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853 Views
第九章 矩 阵. 第九章 矩 阵. §9.1 矩阵的概念 §9.2 矩阵的运算 §9.3 矩阵的逆 §9.4 矩阵的秩. §9.1 矩阵的概念 §9.2 矩阵的运算 §9.3 矩阵的逆 §9.4 矩阵的秩. §9.1 矩阵的概念 §9.2 矩阵的运算 §9.3 矩阵的逆 §9.4 矩阵的秩. §9.1 矩阵的概念 一、矩阵概念 在日常工作中,当我们处理一些错综复杂的数据时,常把它系统地整理为表格.
E N D
第九章 矩 阵 第九章 矩 阵 §9.1 矩阵的概念 §9.2 矩阵的运算 §9.3 矩阵的逆 §9.4 矩阵的秩 §9.1 矩阵的概念 §9.2 矩阵的运算 §9.3 矩阵的逆 §9.4 矩阵的秩 §9.1 矩阵的概念 §9.2 矩阵的运算 §9.3 矩阵的逆 §9.4 矩阵的秩
§9.1 矩阵的概念 一、矩阵概念 在日常工作中,当我们处理一些错综复杂的数据时,常把它系统地整理为表格. 例1 某车间一月份有三台车床进行生产,则生产情况可列成表9-1: 表9-1 Ⅰ Ⅱ Ⅲ Ⅳ 甲 20 30 21 15 乙 10 20 31 18 丙 40 43 5 0 人们更关心的是表内的数据.将表格内的数据分离出来,就可简化为如上的数表
例2某种物资有个 产地运往 个销地,设 表示第 个产地运往第 个销地的数量,那么调运方案如下表: 同样我们分离出其中人们所关心的调运量,便可得到如下的矩形数表
定义9.1由 个数 排列成的 行 列的矩阵数表 称为 行 列的矩阵,简称 矩阵.通常用大写字母 表示,上述矩阵可记作 或 有时也记作 ,其中 称为 的第 行 列元素. 如果矩阵所有元素 均为零,则称其为零矩阵.记作 ,简记为
如果矩阵只有一行,即 ;或只有一列,即 ,则此时 或 称其为行矩阵 称其为列矩阵
在矩阵 中各个元素前面添上 符号(即取相反数)得到的矩阵,称为 的负 矩阵,记作 ,即 如果矩阵 的行数 与列数 相等, 即 ,,则称 为 阶矩阵或 阶方阵. 在 阶矩阵中,称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连 线为主对角线. 称行列式 对于 阶矩阵
为矩阵 的行列式.记为 ,即 注意:矩阵 与其行列式 虽然非常相似,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行列式 是一个算式,一个数字行列式通过计算可求得其值,而矩阵 仅仅是一个数表,其行数和列
二、特殊的 阶矩阵 定义9.2主对角线下(或上)方元素都是零的方阵,称为 阶上(或下)三角矩阵,上、下三角矩阵统称为三角矩阵. 数可以不同. 如 分别称为三阶上三角矩阵和四阶下三角矩阵.
如果一个矩阵既是上三角矩阵,又是下三角矩阵,则称其为对角矩阵.如果一个矩阵既是上三角矩阵,又是下三角矩阵,则称其为对角矩阵. 如 是三阶对角矩阵. 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非零数 的对角矩阵,称为数量矩阵. 如 是 阶数量矩阵.
主对角线上的元素都是1的 阶数量 矩阵,称为 阶单位矩阵,简称单位矩 阵,记为 或 . 如
§9.2 矩阵的运算 一、矩阵相等 定义9.3如果两个矩阵 , 有相同的行数、列数,而且各对 应元素相等,则称矩阵 与 相等,记作
例1设矩阵 且 ,求 的值. 解 根据矩阵相等的定义,有 则
二、矩阵的运算 1.矩阵的加法 定义9.4设有两个 矩阵 , 由 与 对应元素相加所得的 矩阵,称为 与 的和.记作 即
注意:由矩阵加法的定义易见,两个矩阵 和 要进行加法运算,必须满足 的行数、列数与 的行数、列数对应相等才可,否则是不能相加(减)的. 矩阵的加法满足下列运算规律: (1)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 (3)零矩阵满足 (4)对任意矩阵 满足
2.矩阵的数乘 定义9.5 设 是一个 矩阵, 是一个任意的实数,规定 称该矩阵为数 与矩阵 的乘积,简称为数乘. 例2 设三个产地与四个销地之间的里程(单位: )为:
销地1 销地2 销地3 销地4 产地1 产地2 产地3 已知货物每吨公里的运费为1.5元,则各产地与各销地之间每吨货物运费可以记为
矩阵的数乘运算满足以下运算规律: (1)数对矩阵的分配律 ; (2)矩阵对数的分配律 ; (3)数乘矩阵的结合律 ; (4)数-1与矩阵 满足 ; (5)数0与矩阵 满足
3.矩阵的乘法 设某公司下属甲、乙两厂生产Ⅰ、Ⅱ、Ⅲ 三种产品,这三种产品 的生产都需消耗 三种资源.如果用矩阵 表示甲、乙两厂生产Ⅰ、Ⅱ、Ⅲ 三种产品的月产量,用矩阵 表示Ⅰ、Ⅱ、Ⅲ 三种产品消耗 三种资源的月消耗量: 月产量 月消耗
用矩阵 表示甲、乙两厂每月所需三种资源的需求量, 那么 中的元素分别是: 甲厂的需求量
定义9.6 设 是一个 阶的矩阵,即 是一个 阶的矩阵,即,称矩阵 积矩阵 为矩阵 与 的乘积.其中 记作 右矩阵 左矩阵 可见两个矩阵当且仅当左矩阵的列数等于右矩阵的行数时,才能相乘. 即 积矩阵的行数就等于左矩阵的行数,积矩阵的行数就等于右矩阵的列数. 积矩阵 的第 行第 列处的元素等于左矩阵的第 行元素与右矩阵的第 列对应元素乘积之和.
求 例4设 例3 设 求 解 解
例5设 试求 和 注:从上述几例易见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即 解
例6设 求 和 解 注1 :易见两个非零矩阵的乘积可以为零矩阵.即 或 或 注2 :矩阵的乘积无消去律.即 且
矩阵乘法 满足下列运算规律: (1)结合律 ; (2)分配律 ; ; (3)数乘结合律 , (其中 是个常数); (4) , ,(其中 是单位矩阵).
例5已知 且 求 解 由 得 所以
例6 证明:如果 , , 则 • ; • (2) • 证明 由 , 知 • (1) • ; • (2)
对于 阶矩阵 , 为自然数, 规定 ,称 为 矩阵 的 次幂. 并规定 设 是方阵, 是自然数,则有 (1) ; (2)
例 设 求 解
例7设 为 阶矩阵,且 ,证明: 其中 为正整数, 为单位矩阵. 证 这里涉及自然数 ,故考虑用数学归纳法 当 时,结论显然成立. 再设 时结论成立,即有 故有数学归纳法知原式对任何自然数 均成立. 则
定理9.1设是 两个 阶矩阵,那么乘积矩阵 的行列式等于矩阵 与矩阵 的行列式的乘积,即 推论1: 设 是 阶矩阵, 是任意常数, 是正整数,那么 (1) ;(2) 推论2:设 是 阶矩阵,那么
三、矩阵的转置 定义9.7 将 矩阵 的行与列互换得到的矩阵
解 称为矩阵 的转置矩阵,简称为 的转置,记 作 ,即 例1设 求
例8 设矩阵 求 • 矩阵的转置满足以下规律: • ; • ; • (3) ( 为任意实数); • (4)
解 因为 所以 又因 所以,由此题验证了, 而
例9 设矩阵 求(1) ;(2) ;(3) 解 因为
定义9.8如果 阶矩阵 满足 则称 是一个对称矩阵.即 例如,矩阵 分别是三阶对称矩阵和四阶对称矩阵.显然,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都是对称矩阵. 定义9.9如果 阶矩阵 满足 , 则称 是一个反对称矩阵.即
例如,矩阵 分别是三阶和四阶反对称矩阵. 注1: 对称矩阵中的元素关于主对角线对称. 注2: 反对称矩阵中关于主对角线对称的元素互为相反数,且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零. 例10 设 是 阶矩阵,且 为对称矩阵,证明 也是对称矩阵. 证明:因为 为对称矩阵,所以 则 从而 也是对称矩阵.
注2: 初等变换用符号 “ ”来表示,初等行变换标在其上,而初等列变换标在其下. 例如 四、矩阵的初等变换 定义9.10 对矩阵进行下列三种变换,称为矩阵的初等变换: (1)交换矩阵中两行(列)元素的位置; (2)矩阵的某一行(列)同乘上一个常数 ; (3)矩阵的某一行(列)加上另一行(列)的 倍. 注1: 凡是对行所做的初等变换称之为初等行变换;凡是对列所做的初等变换称之为初等列变换.
定义9.11对单位矩阵 经过一次初等变换所得到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可分为三类: (1)交换单位矩阵中第 行(列)与第 行(列)元素的位置后所得到的矩阵.用符号 表示.如 (2)单位矩阵中第 行(列)同乘以常数 后所得到的矩阵.用符号 表示.如 (3)单位矩阵的第 行(列)加上第 行(列)元素的 倍后所得到的矩阵.用符号 表示.
定理9.2 设 ,对 进行一次初等行变换相当于在 的左边乘一个相应的 阶初等矩阵;对 进行一次初等列变换相当于在 的右边乘一个相应的 阶初等矩阵. 如 例如 则 再比如 则
如 §9.3 矩阵的逆 一、逆矩阵的定义 定义9.12 设 为 阶矩阵,如果存在 阶矩阵 ,使得 成立,则称矩阵 为可逆矩阵,并称矩阵 为矩阵 的逆矩阵,简称为 的逆,记作 ,即 (1)当 为可逆矩阵时,有 (2)若 为 的逆矩阵, 则 也必是 的逆矩阵,且此时 与 互为逆矩阵.
所以可见矩阵 与矩阵 互为逆矩阵. 如矩阵 显然是非奇异矩阵; 而矩阵 显然是奇异矩阵; 二、可逆矩阵的判别 定义9.13 若 阶矩阵 的行列式 ,则称 为非奇异矩阵,否则称 为奇异矩阵. 定义9.14 设 阶矩阵 则称同阶矩阵
为 的伴随矩阵,记作 .其中 为 中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 注意:伴随矩阵 中“元素 ”的排列方法与原来矩阵 中元素 注1: 对任意 阶矩阵 必存在伴随矩阵 .且有 的排列顺序不一样. 即
该式给出了求逆矩阵的一种方法,即伴随矩阵法该式给出了求逆矩阵的一种方法,即伴随矩阵法 定理9.3 阶矩阵 可逆的充要条件是 为非奇异矩阵,且 例1 求矩阵 的逆矩阵. 解 因为 所以矩阵 可逆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