沃、疏松、砂质壤土生长良好。低洼积水、过于干旱和盐碱性土壤不宜种植。
繁殖方法 水栀子可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是采用播种育苗方法,在扦插材料(插穗)丰富时多采用无性繁殖,以插苗繁殖最普遍。 扦插育苗 A 、圃地选择、整理:选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水田、旱地,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000-4000公斤,深埋后过冬。二月中下旬重耕耙细整平圃地,亩施复合肥20-30公斤,做1.30-1.50米宽苗床、畦20厘米高呈龟背型苗床,铺黑色地膜,并将地膜两边插压入畦土里,以防风吹。 B 、插穗选取:在健康母树上剪取外围2年生硬枝,按叶芽节剪成15-20厘米长插穗,要求带芽不少于3节,修去插枝下半部枝叶,留顶部分,下部剪口剪成马耳形,扦插时用生根粉剂处理效果更佳。 C 、扦插方法: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无风晴天在黑地膜上按行距10-15厘米,株距5-6厘米,打略倾斜插孔,插入穗条深约10-12厘米,上端留一节露出地面揿实。亩插穗条5万株,在喷灌便利有遮阴条件的圃地亦可在7月插嫩枝或9月进行秋插。 D 、苗期管理:幼苗期追施氮肥2-3次,每次施尿素2-3公斤/亩,施肥掌握先稀后浓,旱季酌情适时浇灌。 E 、质量要求:叶大色深绿、无病虫害,苗秆高度不低于40厘米,地径大于5毫米,根系发达完整,基根无损伤。
3.4 定植造林 A、造林地选择:宜选择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土壤呈酸至中性的缓坡、低山、丘陵。在土层较浅的瘠薄山地,应提高整地和种植穴的规格,坡度较大处应筑1.0-1.5米宽水平土台种植。 B、种植密度:株行距宜2×1~1.5米,亩栽200株左右。 C、栽植穴要求:50×50×40(长×宽×深)厘米,每穴施厩肥、土杂肥10公斤或复合肥0.25公斤作底肥。 D、栽植要求:每年3月种植,每穴栽苗一株,先回填表土,放正苗木,再回填上,要求土中苗木根系舒正,覆土后苗株踩实,苗木入土深要比原圃地加深3—4厘米,久晴缺水天气栽种可适度剪去部分顶梢和枝叶,天旱时浇定根水。
3.5,幼林管理 A.中耕除草:定植后每年夏、秋、冬三季进行松土除草,防止幼苗为杂草遮盖影响生长,要求每处不少于两次。疏松土壤利于发根,将削除杂草覆盖在幼树四周利于保水保土和降低土温。 B.合理施肥:定植后至正常开花结果期前为营养生长期,以施氮肥为主,促进植物的营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每亩每次施用尿素5-6公斤,每株20-30克,结合中耕除草开环状或半月状沟施入,当即覆土。年施肥2-3次,即4月上旬施春肥促其发职业;入秋后施复合肥或入冬后结合冬季抚育清园施有机肥利于植株越冬,肥量视植株大小长势可提高到30-50/株。 C.防止损伤:定植后第1-2年幼树易遭旱、冻、暴雨及牲畜损害,应加强管护、及时补救。 D.整枝修剪:定植后第一年将主干离地面20-25厘米内萌芽抹除,作为定干高度。当夏梢生长至18-20厘米时,选留3-4个生长方向不同的壮枝,培养成为主枝;第二年再在三个主枝叶腋间选留3-4个强壮的分枝,留作培养副主枝,向不同方向生长,以后再在副主枝上面放生侧枝。通过修剪达成外圆内空的树冠,修剪宜在冬季进行,第1-2年生幼树过早花蕾应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
3.6成林抚育 A.垦复除草:每隔2-3年全面垦复林地一次,夏季垦复能清除杂草,促进地下根生长;冬季垦复疏松土壤又可清除病虫。在劳力紧缺时秋季全面劈山一次利于入冬采摘。 B.追施肥料:增施经腐熟的有机肥,合理追施商品化肥,禁用含有害物质的垃圾肥和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等级认证的肥种。进入结果期后,应增施氮、磷、钾齐全的复合肥,年施2次以上,每年4月施春肥利于枝叶生长;入秋后施肥有利于提高座果率和促进果实壮大;入冬采果后,结合清园施有机肥有利于植株越冬,施肥作业与垦复除草结合进行。进入结果盛期栀子园,每亩年施复合肥在40-50公斤,分2-3次采用沟施、穴施方法施入。 C.整枝修剪:进入成林后,每年冬季应逐株丛查园,及时剪去枯死枝、纤弱枝、密生枝、徒长枝、病虫枝,保持植株良好冠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大小年的结实差距。 D.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营林技术为基础,通过科学培育,清除病虫源和传播源;提倡利用害虫趋性,进行灯光和其他趋性进行诱杀;有条件的林地进行生物防治;在虫病调查准确基础上合理选用农药,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药量,以防止林地、产品和周边环境的污染。 进行必要的农药防治所选用药种、使用次数、方法、安全间隔期按GB8321文和浙江省关于禁用和推荐替代农药的通知文要求进行。水栀子林地施放农药距采摘期不得少于30天。附表主要病虫害常用防治方法。
褐斑病 • 褐纹斑病:此病危害叶和果。发病严重时植株叶片失绿,变黄或褐色,导致叶片脱落,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产量。 • 防治方法: • 一是加强修剪,烧毁病株、病叶,防止病害蔓延与传播;二是5月下旬和8月上旬发病前,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每隔10d喷1次,连喷2~3次。
黄化病 • 黄化病又名栀子失绿病,是栀子的常见病害。该病为非侵染性病害,分布很广,凡栽种栀子的地方均有发生。栀子花性喜湿润和半阴的环境,一般在pH值为5.5~6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良好。北方栽培栀子花,往往由于盆土盐碱过重,导致缺铁症,植株叶片出现黄化,严重时会使植株死亡。植株发病后,轻则叶片变黄,生长衰弱;重则病斑破碎,甚至焦枯死亡。对此,笔者曾进行多年防治试验,总结出一套方法,现介绍如下。 • 将黄化的植株移到通风阴凉处。用一个能盛50千克水的瓷缸,灌满水后加0.5千克的硫酸亚铁,用木棒(勿用铁棒、铜棒)均匀搅动10分钟至20分钟,使硫酸亚铁完全溶入水中,用较厚的塑料薄膜密封后置日光下暴晒3天~4天。取上层液浇施栀子植株,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干透再浇,期间不要中断,不要浇清水,直至植株长出新叶。若有花蕾出现及时除掉。同时,每天向叶面喷5%的米醋l次~2次,保持环境湿润,摘去黄病叶子。以后用0.2%的硫酸亚铁和2%的腐熟饼肥水200倍液浇灌植株。 • 通过以上方法,严重的黄化植株在5~6个月,轻的植株2~3个月即可变成浓绿色。
栀子灰斑病 • 栀子花灰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中央灰白色,略凹陷,边缘紫褐色,大小4~9×3~6(mm)。后期表皮裂开,露出纤维组织和病原菌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分生孢子和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在水滴中萌发侵入叶片,产生新的病斑。夏秋高温,高湿条件下,植株衰弱、管理粗放易发病。 • 防治方法(1)精心养护。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900倍液、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斑锈清800-1000倍液等。
斑枯病 斑枯病 属真菌病害。危害叶片,受害叶的两面有黄褐色病斑,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上生小黑点,严重时使叶片枯死,造成大量落叶。 防治方法 1、是剪去发病枯枝,烧毁、减少病源。 2、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 1∶1∶10波尔多液。
炭疽病 • 该病主要危害栀子花的叶片。 • 病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被侵染的叶片上形成褐色圆形小斑,整个叶片逐渐变黄并脱落。病害也可从叶尖、叶缘处发生,形成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整个叶处逐渐变褐色、质硬并脱落。病害严重的植株可大量落叶,并导致枝条甚至枯死。在潮湿的条件下,叶两面病斑上均产生小黑点,以叶背面小黑点为多(叶面为分生孢子盘,叶背为子囊壳)。 •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是由围小丛壳菌侵染所致。 •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地越冬,第二年春季温湿度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进行侵染。本菌特点是生长季节也可形成大量有性态,即子囊壳。高温高湿的条件有利于发病。北京地区4-10月份皆有发生。栀子花的苗木在调运途中,通风不良,湿热的环境,发病率较高。 •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2、药剂防治。发病前喷施1%波尔多液,保护植株不受侵染;发病期间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3、发病初期可用硫硫酸亚铁(黑矾)30-50倍液浇灌根际土壤,或用“矾肥水”(硫酸亚铁2.5千克、豆饼5千克、猪粪15千克混合沤制,经10-15天发酵腐熟后施用)与清水间隔浇灌。也可用0.1%-0.2%硫酸亚铁水溶液喷洒叶面。
黑粉虱 • 马氏粉虱别名橘黑粉虱、黑蛹无刺粉虱、橘无刺粉虱、黑粉虱。 • 危害征状:以幼虫危害栀子花、桂花、白兰花等花木的叶部,其幼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排泄物粘附在叶片上,易诱发煤污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 • 形态特征(1)成虫:雌虫体长1.3毫米左右;头部黄色,有褐色斑纹;复眼红色;触角7节,第三节最长,第七节次之,第一节最短;胸部淡黄色;翅半透明,敷有白粉.前翅有不规则的7块淡紫色斑;腹部黄色;雄虫体略小。 (2)卵:椭圆形,卵壳平滑.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淡绿色。 (3)幼虫:共三龄,初孵时淡黄绿色,以后变褐色,体周分泌白色蜡质物,腹部外缘着生16对小突起,其上生有刚毛。老熟幼虫体长0.6毫米左右。 (4)蛹:椭圆形,黑色,有光泽。体长1.2毫米,宽0.9毫米;周围有玻璃状透明的蜡丝,整齐地围绕蛹壳的边缘。在蛹壳前端有1对新月形的透明眼点,管状孔近心脏形。 • 马氏粉虱一年发生3代,以二龄幼虫越冬;翌春5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下旬可发生各代成虫。卵产在叶的正反两面。 • 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清除周围杂草,定期修剪,删除徒长枝、丛生枝,适当通风透光。 (2)药剂防治:幼虫孵化期,喷施15%哒嗪酮乳油1000~2000倍液,或1%灭虫灵乳油3000~50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龟蜡蚧 白盾蚧 • 红蜡蚧 寄生在枝干上,受害植株态势萎黄,生长不良。可用速扑杀、扑虱灵等药喷雾防治;也可用石硫合剂进行防治,一般用生石灰1kg硫磺2kg、水10kg熬煮而成石硫合剂母液,在使用时再按母液的浓度兑水稀释后喷杀。
咖啡透翅天蛾 • 咖啡透翅蛾:幼虫危害叶片、花蕾。防治方法:一是冬季垦复栀园1次,使蛹暴露表土,被天敌所食或人工捕杀。二是用阿维菌素500~800倍液、杀虫螟杆菌(每g含活孢子100亿个以上)100倍液生物农药喷雾。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
栀子尖虫蛾: 幼虫危害根皮造成腐烂,严重时全株死亡。虫害发生时,可用50%辛硫磷乳剂每100mL药液兑水50L灌穴,每穴灌0.5kg。
霜天蛾 • 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六七月间出现,白天隐藏于树丛、枝叶、杂草、房屋等暗处,黄昏飞出活动,交尾、产卵在夜间进行。成虫的飞翔能力强,并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卵多散产于叶背面,卵期10天。幼虫孵出后,多在清晨取食,白天潜伏在阴处,先啃食叶表皮,随后蚕食叶片,咬成大的缺刻和孔洞,甚至将全叶吃光,以六七月间危害严重,地面和叶片可见大量虫粪。10月后,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 • 防治方法 • 1.冬季翻土,杀死越冬虫蛹。 2.杀虫灯诱杀成虫。 3.根据地面和叶片的虫粪、碎片,人工捕杀幼虫。 4.幼虫3龄前,可施用含量为16000IU/mg的B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灭幼脲2000至2500倍液,20%米满悬浮剂1500至2000倍液,50%锌硫磷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至1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至3000倍液等药物,防治效果较好。 5.保护螳螂、胡蜂、茧蜂、益鸟等天敌。
大卷叶螟 • 栀子卷叶螟:幼虫危害春、夏、秋梢。如遇虫口密度高峰期,危害后使翌年花芽萌发减少,产量显著下降。虫害发生时,用杀虫螟杆菌(每克含活孢子100亿个以上)100倍液喷雾,或用90%敌百虫10加倍液喷洒。
蚜虫(绣绒菊蚜) • 蚜虫 在树干上常常易生(又称黑虫或青霉灰),应随时注意清除,必要时可用艾美乐、阿克泰、吡虫啉等药喷雾防治。
螨类 • 为害状:主要危害嫩叶和嫩茎。被害部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受害严重时,叶片沿外缘向叶背卷曲,叶肉增厚,叶片变硬变脆,嫩梢扭曲畸形。 • 一年一般发生20代左右,以雌成螨在被害的卷叶里、芽鳞间、叶柄缝隙、蚧虫空介壳内等处越冬。在冬季温暖地区,终年均可生长繁殖,无滞育现象。越冬雌成螨于翌年3-4月间出蛰活动,全年以6-7月危害较重。 此螨在幼嫩部分栖息危害,主要在嫩叶上。在叶片上,多数在叶片背面,少数在叶片正面。繁殖以两性生殖为主。成螨性活泼,尤以雄螨为最。卵单产于叶背和芽尖。每雌产卵23.7-245.7粒,日平均产2-4粒,产卵期15-60天,寿命4-74天,越冬雌成螨可达6个月左右。螨体可借风力、流水及苗木调运等方式而传播,发生初期有一定危害中心,以后逐步扩散蔓延到各处。 • 对引进的苗木、接穗、插条等,应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此螨寄生,必须经过防治再引种栽植。防治药剂可参照田间防治的药剂使用。 在发生期,可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20%螨卵酯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氯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均有关良好的效果,如连续发生较多,可每隔5-7天再喷几次。
烟煤病 • 被害植株树冠外观部分或大部分呈黑色,有的枝条也变黑色,患部表面被黑霉所覆盖,手摸黑霉有粘质感。后期叶面黑霉可部分剥落,致叶片呈黑白斑驳状,严重受害植株光合作用受阻,生势不良,提早落叶, • 病菌以表生菌丝体在病部或病残体上越冬,并以介壳虫分泌的蜜露为养料而繁殖,借风雨及介壳虫活动而扩散。有利介壳虫繁殖为害的园圃生态环境条件,亦有利于煤烟病发生。 • 防治方法 • ①改善园圃通透条件。 ②喷药防虫控病,可喷施40%速扑杀乳油1000~3000倍液,或40%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25%优得乐(扑虱灵)乳油2000倍液(对介壳虫,若虫期喷稀液),或喷50%抗蚜威乳油2000~3000倍液(对蚜虫)。
4、采摘和处理 4.1 采摘时间:每年立冬至小雪,栀子林地见霜1-2次后,外果皮转呈深红色,果皮微皱时即可采收。采时做到无露水采摘,雨天不采摘。 4.2 果实处理:水栀子果实采摘后不可堆积,应选干净专用包装袋,装扎后及时送工厂加工。不能用脏、杂污染的包装装运,否则易造成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