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1.28k Views
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神经科 崔丽英. 第一部分 肌电图. 第一节 肌电图( EMG )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 NCV ) 第三节 重复神经电刺激( RNS ). 第一部分. 第一节 肌电图( EMG ) 一 . 基本概念:记录肌肉安静和随意收缩状态下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的各种电生理特性的一门技术。 狭义 EMG :常规 EMG 或同心针 EMG 广义 EMG. 二.运动单位( MU ). 概念:一个运动单位是指由一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肌纤维,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
E N D
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神经科 崔丽英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第一部分 肌电图 第一节 肌电图(EMG)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NCV) 第三节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第一部分 第一节 肌电图(EMG) 一. 基本概念:记录肌肉安静和随意收缩状态下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的各种电生理特性的一门技术。 • 狭义EMG:常规EMG或同心针EMG • 广义EMG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二.运动单位(MU) • 概念:一个运动单位是指由一个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肌纤维,是肌肉收缩的最小功能单位。 • 运动单位大小(神经支配比例):与肌肉的精细活动有关。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三. EMG检查的临床意义和适应症 •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 • 鉴别诊断 • 病变的节段定位 • 适应症:前角细胞以下病变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四. EMG检查的步骤 • 肌肉轻度自主收缩:MUAP • 肌肉安静状态下:自发电位 • 肌肉大力收缩:募集电位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五. 异常EMG所见 1. 异常自发电位 • 纤颤电位: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 • 正锐波:同纤颤电位 • 束颤:见于神经源性损害 • 复合重复放电(CRD)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纤颤电位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2. 肌强直放电 • 肌肉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异常放电 • 特点:频率、波幅、声音 • 意义:萎缩性肌强直最常见,及其它肌强直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3. 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收缩状态)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异常MUAPs(时限、形态和波幅) • 神经源性损害:宽时限、高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 肌源性损害:短时限、低波幅、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上图:正常MUAP;下图:肌源性损害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4. 肌肉大力收缩 观察募集电位的相型和波幅 • 正常:干扰相或混合相 • 神经源性损害:单纯相 • 肌源性损害:病理干扰相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大力收缩干扰相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大力收缩单纯相(神经源性损害)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大力收缩病理干扰相(肌源性损害)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六. 异常EMG的意义 1. 神经源性损害 • 自发电位(进行性失神经或病变早期) • MAUP时限增宽、波幅升高和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 大力收缩单纯相(运动单位丢失)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2. 肌源性损害 • 自发电位(肌炎活动的标志) • MAUP时限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 大力收缩病理干扰相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第二节 神经传导速度(NCV) 一. NCV测定 1. MCV:波幅称为复合 肌肉动作电位(CMAPs) 2. SCV:波幅称为感觉 神经动作电位(SNAPs)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正中神MCV测定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正中神经SCV测定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3. 异常NCV的特点 • NCV:髓鞘损害 • 波幅:轴索损害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4. 临床意义 • 诊断周围神经病 • 鉴别髓鞘或轴索损害 • 了解病变的程度 • SCV和EMG结合有助于病变的定位:根— SNAP正常;丛—感觉受累范围广,SNAP↓;周围—SNAP↓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二. F波 • F波概念: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后的晚成分,是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的 • 首先在足部小肌肉记录故称为F波 • F波潜伏期主要反映运动神经近端的传导功能,补充MCV的不足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第三节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超强重复刺激周围神经在相应肌肉上记录动作电位的一种技术。主要用于检测NMJ的功能。常用神经:面N、腋N、尺N、副N。根据刺激频率分为低频和高频RNS。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一.低频RNS正常值计算及临床意义 • 方法: 5c/s • 计算:第4,5波比第1波下降的百分比 • 正常值:↓<58%或10%以内意义 • 异常:波幅递减>10%~15% • 意义:诊断后膜病变—MG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二. 高频RNS正常值计算及临床意义 • 方法:>10c/s • 计算:最后的波比第1波上升的百分比 • 正常值:<30%;> 56%为可疑;>100%为异常 • 意义:主要诊断突触前膜病变—Lambert-Eaton综合征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Lambert-Eaton综合征患者高频RNS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第二部分 脑诱发电位 一.诱发电位的定义 诱发电位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觉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代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功能状态下的生物电活动。诱发一词对自发而言。EEG为自发电位。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第一节 视觉诱发电位(VEP) 第二节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第三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 第四节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诱发电位的记录部位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诱发电位的极性和命名 1. 向上-N波,向下-P波 2. 电位的命名 • 电位出现的顺序:BAEP的I~V波 • 极性+出现的顺序:P1、N1、P2、N2; • 极性+平均潜伏期:N75、P100、N145;P14、N20等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第一节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一.上肢正中神经SEP 1. 方法 • 刺激:腕部正中神经 • 记录:对侧顶点(C3'或C4') C7、同侧Erb‘s点 (Cz':Cz后2-2.5cm,C3':Cz'旁开7cm)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2. 波形辨认 • Erb’s:N9(臂丛电位) • C7-N11,N12(颈髓后索,颈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顶(头参考):P14, N20, P25, N35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正中神经刺激SEP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3. 各波起源 • N9:臂丛电位,属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 N11:周围神经到脊髓的神经入口处 • P14:脑干内侧丘系,高颈髓或延髓处 • N18:丘脑 • N20、P25:顶叶后中央回 • P22: 额叶4区;N30:辅助运动区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二.下肢胫后神经刺激SEP 1. 方法 • 刺激:踝部胫后神经 • 记录:Cz‘、T12、Glut、帼窝 • 参考电极:耳垂,髂前上棘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2. 波形辨认 • 臀点:N16 • T12:N24 • Cz‘:N33,P40,N48,P55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胫后神经刺激SEP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3.各波起源 • 帼窝和Glut:周围神经 • T12:腰髓后角突触后电位 • N33:对侧头皮中央后回 • P40:同侧头皮中央后回 • N48:顶叶后方 • P55:顶叶?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
三. SEP的临床应用(感觉通路病变) • 周围神经病 • 脊髓监护 • MS:发现临床下病灶 • 脑死亡 • 其他 05医大肌电图讲课,崔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