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07k Views
第 71-72 课. 中观庄严论释 · 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建立离实一. 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建立离实多.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破周遍之实一. 破不遍之实一. 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尾义. 论义. 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译礼. 名义. 如是分析之必要. 所说支分. 建立宗法. 建立周遍. 遣除于此之诤论. 立根本因. 认清二谛之理. 如是通达之功德. 建其理. 破实一之外境. 破实一之识. 所说论义. 中观庄严论释 · 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E N D
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建立离实一 宣说世俗中有实法存在 建立离实多 宣说胜义中万法不存在 破周遍之实一 破不遍之实一 抉择所知二谛之义 以赞如是二谛之理而摄义 尾义 论义 讲述开显二谛真如之此中观庄严论真实分析所说论义 译礼 名义 如是分析之必要 所说支分 建立宗法 建立周遍 遣除于此之诤论 立根本因 认清二谛之理 如是通达之功德 建其理 破实一之外境 破实一之识 所说论义
中观庄严论释·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 遣除过失之部分——破识成实 破异相一识之观点 说明无法断除相违之理 安立破斥之立宗 建立彼之合理性 破相识等量之观点 破假相唯识之观点 宣说相违 破真相唯识之观点 观察彼理 破相识各一之观点 宣说对方之观点 观察彼等之功过 破实一之识 说明彼过于承许外境之有相派也同样难免 安立太过
关于唯识宗 随教唯识 此处所遮破的并不是这一观点。 唯识宗 随理唯识 3)然而为了摄受某些渐次的根机,暂时也安立了实有依他起性之唯识,这是方便善说的不了义观点。 4)《中观庄严论》当中胜义随中观观点来抉择、名言随唯识观点来抉择。其中所说的就是随教唯识。 2)随教唯究竟了义的观点根本不承许依他起为自相实有的唯识,唯一承许现空双运或明空双运,也就是第二转无相法轮所说的大空性与第三转实相法轮所说如来藏的大光明无二一味之大双运。 1)随是随顺,教是宣说唯识的经典及无著所作的《瑜伽师地论》等唯识论典。又称前代唯识派,代表论师是广大车轨的开辟者——无著菩萨。
关于唯识宗 随教唯识 由对相分承许为分与不是心(与心非一非异)的差别 唯识宗 真相派 有垢假相派 随理唯识 假相派 无垢假相派 真相唯识宗承许所缘境自性的相分,即心的本体,不是外境义。 随行陈那论师的《集量论》与法称论师的因明七论——即《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因滴论》、《观相属论》、《成他相续论》、《诤理论》,被称为后代唯识派。 有垢假相派承许心的体性杂有无明习气等垢障 无垢假相派承许心的体性未杂垢障 假相唯识宗承许如同空中毛发显现,承许唯一是无基而现;心者,离一切相的自性,如清净水晶球而住。
关于唯识宗 随教唯识 唯识宗 以世亲论师为主的唯识宗承认自明自知的依他起识实有。 随理唯识 此处驳斥的是随理唯识的观点。 这里并不抉择唯识宗见修行果方面的道理,仅仅是站在中观的角度,对此宗所许外境与识之间的关系进行驳斥。
寅一、宣说对方之观点 唯识宗承许 无始之相续,习气成熟故, 虽现幻化相,错谬如幻性。 由于无始以来存在的自心相续的各种各样实执习气完全成熟的缘故 虽然显现出幻化的色法等对境的行相 但领受者与所领受的对境二者截然分开丝毫也不成立,尽管表面上似乎显现为对境与有境, 其实这是由于心迷乱或错误而导致的无而显现,如幻术的自性,也似梦境、寻香城、旋火轮、幻化、水月这一切。
寅一、宣说对方之观点 格鲁派的甲曹杰大师 无始之相续,习气成熟故, 虽现幻化相,错谬如幻性。 无始以来外境的各种习气在阿赖耶上面存留。 解释方法稍微有点不同,其实道理上都是相同的。
唯识宗的善妙智慧 1 依于佛教唯识宗的法理而具有善妙智慧的诸位智者全盘否定跟随将外界这些千姿百态的景象许为“极微尘”的声闻宗、许为“实”与“德”“业”的吠陀派等执持胜劣之见解的诸位论师的说法 此处在驳斥唯识宗观点的同时,为何却说其“具有善妙智慧”呢? 答:外道及内道有部宗、经部宗都承许外境存在,而唯识宗予以全盘否定。与他们承许外境的观点相比较,唯识宗的观点是相当善妙的。因此,麦彭仁波切在这里对世亲论师为主的唯识宗论师加以赞叹。
唯识宗的善妙智慧——破外境存在 1 依于佛教唯识宗的法理而具有善妙智慧的诸位智者全盘否定跟随将外界这些千姿百态的景象许为“极微尘”的声闻宗、许为“实”与“德”“业”的吠陀派等执持胜劣之见解的诸位论师的说法 内道有部和经部 一切外境千姿百态的景象,最根本的来源就是所谓的微尘
唯识宗的善妙智慧——破外境存在 1 依于佛教唯识宗的法理而具有善妙智慧的诸位智者全盘否定跟随将外界这些千姿百态的景象许为“极微尘”的声闻宗、许为“实”与“德”“业”的吠陀派等执持胜劣之见解的诸位论师的说法 外道吠陀派 承许一切外境均为“实”、“德”、“业”等 九实:我、时、方、虚空、极微即是五常实;地、水、火、风为四无常实。 业:业可以是任意的有实法,包括伸出去、屈回来、抬上去、放他处、越过一处而行五种。 二十四德:一等数目、长短等计量、互遇、分离、异体、同体六种是共同总德;声是虚空的功德、所触是风的功德、色是火的功德、味是水的功德、香是地的功德,此外境五德是大种各自的别德。 微尘必须要相互接触聚合一起才能组合,如果不相接触,那么粗大的实法不可能成为一体,因此所有微尘绝对要一个粘合一个而存在。
唯识宗的善妙智慧——破外境存在 1 依于佛教唯识宗的法理而具有善妙智慧的诸位智者全盘否定跟随将外界这些千姿百态的景象许为“极微尘”的声闻宗、许为“实”与“德”“业”的吠陀派等执持胜劣之见解的诸位论师的说法 内外道等有实宗一切贤劣见解:外境存在 内道有部宗、经部宗 外道 唯识论师 以破生同理全盘否定 什么是破生同理?
唯识宗的善妙智慧——立外境不存在 2 而竭诚建立外境不存在或者说破斥许能取所取为他体的观点,所有唯识论师共称为“破生同理”。 唯识论师 建立了外境不存在、唯有心识存在的观点 《释量论》中经常会引用“破生同理”,也叫做“破生同因” 它是唯识宗证明外境不存在的一种非常强有力的推理。
破生同理 也就是说,对于承许由现量显现是由某一外境中产生并且与外境相同的这一观点,以它不合理的理证加以破析,故而得名“破生同理”。 外境行相是从隐蔽的外境中产生的,这就是“生”理; 经部宗生同理 本质境 此行相与外境相同,即为“同”理 影像境 行相决定是从外境中产生的缘故,故称为“决定”理。
破生同理 也就是说,对于承许由现量显现是由某一外境中产生并且与外境相同的这一观点,以它不合理的理证加以破析,故而得名“破生同理”。 外境以隐蔽分的方式存在,任何人也没有见过。 行相从外境中产生,此行相与外境完全相同。 人们所见到的只是外境的行相。 麦彭仁波切曾用镜子的比喻作了说明:人们见到瓶子时,瓶子就像色法一样,是隐藏起来的,但是如同镜子显现影像那样,可以见到瓶子的行相,这种行相是从外境瓶子当中产生出来的。 见到的是瓶子的影像 任何人从未见过外境的瓶子
1、唯识宗和经部宗都承许识来取外境,所取相分与识的见分是同一本体,1、唯识宗和经部宗都承许识来取外境,所取相分与识的见分是同一本体, 两者有何差别? 2、“错谬如幻性”,对外境如幻术的自性,以经部观点如何抉择?
破生同理 也就是说,对于承许由现量显现是由某一外境中产生并且与外境相同的这一观点,以它不合理的理证加以破析,故而得名“破生同理”。 站在唯识宗的观点而言 经部宗生同理根本不合理 对此加以分析遮破,就叫做“破生同理”。
破斥经部宗的观点——破“生”理 1 经部宗:外境以隐蔽分的方式存在,任何人也没有见过。但能产生行相 破斥: 若隐蔽分的外境任何人也没有见过,但能作为产生行相之因 从未见过的法中可以产生一法 很大的过失 应成石女儿子中也可以产生柱子的行相
破斥经部宗的观点——破“同”理 2 经部宗:行相从外境中产生, 此行相与外境完全相同。 破斥: 1)既然没有人见过隐蔽分的外境,那又如何判定行相与其相同呢? 2)经部宗承认外境是无情法,行相则是一种心识法, 明清与非明清的二者如果相同 我从未见过苏珊,但她肯定和我妈妈长得一模一样! 没见过还说得长得一模一样,真是胡说! 光明和黑暗也应该相同。
破斥经部宗的观点——破“决定”理 3 经部宗:行相决定是从外境中产生 破斥: 从隐蔽的法中产生明现之法这一点,又有谁能决定呢? 若从未见过的隐蔽法中能产生明现之果法,那么一切因果皆不用以理抉择,有不定之过。
确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需具备随存的三种条件或随灭的三种条件。确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需具备随存的三种条件或随灭的三种条件。 随存的三种条件确定因果的方式: 1、没有烟,也没有火。 2、看见有火。 3、火当中产生烟。
确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需具备随存的三种条件或随灭的三种条件。确定因和果之间的关系,需具备随存的三种条件或随灭的三种条件。 随灭的三种条件确定因果的方式: 1、现量看见火当中产生烟。 2、火灭了。 3、烟也随之而灭。
破斥经部宗的“生似决定理” ——《净水如意宝》 经部宗:由于和眼识同时生起了所缘相——高山的影像,这就证明一定有外境的微尘。 生理 破生理 破斥: 单单凭“生起了所缘影相”,并不能成立心外有色法存在。“一个法的生起”和“外境有色法”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如梦境。
破斥经部宗的“生似决定理” ——《净水如意宝》 经部宗:心前现的高山的影像和高山是相似的, 似理 破似 理 破斥: 这要看到色法影像和所承许的外境色法大有差别。 再说,以“两个法相似”也不能成立它们就是因果关系。很多法都会在某一点上相似,但不是因果关系。 比如地球上几十亿人都在人的形象上相似,但不成立每个人是生其他人的因。又比如,一切所知法在“所知”这一点上也相同,但不是互为因果。 影像的相是粗显的,而色法的相是微细的。 影像是可分的,色法是无分的。 影像是可见的,色法是不可见的。 影像可以详细观察,微尘色法无从观察。 影像不是独立存在,微尘色法是独立存在。
破斥经部宗的“生似决定理” ——《净水如意宝》 经部宗:没有外境的高山色法,就决不会生起高山的影像;只有以外境的色法为因,才在眼识前现起高山的影像。 决定理 破决定 理 破斥: 以“生”和“相似”这两条并不决定外境实有微尘存在,如梦境。
破斥经部宗的观点 外境存在 从《量理宝藏论》和《释量论》的观点来讲,以经部宗的这种观点来承许是非常好的。 不承认外境 依靠唯识宗的“破生同理”就可以将经部宗的观点推翻。
外境不存在 《摄大乘论》等中虽然宣说了大量的理证,但最主要就是说明与之相同而生的外境存在不成立,因为以“现二月”等比喻可以说明此观点不一定〖不遍〗, 无著菩萨所著《摄大乘论》 、《唯识三十颂》等 比喻:捏着眼睛时现似可以见到两个月亮,其实不一定真正有两个月亮 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推理就是与之相同而生的外境存在不成立——“破生同理”。 说明外境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光是看见一个行相,这种行相有错乱的可能,所以我们用“不一定”来辩驳 能取与所取似乎是异体而存在的,但实际上只有一个能取的显现,只是能取错乱显现为外境而已。 果仁巴大师也说过:“显现的二月不可能有两种,实际上二者是一体,它只是一种迷乱的现象。” 因此,“生同理”不周遍
外境不存在 而且无论是粗是细,外境均不成立。 粗大的外境如瓶子、柱子等不成立,最细微的无分微尘等外境也不能成立。 为什么呢?
外境不存在 作为无分微细根识的对境现量不可见,粗大就不能得以成立,因此可证实外境不存在。 1、眼识、耳识等任何一个根识都不可能见到无分微尘 如同一个盲目人看不见,十个盲人同样看不见 凡是有形状的东西,都是由上、下、左、右等的各方面综合而显现的,比如正方形就有四个角、四个边以及内部等等。 而无分微尘在它上面分不出任何上、下等的部分,这怎么能被眼识见到? 请问:谁能见到没上、没下、没左、没右、没中、没边的东西?决定见不到。 粗大色法不可见 而粗大色法现量可见之故 组成色法的无分微尘不存在 外境不存在
2、在《中观四百论》当中对微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观察,到最后,将微尘也是抉择为空性。2、在《中观四百论》当中对微尘作了非常细致入微的观察,到最后,将微尘也是抉择为空性。 若一分是因,余分非因者, 即应成种种,种种故非常。 ——《中观四百论》 如果极微相合的一分是诸法生因,而其余未触的诸分是非因,那么极微即应成有种种不同分,既有种种不同,则非常法。
若一分是因,余分非因者, 即应成种种,种种故非常。 ——《中观四百论》 2)两个极微部分融入: ③若极微的一分有触则成为非常恒之分,另分无有相合故仍为常有法,于一极微上既有常分又有无常分,这样的极微又怎么会成立,又怎么能承认为器界的常有生因呢? ①在同一极微上,既有是粗尘生因的方分,也有是非因的方分,也就不可能是常有不变的法。 ②有种种分的极微,既可接触他尘发生作用,也会因有不同方分故可分析破坏,故无法成立为常有不变之法。 1)两个极微完全融入,如是则聚合众多极微也无法使方分增大,无法组成粗尘。 相合部分成为粗尘物体之因 其余诸分不能与他尘相合故,成为非因
3、远离一及众多故, 外境无有相亦无。 ——《量理宝藏论》 无分微尘 “一”的本体不存在,“多”的本体也不可能存在。 由无方微尘积累而成的外境,也无法成立。 因为所谓的“多”是依靠“一”而积累起来的,如果“一”不存在,那么“多”也不存在; 反过来说,“多”不存在,“一”也不可能存在。
无境唯识——明知因与俱缘定因 他们建立能取所取非异体最主要的依据即是一切显现在明知之识的本体中产生的“明知因与“俱缘定因” 明知因 俱缘定因 从同时的角度来讲的 从外境具有识的法相的角度来讲的 境之法相识所知, 识之法相即明知。 ——《量理宝藏论》 俱:同时 缘:能缘所缘 定:决定 明知,即明了觉知。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所知外境(有法), 与取它的心识必为一体(立宗), 因外境只是明知的显现,具有识的法相之故(因)。 即: 现在所见的红色柱子(有法), 与能见它的眼识是一体(立宗), 所显现的对境,具有心的特征之故(因), 如火与火的热性是一体一般(比喻)。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柱子等根本不具有心的法相,因为它是无情法,是不具备明知特性的事物,而我的心识是具有明知特性的,无情法怎么会具有心的法相呢? 最后不得不承认是在自己的眼识或耳识前显现的,即只有通过在识面前显现,才能证明对境的存在;反之,如果在识前没有显现,则根本不能成立对境的真实存在。 对我而言,如果柱子显现在自己的眼前,那它决定就是自己识的本体,是自己明知心的显现,除了明知心以外的柱子,按照唯识宗的观点是根本不承认的。 对每一个人而言,你若承许面前显现的事物存在,那用什么来成立呢?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啊!如果我看见的东西存在,看不见的东西不存在,那我现在看不见人的内脏,只看见皮肤,就应该承认无内脏的人存在了吗? 以唯识宗的观点来说,可以这样承认。因为在我面前显现的事物是自己识的显现,所以存在;而在我面前不显现的事物是识未显现,所以不存在。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这与顺世外道有什么差别呢?顺世外道也只承认亲眼所见的现量,除此以外,其他的也不承认。” 而唯识宗的观点是,在心识前显现的东西当下存在,而在心识前将来显现的东西,则是其相续中现在以隐藏方式存在的习气,将来成熟时显现出来的结果,正因为相续中有无量无边的习气,所以将来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显发。 比如说一个人在我面前,我只见外表不见他体内的一切,此时只不过是内脏的习气未成熟而已;如果以后这个人的肚子打开,我看见他的内脏,这时内脏的习气就已经成熟了。 这当然有差别,因为顺世外道只承许现量的东西存在,除此之外都是不存在的;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如果是这样,我现在只看见经堂里的东西,那我家里的一切是不是不存在了? 对现在的你来讲,应该可以承认它们不存在。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那不存在,不是有很大过失吗?刚才我来的时候也有,等一会儿我回去的时候也有,那么现在跑到哪里去了呢? 这并没有什么过失,就像梦中的人一样,梦中在家的时侯对境的家存在,梦中离开家故对境的家不存在,等一会儿在梦中又返回家时,习气成熟了一定能现见。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比如我做梦的时候看见对方,当时除了在我的心识前所显现的画面以外,根本不存在实有的外境; 同样的道理,在座的诸位只是我心识前显现的画面,因为具有识的法相之故。 在做梦的人前绝不可能存在真实无情法的外境!同理,现在三界的有情都正在做梦 ,在我们面前外境虽然存在,但这种存在是识的本体,它是识的现分。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那极乐世界存在还是不存在? 春天的种子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以前法王如意宝传授因明时,也这样说过:明知因的内涵非常深,通过它逐渐能了达自心的本来光明,接近大圆满的一些直指心性的法要; 一切外境和内心都是心的一种幻变,若认识了心的本性,就会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密宗当中经常提到普作王,在《普作续》中如是云:“哎玛吙!众生和涅槃全部是我所作,我是谁呢?就是普作王,所谓的普作王就是自己的心。” 以前萨RA哈尊者也说过: “心能造作轮回和涅槃。” ——《窍抉宝藏海》
明知因——《量理宝藏论》 而俱缘定因主要是通过推理的方法,来抉择外境不存在。 前者建立外境是心的本体,而心的本体就是自性光明,其推理接近大圆满的抉择方式; 后者则以推理的方式,抉择外境不存在。 首先将一切诸法抉择为自己的心,然后把心抉择为自然本智,如理如实地通达自己心的本体,这叫做是证悟大圆满。
俱缘定因——《量理宝藏论》 所见到的外境(有法), 与取它的识是一体,或者不是他体(立宗), 必定同时缘之故(因), 如同二月(比喻)。 我看见的柱子是所取, 能见的眼识是能取, 实际上柱子与眼识是一体,并不存在他体的关系, 同时见的缘故。 所取 能取
俱缘定因——《量理宝藏论》 同品周遍: 所照见的东西,与能照见的识二者是一体,同时缘之故,如同二月。比如说挤眼睛时看见二月,这个二月与其能见的识是不可分割的,以境和有境之间的关系必定是同时缘之故。 我看见的柱子与我的识,虽然显现上有境在这边,境在那边,似乎是两个,但实际上是一体的。一体的原因就是同时缘。 当我的眼识存在的时候,境也同时出现;眼识若没有生起,境也不会出现。对我来讲,找不得除了眼识以外的境。
俱缘定因——《量理宝藏论》 下面再从非同时的情况进行观察。 比如说依靠前时的柱子,后时才产生眼识,那这是与识非同时的外境;对心而言,这可以承许为他体的存在。但是这样的识是没有的,因为何时有识出现,对境必然在同一时间出现。 用梦喻可证成这种道理,做梦之时,对境与识实际上是同时的。如果没有对境,识也不会存在;识不存在,所执的对境也不存在。此二者是一体的关系,就像二月,一个存在,另一个也存在;一个不存在,另一个也不存在。
俱缘定因——《量理宝藏论》 异品周遍:不同时的事物,不同时缘,所以不是一体; 如果出现他体的事物,又能同时缘的情况,则为有害因,为什么呢?既是同时缘,又是非一体(他体)的东西,根本不存在。
不对吧!柱子明明在心外单独存在,不管是明知因还是俱缘定因,根本无法证明柱子不存在。不对吧!柱子明明在心外单独存在,不管是明知因还是俱缘定因,根本无法证明柱子不存在。
无境唯识——明知因与俱缘定因 所谓对境蓝色与取蓝色之识二者在同一时间以正量而缘,并非是偶然性而是绝对遍或决定性的。 我在没有见到的时候,蓝色的布就是本来存在的。 取蓝色之识 蓝色布匹 并非偶然性而是绝对遍或决定性的 在同一个时间当中成立 蓝色布匹的存在与眼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在未见到它之前,仅仅以语言根本无法证明它存在。 其实这只不过是你的一种想象而已
这个推理相当深,大家应该认真思维。麦彭仁波切下面也会讲到:如果抓住这一要点,成千上万的理证全部都可以通达。这个推理相当深,大家应该认真思维。麦彭仁波切下面也会讲到:如果抓住这一要点,成千上万的理证全部都可以通达。 大家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要一点一点地推理,尤其是没有学过因明和中观的时候,始终觉得这种推理到底决定不决定啊?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理解得稍微深一点的话,就可以完全通达一切名言除梦幻显现外根本不可能真实存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