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626 Views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 Acute Renal Failure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撒应龙. 历史的回顾 战伤 第 1 次世界大战 循环衰竭 而死亡 30 年代起,休克研究取得进展, 补充容量建立血库 第 2 次世界大战,全血和血浆进行 复苏治疗 继发死于 急性肾功能衰竭. 维持血压不容忽视,保证组织灌注 更为重要 早期进行输液治疗,记录尿量 / 小时, 组织灌注的指标 急性肾功能衰竭 的发生率降低. 越南战争时期,出现创伤后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 ARDS ) 急性低氧血症及组织缺氧
E N D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Acute Renal Failure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撒应龙
历史的回顾 • 战伤第1次世界大战循环衰竭而死亡 • 30年代起,休克研究取得进展, 补充容量建立血库 • 第2次世界大战,全血和血浆进行 复苏治疗 • 继发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维持血压不容忽视,保证组织灌注 更为重要 • 早期进行输液治疗,记录尿量/小时, 组织灌注的指标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降低
越南战争时期,出现创伤后 急性呼吸功能衰竭(ARDS) • 急性低氧血症及组织缺氧 • 机械通气与血气分析技术的应用 • 注意力在于单个器官功能衰竭的 诊断与治疗
1973年,Tilney首先描述一组主动脉瘤 破裂患者在术后并发 肺和肾功能衰竭 • 在严重的生理损伤情况下,最初并未被累及的器官或称远距离器官可以发生功能衰竭。
患者可因不同疾病入院,却遵循某种 “共同途径”而发展。 •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S) •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急性肾功能衰竭 • 急性—— • 肾—— • 功能—— • 衰竭——事物发展转向微弱只致用尽。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lilure, ARF)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征之一,还可能与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并存而构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FS)。
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排泌功能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的转运功能 3.肾脏与各种溶质排泄 4.肾脏与酸碱平衡
达到排出代谢产物,主要是蛋白质代谢终末产物,外源性毒物与药物等;达到排出代谢产物,主要是蛋白质代谢终末产物,外源性毒物与药物等; • 调控和保持内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从而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 肾素——调节血压 • 前列腺素——炎症介质 • 促红细胞生成素,血管舒缓素,活性维生素D等。
几个概念 • 尿量明显减少是最突出的表现 • 少尿(oliguria)——<400ml/24小时 • 无尿(anuria)——<100ml/24小时 • 非少尿型急性肾衰>800ml/24小时
病因 1.肾前性血容量减少,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灌注 减 少,肾小球滤过滤减少。功能性改变肾实 质性损害 2.肾后性双侧输尿管梗阻结石、盆腔肿瘤、孤立 肾多为可复性,解除病因即可恢复。 肾缺血(大出血、感染、过敏等) 3. 肾性肾中毒 (抗生素、重金属、生物性毒素、 有机 溶剂) 急性肾小管坏死 混合性(大面积烧伤、挤压、感染性休克)
ARF 发病机制示意图 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入球动脉阻力增高 再灌注损伤肾缺血 肾小球滤过率 肾中毒 降低 肾小管损伤 肾小管堵塞 ARF
几点解释: 1.肾缺血。肾血流减少,灌注不足,起始 因 素。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ARF持续 存在的主要因素。 3.肾小管机械性堵塞。ARF持续存在的 主要因素。 4.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器官的损害。 5.非少尿型肾衰。肾单位损伤的量和 程度与液体动力学变化不一。
临床表现:(少尿期和多尿期) 少尿期 水电、酸碱失调代谢产物积聚出血倾向 水中毒血小板 高K+、低Na+、低Cl-氮质血症凝血因子 高Mg++、P+++、低 ca++ 酸中毒
多尿期 几个特点: • 1.尿量>400ml/24小时,可达3000ml以上 • 2.血Bun, Cr 及血K+下降 • 3.尿量大量增加,出现低K+、Ca++、Mg++及脱水 • 4.容易发生感染 • 5.多尿期后,体质虚弱、消瘦、乏力、贫血等 • 非少尿型肾衰 尿量>800ml, Bun、Cr升高较低,症状轻, 进展缓慢,预后较好。
诊断 1. 病史询问及体检十分重要。 • 肾前、后性因素,颈静脉充盈 • 估计中心静脉压,心肺听诊了解 • 心力衰竭,额前及肢体水肿。
诊断 2.尿量及尿液检查。 • 留置导尿,记录尿量。注意尿液物理性状, 酱油色提示溶血。尿比重或渗透压测定, 肾前性尿液浓缩;肾性为等渗, 比重1.010~1.014。尿液显微镜,急性肾小管坏死(宽大颗粒管型),肾小球肾炎(蛋白和红细胞管型),肾盂肾炎(白细胞管型)
诊断 3. 血液检查。 • ⑴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 急性间质性肾炎。 • ⑵Bun、Cr。 • ⑶血K+
肾前性AFR与肾性AFR的鉴别 • 项目肾前性AFR 肾性AFR • 尿比重>1.020 1.010~1.014 • 尿渗透压(mmol/L)>500 <400 • 尿常规正常肾衰管型 • 尿钠(mmol/L)<20 >40 • 尿肌酐/血肌酐>30:1 <20:1 • FENa(%) <1 >1 • RFI <1 >1 • 血细胞比容 升高 下降 • 自由水清楚率 <-20 <-1 • FE(滤过钠排泄分数)=(尿钠/血钠)X(血肌酐/尿肌酐)X100 • RFI(肾衰指数)=尿钠X(血肌酐/尿肌酐)
补液试验 尿少、血Cr升高 ▲ * 继续补液继续应用继续应用按AFR 5%甘露醇利尿剂 中心静脉压 低正常高 输液无反应甘露醇无反应利尿剂 有反应有反应有反应有反应
肾性与肾后性AFR的鉴别 肾后性AFR的特点: • 1.突然无尿 • 2.B超可见肾输尿管积水 • 3.平片可见阳性结石 • 4.输尿管插管既可确定梗阻又可治疗
预防 1.注意高危因素及时处理引起低血压的因素 及肾毒性物质 2.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抗休克, 避免肾性AFR发生 3.软组织损伤及误输异型血, 5%NaHCO3 250ml来碱化尿液, 应用甘露醇防止肾小管阻塞。 4.在影响肾血流手术前,扩容,并应用 甘露醇或速尿 5.出现少尿时,应用补液试验,可防止 转化为肾性AFR。
治疗(少尿期和多尿期) 基本原则:计出入水量,防止高血钾,维持营养和热量供给,防止和控制感染
少尿期的治疗 • 限制水分和电解质记24小时出入量 • “量出为入,宁少勿多” • 补液量 = 显形失水+非显形失水—内生水 • 显形失水:尿量,消化道排出或其他的引流量 • 非显形失水:皮肤及呼吸道挥发的水分 600~1000ml 内生水:体内代谢所产生的水分 400~500ml • 严禁钾的摄入,注意纠正酸中毒
少尿期的治疗 • 维持营养供给热量补充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能减少蛋白分解代谢, 减缓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
少尿期的治疗 预防和治疗高血钾高血钾是少尿期最主要死亡原因 • 控制钾的摄入,足够的热量,控制感染,清除坏死组织,纠正酸中毒, • 不输库血。
少尿期的治疗 • K > 5.5mmol/L 10%Ca(HCO3)2 20ml;5% NaHCO3 100ml;5% GS 500ml+RI6U • K > 6.5mmol/L 或心电图有高血钾图形时,有透析指征 口服钠型或钙型离子交换树脂20~60g/d, 1g树脂交换钾0.8~1.0mmol 树脂+25%山梨醇或葡萄糖液150ml中保留灌肠。
少尿期的治疗 • 纠正酸中毒一般发展较慢,不需紧急处理,通过呼吸可代偿 • 血浆 [HCO3-] < 15mmol/L 应用碳酸氢钠 • 严重酸中毒时,血液滤过(CAVH/CVVH)是最佳方法
少尿期的治疗 • 严格控制感染减缓ARF发展的重要措施 • 加强护理静脉通路,导尿管; • 抗生素避免肾毒性及含钾药物
血液净化:血液净化是救治ARF有效的手段 指征: • 血肌酐> 442μmol/L • 血钾 > 6.5mmol/L • 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 症状加重,出现水中毒
血液透析 • 通过血泵将血液输送至透析器。适用于高分解代谢的ARF,病情危重,心功能尚稳定,不宜腹膜透析者。 • 优点:能快速清除过多的水分、电解质和代谢产物 • 缺点:特殊设备,血管通路,抗凝会加 重出血,血液动力学
腹膜透析 • 通过腹腔内置管和注入透析液,以腹膜作为透析膜,清除体内积聚的水分、电解质和代谢产物。适用于非高分解代谢型ARF、有心血管功能异常、建立血管通路有困难、全身肝素化有禁忌及老年患者。不适用近期腹部手术史、腹腔黏连、肺功能不全和置管有困难者。
腹膜具有弥散、渗透、吸收和分泌功能 优点:不需特殊设备、抗凝剂、血管通路,不影响循环动力。 • 缺点:清除水、电解质和代谢产物相对较慢,腹腔感染和漏液,蛋白丢失较多。
CAVH或CAVHD; CVVH或CVVHD • 是利用患者自身血压(静脉或动脉)将血液送入血液滤过器,通过超滤清除水分和溶质,血液和替代液体再回输入体内。适用于ARF伴血液动力不稳定、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 • 优点:血液动力学稳定性好,不需昂贵设备,快速清除水分。 • 缺点:需动脉通道,持续应用抗凝剂,K+、Cr、BUN效果不佳。
多尿期的治疗 治疗原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增进营养,增强体质,预防治疗感染,注意合并症的发生。补液量=尿量的1/2或2/3
小结 •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 按病因临床上分为三类 • 肾血管收缩缺血和肾小管细胞变性坏死是主要原因 •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代谢产物积聚 • 诊断需鉴别肾前性、肾性、肾后性肾衰。 • 计出入水量、防止高钾、维持营养和热量,控制感染
测试 女,53岁,因双下肢Ⅱ~Ⅲ。烫伤入院,3天来24h尿量依次为1000ml、800ml、350ml,体温37.5。C,血压14/8kPa,脉博92次/分。 1.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血容量不足 B . 肾后性肾衰 C . 肾性肾衰 D . 感染性休克代偿期
2. 此时作尿液常规检查最可能发现: • A . 尿比重在1.024以上 • B . 尿比重在1.008以上 • C . 尿含钠降低 • D . 尿中无氯化物
3. 接下去的治疗方案是: • A. 大量输液以纠正低血容量 • B. 按急性肾衰少尿期处理 • C. 给予氨基糖甙类型抗生素 • C. 鼓励进食含钾丰富食物