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317 Views
心肌标志物定义. 心肌细胞损伤后,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得以逸出,最后能在血液循环中被检测到。这些大分子物质被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简称 心肌标志物。. 广泛使用的几个心肌标志物 Myoglobin. 结构功能 亚铁血红素蛋白 , 分子量为 17,500 道尔顿 释放形式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1-4 小时后就可在血中检测到增 ,6-7 小时达到峰值 ,48 小时后恢复正常 临床意义 高度的敏感性,是目前能反映心肌损伤最早的生化标志物之一 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 AMI 的诊断. CK-MB. 结构功能
E N D
心肌标志物定义 • 心肌细胞损伤后,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改变,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得以逸出,最后能在血液循环中被检测到。这些大分子物质被称为心肌损伤标志物,简称心肌标志物。
广泛使用的几个心肌标志物Myoglobin 结构功能 亚铁血红素蛋白,分子量为17,500道尔顿 释放形式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4小时后就可在血中检测到增,6-7小时达到峰值,48小时后恢复正常 临床意义 高度的敏感性,是目前能反映心肌损伤最早的生化标志物之一 肌红蛋白的阴性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
CK-MB 结构功能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同功酶中的一种。分子量86,000道尔顿。 释放形式 胸痛发生后4-6小时CK-MB水平开始升高,12-24小时到达峰值,在72小时内恢复正常 临床意义 出现也较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CK-MB作为AMI诊断的早期标志物之一,临床上诊断心肌梗死时应检测病人发病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的CK-MB同工酶水平
Troponin T • 结构功能 • 横纹肌收缩的重要调节蛋白,参与调节肌肉收缩活动。TnI有三种亚型,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心脏肌肉中。 • 释放形式 • 释放形式与CK-MB(胸痛后4-6小时)相似,升高持续时间较长(5-7天) • 临床意义 • 肌钙蛋白T具有对心肌损伤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发病后出现较早,并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是目前AMI早期诊断、预后评价较好的确定性心肌标志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标志物 NT ProBNP 结构功能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型钠尿肽,32个氨基酸的小分子多肽. 释放形式 发病第一个24小时后迅速升高,然后稳定 临床意义 心室体积和压力增高可导致血浆内BNP值的升高,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 BNP是预测CHF(充血性心力衰竭)敏感标志物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 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小 结 Myo, CK-MB, TnT作为三个应用最为广泛的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各个 环节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Myo, CK-MB, TnT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AMI病人特异性诊断指标,联合测定它们有助于诊断心肌梗死,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9.99%。 NT-NT Pro-BNP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标志物,是心功能紊乱时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
输入方式 Ksxjmp-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Bxnst-B型钠酸钛 Dejt-D-D二聚体 Jsjm-CK-MB
收费标准 B型钠酸钛(BNP)-240 D-D二聚体-90 肌红蛋白(Myo)-130 肌钙蛋白(Tnt)-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