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35 Views
蔬菜報告 - 各論. 園二乙 16 號 鄧志君. 蘆筍. 英名 :Common Asparagus , Asparagus 學名 : Asparagus officinalis 科別 : 天門冬科 別稱 : 石刁柏、龍鬚菜、小百部、門冬薯、索羅羅、筍草、露筍、文山竹、細葉百部、野天門冬、松葉土當歸. 概說. 原產地 : 蘆筍原產地中海沿岸。 栽培歷史 : 歐洲栽培已有 2000 年以上的歷史,後由歐洲移民傳入美洲。在中國一直限於個別城市郊區少量栽培; 20 世紀 60 年代栽培面積迅速擴大。 醫療效用 : 具寧神解毒消除疲勞之效
E N D
蔬菜報告-各論 園二乙 16號 鄧志君
蘆筍 • 英名:Common Asparagus,Asparagus • 學名:Asparagus officinalis • 科別:天門冬科 • 別稱:石刁柏、龍鬚菜、小百部、門冬薯、索羅羅、筍草、露筍、文山竹、細葉百部、野天門冬、松葉土當歸
概說 • 原產地:蘆筍原產地中海沿岸。 • 栽培歷史:歐洲栽培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後由歐洲移民傳入美洲。在中國一直限於個別城市郊區少量栽培;20世紀60年代栽培面積迅速擴大。 • 醫療效用:具寧神解毒消除疲勞之效 • 食用方式:1.嫩莖枝可食,適炒食、煮湯或打汁飲用。2..可作為生菜沙拉或盤飾。
植物特徵 • 莖:株高 1~2 公尺,根肉質,肥厚,莖直立,光滑無毛,粉綠色或帶粉紅色,地下嫩莖粗厚,具附貼之鱗片狀葉。依嫩莖顏色區分常見的品種有白蘆筍和青蘆筍。 • 葉:葉成束,長 0.5~1.5 公分;葉為鱗片狀葉,細小,位於莖節部位,細針狀葉係由枝條所形成的變形葉,稱為擬葉 • 花:花單性,具小梗,1~4 朵簇生於葉狀枝腋內,鐘形,淡黃綠色;著生於花被基部,冬季開花。
果實:漿果球形,直徑約 0.5~0.8 公分,初為綠色,成熟時為鮮紅色,花果期夏秋間。 • 種子:種子 2~3 粒,黑色稜形。 • 葉: 花:
氣候環境 • 溫度:性喜冷涼,氣溫 25~30°C生長最佳,15°C以下則生長遲緩 • 土壤:蘆筍適於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在土壤疏鬆、土層深厚、保肥保水、透氣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長良好。 • 水分:蘆筍蒸發量小,根係發達,比較耐旱。 但在採筍期過於乾旱,必然導致嫩莖細弱,,積水會導致根腐而死亡。 故栽植地塊應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台灣的品種 • 1.白蘆筍台南選一號 • 2.白蘆筍台南選一號 • 3.綠蘆筍台南選三號 • 4.綠蘆筍台南四號
栽培管理 • 蘆筍的繁殖法有分株繁殖和種子繁殖兩種 。分株繁殖是分割地下莖後,栽於大田。 其優點是,植株間的性狀一致、整齊,但費力費時,運輸不便,定植後的長勢弱,產量低,壽命短。 一般只作良種繁育栽培。種子繁殖便於調運,繁殖係數大,產量高,。 生產上多采用此法繁殖。 種子繁殖有直播和育苗之分。直播栽培有植株生長勢強,株叢生長發育快,初年產量高的優點。
馬鈴薯 • 英名:Potato • 學名: Solanum tuberosum • 科別:茄科 • 別稱:爪哇薯、土芋、地豆、土生、香芋、洋山藥、山藥豆、洋芋等等。
概說 • 原產地:祕魯南部地區 • 栽培歷史:馬鈴薯的人工栽培最早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5000年,是逐漸向南美的北部和南部傳播出 • 食用方式: 煮.炒.炸 • 醫療效用:解毒消腫
植物特徵 • 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地上莖:有毛 • 葉:奇數羽狀複葉。 • 花: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 • 果實: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 • 種子:種子腎形,黃色。
氣候環境 • 溫度:性喜冷涼 • 水分:喜乾燥,需水量不宜過多 • 土壤: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土為佳
台灣的品種 • 有卡第那(Cadinal)、克尼伯(Kennebec)、雪白(Uki-shiro)、阿爾發(Alpha)、歐美加(Omega)、由樂那(Jlona)、歐拉(Aula)及種苗2號(TSS-Ⅱ)等8種品種,台灣目前以栽種克尼伯較多
栽培管理 • 栽培:馬鈴薯多用塊莖繁殖。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兩季栽培。馬鈴薯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瘡痂病、早疫病。細菌病有環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葉病、卷葉病、類病毒病等。蟲害有塊莖蛾、線蟲等。 • 貯存:馬鈴薯收穫後可以貯存到第二年秋天,一般要避光、陰冷、乾燥條件貯存,冬季要防凍,春季要避免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