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4

第八章 寄生虫性疾病

第八章 寄生虫性疾病.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二、寄生蠕虫病 三、由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 四、寄生甲壳动物病.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肉足鞭毛门: 鞭毛虫 顶复体门: 孢子虫 微孢子门:微孢子虫 粘体门:粘孢子虫 纤毛门: 纤毛虫. 孢子虫.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一)鞭毛虫疾病 (二)孢子虫疾病 (三)纤毛虫疾病. (一)鞭毛虫疾病. 鞭毛虫 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一根或多根鞭毛,以鞭毛作为运动器官,主要以纵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1. 隐鞭虫病 2. 口丝虫病 3. 锥体虫病. 1. 隐鞭虫病. ⑴ 病原. 鳃隐鞭虫.

tari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寄生虫性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寄生虫性疾病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二、寄生蠕虫病 三、由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 四、寄生甲壳动物病

  2.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 肉足鞭毛门: 鞭毛虫 • 顶复体门: 孢子虫 • 微孢子门:微孢子虫 • 粘体门:粘孢子虫 • 纤毛门: 纤毛虫 孢子虫

  3. 一、寄生原生动物(原虫)疾病 • (一)鞭毛虫疾病 • (二)孢子虫疾病 • (三)纤毛虫疾病

  4. (一)鞭毛虫疾病 鞭毛虫的主要特征是具有一根或多根鞭毛,以鞭毛作为运动器官,主要以纵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1.隐鞭虫病 2.口丝虫病 3.锥体虫病

  5. 1.隐鞭虫病 ⑴病原 鳃隐鞭虫 位置: 鳃片 柳叶形:长7.7~10.8 μm 宽3.8~4.8 μm (不含鞭毛) 前端生两根鞭毛,一根沿体表向后伸出 颤动 隐鞭虫 三角形,虫体略小,寄生在体表和鳃上。

  6. ⑵症状 鳃血管受阻,粘液增多,鳃片鲜红色,呼吸困难,离群独游,或靠近池边,聚集水面,不吃食,体色暗黑,鱼体消瘦。 症状 观察 载玻片放一滴清水,取一滴鳃粘液,显微镜下虫运动时左右摇摆,其大小如红细胞。 ⑶危害对象 严重:夏花草鱼! 一般:广泛,但仅使当年草鱼死亡! 鲢鳙鱼有天然免疫,即使感染也不发病 为保虫寄主!

  7. ⑷流行季节 7~9月份,特别夏花分塘时! ⑸防治方法 ①浸洗消毒 7 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 水温:10~15℃时浸洗20~30 min 水温:15~20℃时浸洗15~20 min。 硫酸铜: 杀灭体表无神经寄生虫! 硫酸亚铁:去粘液(收敛)!

  8. ②挂袋预防 袋数:3袋/食场 药量:硫酸铜100g+硫酸亚铁40g/袋 换药:1次/周 观察:第一次挂袋后,如果鱼不来吃食, 取下近池心的药袋。 ③治疗 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 0.7 ppm全池泼洒。 ④甲醛:1/500浸洗2 min,可控制感染!

  9. 2.口丝虫病,蓝云病,漂游鱼波豆虫 ⑴病原 形状:卵圆 大小:长约5~12 μm,宽3~9 μm 运动:鞭毛无力,树叶水中漂动 ⑵症状 部位:皮肤、鳃 症状:产生大量蓝灰色粘液(蓝云病) 观察:刮下粘液,镜检可见! 特殊:一龄鲤鱼感染后,皮肤充血, 鳞下集水,竖鳞!

  10. ⑶危害对象 种类:各种淡水鱼 大小:幼鱼最敏感,鱼苗在到死亡约2~3天! ⑷流行季节 水温12~18℃的冬末至夏初,4~5月份最多! ⑸防治方法,同隐鞭虫病! 幼鲤:1/1000~1/2000的甲醛浸洗15 min

  11. 3.锥体虫病 ⑴病原:我国已发现的锥体虫有20余种,如青鱼锥体虫、鲢锥体虫等。虫体呈狭长的叶片状,一根鞭毛。 (2)流行情况:淡水鱼类都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主要流行于6-8月,水蛭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

  12. 锥体虫

  13. (3)症状:少量寄生时影响不大,严重寄生时病鱼表现为贫血、消瘦、易继发其他疾病引起死亡。(3)症状:少量寄生时影响不大,严重寄生时病鱼表现为贫血、消瘦、易继发其他疾病引起死亡。 (4)诊断:血液学检查发现虫体 (5)防治:消灭传播媒介

  14. (二)孢子虫疾病 • 孢子虫是寄生于鱼类的原生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寄生虫。我国淡水鱼类寄生的孢子虫包括球虫目、粘孢子目、微孢子目和单孢子目的原虫。 • 1、艾美虫病(球虫病) • 2、粘孢子虫病 • 3、微孢子虫病—格留虫病 • 4、单孢子虫病—肤孢虫病

  15. 1.球虫病,艾美虫病 ⑴病原 青鱼艾美虫→青鱼肠内 住肠艾美虫→青鱼肠内 鲤艾美虫 →鲤鱼肠内 中华艾美虫→鲢鳙肠内 鳙艾美虫 →鲢鳙肠内 球虫属 寄生的专一性发病的专一性 ⑵症状 多在前肠形成白色结节,肠壁上有许多白色卵囊团,肠径扩大2~3倍。周围产生白色脓汁。

  16. ⑶流行季节 水温:24~30℃, 4~7月, 5~6月最流行 特征:传播快,死亡快,2~3天内死鱼90%! ⑷防治方法 ①生石灰清塘! ②碘 2.4g或碘酊(2%)120 mL/100kg·天 拌饵喂鱼,连续四天! ③硫磺粉 1g/1kg鱼·天, 或40g硫磺粉+50g面粉/1kg饵料·天, 喂鱼,连续4天,较有效!

  17. 2、粘孢子虫病 • 粘孢子虫指粘孢子目的一大类原虫,绝大部分种类寄生于鱼类,可以说是鱼类所特有的一类寄生虫。共1000多种。 • [形态结构]:通常由两块大小和厚度基本一致的壳片合并而成,两壳片连接处称为缝线,缝线由于增厚而突起称为缝嵴,有缝嵴的一面称为缝面,无缝嵴的一面称为壳面。孢子内含有(1-7个)极囊和鲍质,有些种类还含有嗜碘泡。

  18. 2、粘孢子虫病 • [生活史]尚无定论,通常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都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 • [危害性]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上,形成孢囊,破坏器官、组织的正常机能影响鱼体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19. 2、粘孢子虫病 • 2.1 鲢碘泡虫病(疯狂病) • 2.2 圆形碘泡虫病 • 2.3 饼形碘泡虫病 • 2.4 野鲤碘泡虫病 • 2.5 异形碘泡虫 • 2.6 鲫碘泡虫病 • 2.7 鲮单极虫病 • 2.8 鲤吉陶单极虫病 • 2.9 尾孢虫病

  20. 2.1 鲢碘泡虫病(疯狂病) 又称疯狂病,由鲢碘泡虫寄生于白鲢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引起。 病原:鲢碘泡虫,孢子壳面观杜衡椭圆形或倒卵形,极囊2个,一大一小,嗜碘泡明显。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0.5kg左右的鲢,春季白鲢鱼苗阶段感染,到夏季,随着虫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出现症状。即春夏侵袭鱼苗,秋冬发病! 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头大尾小,消瘦,脊柱向背部弯曲,是尾部上翘。病鱼间歇性的在水体内狂游、打转等,最后死亡;剖解可见内脏器官萎缩,脑内有白色的孢囊形成。

  21. 防治方法: ①捞出病鱼,避免扩大感染! ②生石灰清塘! ③浸洗消毒 K2MnO4: 50 ppm浸洗30 min! ④晶体敌百虫 全池泼洒:0.2~0.3 ppm一次!或 浸洗消毒:1/千的晶体敌百虫浸洗病鱼3~10 min

  22. 2.2 圆形碘泡虫病 • 病原:圆形碘泡虫,孢子壳面观呈圆形,前部有两个椭圆形的极囊,大小基本一直,嗜碘泡明显。 •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与鲫鱼,发病高峰在冬、春两季。 • 症状与病理变化:在鱼的头部、鳍和鳃弓等处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小不等的白色孢囊。

  23. 圆形碘泡虫病 头部的胞囊

  24. 圆形碘泡虫病 尾鳍的胞囊

  25. 圆形碘泡虫病 口腔周围的胞囊

  26. 圆形碘泡虫病 鳃上形成的胞囊

  27. 2.3 饼形碘泡虫病 • 病原:饼形碘泡虫,孢子呈横椭圆形,两个大小相等的极囊成“八”字性排列。 •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鲤鱼鱼苗,5-7月为流行季节。 • 症状与病理变化:虫体主要寄生在前肠,肠变粗,肠壁呈白色糜烂状,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最后死亡。

  28. 饼形碘泡虫孢子

  29. 饼形碘泡虫病 鱼苗剥皮后见肌肉上的胞囊

  30. 2.4 野鲤碘泡虫病 • 由野鲤碘泡虫寄生于鲮、鲤、鲫鱼的体表、鳍和鳃等处引起。 • 病原:野鲤碘泡虫,孢子壳面观呈长卵形,前端尖,后端钝圆,极囊两个,大小相等。 • 流行情况:主要为鲤鱼、鲮鱼,广西、广东以鲮鱼容易发病,发病季节为3-5月;湖北、湖南等以鲤鱼易发病,流行季节为春秋两季。 • 症状与病理变化:鲮鱼夏花阶段主要是在体表形成包囊,鲤鱼则主要是在鳃弓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包囊。

  31. 野鲤碘泡虫病 体表白色胞囊

  32. 2.5 异形碘泡虫 • 病原:异形碘泡虫,孢子壳面观呈卵圆形或椭圆性,极囊两个,大小相等,梨形。 •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鳙和鲤鱼的鱼苗、鱼种,发病季节为5-8月,6-7月为发病高峰。 • 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体色发黑,消瘦,鳃丝上出现大量白色点状或颗粒状的包囊,鳃丝粘液分泌亢进。

  33. 2.6 鲫碘泡虫病 • 病原:鲫碘泡虫,孢子壳面观呈椭圆形,极囊两个,大小相等,茄形,嗜碘泡明显。 •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银鲫,虫体寄生于背部肌肉中,6-7月分被侵袭,10-11月份出现孢子。 • 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消瘦,头部后的背部肌肉出现一瘤状隆起,病灶处肌肉坏死,溃烂。

  34. 鲫碘泡虫病

  35. 2.7 鲮单极虫病 • 由鲮单极虫寄生于鲤、鲫鱼的体表和体内各器官引起。 • 病原:鲮单极虫,孢子呈长卵圆形,前端细小,后端钝圆,极囊1个,瓶形,嗜碘泡明显。 •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鲫鱼,无明显的流行季节。 • 症状与病理变化:体表出现白色的大小不等的包囊,使鱼丧失商品价值。

  36. 鲮单极虫病

  37. 单极虫病

  38. 2.8 鲤吉陶单极虫病 • 病原:鲤吉陶单极虫,孢子呈梨形,前端细小,后端钝圆,极囊1个,呈瓶形。 •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主要流行于东北和华北地区。 • 症状与病理变化:病鱼消瘦,腹部膨大,腹水,肠腔内出现大量大小不等的白色包囊。

  39. 鲤吉陶单极虫孢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