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344 Views
爱的悲剧 —— 从 《 半生缘 》 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 张艳梅 06 秋汉语本科. [ 摘要 ]. 《 半生缘 》 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 《 十八春 》 ,后因政治原因改编为 《 半生缘 》 。作为由女性作家写作的反映时代女性悲剧的小说,再现了男女主人公十四年(半生)的感情历程及悲剧的产生、发展、深化。本文仅仅从小说整体的悲剧色彩,时间推演悲剧,小说中女性角色不同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注定的相同的悲剧,以及作者无形中隐隐透出的悲剧心理四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在 《 半生缘 》 中所展现的爱的悲剧,所塑造的女性悲剧。.
E N D
爱的悲剧——从《半生缘》 看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 张艳梅 06秋汉语本科
[摘要] • 《半生缘》是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原名《十八春》,后因政治原因改编为《半生缘》。作为由女性作家写作的反映时代女性悲剧的小说,再现了男女主人公十四年(半生)的感情历程及悲剧的产生、发展、深化。本文仅仅从小说整体的悲剧色彩,时间推演悲剧,小说中女性角色不同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注定的相同的悲剧,以及作者无形中隐隐透出的悲剧心理四个方面来分析张爱玲在《半生缘》中所展现的爱的悲剧,所塑造的女性悲剧。
小说中的悲剧色彩 • 《半生缘》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一个满载着苦涩意味的名字。书中几个平凡的众生男女,曼桢、世钧、叔惠、翠芝……一个个平凡的都市年青人,上演了一段段并不离奇的痴爱怨情。半生缘,一世情,十四年的时间,一步步演义了悲剧。小说中对人性的洞察,细腻的心理描写,现实的表现手法,苍凉的人生观等都延续了张爱玲作品女性悲剧的写作风格。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他们所经历的情感与宿命的冲突极具典型意义。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真诚和投入使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性。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时常给人以人生的启示。同时,小说也无形地暗示了作者的悲剧心理,以及作者所经历的曲折爱情。
时间之残酷推演悲剧 • 《半生缘》改编于《十八春》。原作品因为写的是世钧与曼桢前后十八年间发生的种种……,所以叫《十八春》。1968年定居美国的张爱玲将其改编,先以《惘然记》定名连载,最后定本为《半生缘》。小说开头写到:“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从十八春减到十四年,表面看少了四年,然而改写后的十四年,却被安上了感觉上更漫长的“半生”。重点不再是那“十四年”,而是张爱玲在全书开头第一段接下去写的: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功夫,这几年里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不同的命运相同的悲剧 • 张爱玲的创作视线之内,毫无疑问女性是永恒的主题,悲剧是不变的基调。小说《半生缘》就是典型的例证,它向人们演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温婉凄迷的旧上海,一对恋人有缘相遇却无缘相聚的爱情悲剧。作品以顾曼桢与沈世钧命中注定的情深缘浅为主线,同时牵出了翠芝、曼璐……等女性不同的命运,相同的悲剧。各种原因使这几个女人最后都嫁错了人,进错了门。
《半生缘》中昭示了作者的悲剧心理 •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张瑛,曾用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出生于上海。因上学缘故,母亲随意的英文音译为“爱玲”。她出身名门,却有着不幸的童年,十岁那年父母离婚。对女儿极为喜爱的父亲因嫉妒女儿对母亲的爱把她囚禁在家,设法逃出投靠母亲才得以完成中学学业。先后考取伦墩大学、香港大学,皆因战事影响,最终都未能完成大学学业。一生两次婚姻,经历了第一任丈夫的背叛,第二任丈夫先她而去,最后孤孤单单一个人逝世于洛杉机公寓,其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享年七十五岁。
参考文献: • [1]张爱玲:《半生缘》,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 • [2]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 [3]杨照:《时间残酷物语-重读张爱玲的半生缘》,网易社区,2005年9月。 • [4]百度百科:《张爱玲》 • [5]新浪网文教专区:《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人物之四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