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11 Views
從學校本位管理談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 黃文三 學歷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 : 曾任 :1. 國小教師 2. 國中教師 3. 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 4. 高師大進修部課務組主任、秘書 現任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從學校本位管理談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 黃文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摘要. 本研究先論述學校本位管理的基本內涵,進而探討該制度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啟示,期望對於我國新一代的生活課程的教學,能有所裨益。. 大綱. 壹、前言
E N D
從學校本位管理談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從學校本位管理談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 黃文三 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 曾任:1.國小教師 2.國中教師 3.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 4.高師大進修部課務組主任、秘書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從學校本位管理談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從學校本位管理談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發展方向 黃文三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摘要 • 本研究先論述學校本位管理的基本內涵,進而探討該制度對於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啟示,期望對於我國新一代的生活課程的教學,能有所裨益。
大綱 • 壹、前言 • 貳、學校本位管理的意涵 • 參、學校本位管理的模式和領域 • 肆、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 伍、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與重大議題 的對應活動 • 陸、各版本的生活學習領域課程探析 • 柒、生活學習領域的教學策略探析 • 捌、結論
壹、前言 • 二十一世紀的來臨,整個世界仿若一個地球村,處處體現出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趨勢 • 學校本位管理(School- based management)的理念與作法,就是此項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 學校本位管理的精神,倡導權力下放,教師參與課程的研發及展現各校特色,而生活學習領域課程,更是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由家庭、社區而學校為發展主軸,更能體現學校本位管理的特色
壹、前言 • 本文特以國小一、二年級的生活學習領域為分析對象。尤其,國民小學一、二年級的生活學習領域,是往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社會學習領域及人文與藝術領域的基礎。 • 本研究特以學校本位管理的理念與作法為出發點,採用文獻調查法(literature survey),探討有關的專書及期刊論文,並分析各版本(翰林版及牛頓版)的生活學習領域課程,再論及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實施方向與策略,希望所得的結果可做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與教育改革的方針之參考依據。
貳、學校本位管理的意涵 • 學校本位管理(School-base management,簡稱SBM) • 一般來說,學校本位管理可以如此界定為學校的管理是在上級的權力下放之際,由學校依據本身的需要和學校所處社區環境的特性,可以自行運用學校的經費、人事、課程等,以滿足學校及地方上的需求。
貳、學校本位管理的意涵 • 六項基本的假定: • 1.最受到學校決策影響的教師、學生、家長,在有關學校事務決策上應扮演有意義的角色; • 2.與學校體系有關的人員,在決策過程中應擁有權利與責任; • 3.學生、家長、學校人員和社區人員的獨特需求,他們自己本身最清楚; • 4.學校是教育體系內最基本的決策單位,學校有能力去了解並反應學生的需求; • 5.外加的教育決策常使某些學校相關人員無權; • 6.對某些特殊學科具有最佳知識的教師或行動者應該給予有關這些學科決策的自主權(Brown, 1990)。
參、學校本位管理的模式和領域 • 依據Murphy和Beck(1995)的觀點,他們將控制權威的歸屬,將SBM的模式分為 • 行政控制(administrative control) • 專業控制(professional control) • 社區控制(community control)。
參、學校本位管理的模式和領域 • 至於,學校本位管理的領域,依據Murphy和Beck(1995)的看法,分為 • 目標 • 預算 • 人事 • 課程和組織性的結構等四方面
肆、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 茲就國民小學一、二年級生活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闡述如下: • 一、重視有意義的具體活動,體驗生活世界的 樂趣 • 二、強調學習者與自然、社會及人文藝術的關 係發展 • 三、配合時令慶典及社區藝文活動,擴展生活 領域的視野 • 四、發展生活中各種互動與反省的能力,以發 皇自律自治的情操
伍、九年一貫課程生活學習領域與重大議題的對應活動 • 表1 六項重要融入議題:環境、兩性、人權、資訊、家政與生涯發展 • 一、環境教育的對應活動 • 二、兩性教育的對應活動 • 三、人權教育的對應活動 • 四、資訊教育的對應活動 • 五、家政教育的對應活動 • 六、生涯發展教育的對應活動
議題教育 環境教育 兩性教育 人權教育 資訊教育 家政教育 生涯發展教育 內涵 內容 尊重與關懷的價值信念 對人文、生態環境的尊重與關懷 對性別社會建構的尊重與關懷 對人權的尊重與關懷 對資訊應用的重視與關懷 對個人/家庭/社區與環境的尊重與關懷 對個人生涯發展的重視與關懷 國際觀與鄉土意識的均衡 環境、兩性、人權、資訊、家政與生涯發展,不僅是國際潮流的趨勢,也有本土性的意涵與實際日常生活上的問題,在七大學習領域中實施環境教育、兩性教育、人權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與生涯發展教育,可藉由適應國際潮流發展與解決實際的生活問題,使學生具均衡的世界觀與鄉土觀。 生活實踐 日常生活中落實環境保護 日常生活中落實兩性尊重與關懷 日常生活中落實人權尊重與關懷 日常生活中落實資訊與學習 個人與家庭日常生活問題的解決 個人生涯發展與規劃 終身學習 對環境問題的持續關切與行動 對兩性問題的持續關切與行動 對人權問題的持續關切與行動 對資訊發展的持續關切與學習 對個人/家庭/社區生活問題的持續關切與行動 關切個人生涯發展的階段性與持續性 科際整合 各具獨特的概念架構,及跨科際連結的知識體系,擁有一個整體性與豐富性的內涵,融入於七個學習領域中。 學校本位 這六個議題的教育為新興的領域,其內涵概念仍在持續發展中,需要學校與教師積極關切與不斷學習,使藉由科際整合與統整教學,裨益學生成長與學習。 成全一個具有公民素養的學生
陸、各版本的生活學習領域課程探析 • 一、生活學習領域課程目標與範圍 • 生活學習領域的範圍涵蓋有社會學習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及人文與藝術領域等範疇。依據此種內涵而提出下列生活課程的目標 • (一)人與自己: • (二)人與社會: • (三)人與自然:
陸、各版本的生活學習領域課程探析 • 二、各版本的生活學習領域課程內涵分析 • 由於篇幅有限,特舉述牛頓版及翰林版的生活課程內涵為例,陳述之。 • 牛頓版的生活課程包括社會、藝術與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三大學習領域,並融入資訊、環境、人權、兩性、家政和生涯發展教育等六大議題,成為一統整性課程。該生活課程採大單元編製,全部教材共分四冊,每學期一冊,供低年級使用。其課程架構一覽表如下:(表2)
單元別 學期 一年級 二年級 上學期 一、快樂的小學生 二、我喜愛學校 三、愉快的學校生活 四、平安上下學 一、我長大了 二、我的發現 三、團體中的我 下學期 一、住家的環境 二、我和家人 三、家庭生活 一、找到春天 二、快樂的遊園地 三、夏天的生活 表2 牛頓版生活課程架構一覽表
單元別 學期 一年級 二年級 上學期 一、我們這一班 二、快快樂樂上學 去 三、和自然做朋友 四、接近泥土 五、美好的聲音 六、好玩伴 一、二年級了 二、校外尋寶 三、快樂過冬天 下學期 一、開學了 二、溫暖的家 三、迎接暑假 一、快樂的成長 二、生活變變變 三、夏天的生活 表3 翰林版生活課程架構一覽表
1.認識班級名稱(名稱、位置、座位)。 2.認識班級成員。 3.與成員打招呼。 4.結交朋友的方法與興趣。 5.愛護小動物。 6.認識自己的角色與角色行為。 社會領域 1.發現同學的喜好不同。 2.自由交談與分享。 3.常見小動物的名稱與外型 特徵。 4.常見小動物的習性、食物 、運動方式。 人權:遵守班規。 自然與生活科技 快樂的小學生 重要議題與融入課程 藝術與人文 1.設計名片交換。 2.找朋友唱遊活動。 3.歌聲模仿或繪畫小動物。 4.表現角色行為:角色扮演。 5.製作感謝卡。 牛頓教材快樂的小學生內涵圖
1.晨間活動:升旗、說故事等。 2.整潔活動。 3.認識師長及其職責。 4.對師長應有的禮節。 5.參與學校活動。 社會領域 家政:分享玉米花。 人權:遵守活動規則。 1.聽信號作息。 2.玉米和玉米花的特性。 3.爆玉米花時的注意事項。 4.聲音的來源。 5.使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 重要議題與融入課程 自然與生活科技 愉快的學校生活 藝術與人文 1.對周遭聲音的感受。 2.製作發聲玩具。 3.教室佈置。 4.創作活動發表會。 5.觀賞藝術活動的態度。 牛頓版「愉快的學校生活」課程內涵圖
柒、生活學習領域的教學策略探析 • 一、善用SWOT的策略分析,強化學校行政支援系統及提升教學品質 • 二、重視生活課程的人性化、適性化、統整化與現代化,以活化教學的內涵 • 三、倡導即時制度及事前準備工作,重視課程反思與統整,以提升教學品質 • 四、以培養全人的力量為念,提升生活課程的發展願景
捌、結論 • 學校本位管理的理念與作法,恰可給予各校有更大的辦學空間,發展各校的特色,擴大教師參與校務,落實共同經營課程的辦學理念,精進教師的專業知能,藉以提升教學的品質。 • 再者,生活課程是人文與藝術領域、社會學習領域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三者的基礎課程,如果在國小一、二年級的實施沒有良好的啟迪及體驗,將會影響後續課程的圓融發展。因為人的一生中各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到頭來全都是在於助長生活的豐盈與踏實。
捌、結論 • 國小低年級教師應視自己為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的參與者,面對生活課程的核心價值,而且有著宏觀的視野,能樂觀進取的看待生命 • 生長在廿一世紀的兒童們,他們必須有創意、有產能,正如笛卡兒(Descartes),所云:「我思故我在」,今日的新世代要思考如何面對比從前更為嚴苛的諸多地球問題 • 生活課程的實施,應從日常生活中去感動生命,促使學童能利用取得之知識、資訊、整合出更新更有價值的創造能力,以體現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