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泰國的特殊節日 盡情觀賞 作者:黃鈺倫
泰國著名的重要慶典-潑水節 潑水是這個節日的首要任務,同時這個節慶就像泰國的新年,從4月13日一連三天,人人身陷在歡笑愉悅之中,不只是泰國境內慶祝潑水節,周圍其他國家如緬甸、寮國與柬埔賽也會一同慶祝。 泰國人認為水是純淨的象徵、是生命的源頭、是萬物之神,因此人們在過年時除了一早起來沐浴淨身,還得到佛寺中把佛像也請出來,在浴佛禮讚的過程之後,就開始持續好幾天的潑水活動來慶祝新年。 早在潑水節來臨之前,人人蓄勢待發,家家戶戶都在進行儲水工作,一桶兩桶三桶四桶,都是為了潑水節大顯身手。 潑水節的潑水方式是有等級之分:對待長輩,通常是以之葉沾水輕灑幾滴,代表身上沾滿福氣又不失禮儀;另一種型式是大潑水,看到誰都可以潑,絕對不必客氣,被潑的人不能躲,躲水代表躲掉福氣,被潑的越濕就越好運。此外,年輕的男子也會藉由「潑水」,對心儀的女子表示愛慕之意。
潑水節的歷史背景 之ㄧ: 宋干節的由來說法不一,宋干(Songkran)一詞出自於梵語, 為太陽進入某星座的時辰,太陽運行一年,重複運轉,因此包括泰國、柬埔寨與緬甸等國,都以宋干節為過年。 宋干節潑水的由來,傳說在遠古時期,傣族有一對相愛的戀人,火魔愛上了少女,少女為了拯救家鄉父老避免火魔的迫害,少女割捨愛情,陪伴火魔, 並趁著火魔熟睡時殺了火魔,但火魔頭一著地便引發大火,少女只好緊抱著火魔頭不放,而鄉民為了救少女,便不停的朝少女潑水,此後為了紀念這名少女,便將這天定為潑水節,潑水也成了傣族人的習俗。 真是可憐!
潑水節的歷史背景 之二: 相傳很早以前,大地由一個火魔統治著,他是一切生命的敵人。 火魔有七個美麗善良的女兒,決心殺死這個萬惡的父親,爲大夥除害,可是苦於找不到辦法。 後來得到釋迦牟---傣族叫叭召吉塔瑪---的幫助,知道只有用火魔頭上的一根頭髮才能殺死火魔。趁著火魔睡熟的時候,拔下這根頭髮,勒住火魔的脖子,火魔的頭滾下來了。可是腦袋落地,滾到哪裏,火就燃到哪裏,燒乾河水燒乾農田,災難還是沒解除。七個姐妹只好把火魔的頭抱在懷裡,一刻不敢放鬆。 七個女兒憔悴不堪,滿身污穢。他們利用緊張的空隙用水沖洗身體。就這樣,一直到火魔的腦袋化為塵土。從此。潑水就成了紀念七個大義滅親的女兒和互相淨身洗塵的祝福儀式。 加油!
泰國著名的第二個慶典-水燈節 僅次於潑水節的節慶-水燈節,現場除了有賣 OTOP手工藝品、還會舉辦歌唱比賽、各學校也有精彩表演、示範做天燈、專業泰國傳統舞蹈表演、泰北傳統Lanna Style8、選美比賽,選出一位YEEPENG小姐、放天燈活動開始、比賽水燈活動開始、介紹泰北水燈節的由來、精彩煙火秀,共計發出200枚煙火、設置迷宮區,民眾可以免費入場、泰拳比賽、感覺就像是超大型園遊會,超歡樂,但是最吸引人的,還是夜晚裡無數水燈的美麗畫面,讓人無法忘懷,以及各種華麗遊行,充滿驚艷與夢幻。 由於泰國人民的宗教習慣不僅篤信佛教,同時也深受婆羅門教和自然崇拜的影響,因此豐富了宗教世界,吸引許多對泰國文化好奇的觀光客。在每年泰曆12月的月圓之日,泰國會在各地舉辦盛大的活動來慶祝水燈節,包括熱鬧的遊行、踩街表演…等等,不過,入夜之後的放水燈才真正地將整個活動推向高峰。
水燈節的歷史背景 之ㄧ: 泰國人對自然相當尊敬,因此在歲末年終的時刻希望莊稼能豐收,讓天候永遠風調雨順;在靠近水渠、運河和河川的低漥地方,時常遭到洪水的淹沒而苦惱不已,因此,每年雨季過後,大約在11月涼季開始,當地人民放水燈來祭祀河神(Phra Kone Ka)表示尊敬並祈求風調雨順。 另一方面,隨水漂流而去的水燈,也象徵著自己過去一年中所有的罪惡都帶走,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有嶄新的開始,不管育到任何困難或挑戰,都能迎刃而解。
水燈節的歷史背景 之二: 也有人說水燈節的習俗源於素可泰王朝時代,根據文獻記載,每年泰曆12月15日深夜,泰王必循例禦龍舟遊河,王后及嬪妃均隨聖駕遊幸。而臣民嬉水於河中,諾帕瑪貴妃觸景生智,遂手制荷花水燈,漂浮於河流之上,奏請聖賞。此後,這種儀式就蔚然成風。 真是漂亮!
水燈節的節日活動 一般民眾自行製作水燈,點綴以花、燭,然後漂放在池河中。水燈節的夜晚,月圓如盤,風清若絲,江河湖溪,漂滿萬盞水燈,燭光與笑臉明月相輝映,充滿詩畫意。這一天情侶都會相邀去放水燈,就像是情人節一樣浪漫。 在編織好的蓮花座中間放上蠟燭,這就是水燈節的水燈,做法沒有侷限,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水燈,非常有趣。
心得: 我覺得經過這次的調查後,我的知識又更加深一層了。本來我只知道有潑水節,現在我知道還有水燈節;本來我對power point一無所知,現在我至少會了一點,所以,這樣真是一箭雙鵰阿! 謝謝觀賞 參考網頁: 泰國潑水節: http://www.starblog.com.tw/post/1067/5801 泰國水燈節: http://www.starblog.com.tw/post/1067/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