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1.01k Views
跨境民族三语教育与外语战略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目标 — 以云南为例. 原一川 胡德映 李鹏 冯 智 文 尚云(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2 ). 2010年全国社会科学基金. 云南跨境民族三语教育成效与外语教育规划研究 一般项目 10BYY30. 一、 前言 (1) : 研究背景.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有 55 个少数民族 , 属于跨境民族的有 30 个,而仅在云南省就有 16 个跨境民族。. 前言(2) :跨境民族.
E N D
跨境民族三语教育与外语战略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目标—以云南为例跨境民族三语教育与外语战略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目标—以云南为例 原一川 胡德映 李鹏 冯智文 尚云(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92)
2010年全国社会科学基金 • 云南跨境民族三语教育成效与外语教育规划研究 • 一般项目 • 10BYY30
一、 前言(1): 研究背景 •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有55 个少数民族,属于跨境民族的有30 个,而仅在云南省就有16个跨境民族。
前言(2):跨境民族 • 同一民族在国境线两侧相邻而居称跨境民族, 跨境民族研究是世界民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已引起有关各国的普遍关注。云南是我国跨境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 同时也是世界上跨境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刘稚、申旭, 1994)
前言(3)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那末, 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现象,跨境民族的确切定义又是什么?
前言(4) • 顾名思义, 跨境民族除具有上述的民族基本特征外, 在地理分布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跨国境而居, 由此决定了构成跨境民族的三个基本要素。
前言(5)构成跨境民族三要素 • 1.必须是在历史上形成的同一民族, • 2. 同一民族的人们居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 • 3. 分布地域相互毗邻。 • 因此, 跨境民族就是指分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并沿国境线相邻而居的同一民族。(刘稚、申旭,1994)
前言(6)d 构成跨境民族三要素 • 恩格斯指出“ 没有一条国家的分界线是与民族的自然分界线, 即语言的分界线相吻合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今天世界上同一民族分布于几个国家, 一个国家包括有若干民族的现象极为普遍。 • 列宁说“ 祖国、民族一这是历史的范畴。” 它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国界的确立而出现的跨境民族, 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出现与一长期存在,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 前言(7): 云南跨境民族 • 云南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缅甸直接接壤, 并邻近泰国、印度和柬埔寨,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分布着壮族、傣族、苗族、瑶族、布依族、彝族、佤族、景颇族、傈僳族、拉枯族、怒族、阿昌族、独龙族、哈尼族、布朗族和德昂族等16个跨界民族以及我国尚未确认的克木人。
一、 前言(8) • 按语言系属可把这16个民族划分为两大族群,即藏语系的跨界民族和南亚语系的跨界民族,其中,汉藏语系的跨界民族又包括壮侗语族的壮族、傣族、布依族,苗瑶语族的苗族和瑶族,以及藏缅语族的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景颇族、阿昌族、独龙族、怒族,而佤族、德昂族和布朗族均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方芸,2001)
一、 前言(9) • 按跨界而居的国家范围来看,云南的跨界民族有的不只跨居两国,其中跨居中、越、老、缅4国的有苗、瑶、哈尼、拉祜等族,跨居中越、老3国的有傣、彝族和克木人,跨居中、越两国的有壮族和布依族,跨居中、老两国的有布朗族,跨居中、缅两国的有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和德昂等族。(方芸,2001)
一、 前言(10) • 云南跨界民族人口规模大小不一,其中人口较多的跨界民族是彝族,多达439.79万人,约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规模在百万以上的还有哈尼族(133.39万人)、傣族(111.67万人)和壮族(109.99万人),在50--100万人之间的有苗族(95万人)和傈僳族(59.36万人),
一、 前言(11) • 在10-50万人之间的有拉祜族(42.38万人)、佤族(36.89万人)、瑶族(18.50万人)、景颇族(12.75万人),在10万人以下的有布朗族、布依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独龙族以及克木人。
一、 前言(12) • 与在云南境内的人口规模相比,相应的民族在境外的人口规模却有很大的差别,如我国尚未确认的克木人在云南境内人口仅有2595人,他们在越南和老挝的分布却相当广泛,老挝和越南将其确认为克木族,老挝的克木族有30万人,越南的克木族有3万余人;相反,云南境内多达百余万人的哈尼族在越南和老挝都只有万余人,缅甸稍多一些,约有6万余人。(刘稚、申旭,1989)
一、 前言(13):研究的意义 • 云南跨境民族所居住的地区资源丰富, 有扩大吸引外资的潜力,但在经济上相对落后, 在政治上极为敏感,是毗邻世界毒品主要产地之一的“ 金三角” 地区。因此,在制订云南对外开放和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战略时, 不能不考虑跨境民族地区的安定与和平。如何利用跨境民族这一优势深化和扩大云南的对外开放,提高跨境民族的人口素质是关键。
一、 前言(14) • 教育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三语教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区域一种新型的特色语言教学现象,也是民族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对于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评述(1):国外三语研究 • Cenoz (2001)指出,西方关于三语教育系统研究“是在过去10年才刚刚开始的”。国外有关三语教育的研究文献中有这样一个共识:与单语者相比,双语者在学习第三种语言时通常学得更好,在认知方面也更占有优势(Cenoz, 2003; Cenoz和Valencia,1994;Clyne等,2004)。
二、文献评述(2) • 国外学者对中国新疆,广西和四川的少数民族集聚区进行了三语教育成效的实证和档案研究(Adamson 和 Feng ,2009)。
二、文献评述(3):国内三与研究 • 在中国,三语教育则是指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进行的少数民族母语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少数民族英语(或法语,德语,日语等)的教学(盖兴之,2003)。
二、文献评述(4) • 一些学者注重三语教育理论框架的建设(戴庆厦,关辛秋,1998;戴庆厦,2009;盖兴之,2003;乌力吉,2005;魏宏君,2005;张贞爱,2007),有的专家侧重三语教育的实证研究(敖木巴斯尔,2004;白浩波,2005;姜秋霞等,2007;胡德映,2007;熊向阳,2007;原一川,2007)。
二、文献评述(5) • 国内文献表明,支持多语者在语言学习上比单语者占优势的假设的研究结果寥寥无几。有些学者(姜秋霞等, 2007;黄斌兰,2007;胡德映,2007)认为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第三种语言时非但没有认知上的优势,反而遇到许多认知、文化和心理上的困难。
二、文献评述(6) • 有专家认为应该为少数民族学生制定特殊的政策(张正东,李力等,2003;李少伶,原一川, 2003)。
二、文献评述(7):语言规划 • 语言政策( language policy) 与语言规(language planning) 经常用在一起,在英语中有时缩写为L PP。但是,这两个词包含着不同的概念。一般认为,语言政策指政府行为,而语言规划既可以指政府行为,也可以包括民间专家的行为。Claudeson 则认为无论是语言政策或是语言规划都是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的行为(Ager 1996 :3) 。
二、文献评述(8):语言规划 • Cooper 认为语言规划的内容是:什么人在何种条件下、用何种手段、通过什么决策过程、企图对什么人的什么(语言) 行为作出影响,并取得什么效果(Cooper 1989) 。语言政策通常是指长期的决策,而语言规划可以指长期、中期或短期的行为。语言规划包括语言地位的规划( status planning) 、本体的规划(corpus planning) 和语言教学的规划( acquisition planning) 。
二、文献评述(9):国外语言规划 • 国外语言规划研究兴起于十九世纪(Fishman,1974), Haugan (1966),Fishman(1974) 和Clyne (1992)等对语言和外语规划和政策的理论实践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公布了国别语言和外语规划研究成果(Beardsmore,1994; Hoffmann,1996; Wiley,1996),还有学者发表了就双语和多语政策和规划的研究的文章和专著(Cenoz 和Genesee,1998; Alger,1996;Ager, 2001; Grin,2003)。
二、文献评述(10):国内外语规划 • 国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学者撰文讨论中国的外语规划和政策(胡壮麟,1993),分析了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胡文仲,2001),论述中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外语教育的定位的问题(杨德祥,2005;李宇明,2005,2008, 2010;赵蓉晖,2010)。
胡文仲(2001)A • 外语教育规划是涉及外语教育全局的工作。对于外语教育规划缺乏考虑或者考虑不当,都会对外语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五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需要大力发展俄语教育,仓促决定停办大部分师范决定初中不设外语,高中以俄语取代英语,造成了俄语人才过剩,英语人才奇缺的局面。
胡文仲(2001)B • 六十年代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制订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并决定在全国成立十所外国语学校为全国的外语院系提供更好的生源。这两项措施不仅在当时起了扭转局面的作用,而且以后也证明是正确的决定。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制订外语教育规划必须将当前的政治经济利益与长期的教育事业的需要协调一致。制订外语教育规划还应该参考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鲁子问(2006)华中师大教授 • 改革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但我们知道, 来自政府的外语教育政策对外语教育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因此, 要提高外语教育效率, 必须以改革外语教育政策、开展外语规划为前提。所以, 从关联性看, 要提高外语教育效率, 核心是要建立科学的外语教育规划, 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外语教育政策, 尤其是与我国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层次合理的外语教育目标, 然后改革外语考试, 强化外语师资培养, 改革外语课程与教学。如是, 我国外语教育效率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
李宇明(2008)(教育部语信司司长) • 语言沟通的另一个渠道就是外语教育。中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很长,也许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但现代意义上的外语教育是从清末开始的。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外语教育的第一大国,外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技术问题,也涉及文化主权。谁都不能否认,中国人没有外语不行,从任何意义上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外语,都应该学好外语。
二、文献评述(11):国内外语规划 • 他们一致认为,外语教育规划的制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牵涉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和周边环境以及国际上语言的使用情况等多种因素,需要做大量的调查和细致的科学论证。但是,政府部门对于外语教育从未制定过长期的规划,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这方面的工作。
二、文献评述(10) • 需要成立类似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组织,通过政府和专家的工作,制订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其次,制订外语教育规划还需要研究国际上的成功经验。
三、讨论与分析(1) • 我国当前外语教育陷于“ 费时低效”困境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于, 外语教育目标规划科学性不足, 外语考试政策、外语教师教育政策、教学时间规划等外语教育要素, 都还缺乏科学、合理的外语规划。整体来说,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外语教育政策体系。外语教育政策的核心就是外语教育规划(胡文仲,2001;鲁子问,2006)。
三、讨论与分析(2) • 要提高我国外语教育效率,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效率,其根本途径在于: 全面进行外语教育规划, 制定与我国社会发展和跨境民族地区相适应的外语政策。“ 三语” ,就是少数民族除了学习母语和汉语外, 还要学习外语, 这就加重了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学习的负担。如何安排这三者的关系, 是必须探索的一个新问题(戴庆厦,2007)。
三、讨论与分析(2) • 由于国内外对三语教育的研究时间较短,加之三语习得及多语迁移本身的复杂性,这一领域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在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严密性方面还未尽如人意。而且,根据目前的研究文献,鲜见对跨境民族的多民族大样本的三语教育的专题,更没有就云南全部16个跨境民族三语教育成效和外语战略的实证研究。
1. 主要内容(1) • 本研究致力于深入全面了解分析云南跨境民族三语现象和三语教育的总体成效,三语现象和三语教育的形成因素和实施情况, 现实课堂语言分配的语言类型以及与三语现象利益相关各方的观点和态度及动机,三语学习策略,三语教育与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和成效,跨境民族三语教学模式。
1. 主要内容(2) • 由于云南跨境民族的特殊性,外语教育语种是否以英语为主,兼顾东南亚语,对云南跨境民族外语规划和战略提出对策和建议,即,外语教育地位规划,外语教育目标规划,外语教育人口规划,外语教育语种规划和外语教育考试规划。
2. 基本思路 (1) •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本研究是在教育人类学原理、涵化原理(Acculturation), 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等理论基础上设计论证的。本研究在遵循“特征描述一模式构建一理论反思”的自下而上的研究思路;采用从事实上升到理论的研究思路,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 基本思路 (2) • 从语言和非语言两个层面出发,从三语水平、三语接触的历时长度、三语价值判断、三语习得态度和动机、教育背景,民族身份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因素对云南跨境民族三语教育的成效和外语规划进行探讨。
3. 研究方法(1) • 本课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实证调查分析方法。 • 在收集研究所需数据时采用教育人类学的方法,具体运用田野工作、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来获得研究数据。
1) 调查工具 • (1)三语现象与三语教育问卷(Feng和Adamson,2009编制,前期研究中已经初步使用,本主持人及其小组成员前期参与调查收集的样本近2000份,调查信度均在0.86以上);(2)三语学习动机(含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和学习策略问卷(拟Oxford [1990] 和文秋芳 [2003]的外语学习策略调查表编写),前期研究中已经初步使用,其信度均在0.78以上;(3)初、高中和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卷;(4)采访提纲(自编)。
2) 研究对象(1) • 云南省16个跨境民族:壮族、傣族、苗族、瑶族、彝族、景颇族、布依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阿昌族、独龙族、怒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和与其同校的汉族小学生(开设英语课)、中学生和大学生。
2) 研究对象(2) •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样本选自这16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有代表性城乡小学五年级、初二、高二及数所高校的二年级本科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部分教师,教育管理官员和家长;另外对在政府部门、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外事部门、研究机构等的跨境民族三语人进行深度采访。样本总量将达5000人。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1)相关调查工具的项目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2)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家长对三语教学和三语学习动机(含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策略和成绩的测量数据及其影响因素变量的多元统计分析;(3)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家长对三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动机(含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
4. 重点难点 • 选择样本的代表性、客观和真实的调查分析跨境民族三语教育的成效、试图探索出跨境民族三语教育的理论模式是本研究的重点。难点(1)跨境民族外语教育规划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供研究的参考文献很少;(2)云南跨境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境偏僻山区,交通极不方便,课题组须克服田野调查的各种困难。
5. 基本观点 (1)云南跨境民族母语和汉语水平较高,但英语水平较低;(2)鉴于跨境民族的特殊性,外语学习应该以英语为主,兼顾越语,老语,缅语和泰语;(3)三语教育有利于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应加大各方面的投入。
四、预试(pilot study) 云南三语现象与三语教育报告简介(1) • 本调查在云南省的四个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即,大理白族自治州,石林彝族自治县,师宗县和昆明市。被试着为来自7所小学、初中和高中的801名学生,来自4所中学校的85位校长和教师以及264名家长。
四、预试(pilot study) 云南三语现象与三语教育报告简介(2) • 调查工具是由香港教育大学亚当逊教授和英国班戈大学的冯安伟教授设计的3个三语现象与三语教育调查问卷(里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 问卷分别调查了受试学生,校长和教师,以及家长对学校语言现状的评价,以及对语言和语言教育的态度。全部数据均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用频率统计开放和封闭问题的百分比;用描写性统计测量里克特问题的平均值和偏差。
调查结果回答了下列本课题的研究问题(1) • 1. 同一地区不同地方学校的课堂语言分配的语言类型是怎样的? • 1)部分村小少数民族小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使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个别少数民族老师在上课时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