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49 Views
早期家庭康复教育的 重要性及方法. 谭进. 家长在康复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支柱 家长是孩子的眼睛 家长是孩子榜样“第一任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 家长是孩子支柱.
E N D
家长在康复教育中的重要性 • 家长是孩子支柱 • 家长是孩子的眼睛 • 家长是孩子榜样“第一任老师” •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
家长是孩子支柱 • 家庭康复来自于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多方面协同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康复,能够更早的回归主流社会。每个聋儿家庭他的身边都会有来自社会群体、康复机构、医疗机构、康复老师、听力机构等众多的人为聋儿进行服务,这中间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就是聋儿的监护人---父母。他们将伴随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在孩子的成长、康复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家长来帮助他们,解决、渡过难关。所以,家长在聋儿康复教育的道路是很关键的。
家长是孩子的眼睛 • 及时发现孩子听力问题做到三早:早发现早治疗、早佩戴助听设备、早康复。 • 选择好的康复机构,理念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要科学的对聋儿进行全面的康复教育。使聋儿在各种有序的、良好的刺激中,获得听力语言康复的同时,也获得了认知、社会性、个性情感、艺术表现和运动技能等各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反之:教育观念陈旧、教学目标错位、教育内容偏向、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机械、教学流程不规范、专业教育综合能力不强,这样的康复教育机构会被社会逐渐淘汰。 • 及时和相关人员(老师、医生、助听设备调制人员)沟通反馈孩子带上助听设备后的反应。
家长是孩子榜样—“第一任”老师 • 俗话说言传身教,家长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付出在行动中。 • 0至3岁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敏感期。早期教育不仅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和身体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宝宝的情绪、社会认知、交往能力的培养也影响深远,所以重视早教很有必要。 • 家长在早教方面存在误区,一是没有科学系统的计划,往往是想到什么就教什么。二是偏重于智力开发而忽略了宝宝的心理健康、交往能力的培养。 • 早期教育的主题是快乐,要在游戏当中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认识环境,片面地按照家长意愿加重宝宝的负担,非但不能为宝宝以后学习各种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反而会使他们形成厌倦心理,对未来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不要把早教理解得太过狭隘,教孩子识字、背诗是早教,与他们一起做游戏也是早教。实际上,早教最好的课堂是家庭,是大自然。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和最好的老师。
家长是孩子的保护神 • 家长首先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社会交往关系 • 孩子的社会发展分三个部分:亲子关系、玩伴关系、群体关系。 • 亲子关系:(0-1岁)孩子降生,就在父母关怀、照顾的过程中成长,经过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展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的。如:体现在出生后做的抚触操、水浴、换尿布、穿脱衣服、喂奶等活动中。在抚触操中可以增进母子的情感交流、促进大脑发育、通过视、听的综合刺激,有利于语言的发育。所以 孩子的教育从出生就要开始,家长既要抚育好孩子,又要教育好孩子。
玩伴关系:(1-3岁)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排斥亲子关系,也不能由亲子关系来代替,一个人没有玩伴和朋友,不会有健康的心理。而3岁以前建立的玩伴关系,应是家庭和孩子及指导老师共同参与的活动。所以,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配合,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玩伴关系:(1-3岁)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排斥亲子关系,也不能由亲子关系来代替,一个人没有玩伴和朋友,不会有健康的心理。而3岁以前建立的玩伴关系,应是家庭和孩子及指导老师共同参与的活动。所以,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配合,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 • 所以, 提倡3岁以前对孩子进行亲子教育。3岁后建立群体同龄关系的进行集体活动教育。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群体的玩伴关系:在3岁前是有一定困难的。 • 孩子与同龄群体相处时,是否经常与同伴摩擦?是否使用暴力攻击别人?如果你的孩子有攻击行为,这显示他的人际关系处理不是很好,所以孩子要在适合的年龄进入到群体活动中,与同龄群体之间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这些早期的群体活动,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 • 所以,通过了解孩子的社会性行为发展后,家长应该知道在孩子什么年龄该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对孩子的康复教育是最有益处的。发展是最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教育中老师最害怕的一些问题: • 家长文化素质制约了家长,导致老师留的作业完不成,使聋儿没有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教育受到了限制; • 家长没有稳定的收入。导致部分聋儿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 家长的教养态度,持放弃态度,将聋儿送到学校让老师教,自己不配合老师进行训练。有的只顾自己玩乐,还有的借口自己没文化教不了,把希望借助于老师教。 • 家长的教育方式中缺乏新意,简单枯燥的强化教育,导致聋儿学习失去兴趣,掌握内容单调,不丰富。
提供生活化的语言环境 • 在教育史上,国外的卢梭、杜威,我国的陶行知、陈鹤琴等都非常注重生活的教育价值。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一种行动的方式。 • 生活化语言教育的根本特征是以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及生活为中心,创造适合孩子的生活氛围。充分利用孩子生活和周围的现实活动有机结合,让他们在生活中扩展、迁移和巩固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康复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 • 家长或教师要真正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帮助者、观察者、倾听者、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欣赏者。
二、家庭康复也需要科学的方法 • A、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 B、了解听觉发展的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听觉理解 • C、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 1、游戏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兴趣倾向,要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游戏。 如带孩子到公园,家长预设的游戏是“捉迷藏”,但孩子发现了地上的树叶,并很感兴趣,这时家长可以顺着孩子的意愿,引导他玩“拣树叶”的游戏。孩子的创意被承认,增强了孩子自信心以及对亲子游戏的兴趣。
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 2、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 家长创设的游戏环境要让孩子可看、可听、可触摸,能充分的感知和体验。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往往会在游戏中对幼儿提过高的要求,强迫孩子玩不喜欢的游戏;又如对孩子大声恐吓、责罚,或把孩子当玩具逗乐等,这种所谓的“游戏”,会让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更不会主动地提出玩游戏的愿望了。在与幼儿进行游戏时,家长应该摆平心态,只有这样,家长才会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从而科学地玩游戏。
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 3、游戏玩具要精挑细选 合适的玩具是孩子游戏的媒介,可刺激孩子游戏的乐趣,增进游戏的价值。好的玩具应具备:多变化,可激发想象力及创造力;实际上,玩具并不是越新奇特越好。一些简单的家用物品,如塑料瓶、空盒子、小勺子等都能成为孩子的玩具;有时也可自己改装一些玩具,只要颜色鲜艳,可拿着玩的任何形式的物体,同时体积大小合适,经过消毒,不会造成伤害的都可以。这样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想象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样,可让宝贝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举例: • 6个月小月龄拉做起(追视音乐螃蟹玩具) • 1岁多幼儿大肌肉的控制和应用能力发展迅速,逐渐能控制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可以玩(装装倒倒的游戏,自制房子和模型动物) • 2岁多促进幼儿小肌肉发展的游戏穿珠嵌合玩具
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 家庭内应有属于孩子的游戏场地,提供给孩子的只是一些玩具、图书等。 • 家长因为没有时间或不屑的缘故,让孩子单独游戏,从没有或极少参与孩子的游戏。 • 每天都是重复几种简单的游戏,枯燥乏味。游戏活动要变化多种多样。 • 家长仅以游戏的娱乐性为主,忽视了教育性,使游戏成了溺爱孩子的表现。 如有的家长对孩子言听计从,孩子要他当马骑时,他就乖乖地让孩子骑在背上等。 • 家长缺乏选择玩具的知识。有的家长对选择玩具的有关知识一无所知,有的玩具虽好,可是由于父母不了解儿童发展情况,不能把合适的玩具在合适的时候给合适的孩子。如把八九岁孩子才能拼凑的飞机模型送给三岁的孩子,他当然拼不起来,而这样会导致孩子失去对拼图或与拼图相似的游戏的兴趣。
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游戏,只有在游戏中,在兴趣中孩子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游戏,只有在游戏中,在兴趣中孩子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祝福所有的聋儿健康成长! 祝福他们的家庭快乐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