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 likes | 1.27k Views
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守門人 123 『 1 問 、 2 應 、 3 轉介 』.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HO )估計,全球每年約 100 萬人自殺死亡,其中 60 %在亞洲地區 平均每 40 秒 1 人自殺死亡,自殺死亡率約 10 萬分之 15 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超過戰爭及謀殺死亡人數總合 自殺企圖者是自殺死亡者 30 倍左右 每 1 人自殺死亡會影響 6-8 名親友. 自殺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自殺成因概念架構. 壓力事件 失落:學業工作健康愛情 婚姻理念自由經濟 喪親:配偶,至親 創傷:身體或性虐待 媒體傳播與模仿. 支持系統 家庭親友
E N D
自殺防治守門人 -守門人123 『1問、2應、3轉介』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約100萬人自殺死亡,其中60%在亞洲地區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每年約100萬人自殺死亡,其中60%在亞洲地區 平均每40秒1人自殺死亡,自殺死亡率約10萬分之15 每年自殺死亡人數超過戰爭及謀殺死亡人數總合 自殺企圖者是自殺死亡者30倍左右 每1人自殺死亡會影響6-8名親友 自殺是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自殺成因概念架構 壓力事件 失落:學業工作健康愛情 婚姻理念自由經濟 喪親:配偶,至親 創傷:身體或性虐待 媒體傳播與模仿 • 支持系統 • 家庭親友 • 專業體系 • 民間社團 • 保護因子 • 家庭凝聚 • 宗教信仰 • 人格特質 • 壓力因應策略 • 個人危險因子 • 精神病理 • 自殺史 • 認知、人格因子 • 生物因子 • 物質濫用 • 家庭危險因子 • 家族史 • 父母的精神疾病 • 父母離婚 • 親子關係 • 獨居、移民 致死性:方法,年齡,醫療
防治方法 Ⓐ教育及認知 基層醫師 一般民眾 社區或組織的守門人 Ⓑ高危險族群的篩檢治療 Ⓒ 藥物治療 抗憂鬱藥物 抗精神病藥物 Ⓓ 心理治療 酒癮患者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 對於企圖自殺者的後續 關懷照護 Ⓕ限制使用致命工具 Ⓖ給予媒體自殺報導的 指 導方針 Ⓑ 自殺意念 ⒸⒹ 衝動 ⒸⒹ 絕望且/或悲觀 Ⓕ 接近致命的工具 Ⓖ 模仿 自殺行為的發生過程與防治方法1(J.John Mann, et al. Suicide prevention strategies. JAMA. 2005; 294: 2064- 2075) Ⓐ to Ⓔ 沉重的生活事件 情感性或其他精神病性疾患 與自殺行為相關的因素 自殺行動
定義:定期(固定地)接觸遭受痛苦、危難的個人或家庭(National Strategy for Suicide Prevention, 2001) 守門人(Gatekeepers)
教職員、神職人員、警察、健康照護者(看護)、心理健康照護者、懲治人員(矯正機構人員)、急救人員、各行各 業工作者… 農藥販售商、心理諮詢熱線義工(生命 線、張老師…)、基層醫療人員 誰是守門人?
四個重要的環節: 早期辨識自殺徵兆 早期 一問 二應 三轉介 早期轉介 早期專業評估與治療 就像 CPR
3轉介 1問 2應 自殺防治守門人123步驟 • 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 To Ask • 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 To Persuade (Respond) • 資源轉介與持續關懷 To Refer
研究證明:在自殺行動出現之前,會展現出任一形式的線索或警訊,包含口語的、行為的、處境的(Miller, 1978; Osgood, 1985; …etc.) 行為的漸進:從“意念”到”行動” 首要的教育:導正關於自殺的迷思 一 問
自殺的警訊: - 口語的:直接 vs. 非直接 - 行為的 - 處境 - 認真嚴肅地看待這些警訊 詢問的目的:確認、再澄清 自殺意圖一旦被確認,介入即可展開 一 問
關於”詢問”的忠告: 一感到懷疑,立即詢問 如當事人不願接受幫助或不願談論,請堅持下去 在隱密的地方談 讓當事人放心自在的說,不要打斷他 為這個談話撥出一段空檔,傾聽可以救人一命 擁有任一有助於此的便利資源,諮詢機構、電話 要有“這可能是唯一一次介入幫助的機會”的認知 如果你無法詢問關於自殺的問題,找個可以提問的人 如何問是其次,重點是”你問了” 一 問
Less direct approach - 你最近是不是感到不快樂?(不快樂到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 你是否曾經希望睡一覺並且不要再醒來? -覺得活著沒意義,沒價值,也沒有人在乎? Direct approach - 你是否有想到要自殺呢? - 會不會有想不開的念頭? - 會想尋死?想尋求永遠的解脫? How NOT to ask the suicide question - 你該不會想要自殺吧? - 不要跟我說你想自殺喔?! role-play practice 一 問
□ 自殺意念出現的頻率? □ 出現自殺意念多久了? □ 如曾嘗試自殺,是猶豫不決,或立刻執行? □ 曾尋求幫助嗎? □ 自殺行為或計劃之致命性? □ 自殺計劃的具體性? □ 目前自殺計劃進行到什麼狀況? □ 是否曾想到他人的感受? □ 是否覺得死後週遭的事物會因此改變,或者自己就像漣漪般消逝。 可以詢問的問題
□什麼是支持個案自殺的理由,亦即自殺是如何被合理化。□什麼是支持個案自殺的理由,亦即自殺是如何被合理化。 □ 想過用什麼方式自殺嗎?手槍?上吊?割脕?跳樓?投水?服毒?開瓦斯?吸廢氣?(逐一探尋) □ 自殺前做了什麼事?打電話?留遺書?交待後事?想找誰說再見?是否有未了的心願?放心不下誰?恨誰?怨誰?對不起誰?牽掛誰? □ 為何沒有執行或終止自殺行為? □ 事後對自殺經驗的省思、勇敢或衝動;明智或愚蠢;解脫或逃避 可以詢問的問題
一旦自殺意圖的風險變的明確,守門人的任務隨即轉變為- 說服當事人積極地延續生命 時機是決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勸說成功在於減少當事人覺得“被遺棄”的感覺 二 (回)應
如何勸說當事人繼續活下去並且接受幫助 - 積極、專注的傾聽當事人遭遇的問題 - 自殺”本身並不是個問題,而是當事人用來解決他所 遭遇的無解的問題 - 不要急著評斷(當事人的遭遇、處境或想法) - 提供當事人任何形式的“希望” - 再接著詢問他:是否願意尋求協助?(你是否願意 答應在找到任何協助之前,不要結束你的生命?) - 你的傾聽與協助能夠重燃希望,並產生改變 二 (回)應
三 轉介 • 好的守門員不只被動的阻止自殺,也會主動積極的協助轉介處理 • 轉介標準 • BSRS分數高 • 潛在精神疾病 • 自殺自傷身心問題 • 超乎助人者的能力 • 轉介建議 • 安全與尊重 • 說明與再保證 • 推薦 • 最後一哩…接引使者 守門人 個案 自殺防治中心 精神科醫師
未就醫者: 抗拒排斥:「我才沒有精神病!」「我又沒發瘋!」 無病識感:「我認為這是正常反應,不需就醫」 諱疾就醫:「我怕看精神科會影響工作!」 不知道去哪裡看? 建議這樣說: 「憂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很多人都有。」 「憂鬱嚴重過久,常常大腦生理也會受影響,未就醫不容易改善。」 「與其痛苦難過,不如及早就醫,早點改善。」 「我幫你介紹,有一位很好的醫師…」 化解精神患者的就醫障礙
已就醫者 治療不完全:「稍微改善,就不再看了!」 擔心副作用:「吃藥不舒服,就不敢吃了!」 提早中斷:增加復發危險 建議這樣說: 「精神藥物不要自作主張,亂加減或停早停藥,應該與醫師討論。」 「現在的抗憂鬱劑副作用少、藥效佳,持續吃才有效。」 「憂鬱症應該治療到好,避免復發。」 化解精神患者的就醫障礙
只要多付出一些時間關心周遭的人只要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人人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只要多付出一些時間關心周遭的人只要對發出自殺警訊的人伸出援手人人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簡式健康量表(Brief Symptom Rating Scale,簡稱BSRS-5)是由臺大李明濱教授等人所發展,主要在做為精神疾患之篩檢表,目的在於能迅速瞭解個人之心理照護需求,進而提供所需心理衛生服務。 BSRS-5介紹
心情溫度計 BSRS-5 <6分:正常範圍; 6-9分:輕度,宜做壓力管理,情緒紓解 10-14分:中度,宜做專業諮詢; 15分以上:重度,由精神科診療
第六題(有無自殺意念)單項評分。 本題為附加題,本題評分為2分以上(中等程度)時,即建議尋求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 分數說明
行政院衛生署安心專線 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 宜蘭縣政府衛生局關懷專線 936-7885(請幫幫我)
珍愛生命,希望無限 Saving Lives, Restoring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