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likes | 839 Views
松葉蕨. 學名 :Psilotum nudum (L.) Beave. 科別 : 松葉蕨科 分布在台灣海拔 300 ~ 1500 公尺的森林內,通常附生在桫羅科類植物的莖幹上,有時也著生在腐木或石壁上,莖高十餘至三十於公分。松葉蕨是較原始的蕨類,三枚孢子囊合生,通常長在莖的側面,從合生孢子囊頂上看去很像賓士車車頭的三叉型標誌。. 全緣卷柏. 學名 :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 科別 : 卷柏科
E N D
松葉蕨 學名:Psilotum nudum (L.) Beave. 科別:松葉蕨科 分布在台灣海拔300~1500公尺的森林內,通常附生在桫羅科類植物的莖幹上,有時也著生在腐木或石壁上,莖高十餘至三十於公分。松葉蕨是較原始的蕨類,三枚孢子囊合生,通常長在莖的側面,從合生孢子囊頂上看去很像賓士車車頭的三叉型標誌。
全緣卷柏 學名:Selaginella delicatula (Desv.) Alston 科別:卷柏科 主莖直立,主軸上的側枝呈二回分枝,直立部分有5〜6對等長,枝葉寬(枝條連同側葉的寬度)約0.3〜0.4公分,主軸上的小葉同型,互生根支體不若生根卷柏發達,在台灣低海拔山區林下常可看見。
革葉鐵角蕨 學名:Asplenium adiantoides (L.) C. Chr. 科別:鐵角蕨科 多年生草本,植株叢生,根莖外具鱗片,鱗片細胞腔透明,細胞壁色深,形似窗格子。 葉革質,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與側羽片等大,葉緣鋸齒,頂羽片菱形。孢子囊群卵圓形,著生在側脈近葉緣處,無孢膜。低海拔林緣較潮濕的石壁或土壁上。
槐葉蘋 學名:Azolla pinnata R. Brown 科別:槐葉蘋科 浮水葉卵狀橢圓形,葉片表面突起,每一突起具2~4枚離生毛。過去在全台灣低海拔水域偶而可以看到,但因水域環境多遭開發利用或污染,野生的族群已稀少、罕見了,反而因其玲瓏可愛的葉姿被應用在園藝栽培上,常被用來以水盆栽培或美化水池。
滿江紅 學名:Azolla pinnata R. Brown 科別:滿江紅科 漂浮性水生植物,分布於台灣中低海拔地區水域,喜歡生長在稻田、池塘、湖沼等環境。植株呈三角形,葉互生,羽狀排列,綠色或泛紅。莖易斷裂,可藉以行無性繁殖。植物體具根。孢子囊果單性,成對生長。無性繁殖的能力極強,只要環境適宜,便能迅速的佈滿水面。
瓶爾小草 學名:Ophioderma petiolatum Hook. 科別:瓶爾小草科 地生性,根莖短而直立,具短走莖。孢子囊穗和營養葉具有共同的柄,葉片披針形或卵形,先端稍銳尖,網狀脈。孢子囊具有7、8公分以上的長柄,孢子小而數目多。因一葉一穗的型態獨特,又被稱為「一葉草」。
觀音座蓮 學名: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 科別:觀音座蓮科 根粗大肉質,莖塊狀,葉柄基部有略帶木質化的托葉。成熟葉為二回羽狀複葉,長可達二至三公尺,具鋸齒緣。孢子囊群靠近羽片邊緣沿葉脈著生,迴脈短,只到孢子囊側。在台灣低海拔山區常見。
假蹄蓋蕨 學名:Athyrium japonicum(thunb.)Copel. 科別:蹄蓋蕨科 葉一回羽狀深裂或複葉,最下方一對羽片常有短縮或向下生長的情形,孢膜長條形,沿著小葉脈背上生長,略呈彎曲,邊緣不整齊。 其體態變化多端,常因生長環境不同而有差異,長於森林下或較少被破壞的角落的個體常又高又大,羽片長而深裂;長在常遭鋤草、踐踏的潮濕草地上的個體則又矮又小,羽片短得不像複葉。它們的多變常令初學蕨類者 大感困擾哩!
海金沙 學名: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科別:海金沙科 葉軸可以連續生長,因此整個葉片長度相當可觀,往往可達十公尺以上,堪稱「全世界最長的葉片」。休眠芽長在羽軸頂端,如果葉軸頂端的生長點遭受破壞無法繼續生長,休眠芽就會開始生長,繼續延伸。海金沙具有兩型羽片:孢子羽片與營養羽片,長在同一片葉子上(通常先長營養羽片,再長孢子羽片),葉軸很長,綁成一束剪齊剪短後,就成了最環保的天然刷子,是刷鍋鼎的好工具,是早期的民生用品。
台灣金狗毛蕨 學名:Cibotium taiwanense Kuo 科別:蚌殼蕨科 長在全台各地低、中海拔的山林中,根莖粗大,三回羽狀裂葉,葉片基部枝羽片或小羽片有一側會缺乏,成不對稱,且每一小羽片上僅有1~2對孢子囊群。 葉柄基部及根莖上密被金色毛茸,毛茸具有像海綿般吸水保水的特性,往常被用來止小傷口的血,而根莖基部常被用來修飾成「金毛狗」、「金毛貓」等玩偶或飾品。
筆筒樹 學名:Cyathea lepifera(J.Sm.)Copel. 科別:桫欏科 三回羽狀複葉,老葉枯萎脫落,在樹幹上留下一個個圈狀的葉痕,使得樹幹上常有近似蛇皮的紋路,「蛇木」的名號因此得來。不具孢膜。一般比較喜歡稍亮且乾的陽性環境。由於缺乏形成層,因此不管長得多高,莖一般約只有10〜15公分左右,但其表面得氣生根卻極厚,最厚可達1公尺以上,不但可以支撐樹幹,也可以吸收水氣,更是許多著生植物的生活天地,例如越來越稀少的松葉蕨就喜歡這樣的環境。 它的莖幹可以當樑柱,也可以分段做成花盆或筆筒;其氣生根即蛇木屑,可加工做成蛇木柱、蛇木板、蛇木花盆,以供栽培各種氣生性花卉(如蘭花)或攀緣性的觀葉植物(如天南星科龜背芋)。
台灣樹蕨 學名:Cyathea metteniana(Hance) 科別:桫欏科 雖稱為樹蕨,但不若其他桫羅科植物高大,主莖不明顯,多在地下,不呈樹幹狀。二回羽狀複葉,但小羽片一回羽狀中至深裂,因此也有人稱它為三回羽狀裂葉,老葉宿存,形成樹裙。每一條小脈中段上有一枚孢子囊群,不具孢膜。性耐陰,台灣低海拔地區的林下常見。
東方狗脊蕨 學名:Woodwardia orientalis Sw. 科別:烏毛蕨科 短直立莖,二回羽狀深裂,羽軸兩側裂片不等長,靠近羽軸的下側小羽片小或不存在。葉片的上表面常有小葉狀的不定芽,落地後若環境適合即能長出新株。 孢子囊群長條形,生於主脈兩側,孢膜的開口開向主脈。在台灣分佈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喜歡較潮濕的環境。
斷線蕨 學名:Colysis hemionitidea (Wall.) Presl 科別:水龍骨科 單葉,長35~65cm,中軸兩側孢子囊群不連續呈線狀,呈圓形或橢圓形。
萊氏線蕨 學名:Colysis wrightii (Hook.) Ching科別:水龍骨科 單葉,葉柄有翅,孢子囊群在中肋兩側,為細長的線形,偶有不連續排列的情形。
擬芨瓦葦 學名:Lepisorus megasorus (C.Chr.) Ching 科別:水龍骨科 具長走莖,根莖鱗片中間細胞不透明,周緣為透明的窗格狀。葉柄短,單葉,革質,全緣,線形至狹長的披針形,最寬處在中下段。孢子囊群圓形,沿中肋兩側各一排。
伏石蕨 學名: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Presl 科別:水龍骨科 小型著生性蕨類,根莖細長,匍匐性。葉厚肉質,二型:營養葉卵圓形,柄短;孢子葉細長,孢子囊群長線形,著生於葉背中肋兩側各一列。分布廣闊,可於平地至中海拔地帶,喜歡潮濕的環境。
橢圓線蕨 學名:Colysis pothifolia (Don) Presl科別:水龍骨科 植株大小變化很大,幼葉單葉或少裂片,成熟的葉片呈一回羽狀深裂,孢子囊群短線形,長在羽軸兩側。
大星蕨 學名: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 科別:水龍骨科 單葉,全緣,肉質至革質,長可達60㎝。孢子囊群大而圓,中肋兩側常僅具一排,頗似瓦葦類成員,不同的是瓦葦的孢子囊群僅分布於上段,而大星蕨的孢子囊群則連中下段也有。
長葉麋角蕨 學名:Platycerium willinckii 科別:水龍骨科 大型著生性蕨類,可附生於樹幹、蛇木柱或蛇木板。葉有二型:腐質植收集葉圓形或扇形,原為灰綠色,隨成長成熟變為乾褐色;孢子營養葉長且具懸垂性,形似鹿角,因此俗稱「鹿角羊齒」,全葉被有柔毛。原產於爪哇,因園藝栽培引進,性耐陰,可供作園景樹或盆栽。
崖薑蕨 學名: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Ching科別:水龍骨科 著生性,根莖粗大而呈匍匐狀,被有黑褐色或棕褐色的纖毛狀鱗片。基部羽片明顯短縮、淺裂、重疊,形成腐植質收集構造。上部羽片較寬且呈羽狀分裂,裂片全緣披針形;網狀脈,網眼內有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或略細長,著生在主脈兩側。
槭葉石葦 學名:Pyrrosia polydactylis (Hance)Ching in Bull 科別:水龍骨科 具短走莖,葉革質具長柄,掌狀裂,葉面綠色,葉下密佈棕色星狀毛。孢子囊群密生於葉背。
連珠蕨 學名:Aglaomorpha meyeniana Schott. 科別:水龍骨科 多年生草本附生性蕨類,根莖粗壯肥厚,匍匐橫生,作少數不規則分岐;外被大量質地柔軟紅褐色鱗片,鱗片窄線形,邊緣有毛。葉一回羽狀深裂,幾乎無柄,葉最下羽片形成耳狀;基部羽片明顯較短且寬,多少有重疊,以形成腐植質收集構造。
海岸擬茀蕨 學名:Microsorium scolopendrium (Burm.) Copel. 科別:水龍骨科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匍匐狀,鱗片黑褐色。葉柄稻桿色,葉片通常一回羽狀深裂,裂羽片2~5對,對生或近乎對生,頂羽片最長,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中肋兩側,通常各有一排(偶有兩排)。除了海邊礁石外,濱海的石礫地或山溝附近也常出現。
槲蕨 學名: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科別:水龍骨科 著生性之蕨類植物,具有兩型葉,一為腐植質蒐集葉,專門幫助植物體蒐集空氣中之塵埃並保護幼芽,另一為行光合作用與繁植之正常葉。孢子囊群位於寬披針形葉片的上段羽片。羽片末端略尖,最寬處在基部。孢子囊群著生於裂片主脈旁各2~3排。臺灣原生於中海拔以下山區,常著生於岩壁、石壁、樹幹上,喜潮濕、通風,稍遮蔭之環境。分佈於越南、泰國、中國大陸、寮國。
石葦 學名: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 科別:水龍骨科 多年生草本,根莖長匍匐狀,堅硬如鐵絲,密被披針形鱗片。葉片革質,遠生,披針形或長橢圓形,上表面綠色,下表面密被棕灰色星狀毛。葉片稍呈二型,營養葉較孢子葉短而寬闊。葉片形如飛刀,又似劍,又稱為飛刀劍。孢子囊群小而圓形,長在側脈間,排列整齊而密佈葉背中上段,呈多列狀,幼嫩時被有星狀。生長於海拔2,000m以下山區的林下或空曠處,常蔓生於地上或著生於岩石或樹幹上。 葉片有消腫,止血,利尿之效。
鹿角蕨 學名:Platycerium bifurcatum (Cav.) C. Chr.科別:水龍骨科 附生植物,生長在其他大樹的枝條或主幹上。有稔性葉片,長可達90~100cm,革質,呈彎曲狀向下垂,具柄,葉面暗綠色並密佈柔毛,葉背綠或泛灰白色光澤,不稔性葉呈圓腎狀,波狀緣或淺裂,彼此疊生。有稔性葉片(產生孢子囊)呈灰綠色。氣生植物,植物體大部分暴露在空氣中,仰賴大氣生存。觀賞用,葉片有兩種型態:一種是長在基部的腐殖質收集葉,多半是圓形;另一種則是會生長孢子的繁殖葉,常常會分叉成鹿角形。
書帶蕨 學名:Vittaria flexuosa Fée 科別:書帶蕨科 根莖鱗片黑色,葉約20~50cm長,孢子囊群長在葉緣反捲處。多著生於樹幹上,與山蘇花、崖薑蕨等為伍。
烏蕨 學名:Sphenomeris chusana (L.) Copel. 科名:陵齒蕨科 三至四回羽狀複葉,最下方的羽片略短,使葉片 的廓呈橢圓形。葉片分裂得很細,最後裂片常呈狹楔 形(裂片兩端略呈直線狀,且此兩直線形成一個較小 的夾角),孢子囊群就長在每一個小裂片的末端,孢 膜像一個扁扁的口袋,十分細緻可愛。
烏毛蕨 學名:Blechnum orientale L. 科名:烏毛蕨科 莖短而直立,葉叢生,植株可高達1公尺。葉片披 針形,長可達120公分,一回羽狀複葉。羽片線形,長 10~15公分,基部羽片突然緊縮成耳狀,葉脈游離,平 行生長。孢膜沿羽軸生長,長線形,單邊開裂朝向羽 軸。幼葉捲旋狀且泛紅色。烏毛蕨的葉片很大,看起 來也有些光亮。葉質頗硬。雖然是一回羽狀複葉,但 是偶爾會看到有二回羽狀深裂的葉子出現。
大金星蕨 學名:Macrothelypteris torresiana (Gaud.) Ching. 科名:金星蕨科 孢膜圓腎形,總柄基部有白粉,根莖短立狀,頂部 密生披針形鱗片。葉為三回羽狀深裂,羽軸有翼,叢 生;葉柄長20~100公分,基部被鱗片 ,葉片長為寬的 1.5至2倍,卵形至三角形;最下方羽片較大,羽片基 部一對小羽片略縮短,與軸具翅。孢子囊群著生在側 脈近頂端處,孢膜圓腎形,小而早落。
密毛小毛蕨 學名:Cyclosorus parasiticus (L.) Farw. 科名:金星蕨科 葉叢生,基部有褐色披針型鱗片,葉片通常 程倒卵形或披針形。二回羽狀深裂。具有人字 脈(相鄰兩裂片小葉葉脈相連,為金星蕨科的特 徵);孢膜圓腎形,具毛。
鐵毛蕨 學名:Cyclosorus interruptus (Willd.) H. Ito. 科名:金星蕨科 根莖長匍匐狀,密被鱗片。一回羽狀複葉,下 部羽片不短縮或略短縮,羽片不深裂。孢子囊 群著生於裂片側脈上部,囊群蓋圓腎形,有密 柔毛。生長在陰濕地或沼澤地。
波氏星蕨 學名: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科名:水龍骨科 長走莖,半著生於樹幹上,具褐色披針形鱗片。 葉遠生,柄長1~5 cm,葉長披針形,15~35 cm長, 1.2~2 cm寬,頂端漸尖,基部鈍尖,脈不明,全緣。 孢子囊群圓形,無孢膜,散佈在中肋兩側。著生或岩 生,偶為地生,生長在林下遮蔭之潮濕環境。
生根卷柏 學名: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 科名:卷柏科 植株匍匐,但不貼於地面,以根支體 (rhizophore)支撐。主軸分支多次,小葉排列 情形和分枝同,孢子囊穗四面體形。
半邊羽裂鳳尾蕨 學名:Pteris dimidiata Wild.(Pteris semipinnata) 科名:鳳尾蕨科 莖短直立或斜生,具鱗片,葉叢生;葉柄長15- 30cm,亮紅褐色;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0-35- cm,寬15-20cm,二回羽狀深裂,頂羽片三角形,羽 狀深裂,側羽片3-7對,下側羽狀深裂,上側通常不分 裂;裂片線形至鐮形,寬7-8mm,末端漸尖,具鋸齒 緣;葉脈游離,小脈末端不與葉緣相連;假孢膜線 形,位於裂片側緣。
台灣原始觀音座蓮 學名:Archangiopteris somai Hayata 科名:觀音座蓮舅科 葉一回至二回羽狀複葉,葉50~85 cm長, 柄長20~60 cm,具關節,基部具鱗片。葉脈不 平整,不為鋸齒緣,不具回脈。孢子囊並排於 葉脈兩側。
粗毛鱗蓋蕨 學名:Microlepia striqosa(Thunb.)Presl 科名:碗蕨科 多年生草本的地生性蕨類植物。根莖粗壯而 短,匍匐橫生;分歧性高;外表密被多數褐色的狹長 形鱗毛。葉近生。葉柄粗壯,可長達50餘公分,全體 密被淡色的粗鱗毛並分布至葉軸。小羽片硬紙質或為 草質,鮮綠色至深綠色,邊緣有鋸齒;葉脈明顯突出 於葉背,其上著生有粗或密的短茸毛與彎曲的鱗毛。 孢子囊群杯狀,著生小羽片缺刻處的細脈頂端。
劍葉鳳尾蕨 學名:Pteris ensiformis Burm. 科名:鳳尾蕨科 一或多年生草本的地生性蕨類植物。根莖短而細,斜上 或橫生,不分歧或有少數側芽,外被稀疏的赤褐色鱗片;鱗片 線形。蕨葉為一至二回羽狀複葉,側生羽片2-5對;簇生;綠 色至深綠色;草質;兩型:營養葉葉柄短,羽片與小羽片橢圓 形至長橢圓形且邊緣有鋸齒;營養孢子葉葉柄約 2.5倍於營養 葉,羽片與小羽片為細長的劍形至線形,且背面近葉緣處著生 大量的孢子囊群。孢子囊群線形,並由反卷的葉緣所包被。孢 子黃褐色。
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 學名:Archangiopteris itoi Shieh 科名:觀音座蓮舅科 根莖短匍匐狀。葉叢生,葉長約1.5 m,柄長 60~100cm,具關節,基部具鱗片,托葉厚革質。一 回羽狀複葉,羽片7~9對,葉緣不平整,羽片側脈間 有回脈。孢子囊40~100枚集生,著生羽片側脈上,孢 子囊群位於羽軸與葉緣之間偏外側,長1 cm。
雙扇蕨 學名:Dipteris conjugata Reinw. 科名:雙扇蕨科 多年生草本/地生性蕨類植物。根莖粗壯且木質化,匍匐 橫生於土壤表面或伸入表層;做不規則重覆分岐,表面密被黑 褐色至黑色的披針狀鱗片。蕨葉近生至遠生,初生時為易脫落 的淺褐色絨毛所被覆,具葉柄;葉柄甚長,長度有時可達1m以 上,基部被有與根莖同的鱗片;葉身傘形,自前端縱裂成兩部 分,每一部分又作一至多回的二叉深裂一如破扇,邊緣增厚並 具粗齒缺刻;主葉脈突出於葉背,作重複二叉分岐,細脈則相 互交織成網狀。孢子為二面體型,成熟期6~8月。
廣葉鋸齒雙蓋蕨 學名:Diplazium dilatatum Blume 科名:蹄蓋蕨科 草本,根莖橫走或短而直立,具淡褐色線形鱗 片。葉通常呈二回以上羽狀深裂,小羽片約18 x 4 cm,其羽裂不超過葉緣至小羽軸的1/2深;孢子囊群較 靠近裂片中軸或小羽軸,裂片側脈以二叉為主,偶有 單一不分叉者。孢膜長條形,沿裂片側脈生長,最基 部之側脈常可見兩條孢膜成對出現,且互相背向開裂 的「雙蓋形」孢膜。
南海鐵角蕨 學名:Asplenium formosae Christ 科名:鐵角蕨科 植株叢生。葉革質,單葉至一回羽狀複 葉,頂羽片與側羽片同型、等大,游離脈, 具 明顯之柄,葉全緣。
蘭嶼鐵角蕨 學名:Asplenium serricula Fee 科名:鐵角蕨科 生活型態屬多年生草本。植株叢生,葉子 葉革質,一回羽狀複葉,頂羽片與側羽片等 大,葉緣鋸齒,頂羽片長披針形。孢子囊群圓 形著生於小羽片分叉小脈的基部,無孢膜。
麟蓋鳳尾蕨 學名:Pteris vittata L. 科名:鳳尾蕨科 生長在野外較空曠的山坡,亦可在人造石牆上發 現。葉柄長3~25公分。莖和葉柄皆密披淡褐色細長鱗 片。葉片長橢圓形,一回羽狀複葉。羽片長線形,基 部心形無柄,末端尖。不具假脈。頂羽片顯著。與其 他羽片同型。有葉緣反捲的假孢膜。
細柄雙蓋蕨 學名:Diplazium donianum (Mett.) Tard.-Blot 科名:蹄蓋蕨科 根莖橫走狀,黑色,具許多分枝,上覆黑色披針 形鱗片。葉遠生,基部黑色,具卵形至披針形之黑褐 色鱗片,葉長25~40cm,寬18~30cm,一回羽狀複葉, 頂羽片和側羽片同型,側羽片1~4對,羽片長約 14~18cm,寬4~5cm,全緣;側脈游離,側脈羽狀分 叉。孢子囊群細長,沿脈生長,從近中肋直至近葉 緣。孢膜長線形,成對著生在同一側脈之兩側。
長葉蕨 學名:Nephrolepis biserrata (Sw.) Schott 科名:腎蕨科 莖短直立狀,並向外伸出長匍匐莖;葉叢生短莖 上,下垂,長 50~100 公分以上,一回羽狀複葉;羽 片呈長披針形,長 0.8~18 公分,寬約 2 公分,基部 楔形,不具耳狀突起,羽片基部與葉軸不重疊,葉表 邊緣有泌水孔;葉脈游離,羽片側脈 1~2 次分叉,未 達葉緣;孢子囊群位在前側小脈頂端,孢膜圓腎形。
福氏馬尾杉(華南馬尾杉) 學名:Phlegmariurus fordii (Baker) Ching 科名:石松科 草本,著生,莖常斜上生長,頂端下垂,1~2回二叉分 支,幼莖常直立,植株長約20~40cm。小葉斜上生長, 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尖,基部無柄,葉長10~15mm, 寬2~4mm。孢子葉較小,多集中莖頂,且愈近末端愈 小,不形成孢子囊穗。
短柄卵果蕨 學名:Phegopteris decursive-pinnata (van Hall) F'ee 科名:金星蕨科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近乎直立。葉為二回羽狀裂 葉或深裂,葉叢生,葉柄長5~20cm,被褐色鱗毛及絨 毛;葉片長10~45cm,寬5~15cm;羽片互生,羽片間具 有耳狀或鈍三角狀翼片相連,幼葉則無。孢子囊群卵 圓形,著生在側脈近葉緣處,無孢膜。
腎蕨 學名:Nephnolepis Cordifoolia Presl 科名:蓧蕨科 葉叢立,直立,柄與葉椎密生赤褐色毛狀鱗 片,羽狀複葉,兩面無毛,光滑,孢子囊群位 於羽片兩緣之細脈尖端,是重要的取水植物, 於野外可補充水份,嫩芽及球莖可食,是良好 的插花材料,俗稱羊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